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导读:

据《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记载统计,从秦汉到明清,我国封建时代各朝代有生卒年可查的皇帝共有二百零九人。

其中活过80岁的只有4人,70岁到79岁之间的有4人,60到69岁的有24人,50岁到59岁的有35人,40到49岁的有29人,30到39的有48人,20到29岁的34人,不足20岁的有31人。

这些皇帝中,70岁以上的只有8人,平均寿命仅39岁。看了这个数据以后,可能很多人有疑问了,古代皇帝吃喝不愁,地位无与伦比,无限荣耀,呼风唤雨,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呢?我认为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争权夺利,死于非命的多

皇帝居住在皇宫,几乎和尘俗隔绝,居住在深宫,按理说很少遭受传染病和流行病的侵袭,皇帝死于非命的更多,皇帝中非正常死亡率高大44%。

皇位是无数人做梦都想得到的,很多人想取而代之,皇帝是非常危险的职业,时刻还要防备兄弟叔叔等各种谋害。

因此很多身处皇宫的皇帝尽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依然经常会遭到乱臣贼子的谋杀和毒害。

其二:后宫妃嫔无数,纵欲过度

导致皇帝短命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纵欲过度,皇帝的后宫佳丽无数,为了皇室子嗣开枝散叶,要对后宫女子做到雨露均沾,自然使得皇帝们的身体吃不消。

很多帝王纵欲过度,使得皇帝们体虚早衰,而且还让后代体质羸弱,因此导致皇帝普遍短命。

其三:心力交瘁

古代是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制度,所有的地方事务以及奏折都需要皇帝过目批示。

皇帝在享受“万人之上”的待遇的同时,皇帝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每天工作超负荷,政务堆积,睡眠不足,也导致了很多慢性病。

皇帝每日处于紧张状态,不仅要时刻提防权臣势力,更要担心外族入侵,有时候还得担心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谋反,长期心力交瘁,必然会损害身体,耗损寿命。

结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帝是众人羡慕的身份,可是他们虽然身为九五至尊,表面上看来无限荣耀,呼风唤雨,锦衣玉食,却大多不能充分享受荣华富贵,往往在三四十岁的盛年时期就撒手人寰,实在令人感叹,不得不说,皇帝真是堪称“古代第一高危职业”。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趣谈答案:因为皇帝也有他们对应的烦心事。

皇帝头很大

皇帝从来没有大家想的那样简单,在电视剧里面随便怎么说怎么说,随便怎么玩儿怎么玩儿。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乾隆皇帝似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玩儿,四周的臣子们,除了纪晓岚一个人在苦苦坚持着自己所谓的真理之外,其他臣子们全都在迎风上意,全都在拍马屁。

但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一般情况下,皇帝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整个朝中的文臣集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这些文臣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惹他们,除非这个皇帝不想在历史上名垂青史了。

简单讲,当初朱元璋玩心大起,突然要晚上请一对乐女来耍耍,给自己演奏歌曲,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当时朱元璋的工作状态已经达到了类似于超人的状态,他一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只有8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好不容易皇帝想要消遣一下,臣子们应该开心才对。

但是突然有一个文臣不长眼,非要告诉皇帝,在半夜的时候让那些乐女进入皇宫会对皇帝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不符合朝廷的规章制度,希望朱元璋来给自己道歉。

大家知道这件事情最终演变成了什么吗?杀人如麻,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真的屁颠儿屁颠儿的跑了出来,并且对这个官员道歉,而且告诉他自己在往后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为什么朱元璋对这一个小小的官员这么客气呢?因为这个官员是朝中大臣吗?并不是,他只是一个六品的小官而已。

而这个官员之所以敢这样和朱元璋说话,因为他除了这个六品官员之外,还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叫做文官。

没错,文官就是这么牛。

皇帝的私人生活

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点隐私的问题,那叫做皇帝的私人生活,古代的皇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一天到晚除了忙工作之外还需要忙生活。

可能大家会问生活有什么好忙的,不就是吃吃玩玩闹闹吗?

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大家要知道后宫佳丽3000,那可不是随便说的,是一个真实确切的数字,后宫当中的女子很多都没有得到滋润,个个都是虎狼之人,这个时候如果把皇帝丢下去,那个皇帝8成要完犊子了。

所以皇帝为了安慰后宫,更为了建立一个比较平稳的后宫集团军,他需要每日不间断的去临幸其她的女子,而不是说只和一个女的玩游戏。

这就意味着皇帝需要不断的消耗自己的精力,比如著名的咸丰皇帝竟然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把自己活活的整虚脱了。

皇帝的危险性

皇帝除了办公和个人的私人生活之外,还有一点没有办法忽视,这一点叫做皇帝的危险性。

大家知道,但凡是皇帝,绝大多数都是人中龙凤,或者是顶了间冒了泡的,一旦当他坐上皇帝这个位子的时候,就会享受这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

享受权利不假可也有了对应的风险,毕竟整个天下只有这么一个位子能够给人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想要这个位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感谢悟空邀请。为啥皇帝称自己为寡人,称自己为孤,皇帝家中没有亲情,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除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非正常死亡外,当时古代平均寿命也就40岁,能活到平均寿命,也不算缺寿,能活50多岁也算长寿,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皇宫成千美女,都是皇帝的女人,那要看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没有命去享受,是男人都想睡遍天下美女,所以皇帝都想健康长寿,怕死,人的命天注定,谁也不想死,皇帝也是人,也同样怕死,最大的乐趣就是睡遍天下美女,也就存在皇帝纵欲过度,纵情酒色,最后淘空自己的身体,皇帝每天处理国事,奏折每天要看,要批阅奏折到深夜12点,非常辛苦,明朝的皇帝有秉笔太监,掌印太监,帮助皇帝处理奏折,书写圣旨,有内阁处理国事,精神压力极大,平常人做错事还有退路,皇帝没有退路,精神压力巨大,责任巨大,工作繁重,皇帝也是人,也需要放松,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皇帝拥有天下最大的权力,当然要承担天下最大的责任,当然就成为各种权力争夺的中心,谋权篡位,各种权力政治斗争和阴谋,每天都在上演,否则别说皇位不保,就是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皇宫内外都在争权夺利,韩非子说,天下最危险的职业就是君主,因为他们没有任何退路,退后一步就是满门抄斩,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阳谋阴谋时刻伴随身边。皇帝的平均寿命,还比上平常百姓,皇帝喜欢纵情酒色,如果不注意节欲,完全可以把皇帝累死,吃补药壮阳,吃有毒丹药身死,还要服用长生不老药,一个人有多少精力,天天美女相随,酒色过度,短命并不奇怪,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每天只睡五六小时,有的批阅奏折上万字,长期劳累,能坚持多久,诸葛孔明就是被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平常饮食又不注意,明朝皇帝有的三十多岁就完蛋了,万历皇帝也就活了58岁,他爹活了30多岁,万历皇帝的儿子也活了30多岁,明朝的江山能长久,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更别说亲自批阅奏折,万历皇帝绝情狠毒,抄了万历新政首辅张居正的家,活活饿死张居正家里17口人。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皇帝被公认寿命不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无疑是主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所伤,饮食不洁等。后宫三千佳丽,均要雨露均沾,七十二嫔妃,东西宫都要安排有度,这些都是要消耗肾精的劳动。大家以为皇帝每天都是与美女厮混不干其他,此大谬也,皇老儿每天五更上朝理事,还要御批奏章,结交外邦,到处巡查,主要精力还是国家大事为主,不然江山难保,君不见一个朝代也有二百年的,这与皇帝的勤政不无关系。好了,闲言少述,古代医学欠缺,中医得不到重视,曹操就杀害了圣医华佗,使中医停滞了几百年。再还有,古代中医还在成长初期,医学稚嫩,现在才搞清楚,治病须讲究: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分,用药须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以往对病一律以补法治之,现在才明白是荒唐的。又,王叔和医家混淆伤寒与温病的概念,遗害中医达千年之久,后来还是吴鞠通以“温病条辨”拔乱反正。总结:皇帝短寿与工作,情欲,当时落后的中医有关!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之所以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但是平均寿命比较短,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纵欲过度。

每一朝的皇帝都少不了后宫三千佳丽,光每天宠幸一个,那也得十年。就算古代皇帝们结婚比较早,就按照18岁来说,等宠幸完后宫怎么也得到28岁,这还是按照一天不少的标准来算的。所以大家都懂得,平均寿命40岁也就不足为怪。

2.古代的医疗条件不行。

虽说中医一直调理,也不会生什么大病,但是毕竟是相生相克的诊疗方法,对有的病症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早点能引进西方的外科手术和各种体检设备,那么古代皇帝常犯的肺痨,哮喘,瘟疫等都可以根除了。那么寿命可能就不只是40岁了。

3.养生观念不够。

那时的皇帝,出门坐马车,上朝用步撵。虽说皇家内院风景比较别致,但是光看是不行的,您得多走动才行。咱们看电视的时候,伺候人的太监公公,个个都是头发花白,身体硬朗,而养尊处优的皇家贵人,则一个个都是病恹恹的。如果你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皇帝,那么大岁数还是可能的,像康熙。但如果你只是个不愿意运动的皇帝,那么你就会像南北朝的梁帝一样,身体疲弱,寿命不长。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为何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因为“皇帝”这个职业在今天看来是“高危”职业,总的来说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一些主观因素,导致他们的寿命都很短暂。

一、客观上,压力很大。

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封建帝王的平均年龄都很短暂。封建王朝,帝王一共611人,其中有确切生卒年月可以考证的有209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仅有39岁(还不包括那些被杀、死于非命的短命皇帝),足见皇帝这个职业的“高危”。

造成诸多皇帝短命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在客观上,大部分的皇帝每天都日理万机,就拿唐朝帝王来说,他们的作息一般都是早晨4:30起床,晚上11:30收工,每天要面对120斤的竹简“文件”,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并行。除此日常办公之外,还要废寝忘食地考虑如何制衡那些王公大臣、藩王割据以及边陲安防等等。皇帝还没有周末、年假,一年忙到头,时时如此、日日如此。除去那些个荒淫无道的君王,很多明君往往都是未老先衰,英年早逝,不得不说,他们的“鸭梨”山大,是直接导致他们寿命短暂的主要杀手。“一入宫门深似海,万丈深渊永不回。”

二、主观上,认识偏见。

皇帝短命除了客观原因以外,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他们往往在认识上,也有很多狭隘性。他们的诗书文章很好,也很有远见卓识,但往往在心理感悟上会偏听偏信,就会陷入迷信的漩涡。

我们知道,古代自然灾害频发,医疗条件也很差,导致黎民百姓会望天祈雨,在救死扶伤和天灾面前,他们往往不会客观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寄希望于封建迷信和歪门邪说。古代帝王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在求一问而百不得时,往往会求仙问道,甚至追求长生不老,炼制仙丹,往往还没等到一些小毛病解决掉的时候,就先把自己的小命给葬送了,这在古代司空见惯。例如,汉朝光武帝起事的时候,就是源于《赤伏符》这本书: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还有,如刘邦起事斩白蛇,嘉靖帝炼丹吃药等等。“求医问道不如蹦蹦跳跳”,这些帝王往往一味追求至上而陷入无尚的境界,把客观问题交付于“世外高人”、“江湖郎中”,所以他们的性命往往就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很多年轻的帝王也因此送命,就连枉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就好。

古代帝王吃喝拉撒睡的待遇的确很高,这是王者待遇,自古有之。皇帝还有一项特殊待遇,那就是拥有后宫佳丽三千。这项制度我觉得并非皇帝本意,主要是上一辈想要家族兴旺,想要江山社稷后继有人,所以才会让皇帝多一些子嗣,所以皇后、嫔妃一有尽有。但话说回来,后宫粉黛太旺盛的话,有没有考虑皇帝的感受呢。

“后宫佳丽三千人”,对于年轻的皇帝来说,也是造成他们短命的一方面。即便不会“雨露均沾”,但每晚临幸也难免体力不支。如此掉进女人堆,不论换成是谁,都会在生活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哪怕是珍馐美味,都不能挽回被透支的身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就好。如果我们年轻的帝王们能懂得如此珍惜,就不会出现短命,或者说是降低短命的风险。但生活在帝王家,命运的安排就是深宫的禁锢。所以现在很多影视剧里都会有这样的情节,年轻的帝王外出都有偶遇,都会遇到江湖上的红颜知己,以此来衬托千古帝王的真性情,以逃离后宫你争我夺的深渊幽闺。

金銮殿上无限风光,命里宿命早有安排。

(皇帝短命论,您有何高见呢,欢迎关注、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