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刘禅绝对不像大多数人认知的那样是个傻子,至少我不这么认为。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里面把刘禅说成了一个昏聩无能,任人摆布,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皇帝。但是所谓成者王败者寇,历史永远是为成功者歌颂为失败者唱衰的。有时候历史我们只看到了表象,而没看到实质。今天我们就拨云见雾来说说刘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首先一点,刘备为何要选择让刘禅当皇帝。刘备有三个儿子,如果刘禅真如大家所说是个傻子,那刘备怎么会立他当皇帝,而不从另外两个儿子当中选择一个正常点的人当皇帝?那么有人就要说了,刘禅是嫡长子,按古制,嫡长子该继承皇位,没毛病。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蜀国大业未成,革命之路任重道远,是很需要一位有能力的皇帝带领蜀国披荆斩棘的。刘备是何等英明的一个人,他深知这一点,并且也深知国内的政治环境复杂,功臣、豪强世族能不能被有效控制和利用是个很考验继任者的问题。如果刘禅没有过人之处,他是绝对不会当上皇帝的。唯一能解释的原因就是,刘禅在某些方面的才能,确实被刘备所看重,甚至是被诸葛亮所看重,所以他才会当上皇帝的。

再说说刘禅当上皇帝之后的事。我们知道,刘禅当了41年的皇帝,这时间放在历史上,也是相当长的。没有政治头脑,治国之术和驭臣之道,怎么在吴国和魏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怎么在一群比自己有能力的武将和功臣中屹立不倒。诚然,这其中不免有很多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的功劳。但是,刘禅的政治判断力和才智就体现在这一点。他深知诸葛亮是个忠臣和能臣,对自己绝对够不成威胁,也知道他是真心忠于自己的。所以才大胆放权给他,自己则装傻充愣,以诸葛亮之力来制衡权臣,以诸葛亮的能力来兴国安邦,开拓疆土。因为刘禅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没有的才能。包括诸葛亮死后,蜀国也并没有乱,直至亡国,也并不是自身的原因才造成的结果,而是魏国确实太强大。

最后说刘禅投降魏国及之后的事。很有意思的是,刘禅在向魏国投降时的表现。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蜀国还是可以奋力一搏的,可是刘禅没有。不是刘禅懦弱无能,而是他有仁心,正如刘备的仁。刘禅知道灭亡是迟早的事,再做过多的反抗,除了枉费将士的生命,也会给蜀中百姓造成极大的伤亡,不如顺应天时,给天下一个太平。而且投降对于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额身家性命,只要自己还在,魏国对待蜀国百姓的态度才不会坏到哪儿去。刘禅投降后,虽然也遭到了魏国的刁难和嘲讽,但是他还是通过自己的隐忍存活了八年之久。而在这八年时间里,蜀国百姓被魏国所接纳,蜀国臣子很多也被魏国所用。

在后总结一下,刘禅不是个傻子,他在兴邦治国,开拓疆土方面没有很大的才能,但是他有仁义之心,他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超的驭人之术,且懂得隐忍,以愚钝的形象麻痹别人,从而保全自己,保全国家和百姓。刘禅不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绝对是个审时度势的皇帝。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我认为他不傻也不聪明。若说他也当了几十年皇帝,我认为是古云扶人成王扶土成墙。试想,为何被俘虏后,身为敌国而乐不思蜀?若说是装疯卖傻,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但又是饮酒作乐,绝然不同。总之,枉费了赵云冒死相救的苦心。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长篇文章《请不要再为刘禅洗白了,因为他根本不配!》表明了我的态度,接下来我再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刘禅,有的人说他(假傻)大智若愚。什么理由?或者说有哪些证据?

1、他要是不聪明,刘备为啥让他继位呢。

2、事情都交给诸葛亮,自己则潇洒过着皇帝生活,多么机智。

3、蒋琬死后,曾经自摄国政,平安稳定蜀国数十年。

4、乐不思蜀是演戏给司马昭看呢,为了保全性命。

刘禅

也有人说他真傻(扶不起)。什么理由?或者说有哪些证据?

1、当皇帝后整天就知道享乐,朝政经常不管理。

2、贤臣和小人不分,重用黄皓,远离姜维。

3、邓艾率军南下,傻乎乎就投降了,没有主见没有骨气。

4、“乐不思蜀”足以表明刘禅说话不经过大脑,真的蠢。

所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究竟谁对谁错呢?其实都不够客观准确!

诸葛亮

首先,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刘禅不是历史上的刘禅,历史上的刘禅应该从史书记载上来看。在我看来,刘禅确实不傻,但是他也不聪明,刘禅只是拥有很多的缺点。

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从公元223年到公元234年,蜀国朝政全权由诸葛亮处理,史书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仿佛“隐退”了。那么在这期间,后主刘禅主要在干吗?史书没有明说,但可以从细节中发现。

其一,刘禅沉湎于宫中生活,甚至有些放纵奢侈。据《三国志》记载: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其二,刘禅荒于政务,爱好游山玩水。据《三国志》记载: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

邓艾

自摄国政,乱七八槽。

诚然,刘禅能够自摄国政,足以表明他并不是一个傻子,但是自他执掌朝政之后,蜀国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是实情,可见刘禅的能力确实平庸。那么,刘禅执政期间,他是怎么做的呢?取得了什么成绩呢?

其一,过度依靠诸葛亮以及诸葛亮留下的班底。

其二,蜀国经济凋敝,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差。公元261年,吴国派遣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国,薛珝回国后对吴景帝孙休描述过蜀国的情况: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其中“民皆菜色”四个字足以表明蜀国末期老百姓的生活并不理想。

其三,用兵过于频繁,军事上并无成就。

其四,亲近小人,远离贤臣。陈寿曾评价刘禅: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什么意思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可以知道刘禅这个人没有啥主见,如果有像董允这样正直的贤臣常常告诫他,他也能循规蹈矩,好好为君;但如果有像陈祗这样油嘴滑舌的宠臣常常顺着他,他就容易被带坏了。

其五,把权力都给了宦官黄皓,又不理政事了。

姜维

国破家亡,乐不思蜀。

据《汉晋春秋》记载: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啥意思呢?就是说时任安南将军的霍弋听说魏军来犯,欲率军前往成都救援,刘禅说:“不必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霍弋你洗洗睡吧。”

据《三国志》记载: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啥意思呢?就是说黄皓崇信鬼神巫术,就魏军来攻一事找人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平安无事,于是刘禅就放心了,该吃吃该睡睡。

可见,刘禅本来有机会挽救,可是自己对国家存亡不在乎。

因此,刘禅这个人虽说并不愚蠢,但他确实有能力平庸,没有主见,贪图享乐,没心没肺,毫无骨气这些缺点。这是客观的!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太子刘禅继位为皇帝,史称汉怀帝。然而,刘禅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有着昏庸愚蠢的,也有精明聪慧的。那么,真实的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刘禅一生跟两大贵人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一个贵人是赵云。

刘禅字公嗣,是刘备的长子,小名为阿斗,他小时候便遭遇多次生死劫。公元208年,曹操领兵攻打荆州,刘备不愿意投降曹操,于是便带着百姓逃亡。

在长坂坡的时候,刘备被曹操打败而开始逃跑。赵云单枪匹马地去营救刘备的妻子和孩子,面对万千曹军,赵云丝毫不胆怯,一人救出了刘禅。赵云也因在长坂坡的“单骑救主”名震天下。

而刘备看到赵云为了救刘禅差点丢了性命,为了“作秀”的需要,竟把刘禅摔在地上。刘备这一摔,赵云从此更加对其忠心,肝脑涂地的回报。而刘备这一摔也留下后遗症——摔坏了刘禅的脑子,从此刘禅变得傻乎乎了。

后来,刘备征伐蜀中时,孙尚香抱着刘禅回江东,幸亏赵云及时知晓,并且拦江而截才救下刘禅。

可以说没有赵云,就没有刘禅的登基,因此,赵云当然是刘禅的贵人。

而刘禅继位后,又出现了第二位贵人——诸葛亮。

作为托孤大臣,诸葛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边尽职尽责地辅佐刘禅,一边磨刀霍霍,然后六出祁山伐魏。然而,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原因,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成功。

公元234年,诸葛亮累死在了五丈原,刘禅听闻噩耗痛哭不止。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他的大旗继续北伐,但都是徒劳。

诸葛亮死后31年,也就是公元263年,经过十几年的修生养息,曹魏强盛起来,各种军需物资非常充裕。司马昭和身边谋士商议之后决定派钟会为主帅带领二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强攻汉中的蜀军并牵制蜀军主力部队;以邓艾作为副帅带领2万

听闻消息,刘禅急忙派遣姜维领兵抵御魏军,姜维的大军在剑阁成功抵御住了钟会的大军。但就在这时,邓艾领兵偷渡阴平,然后如天兵般出现在成都城外。

来到了绵竹。当时镇守绵竹的是诸葛瞻,他选择和邓艾的大军进行决一死战,结果战死。邓艾拿下绵竹并写信逼迫刘禅投降。身在成都的刘禅慌乱之下,听从了谋士谯周的建议,选择了出城投降。

对此,后人对刘禅的行为感到很不可思议,再次认为这是刘禅昏庸和傻的结果。因为刘禅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保住蜀汉:坚守。为什么呢?

要知道,邓艾的这支大军不到2万人。同时,因为偷袭的需要而选择了轻装上阵,所备干粮也有限。而蜀国仅成都就有1万守军,而且还有3万精锐镇守南中,而屯重兵于剑阁的姜维也可以马上抽调部队回援。凭借成都城易守难攻,坚守数月没问题,只要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到达后就可以合围邓艾部队,然后再继续和钟会决战剑阁。蜀汉只需要源源不断的补给剑阁,钟会时间了久了,缺乏供给,就只能退兵自保。蜀汉自然就无忧矣。

然而,随着刘禅的投降,一切都改变了。因为主动投降,刘禅成阶下囚后被封为安乐公。而当时的“摄政王”司马昭之所以放他一马,原因很简单:刘禅在自己的门上写了 “山中寨” 3个字。

群臣不解其中之意,司马昭微微一笑,说:“无忧矣”。然后问众人倒着读是什么——在山中。

刘禅的3个字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不想当皇帝,只想在山中度过余生。面对如此淡泊名利之人,司马昭自然也就收起了杀心。同时,吴国还没有灭,司马昭留着刘禅也是为了“投降”吴国做伏笔。

由此可见,刘禅其实并不傻,他达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或许真实的刘禅就属于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的“双面人”吧。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怎么能看出刘禅傻的?咱先不说他坐稳了好几十年的皇位,就说他被灭国然后在司马氏手下开心得活了多久?怎么说他傻?这就和那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家伙说袁老的杂交水稻味道不好一样。

三国时期的刘禅真的很傻吗?

你看刘备这个人,内慧外傻,内刚外柔,表面上刘备性格唯唯诺诺,对诸葛亮和其他军事,唯命是从,可是呢,他心里看谁都清清楚楚,目的性很强的,只是不行于表,他的儿子呢,继承了他的这种品质,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爸爸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他没有经历过创业打拼阶段,也没有亲临沙场拼搏,基本上坐享其成,所以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很少有那些大将官员,对他俯首称臣,心悦诚服的,所以他不能强势,只能装傻,因此,阿斗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可以说,装傻是他顺利保住皇位的唯一方法,这个方法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也保住了他的荣华富贵![呲牙][呲牙][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