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在与侍卫私通之后怀了孕,但其没有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这是为什么?

末代皇后婉容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和溥仪的侍卫私通并怀孕,根据溥仪自己写的《我的前半生》里面的记载,婉容生下女婴后被溥仪扔到了火炉里,婉容忆子成狂,也变得精神涣散,被溥仪打入冷宫,吸鸦片度日,后来悲惨去世。

在今天看来,婉容和侍卫私通以后怀孕,不小心红杏出墙,暗结珠胎,为什么没有把孩子打掉,反而把孩子生下来,让溥仪知道并遭此羞辱呢?

按理说婉容知道溥仪没有生育能力,如果自己和别人生下孩子,肯定会被处死,她早该想到这样的结局,而她之所以选择不流掉孩子,任由事态的发展,肯定有自己的苦衷。

作为女性,婉容虽然有皇后的荣宠和表面的风光,然而她的丈夫只是个摆设,对她来说,肯定也是想做个母亲的,因此有了孩子,她自然很珍惜做母亲的机会。

况且当时身在伪满洲国,她认为少了皇宫里面的禁忌和教条,本来想着可以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悄悄把孩子生下来,送到外面抚养也可以,因为溥仪从不宠幸她,也不会知道。

不得不说当时的婉容是抱着侥幸心理的,当时溥仪在伪满洲国被日本人控制,虽然是皇帝,其实也就是傀儡,婉容认为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也不可能找医生给自己打胎,因为一旦那样,会闹得人尽皆知。

婉容被环境压抑的太久,可能当时她的心理已经充满了憎恨,她本是青春美貌的女子,却要守活寡,没有丈夫的疼爱,也没有改变环境的力量,因此当她自己得知有了身孕后,反倒认为是对溥仪的报复。

因为毕竟肚子里的孩子是无辜的,她还幻想着可以求溥仪放过这孩子,因此想着把孩子顺利生下来,只要掩人耳目,或许不会有人知道,而自己房里的丫鬟们也被自己收买了。

然而婉容没想到这件事简直就是皇室的奇耻大辱,也是对溥仪尊严的践踏,作为皇帝和男性,溥仪对此事的反应也是婉容自己不能预料的,婉容生下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死亡,被溥仪扔进锅炉,这也让婉容生不如死,选择了自我毁灭。

末代皇后婉容在与侍卫私通之后怀了孕,但其没有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这是为什么?

先回答问题:婉容知道自己怀孕了为什么不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

首先,溥仪因为身体原因并不能生育,一连几个妻子都没能留下一儿半女,其实说白了就是不育;其次,到伪满洲国之后,溥仪就特别不待见婉容,更别说同房了,两人根本不可能有孩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溥仪知道婉容怀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还不让打掉呢?因为他也要面子呀!如果让别人知道他戴绿帽子了,还活不活?倒不如说孩子夭折了好听。

历史上关于婉容的描写大多带悲情色彩,她出身名门,父亲是溥仪朝的内务府大臣,从她小时候就开始学习读书写字、弹琴绘画,甚至还特意聘请了一位美国老师学习英语,她的外貌也跟他的名字一样端庄秀丽,显赫的家世和良好的教育,让婉容在贵族圈中闻名遐迩。我想,如果不进皇宫,婉容的人生或许能好点。

婉容16岁成为溥仪的皇后,但除了皇后的“尊荣”,根本享受不到溥仪的一点温度。“北京政变”之后,婉容跟随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在天津居住期间,婉容一改妆容,变成了最时尚的的“摩登女郎”,除此之外,还鸦片成瘾,这让溥仪对她心生厌恶。“刀妃革命”之后,溥仪更是将和文秀离婚的罪责推到她的身上,更加厌恶她。

按照溥仪的说法,自己本来对婉容就很反感,长期冷落她,而婉容又不能与自己离婚,因此就有了与溥仪侍卫私通的情节。除此之外,溥仪还曾经控诉,婉容吸鸦片和私通侍卫的行为还受到她哥哥的支持,其实早在婉容前往大连的路上,她哥哥为了某种利益,就将婉容“卖给了”一个日本军官。

综合以上原因,溥仪知道婉容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但为了保全面子又不能找医生,于是就让其生下孩子,随后将孩子扔进锅炉焚烧,对外宣称孩子夭折。然而深受打击的婉容这次再也撑不下去了,她整日在宫中抽鸦片,也不梳洗打扮,昔日如花似玉的婉容竟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偶尔清醒的时候还会大骂自己的父亲,骂他为了当国丈而断送了自己女儿的一生。

末代皇后婉容在与侍卫私通之后怀了孕,但其没有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这是史实,恐怕得问婉容才可知道真相。

末代皇后婉容在与侍卫私通之后怀了孕,但其没有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这是为什么?

孩子被溥仪丟到火盆里烧死了,然后开始软禁婉容了。后来婉容就开始吸毒,郁郁而终。估计婉容还是想冒险打擦边球,奈何溥仪太清楚自己的情况了,根本骗不了。

末代皇后婉容在与侍卫私通之后怀了孕,但其没有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这是为什么?

皇上的孩子呗!谁家夫人怀孕丈夫不知道,人走了一辈子了,还拿文革那套发明时髦瞎编乱造,现在的人还在侮辱婉容娘娘,真不知他们素质有多高,象这样的人就该回家问问他爷爷,他是他爷爷孙子吗。

末代皇后婉容在与侍卫私通之后怀了孕,但其没有把孩子打掉,而是要生下来,这是为什么?

刚开始时,她不知道。慢慢知道了,想流产。没有哪个大夫敢动手。就这样拖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