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谁最有可能做皇帝,那么还会有大唐盛世吗?
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只有李建成能当皇帝了,因为他是嫡长子和太子。
李元吉没有成为皇帝的能力和才能,这在他依附李建成对抗李世民的时候就可以应证了,所以排除李元吉上位的可能。
李世民本无争夺皇位的野心,如果李建成当皇帝,李世民要么被李建成残害,要么只能偏安一隅,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藩王。
李建成当上皇帝后大唐会怎样呢?古代王朝的兴衰往往与统治者的品行和能力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唐朝会在李建成的统治下走向何方,我们得先看看李建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如果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建成是个胸无大志,游手好闲,靠着嫡长子的身份才位列太子之位的无能之辈。但这并不可信,李世民篡改史书的劣迹实在是太多了。其实真实的李建成是个很有品行和才能的人。
一、李建成心存仁义,个性忠厚,有顾民之心。
唐武德九年,李渊有意灭佛,李建成劝谏李渊应该有仁爱之心,不不能因为不喜欢佛教就要消除佛教。佛教已经存在上千年,信众众多,如果消除佛教,势必会引起流血事件。因为李建成的谏言,李渊打消了灭佛的想法。
二、李建成有谋略,做事果断。
在李渊起事之前,李渊态度曾层摇摆不定。李建成一面与李世民一起劝谏李渊起兵,一面暗中在外招纳贤才、招兵买马,以增强实力。李渊多次拒绝起兵,理由是李建成还没有回来。李建成为了加强李渊起兵的决心,迅速回到李渊身边,李渊这才下定决心起兵。后来在四处征讨的过程中,李建成也多次以身作则,加强了李渊争霸天下的决心。
三、有军事才能,深得军民之心
李建成随李渊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在治理军队方面,李建成一方面与士兵同甘共苦,一方面军令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这样李建成逐渐得到了军队和百姓的信任。西河之战,李建成仅仅用了九天就平定下来,足见其行军打仗还是很有能力的。
四、李建成有治国才能,身边也是人才济济。
李建成在做太子数年,学习了很多治国的本领。其在位期间,不但没有大的过错,还在治理国家方面给李渊提了许多好的建议。当然这也离不开李建成身边大臣的帮助,文有魏征武有薛万彻,以他们为首的一班文臣武将在帮助李建臣。
所以说,李建成虽不至于开疆拓土,但是当个守成之君是绰绰有余的。而历史上为什么李建成显得那么暗淡,一是因为李世民的抹黑,二是因为李世民太过光芒四射了。李建成的才能固然比不上李世民,但是如果李建成当皇帝,唐朝可能走向另外一条路,至于能不能出现大唐盛世,这个还真的很难说。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谁最有可能做皇帝,那么还会有大唐盛世吗?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甚么?人才!这句话即使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依然是一句真理。
皇帝虽然是天下之主,但是治理天下可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在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下,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但地位越来越“不重要”。
到了明朝时期,就算是皇帝30年不上朝,大明天下照样井井有条。
大唐可以没有李世民,但是离不开那一批整个大唐的精华,大唐的开国功臣们。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大唐会有什么变化?如果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李世民争夺皇位失败必然会遇害,李世民秦王府麾下的开国功臣必然会遭到清算,绝对不会出现在开疆拓土的战场上。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之间并没有对错,有的只是骑虎难下的两个“可怜人”,任何一方失败都会被凶猛的老虎“生吞活剥”,哪怕是李世民也一样。
但是这一批为大唐赴汤蹈火的精英没有错,他们才是整个大唐最重要的人。李世民再如何雄才大略、武功高强,也需要这些大将远征漠北,绝对不可能像一统天下时一样,任性的御驾亲征、冲锋陷阵。
然而,一旦李世民遇害,李世民麾下的精英们一定会遭到清算。
到时候这些精英们没有战死沙场反而会消耗在内部纷争中,这才是大唐最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辽阔的大唐将不再出现,更不要说大唐盛世“天可汗”了。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谁最有可能做皇帝,那么还会有大唐盛世吗?
我谈谈我的看法。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不能只看玄武门之变,而是要把昆明池兵变计划和李渊召李建成入宫对质合起来考虑。
一、基本情况
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经天后,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意思是李世民要取代李渊取得天下,于是,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极度猜忌。这一情况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及时掌握。李元吉趁机劝说李渊杀掉李世民,李渊沉默不应,但是也没有严厉制止李元吉。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私下制定了昆明池兵变计划,准备在昆明池饯行时派人刺杀李世民,同时,由李元吉在军中坑杀尉迟敬德等秦王府骨干。但是,该计划被东宫的率更丞王晊密报李世民。
同时,李渊于六月初三日,将傅奕密奏的结果告诉了李世民,其意图应该是让李世民自裁。于是,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乱后宫,同时说道“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看其言辞,应该是把昆明池兵变计划告诉了李渊。于是,李渊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不再向李世民摊牌,而是要在六月初四召集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入宫对质、问询。
次日,即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二、如果没发生玄武门之变
如果李世民在六月初四日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我个人认为,从李渊武德七年(624)以来的种种表现看,李渊很可能又要和稀泥。
因为李渊已经知道李建成策划的昆明池计划了,必然要叫停,搞不好又要处分几个东宫的官员。对于淫乱后宫的事情,需要看李世民到底掌握了多少实质证据。从六月初三日的情况看,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乱后宫,结果李渊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可见李世民绝不是随口一说,他肯定掌握了一定的线索,要不李渊非拿东西砸李世民不可。至于李世民掌握的证据,是只能证明李建成与李渊的张婕妤、尹德妃等过从甚密,还是能证明他们确实是淫乱,不好说。但是,从李渊的行事风格上看,估计最多也就是严厉申斥一番,然后处罚几个后宫成员了事。
从玄武门之变当天,李渊的太极宫宿卫极为稀松平常可知,李渊既不准备废黜李建成,也不准备废黜李世民,李渊很可能是要再一次的和稀泥,调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一如武德七年(624)杨文干事件。
三、后续发展
如果武德九年(626)李渊再次和稀泥成功,暂时又把矛盾冲突压下来,我估计,可能会再延缓几年,但是,等到武德十年、武德十一年怎么办?毕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冲突还是会爆发的。指不定哪天又擦枪走火了。
假设李渊真的成功的安抚着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到李渊去世。那么,等到李渊去世以后,李建成作为太子,自然会成为新的皇帝。从李建成武德年间、李渊还活着的时候就试图对李世民下手的情况看,李建成是不会容得下李世民的。同时,李世民也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有一大批心腹,而且还有陕东道大行台这块根据地。因此,两人之间还是会爆发剧烈冲突。我估计,要么还是通过宫廷政变方式,要么内战就不可避免。宫廷政变,谁胜谁负很难说。如果打内战,我是不看好李建成。
从军事层面来说,李世民优势很大,大半个北方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旧部故交到处都是,就算李建成通过掺沙子的方式委派一批都督、刺史,最多也就是可以被动的维持地方,说指望他们去主动进攻李世民,很难,而且,当时唐军将领,除去李世民周围的这帮心腹(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屈突通等),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包括李孝恭和李世勣在内,自问一下,有谁比得过薛举?有谁比得过宋金刚?有谁比得过窦建德、刘黑闼?有谁比得过北方的突厥?指望这帮人去积极主动的进攻李世民,我看很悬,指望这帮人在李世民杀过来的时候坚决抵抗,更难。基本上谁先上谁先死。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大家最多磨磨洋工,意思一下,不敢对李世民动真的。
李建成相对有点优势的地方就是法统,毕竟他是李渊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放在盛唐及以后,这个优势很大,但是可惜,这是初唐,大家刚从隋朝走过来,隋末大乱,群雄逐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凭什么非要认你李建成这个合法地位?凭什么非要认李唐的合法地位?搞不好得再来一轮隋末大乱的景象。比方说现在很多人替李建成感到自信的河北,李建成在河北是有点小恩惠,但是,他的恩惠再大,比得过窦建德吗?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余党庐江王李瑗起兵,就没敢指望自己手下的这帮唐军,准备启用窦建德旧部,对他们的评价是“此人思乱,若旱苗之望雨”,若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真的打起来,李建成还想指望河北?刘黑闼第二、第三早就蹦出来了。
因此,如果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我估计李建成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只不过得烦劳李世民再打一次统一战争罢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谁最有可能做皇帝,那么还会有大唐盛世吗?
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也会有诸如秦王之乱的政变发生。这种政变可能发生在李渊生前,也可能发生在李渊死后,李建成继位时期。
因为自秦王开天策府自置官属后,李世民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亲王,而是一个朝廷之内的小朝廷的主宰者,他代表的是秦王府的利益,这些人已经深深烙上了秦王府的标签,彼辈们与李世民早已经是一荣皆荣、一损皆损了。
政治斗争从来不会出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李建成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秦王府就是其最大的障碍。
即便,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能够相亲相爱,但是他们手下的人必定是不愿意的。朝廷的蛋糕就那么大,秦王府超然地地位在李渊时期就已经是政局不稳定的最大因素了。秦王凭借其军功,以及个人政治影响力,再加上强大的秦王府班底作为后盾,势必会使得李建成这个将来皇帝的权力大打折扣。
当朝廷与秦王府在政见上、或者利益上发生冲突时,如何办?李建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李世民和稀泥,这种朝廷与秦王府的矛盾只会更深,也会加深两兄弟之间的裂痕。
秦王府的人投靠李世民,既有匡扶天下之志,也有升官发财的之欲,何况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不居高位,不握实权,如何实现政治抱负?但是从他们选择李世民那一天开始,就没有退路了。因为一个秦王府出身,就决定了他们这些人要么一辈子只能在秦王府混,要么推李世民上那个位置,否则只有等死。
即便他们投靠李建成,其身上的秦王府标签,也会使得其不太可能得到重用,一来是李建成的信任问题,二来李建成自己的班底,朝廷位置就那么多,当然要先给自己的班底酬功,才轮到其他人咯。同时他们秦王府的出身,天然受到李建成党的排斥,仕途堪忧。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怎么做选择,搞政治的就没有一个心慈善目。
没有玄武门之变,只能说明李世民还没有决心发动政变,那么极有可能就是他会被东宫李建成反杀,最后也就没有贞观之治了。
但是这不代表,大唐不会强盛起来,只是能不能达到贞观的水平这不好说。就政治才能而言,其实李建成并不一定输给李世民,但是就军事才能而言,李建成确实是不如李世民的。大唐在李建成的带领下,或许会成为一个文景之治的时期,但绝对不会迎来天可汗的万国来朝。
而大唐的延续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军事实力被削弱,对外战争处于守势,李世民之后频繁的宫廷政变次数也会减少,而中后唐时期的藩镇局面或许也会得到改善。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唐朝的气质会跟我们历史上的那个唐朝截然不同,或趋于汉宋之间的一种平衡气质。
当然,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况,李世民带着他的臣属离开长安割据地方,或推平李建成,或被李建成平推,或长时期割据,这些都不好说。反正一旦假设开始了,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就看你喜欢那种咯。
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谁最有可能做皇帝,那么还会有大唐盛世吗?
只有太子李建成想做皇帝,李世民在出此下策,在有大唐兴盛。
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谁最有可能做皇帝,那么还会有大唐盛世吗?
看了很多回答,有些人说李建成忠厚仁义,我实在找不到论据来说李建成忠厚仁义,相反,这俩兄弟斗争多年,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之所以没有先下手为强,更不是仁义的原因了,因为李渊一直是扶持李建成的,在长安,李建成也是势力强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到杀人的地步,万一不成功,到手的皇位都要飞了;退一万步说,李建成真的仁义,大唐怕是要变成宋朝那样的朝代了,突厥就是契丹,大金了;
再来说说军事能力,李建成军事能力主要是两点∶并州起兵到攻陷长安和平定刘黑闼的二次叛乱,都知道杨广已经得罪了世家大族,李渊起兵一路顺畅四个月便进驻长安了,主要是因为得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这一路走来,遇到的抵抗屈指可数,我实在无法从中窥见李建成的军事能力,只能说绝对不会是纨绔无能之辈,刘黑闼被李二打去突厥了,之后再次叛乱,势力早已不强盛,这一次,我倒觉得采取魏征的安抚策略用的好,并看不出军事能力,要说他军事能力比肩李二,实在不敢苟同;
治国能力,据我所知到的,武德年间,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治国理政,利国利民的政策出台,如果有,我们可以把他放在建成头上,可惜没有,所以治国能力,实在看不出来,唐朝的文治一般都认为是从贞观开始;
所以,如果李建成登上王位,大唐的气质可能会类似于宋朝,休养生息他肯定能做到,但开疆拓土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而且还是在经历战乱不久的情况下。新世纪被黑的最惨的人物怕就是李世民了,漂的最白的是杨广,估计是赞扬的人多了,难免会引起一部分的反驳,他们想贬低李二,贬低大唐,可又拿不出确实的证据,不是凭空臆想,就是妄自揣测,在哑口无言之际,只能说一句: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