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的格格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吗?

谢谢悟空邀请。

大清朝的格格虽然在别人看来,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金枝玉叶,金尊玉贵、仪态万千,生活让人羡慕,然而作为封建社会的女子,她们并不是封建社会最幸福女人,相反有些还是封建社会皇权下的牺牲品。

大清朝的格格同样也是女孩子,我分析了她们的人生历程,就可以显而易见她们其实并不幸福,在封建社会后期,大清的格格从众人眼中的“白雪公主”变成了“灰姑娘”。

第一:在皇宫里面存在感低

皇宫里面的妃嫔们都是一门心思想生儿子的,认为生了阿哥就可以母以子贵,封嫔封妃,如果儿子当了皇帝,甚至有机会成为皇太后,而生了格格,除了位分会晋封下,并不能保证自己晚年的生活,也没有和宫中妃嫔竞争的砝码和资本。

格格们从出生和皇子们的差异就很大,当接生婆告诉妃子们生的是个格格,可以看到她们的眼睛里一阵哀怨和黯然,即使母亲爱孩子,然而她们更希望不是小格格,而是小皇子。

格格们在皇宫里面的存在感也不高,皇帝偶尔想女儿才召见,其他时间都是奶娘抚育,连亲生母亲也不能在侧教养,皇帝一般会带皇子们外出狩猎或者野外活动,格格们只能呆在皇宫谨守本分,陪伴她们的只是一群宫女太监,日子索然无味。

第二:政治联姻:嫁给自己不爱的人

到了一定年龄,格格们就要嫁人了,这个嫁人并不是自由恋爱,而是指婚,一般指婚的对象是王公大臣和番邦的君主,但是不论是嫁给京城的王公子弟还好,还是远嫁和亲,日子都会过得很辛酸,因为她们嫁人的夫君大多是政治联姻,本身没有爱情,一旦夫家谋反或者获罪,也只能守寡,孤苦一生。

像清朝的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后来吴三桂谋反,吴应熊被处斩,建宁公主也只能孤苦无依的过完后半生。

无独有偶,乾隆最爱的十公主,同样也是,前期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令众人羡慕,然而在嘉庆皇帝上位后,处死了和珅,丰绅殷德也堕落,后来百病缠身,年仅36岁去世,而大清格格不能改嫁,十公主只能凄惨守寡度过后半生,道光三年病逝,终年49岁。

如果是格格们远嫁和亲,那就更加悲惨,不仅风俗习惯和饮食不适应,在丈夫去世后,很可能才会嫁给弟弟或者继子,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服务,可能而知她们的生活有多惨。

第三:婚后生活:被封建束缚,没自由

清朝格格大多是政治联姻,婚姻不幸福,就算格格和驸马两情相悦,也做不到和平常夫妻一样。

大清的格格嫁给驸马以后,婚姻生活并不能如愿,做不到举案齐眉,如胶似漆,大清格格出嫁时候,皇室规矩,钦赐一座宅子出宫居住,驸马不和公主同住,驸马住在宅子的外院,公主不宣召,不许同房。

因为规矩之多,公主宣召必须通过保姆,而每次宣召驸马,必须向保姆行贿,因为权力都在保姆身上,所以要花费好多钱才能和驸马见面,如果不向保姆行贿,保姆会找出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

格格们脸皮薄,也不敢向皇宫里面告状,这就造成了大部分格格们很少生孩子,大部分一辈子未育,如果深爱驸马的话,也会因为相思病而郁郁寡欢。

综上所述,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格格们外表看起来仪态高贵,养尊处优,但是她们生活在封建皇权生活,并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在我看来,可能她们也更羡慕平常人家的女孩子,你们认为呢?

大清朝的格格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吗?

谢谢悟空邀请

大清朝的格格是否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可以用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来概括 。清朝格格的范围太广,这里只挑被册封的来聊聊。

先看一组数据,据《清史稿·公主表》记载,顺治以后七个皇帝共封了31位格格,50岁前去世的有24人,占77% 。其中去世时未满20岁的2 人,20岁至29岁的13人,30至39岁的4人,余下的5人去世时不满50岁。(同治、光绪、溥仪无后,不在此列)

在普通人的眼里,格格过着衣食无忧、医疗有保障的生活,却为何都不怎么长寿?这与格格的身份地位及清朝皇室的制度有关,有的格格甚至一生抑郁,与幸福无缘。

婚前的格格身不由己

宫里的格格自小就严格受到各种限制,上至宫庭礼仪下至走路穿衣,事事均不得稍有差池。皇后所生之女称 “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 “和硕公主”。

如,固伦公主对皇后行 “道万福” 的简单礼仪 ;对皇贵妃到嫔妃等级的后宫,行 “道万福” 礼或 “颔首” 礼 ;对贵人往下的,可以行 “颔首” 礼或者不行礼。和硕公主对皇后则需行 “下跪叩首 ”礼,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 “下跪”礼等等。

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其冠服亦有明确规定。按《清会典》记载,固伦公主的朝冠、吉服冠、冬夏朝袍、朝褂、朝裙、龙褂、金约、耳饰、釆蜕、领约等与和硕公主不同,身份不同穿戴不同,半点马虎不得,更不能混了。

清代格格们的婚姻,都跟社稷大事联系在一起,浪漫的爱情与格格无缘。小小年纪,或远嫁异乡,或嫁与王公重臣,以一己身躯,担负社稷重任。

据统计,格格出嫁的年龄,10至13岁者18人,14至18岁者21人,19岁以上者仅 6人, 另有2人在出嫁前就病故了。 出嫁年龄最小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只有10岁。

婚后的格格苦不堪言

清朝格格们出生后,一般都由奶妈喂乳照料, 难得与生母见上一面,自出生至婚配,母女见面次数屈指可数。格格出嫁后,不与丈夫住同一个房。因为,虽然做了夫妻,格格还是格格,尊卑不能乱。做丈夫的,也只能住在格格府第的外舍,不能像民间夫妻般相亲相近。

公公婆婆要见格格这个媳妇,还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直到道光时期,才免除跪礼。格格夫妻俩要过一下夫妻生活,还得跟奶娘做口头申请。奶娘这时就会趁机敲诈。就算有机会对着自己母亲的时候,一来感情疏远,二来羞于开口。 所以,很多格格郁郁寡欢,并且大多没有子嗣。

清朝的公主,除了头顶格格的光环,对于幸福,更多的只是种奢想。

大清朝的格格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吗?

“公主”一词在《辞海》一书中被解释为“帝王之女的称号。”那么帝王之女为何叫公主呢?相传古代天子的女儿下嫁时,天子不主婚,而由三公主婚,或这由通行诸侯主婚,所以称其为公主。后来历代相沿,皇帝的女儿逐渐被称为公主。

明清两朝公主的情况简介:

明制规定:皇帝姑母称大长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女儿称公主,都授金册,俸禄为米两千石。公主夫婿称驸马都尉,俗称“驸马”。清朝公主的夫婿则被称为“额驸”。清朝公主按照嫡庶之分,皇后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嫔妃的女儿称“和硕公主”。但是这也有例外,比如康熙皇帝的皇六女恪靖公主、乾隆皇帝第十女和孝公主,都不是嫡出,却都被称为固伦公主。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要么这是政治需要,清朝前期满蒙联姻,如果要提高蒙古额驸的政治地位,则因该先提高公主的品级;二是体现皇帝与公主生母感情亲密。康熙皇帝第三女为荣妃马佳氏所生,初封和硕公主,因伺候患病的皇父,四十余日,晨昏不辍,衣不解带,因此为康熙皇帝所感动,康熙皇帝病愈后将其破格晋升为固伦公主。

明朝公主最高寿者为朱元璋第十四女享年83岁,清朝公主最短命者为康熙皇帝第十八女,出生即去世。公主的一生看似衣食无忧锦衣玉食,但实际上公主的人生大多数还没有寻常人家的女子那般幸福,这些所谓的金枝玉叶的人生大多并不幸福完美。

清朝公主们的的大多归宿:

清朝的公主,大多数被远嫁到蒙古各部,清王朝自始至终奉行满蒙联姻的政策,清王朝满蒙联姻持续了近三百年的历史,这期间远嫁蒙古的公主、格格多达432位,而清朝迎娶的蒙古王公之女也有163位之多。据统计,下嫁蒙古的61位公主之中,仅嫁给外藩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就有31位之多,占了一半。康熙皇帝的八位有封号的公主,有六位下嫁蒙古额驸。

清朝82位公主,平均年龄23.1岁,长到成年出嫁的45人,平均年龄38.8岁。看到这样被统计出来的实际数字,我们很难说这些公主的人生是幸福的。并且这些公主一旦被指婚远嫁蒙古,其一生就几乎再没有机会回到京城之中,年幼的她们不得不至此远离自己的父皇、额娘、兄弟姐妹和自己熟悉的故乡。当然也会有一些公主会因为皇帝的召见而获得几次回京的机会,但是这仅是个例,绝大多数的公主自远嫁之时起,便至死再未回过故乡。

皇家公主金枝玉叶,一直被人们所羡慕。清朝的公主们虽然享受到了常人没有享受过的富贵,但是同时也承受了常人所不没有承受过的礼法约束。特别是在宫里娇生惯养的公主,一旦嫁为人妇,要面对反差巨大的生活环境和身份转换,很难享受到常人的天伦之乐,更要听任朝廷动荡的命运摆布。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大清朝的格格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吗?

格格肯定是大清朝最幸福的女人。首先我们明确格格的范围,在清代崇德以前公主统称为格格,后来格格成为亲王以下所生之女,也就说格格并不包括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

都说格格不幸福,民间没有一个女人不想成为格格的,不需要像民间妇女一样纺织劳动,还能每月领取俸银和俸米,最低到县君额驸都能沾光,每年有40两银子和20担俸米。

格格嫁到婆家地位也比较高,如果公婆的爵位比自己低,公婆每天几次向自己请安(道光以前还要下跪),自己就是家中的老大。

格格并不都是皇帝指婚,只有那些与皇帝关系近的,其他的向宗人府和皇帝报备之后,可以自行嫁娶,当然还是听家长的。因为在当时即使是普通的民人家庭也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是社会的常态。

现在即使以前,说格格不幸福的都是那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政治地位有了,金钱有了,生活中说的算。格格难道不幸福吗。即使是不亲授封的宗室女,也是民人子女难以企及的。

大清朝的格格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吗?

肯定不幸福了,封建社会的女人都等同于附属,地位很低,且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大清朝的格格是封建社会最幸福的女人吗?

清朝,皇帝的格格在普通人看来极其尊贵,皇家人的锦衣玉食,尽享荣华富贵,皇家人格格应该生活的幸福才对。

清朝格格嫁人嫁的很早,一般18岁之前就要嫁人,这何许是皇家规定吧!清顺治时期,皇宫出来格格31位,其中30位格格,嫁人时年龄特别小,10到13岁之间,而且她们的命运有个共同点,大部份没人活到30岁,鲜有人活到50岁。而且,都没有子女。为什么呢?

原来,格格们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运气好点的嫁给王公大臣家,运气稍微坏一点嫁给蒙古、女真等边山区。

嫁过去之后,格格会单独一幢楼房居位,除了结婚当天同丈夫一起居住外,平常与丈夫分开住,专门有奶妈奉待。如果想看丈夫了,还要用钱贿赂专门奶妈,这样才可能与丈夫见上一面。所以嫁出去格格特别孤独,心中自然苦闷异常,时间久了,容易积劳成疾,最终忧郁而死。

其实想想,格格们命运,尽管含着金钥匙长大,还不如平常白姓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