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溥仪退位后,会害怕宫里的太监?

佛语中有句话叫“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溥仪就是因为早年仗着权势对太监迫害得太过火,以至于在权势衰弱后,总会担心太监们会打击报复他。

图|溥仪

那溥仪都对太监们施行过怎样的迫害?太监们又是否真的报复过溥仪?溥仪最终又是怎样解决此事的?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从溥仪即位时说起:

1908年 ,根据慈禧太后的懿旨,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成为了清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可一个幼娃显然是无法治理国家的,所以朝中事宜基本靠摄政王载沣处理。

而溥仪则跟随着帝师们学习怎样治理国家,可这些人不仅教导溥仪仁义礼智信等传统儒家思想,还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不断向溥仪灌输着“唯我独尊”的思想。

于是,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溥仪变得越来越任性,动不动就打骂太监、侍女,可能在年幼的溥仪看来,这是最能彰显自身威严的方法。

其实,溥仪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整个天下地位最高的男人,保持“唯我独尊”的性格并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这本就是帝皇该有的性格。

图|溥仪(幼年)

但坏就坏在,溥仪这个皇帝还没当几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溥仪被迫退位,他再也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皇帝,而是成了被圈禁的“金丝雀”。

可年幼的溥仪对于自身的处境却毫无所觉,他依然保持着“唯我独尊”的性格,而且因为被迫退位,溥仪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责骂、殴打太监和侍女。

并且 ,随着时间推移,溥仪折磨人的手段越来越过分,例如强迫太监吃下含有铁砂的油糕、向太监嘴里尿尿,甚至还逼迫太监吃屎。

可能在当时的溥仪看来 ,这些行为顶多算是恶作剧,但对于那些太监来说,溥仪是从身体到心灵两方面羞辱着他们。

如果放在溥仪没有退位之时,这些太监们为了一份高升的希望也就忍了,可溥仪退位后,居然还敢如此羞辱他们,这就让一部分太监起了歪心思。

图|清宫侍女(影视剧照)

太监们为了报复溥仪,也为了让溥仪安生点,就教唆溥仪“自渎”,并且每晚都会送一些侍女去溥仪的房间。

在“自渎”和大姐姐们整晚整晚地“安慰下”,溥仪的身体渐渐被掏空,每天早起后,溥仪都会感觉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就连看太阳都是白茫茫的。

溥仪感觉自己的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就悄悄招来一些太监,让他们去医馆拿些补药,可太监最后拿回来的却是一些“烈性春药”。

溥仪根本不知道太监的坏心思,直接将这些 “春药”当成了补药,每天都会吃一些,然后继续与大姐姐们快乐“玩耍”。

直到后来溥仪感觉自己对那些大姐姐们提不起“性趣”后,才终于反应过来,那些太监给自己吃的是什么东西。

图|溥仪

可惜溥仪明白得太晚,在长期“自渎”和大姐姐们的“压榨”下,溥仪的身体基本上已经垮掉了,而且身体上的疾病还导致溥仪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他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责打、辱骂太监。

但每次发泄完脾气后,溥仪又会变得疑神疑鬼,害怕那些受到自己责打的太监们报复自己,于是溥仪每天都会防备着身边的人,差不多已经到了无人可信的地步。

就这样,在溥仪的防备下,时间来到了1923年,而就在这一年,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令溥仪心中对太监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首先是在一天深夜里,清宫西北角处突然发生了大火,仅仅几个小时,这场大火就将藏有大量宝物的建福宫烧成了一片焦土。

虽然事后没有查出失火的原因,可溥仪内心明白,这场火就是太监们放的,因为溥仪之前就听说过,有太监偷窃宝物拿出去卖。

图|建福宫大火——示意图

但溥仪没想到,这群太监竟然猖獗到这种程度,为了掩盖偷盗的痕迹,竟一把火烧了建福宫,这让溥仪对太监们越加感到害怕,他担心哪天自己正在睡觉时,就被一场大火烧死。

事实证明,溥仪的担心是正确的,因为就在建福宫被烧不久后,有人在溥仪所住的养心殿旁,东厢房“无逸斋”的窗户上,发现了一团浸了火油的棉花。

而且,当时这团棉花已经被点着了,幸亏被人及时发现将火扑灭了,不然溥仪的养心殿就要同建福宫一样被烧成焦土,甚至连溥仪本人也很可能丧命火海。

另外,就在不久后,宫中又发生了一起太监凶杀案,有一个小太监因为被另一个太监告发罪行而怀恨在心,于是就持刀杀害了告发的太监。

这件事过后,溥仪心中的恐惧达到了顶峰,要知道宫中的太监基本都受到过溥仪的毒打,如果这些太监怀恨在心,那溥仪随时都可能被暗害。

图|溥仪

于是,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溥仪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害怕自己一闭眼就可能再也睁不开了,后来实在熬不住了,溥仪就让皇后拿一根棒子守护在自己身边,这才终于能睡个好觉 。

可皇后也是人,不可能整晚都睁眼守护着溥仪,于是溥仪为了能彻底安心,就不顾后妃、亲王们的反对,强行将宫中的太监遣散,只留下了十几个忠心耿耿的太监侍奉。

有趣的是,溥仪遣散太监的举动,被当时的各大报纸进行了大肆报道,盛赞溥仪打破了上千年的腐朽制度。

可事实上,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明确指出,他当时纯粹是因为感觉害怕,所以才将太监遣散,而且在遣散太监之时,溥仪根本没有考虑过太监出宫后应该如何维持生计,所以报纸中的内容,纯属过度解读。

为什么溥仪退位后,会害怕宫里的太监?

这事应该是溥仪出狱后,见老太监依旧下跪磕头,照旧礼仪呼皇上,让溥仪心惊而已吧!怕自己步走错,会重回监狱或丢性命!而非害怕宫里面的太监!

最多也只是溥仪退位后,发现太监们偷盗,加因建福宫大火,担心太监多而难管,加上经费问题,赶走了大批太监,将延续几千年太监制度结束了,担心讨厌是有的,害怕就不太正确了,也没根据吧!

为什么溥仪退位后,会害怕宫里的太监?

怕报复

为什么溥仪退位后,会害怕宫里的太监?

太监起源于明朝,当时为了让男人去势。

太监地位很低,干着最苦的活,稍不留神就有丢掉脑袋的危险。

溥仪都退位了,没了权势。

太监谁会怕他,可能会想办法报复他。

当初你怎么待我,我会还给你。

溥仪能不怕吗?

为什么溥仪退位后,会害怕宫里的太监?

因为他不是皇帝了,享受不了皇帝的待遇了,没有真正皇帝的绝对权力了。

为什么溥仪退位后,会害怕宫里的太监?

佛语中有句话叫“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溥仪就是因为早年仗着权势对太监迫害得太过火,以至于在权势衰弱后,总会担心太监们会打击报复他。

图|溥仪

那溥仪都对太监们施行过怎样的迫害?太监们又是否真的报复过溥仪?溥仪最终又是怎样解决此事的?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从溥仪即位时说起:

1908年 ,根据慈禧太后的懿旨,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成为了清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可一个幼娃显然是无法治理国家的,所以朝中事宜基本靠摄政王载沣处理。

而溥仪则跟随着帝师们学习怎样治理国家,可这些人不仅教导溥仪仁义礼智信等传统儒家思想,还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不断向溥仪灌输着“唯我独尊”的思想。

于是,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溥仪变得越来越任性,动不动就打骂太监、侍女,可能在年幼的溥仪看来,这是最能彰显自身威严的方法。

其实,溥仪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整个天下地位最高的男人,保持“唯我独尊”的性格并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这本就是帝皇该有的性格。

图|溥仪(幼年)

但坏就坏在,溥仪这个皇帝还没当几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溥仪被迫退位,他再也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皇帝,而是成了被圈禁的“金丝雀”。

可年幼的溥仪对于自身的处境却毫无所觉,他依然保持着“唯我独尊”的性格,而且因为被迫退位,溥仪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责骂、殴打太监和侍女。

并且 ,随着时间推移,溥仪折磨人的手段越来越过分,例如强迫太监吃下含有铁砂的油糕、向太监嘴里尿尿,甚至还逼迫太监吃屎。

可能在当时的溥仪看来 ,这些行为顶多算是恶作剧,但对于那些太监来说,溥仪是从身体到心灵两方面羞辱着他们。

如果放在溥仪没有退位之时,这些太监们为了一份高升的希望也就忍了,可溥仪退位后,居然还敢如此羞辱他们,这就让一部分太监起了歪心思。

图|清宫侍女(影视剧照)

太监们为了报复溥仪,也为了让溥仪安生点,就教唆溥仪“自渎”,并且每晚都会送一些侍女去溥仪的房间。

在“自渎”和大姐姐们整晚整晚地“安慰下”,溥仪的身体渐渐被掏空,每天早起后,溥仪都会感觉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就连看太阳都是白茫茫的。

溥仪感觉自己的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就悄悄招来一些太监,让他们去医馆拿些补药,可太监最后拿回来的却是一些“烈性春药”。

溥仪根本不知道太监的坏心思,直接将这些 “春药”当成了补药,每天都会吃一些,然后继续与大姐姐们快乐“玩耍”。

直到后来溥仪感觉自己对那些大姐姐们提不起“性趣”后,才终于反应过来,那些太监给自己吃的是什么东西。

图|溥仪

可惜溥仪明白得太晚,在长期“自渎”和大姐姐们的“压榨”下,溥仪的身体基本上已经垮掉了,而且身体上的疾病还导致溥仪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他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责打、辱骂太监。

但每次发泄完脾气后,溥仪又会变得疑神疑鬼,害怕那些受到自己责打的太监们报复自己,于是溥仪每天都会防备着身边的人,差不多已经到了无人可信的地步。

就这样,在溥仪的防备下,时间来到了1923年,而就在这一年,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令溥仪心中对太监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首先是在一天深夜里,清宫西北角处突然发生了大火,仅仅几个小时,这场大火就将藏有大量宝物的建福宫烧成了一片焦土。

虽然事后没有查出失火的原因,可溥仪内心明白,这场火就是太监们放的,因为溥仪之前就听说过,有太监偷窃宝物拿出去卖。

图|建福宫大火——示意图

但溥仪没想到,这群太监竟然猖獗到这种程度,为了掩盖偷盗的痕迹,竟一把火烧了建福宫,这让溥仪对太监们越加感到害怕,他担心哪天自己正在睡觉时,就被一场大火烧死。

事实证明,溥仪的担心是正确的,因为就在建福宫被烧不久后,有人在溥仪所住的养心殿旁,东厢房“无逸斋”的窗户上,发现了一团浸了火油的棉花。

而且,当时这团棉花已经被点着了,幸亏被人及时发现将火扑灭了,不然溥仪的养心殿就要同建福宫一样被烧成焦土,甚至连溥仪本人也很可能丧命火海。

另外,就在不久后,宫中又发生了一起太监凶杀案,有一个小太监因为被另一个太监告发罪行而怀恨在心,于是就持刀杀害了告发的太监。

这件事过后,溥仪心中的恐惧达到了顶峰,要知道宫中的太监基本都受到过溥仪的毒打,如果这些太监怀恨在心,那溥仪随时都可能被暗害。

图|溥仪

于是,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溥仪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害怕自己一闭眼就可能再也睁不开了,后来实在熬不住了,溥仪就让皇后拿一根棒子守护在自己身边,这才终于能睡个好觉 。

可皇后也是人,不可能整晚都睁眼守护着溥仪,于是溥仪为了能彻底安心,就不顾后妃、亲王们的反对,强行将宫中的太监遣散,只留下了十几个忠心耿耿的太监侍奉。

有趣的是,溥仪遣散太监的举动,被当时的各大报纸进行了大肆报道,盛赞溥仪打破了上千年的腐朽制度。

可事实上,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明确指出,他当时纯粹是因为感觉害怕,所以才将太监遣散,而且在遣散太监之时,溥仪根本没有考虑过太监出宫后应该如何维持生计,所以报纸中的内容,纯属过度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