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在册封礼仪中,乾隆怎么羞辱她的?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随乾隆东巡,病逝于德州,在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看来,虽然富察氏病逝,让乾隆皇帝和自己都很难过,但是乾隆皇帝日理万机,国事繁忙,后宫务必要保持稳定。
中宫不可一日无后,后宫无人管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既然皇后的位子出现了空缺,就得需要有一位新皇后来管理后宫,当时皇太后一向看重娴静温婉的娴贵妃,于是向乾隆建议册立娴贵妃为新皇后的人选。
娴贵妃在乾隆的后妃当中,确实堪当重任,论出身,她出身满洲上三旗正黄旗,论资质,她在雍正十二年就嫁给还是宝亲王的弘历为侧福晋,论位分,乾隆二年被晋封为娴妃,乾隆十年的时候,已经是贵妃,因此在当时的后宫,不得不说娴贵妃是最佳的皇后候选人。
对于太后的话,乾隆不得不听从,乾隆思量再三,接受了皇太后的提议,于是在乾隆十四年的四月,乾隆晋封娴贵妃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八月,那拉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虽然那拉氏最后得以成为皇后,但是乾隆对她并不是真心诚意,对于册封她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就比如题目中提到的皇贵妃册封礼仪就可以看出来。
乾隆十四年四月五日,乾隆正式册封娴贵妃为皇贵妃,典礼前一日,遣官祭告太庙。按理说乾隆应该需要去奉先殿告祭礼,而当天乾隆并没有到奉先殿祭拜,这等于没有在祖宗面前承认那拉氏。
乾隆不仅没有下令让大臣们给皇贵妃行礼,同时还免去了王妃、分主、命妇向皇贵妃行礼,这样做等同由国事改成了家事,缺少庄重感,也缺少册封皇贵妃的威仪。
乾隆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的同时,还册封了嘉贵妃金氏、令贵妃魏氏、舒妃叶赫那拉氏以及婉嫔等五人,并且与太后的加徽号礼一起办了,娴贵妃本来当天在皇贵妃的册封典礼上是主角,可是风头却被别人抢,真的很尴尬。
乾隆一开始就不爱辉发那拉氏,即使她后来成为皇后,但是没有乾隆的宠爱,最后终究免不了不废而废的结局,封建皇权社会,即使皇后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在册封礼仪中,乾隆怎么羞辱她的?
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而且在短短几年间从贵妃到皇贵妃,到最后被封为皇后,看起来乾隆应该是对她恩宠有加。但从种种迹象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乾隆并不喜欢她,就比如题目中提到的册封礼仪就可以看出来。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虽然乾隆和孝贤皇后伉俪情深,悲痛之下不想马上就册立新的皇后,可后宫无主也不行。那新的皇后人选就成为乾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此时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就是娴贵妃那拉氏和纯贵妃苏氏,可苏氏是汉人,所以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就是那拉氏了,更何况她还曾经是雍正亲自为乾隆选定的侧福晋。
不过乾隆并没有直接册封那拉氏为皇后,而是给了她一个名号“摄六宫事皇贵妃”,说白了就是管理后宫的皇贵妃。也就是给了那拉氏皇后的权利,但没给她皇后的地位。乾隆的理由是他和富察氏伉俪情深,不忍心这么快就立新的皇后。
要说乾隆和富察氏的确是感情深厚,悲痛之中这么做也说得过去,但在那拉氏的册封礼仪上却还是可以看出一些不寻常之处,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不愿立那拉氏为皇后的真正原因。
首先,根据礼制,册封典礼前一天,派遣官员去祭告太庙。而典礼当天,皇帝要亲自在奉先殿举行告祭礼。但乾隆却并没有这么做,并没有去奉先殿祭拜。
其次,按照礼仪应该进行的公主、王妃、命妇向皇贵妃行礼也被取消了。
还有就是册封后的庆贺典礼是与太后的加徽号礼一起办了。很明显,本来应该是万众瞩目的主角的那拉氏只能成为陪衬了。
以上种种做法,虽然不一定就称得上是羞辱,但是总归让人有点儿乾隆不待见那拉氏的感觉。
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在册封礼仪中,乾隆怎么羞辱她的?
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皇贵妃,是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
那拉氏在乾隆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是他的侧福晋,嫡福晋是富察氏,她才是乾隆的最爱。
富察氏后来成了富察皇后,他不御珠翠,生活简朴,只佩戴一种手工制品,通草绒花。她孝敬公婆,与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好,善待下人,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尊敬。
富察皇后一生有四个孩子,可是三个都早早的夭折了,这里面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字叫永琏,一个叫永琮。随着儿子们的去世,富察皇后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在一次跟着乾隆南巡的过程中,在回来的路上到德州就病亡了。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死了以后,乾隆皇帝是悲痛欲绝,光悼亡诗就写了100多首,他感觉是日月无光,天地失色,天天沉浸在悲痛之中。皇太后一看这样不是个事儿啊,于是就张罗着给乾隆立新皇后。
此时的乾隆没有那个心思,但是很有孝心的他,勉强答应了,那就选吧。当时选来选去,他的妃子里面,汉人不行,那就剩下这个早早进入乾隆府中的那拉氏,她早就封为了娴妃,贵妃,也算是资历比较老的了。
《清史稿》记录:“皇后,乌拉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于是,乾隆在乾隆十四年,封那拉氏为摄六宫皇贵妃,意思是掌管皇上后宫的事情的,是皇上后宫的实际的掌权者,但是还不是皇后。
就是这样也要举行仪式的,那么就要提前一天去祭拜祖宗,告诉祖宗这件盛大的事情。但是乾隆把这一项免了,不知道是他没有心情,还是不屑于去做,反正最终结果是没有做。这是其一。
其二是封那拉氏为摄六宫皇贵妃这件事情,应该文武百官都来叩拜祝贺。但是乾隆又把这件事情给免了。
其三是封那拉氏为摄六宫皇贵妃应该是单独的一件事情,但是乾隆又同时封了其他的几个妃子,甚至连皇太后加徽号这件事情一起给别人办了。这样就没有突出重点,没有主次,感觉就是像办普普通通的事情一样。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乾隆根本没有把封那拉氏为摄六宫皇贵妃这件事当回事儿,只不过迫不得已走个形式而已,真的有羞辱她的意思。当然有故意为之的嫌疑,主要原因就是不喜欢吧。
或许封那拉氏为摄六宫皇贵妃这是乾隆为了满足他母亲的心愿而已。在乾隆十五年,封那拉氏为皇后。那拉氏很得皇太后的欢心,但是在乾隆那里始终热乎不起来。
虽然那拉氏名分有了,后来面子上的事,乾隆也给她做,她过生日的时候赏银特别多,也封的兄弟们大官。一切看起来还好。
但是随着那次南巡,在乾隆与那拉皇后吵过一架之后,那拉竟然做出了有辱祖宗的事情,自己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因此被提前送回宫中,随后被打入冷宫,虽然没有废了皇后这一名号,但是是已经名存实亡了。
《清史稿》,“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那拉皇后去世后,被降规格埋葬,也是令人唏嘘了。
我是历史漫谈君,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交流,谢谢。
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在册封礼仪中,乾隆怎么羞辱她的?
乾隆皇帝一生总共取了五十几位妃子,其中留名后世的是三位皇后,即孝贤纯皇后、那拉氏皇后和孝仪纯皇后。而乾隆最爱的是孝贤纯皇后,最不满意的则是那拉氏皇后,孝仪纯皇后则是继孝贤纯皇后死了之后最得宠的女人。
乾隆皇帝虽然不怎么喜欢这位那拉氏皇后,但是她却在没生育有子嗣的情况之下,在5年之内从妃晋升到贵妃、皇贵妃、皇后,五年之内晋升了4级,而且还享受了“摄六宫事”的特权,但是在晋升的过程中受到了乾隆对她在册封礼仪上的羞辱。
乾隆皇帝是如何在册封礼仪式上羞辱那拉氏皇后的?那拉氏因为出身高贵,所以在弘历(乾隆)被秘密立为太子时,雍正就把她钦赐给了弘历为侧福晋,成为除原配富察氏之外地位最高的女子。但是乾隆心里并不喜爱那拉氏。当上皇帝后,乾隆首先将侍妾出身的高氏晋封为贵妃,同时被封为妃的还有侍妾出身的苏氏,而那拉氏却只被封为妃,而且取封号为“娴”(满语为“恬静、泰然”之意),意在暗示那拉氏,不要得意和痴心妄想。
从晋封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并没有因为那拉氏是雍正钦点的侧福晋而有特殊的地位来高看她,而是将她与侍妾出身的苏氏同等对待。那拉氏和苏氏虽然同日被册封为妃,但是在册封时,乾隆故意安排官位高的人册封苏氏,反而官位低的人去册封那拉氏。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中宫一时无主,需要新立皇后主持中宫。而此时纯贵妃苏氏和娴贵妃那拉氏都为位份最高的皇后候选人。但苏氏是汉人,显然不能成为中宫皇后,只能是娴贵妃,况且她还有雍正钦赐侧福晋这个优势。可是乾隆心里并不想立她为后,在经过4个月的犹豫后,乾隆以“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来拖延。
乾隆十四年,在举行太后加徽号、金川之战捷、皇贵妃摄六宫事这三场大庆典时,乾隆对金川之战表现出很高兴之意,但对庆贺那拉氏反而不怎么高兴。
另外,在对那拉氏册封时,虽说册封她为皇贵妃、皇后,但是却简化了许多常规的礼节流程。比如典礼前一日,乾隆并没有到奉先殿祭拜,也没有率群臣给皇太后行礼,同时还免去了王妃、分主,命妇向皇贵妃行礼,等于免了外廷命妇齐集,将国事改成了家事,而且皇贵妃给皇太后、皇帝的谢恩还提前一天给办了,就这样只花了一天的时间把典礼给办完了;对那拉氏接完宝册后的庆贺典礼也是直接与太后的加徽号礼一起举办,等于搭了太后的顺风车。
尽管乾隆很不情愿立那拉氏为后,但是她终究还是上了皇后之宝座,不过这个冰冷的宝座留给那拉氏的,却是一生不得宠。而且在之后的种种礼节上,乾隆总是免去她的各种待遇,最终乾隆还是收回了她的所有册封宝册,让她不废而废,而她的儿子永琪也是个光头阿哥,终身未得到任何封号,直到嘉庆4年才被追封为贝勒。
可以说 ,那拉氏虽然形式上获得了乾隆给的皇后荣誉,实质上得到的是乾隆对她的羞辱。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在册封礼仪中,乾隆怎么羞辱她的?
乾隆13年,孝贤皇后去世,此时,中宫无主,需要新立皇后主持中宫,而此时位份最高的分别为纯贵妃苏氏,和娴贵妃那拉氏,而苏氏是汉人,显然不能成为中宫皇后,那么候选人就只能是娴贵妃,而且她还有雍正钦赐侧福晋这一优势。而乾隆的内心并不想立她为后,在经过4个月的犹豫后,乾隆想出一个“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进行拖延。
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册立既不忍举行。可姑从权制。考之明太祖淑妃李氏宁妃郭氏、相继摄六宫事。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翼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今应仿效前规。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
乾隆14年一共有三场大庆,分别是太后加徽号,金川之战胜利、皇贵妃摄六宫事,而在册封皇贵妃时,乾隆却写了这样的诗:
番服徕柔奏凯旋,更欣春雨遍公田。
深叨慈训遐荒定,敬奉鸿称巨典传。
和众安民常切切,持盈保泰益乾乾。
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
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对打了胜仗很高兴,但庆贺那拉氏反而惹得乾隆失意了,这诗赤裸裸地表达了乾隆的心情。而整个册封典礼,更明确地表达了乾隆的意图。
循例封皇贵妃,礼制却不循例乾隆十四年的册封礼上,乾隆更是亲口食言,整个流程都没有按乾隆十三年的上谕流程走。
第一:典礼前一日,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告祭礼。上亲诣举行。而当天乾隆并没有到奉先殿祭拜。
第二:乾隆不仅没有率群臣给皇太后行礼,同时还免去了王妃、分主、命妇向皇贵妃行礼,等于免了外廷命妇齐集,由国事改成了家事。而且皇贵妃给皇太后、皇帝的谢恩还提前一天办了,这样娴贵妃的整个典礼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办完了。
第三:接完宝册后的庆贺典礼直接与太后的加徽号礼一起办了,等于搭了太后的顺风车。
尽管乾隆极不情愿立那拉氏为后,但是她终究还是坐了皇后的宝座,但那个冰冷的宝座留给她的依旧是一生不得宠,而且在这之后的种种礼节上,乾隆就像一个纠结症患者一样,总是免去她的各种待遇。最终乾隆还是收回了她的所有册封宝册,让她不废而废,而她的儿子永璂是个光头阿哥,终身未得到任何封号,直到嘉庆四年才被追封为贝勒。
乾隆虽然给了她荣誉,但是这荣誉更像是一个笑话,每一次晋封都在礼制上进行删减,仿佛一直在告诉她,你不配,让她成了历史上的笑柄。
参考资料:《清高宗实录》
《国朝宫史》
《乾隆御制诗》
乾隆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在册封礼仪中,乾隆怎么羞辱她的?
辉发那拉氏,她是乾隆第二任皇后。她出生低微,父亲是佐领讷尔布大人。她因为家境不好,她刚进入王府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婢女,她文静,端庄。1734年她被乾隆皇帝选中,进了王府做了侧福晋。
乾隆二年被封为娴妃,因为“娴”字代表她安和 ,恬静,性格温顺,远离后宫纷争,所以她一直得到宠爱,而且还把她全家人镶蓝旗抬旗进入正黄旗。但因为乾隆皇帝一直爱的是富察氏,所以她与乾隆的感情也没多好。乾隆十年她再次得到了升迁,封为娴贵妃。又因为乾隆十三年富察氏崩逝她被授命管理六宫,所以被封为娴皇贵妃。而太后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后,一直逼着皇上再次立后,见此时的娴皇贵妃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有富察氏一半的影子,这让乾隆的内心,非常的欣慰,似乎他又回到了自己和富察皇后的那些时光,所以乾隆十五年立继后辉发那拉氏氏。
此后,辉发那拉氏与乾隆度过了十分甜蜜又快乐的时间,无论乾隆是去江南视察、关外祭祖、木栏围猎还是拜谒皇陵都带着辉发那拉氏。之后辉发那拉氏前后诞下十二阿哥永基,十三阿哥永璟,和皇五女,这都是她们爱情的见证。而这样她们做了十五年的恩爱夫妻,而一切的美好全在一夜之间全没了。
乾隆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而在这途中乾隆还为辉发那拉氏举办了热热闹闹的生日宴会,还亲自为她挑选了她最爱的早餐,可是第二天早上却没见到辉发那拉氏皇后与乾隆一起共进早餐,只有贵妃魏氏,庆妃陆氏,还有容嫔。原来私下才知道,当天晚上乾隆就派额附福隆安把辉发那拉氏从水路提前把皇后送回宫,但里面的原因却是“辉发那拉皇后娘娘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怪”才惹得乾隆皇帝大怒,让辉发那拉氏提前回宫。随后乾隆皇也回到宫中,而乾隆皇帝却下诏收回辉发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宝册,佣人裁剪到两人。四份宝册是一个人的身份验证,是死后的尊容,这活生生的让她没有地位呀!而且身边的女婢也裁剪到两人,这地位连答应的身份都不如。
此后的辉发那拉氏就一直抑郁寡欢,乾隆三十一年,辉发那拉氏因心情不好导致抑郁而死,辉发那拉氏的死讯立马上报了乾隆皇帝,而乾隆皇帝正在打猎,却下旨让内务府按皇贵妃的礼制下葬。一个堂堂的皇后按皇贵妃的礼节下葬,多么大的羞辱啊,以前恩爱,谁都离不开谁的夫妻,现在却反目成仇,还给了辉发那拉氏这么大的羞辱。最重要的是还不能举行国丧,虽然没有摆明了废后如今这阵仗不是明显等同于废掉了皇后吗?历史上最简朴的葬礼莫过于辉发那拉氏了,内务府还把葬礼花的银子报给乾隆皇帝,仅仅花了207两银子,还不如低级的官员呢!而且据爆料说,辉发那拉氏连一块碑和一块灵位都没有,这种没碑没灵位的只有贵人,答应,这种等级比较低的妃子才没有。而且她还是和纯惠皇贵妃一起合葬的,硬把她塞进去的。回想起来,前一夜还在心疼如宝的夫妻,如今却像杀父仇人一样的令人厌恶。这其中的变故肯定隐藏着很大的故事,
事后,有大臣认为这样的葬礼不妥,所以御史李玉鸣便将这事上书给乾隆皇帝,结果受到了重罚,被革去官职锁挐,发往伊犁,此后,乾隆皇帝还删去大量的关于辉发那拉氏的档案,画像,似乎想把她从这个世间抹去一样。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乾隆皇帝这么恨辉发那拉氏呢?居然连碑,灵位都省去,还想让历史上没存在过这样一个人。据说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时,在民间看中了一个女子他想召入宫中,而这个消息被辉发那拉氏知道了,身为一国之母,这种事肯定要加以阻止的,这时的他们发生了争吵,辉发那拉氏便用割发加以威胁,表示自己不同意,而乾隆皇帝就一这点来治罪,说她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便以这个借口替自己出了这口恶气。辉发那拉氏对于爱情,还是过于天真,用自己的真性情对乾隆皇帝,但是她遇到了乾隆皇帝的花心梗,自然就没什么办法了,只不过落得个这样的结局,固然可惜!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