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在崇德五宫后妃中的排在最低等?

谢谢悟空邀请。

孝庄确实才貌双全,然而当时皇太极册封崇德五宫后妃并不是看颜值和才华,而是为了政治局势的稳定,有深远的考虑,这里面的原因,且听我细细讲来:天聪十年(1636年)的四月十三日,也就是皇太极称帝的第三天,他先把五宫的宫殿名号定了下来,中宫是清宁宫,东宫是关雎宫,西宫是麟趾宫,次东宫是衍庆宫,次西宫是永福宫,而正殿就是皇太极办公的地方崇政殿。

定完五宫的名号以后,皇太极就开始在崇政殿举行隆重的册封五宫后妃的名号仪式了,册封的时候,很多贝勒郡王以及文武百官都聚集一起,依次排列观看,嫔妃们也站在一侧等候。

册封五宫后妃很重要,因为所有嫔妃都想入围五宫后妃,因为当时的五宫后妃在皇后没儿子的情况下,所生的儿子可以称为嫡子,有权继承帝位,而本身在五宫后妃中的还极力想排名靠前。可想而知,当时的嫔妃绝对很激动。

先封的是国君福晋,也就是中宫皇后,因为哲哲是皇太极的嫡福晋,皇位之位毫无悬念是哲哲,后来先后举行册封了东宫大福晋宸妃也就是海兰珠,海兰珠宠冠六宫,位居众妃之首,皇太极封皇贵妃的宸妃给她,丝毫不过分,接下来是西宫贵妃娜木钟,和次东宫淑妃,而当时的孝庄也就是庄妃被排在了最低等,也就是第五。

孝庄自然明白皇太极的深意,因为前两名是自己的姑姑和姐姐,而把自己排在第五,已经是很大的恩宠,毕竟第三和第四是林丹汗的遗孀,而林丹汗的遗孀不仅代表她们个人,她们背后的原察哈尔的归来部众,会参照他们女主子的地位,找自己的位置,衡量大清对他们的厚薄,既然这样只能委屈孝庄在最低等了。

虽然孝庄当时处于最低等,不过我猜想她肯定也不会委屈,毕竟能成为五宫后妃已经算很大的荣宠了,况且皇后是她的亲姑姑,皇贵妃是她的亲姐姐,后宫的事情肯定亏不着她。

最关键的不是纠结于谁排在第几位,重要的是谁能生下儿子才是最后的赢家,可喜的是最后孝庄真的生了一个儿子成为皇帝,也应验了皇太极封给她的“永福宫”的“永福”两个字,的确有福气。你们认为呢?

本文章原创并首发于悟空问答,喜欢可以关注我哦!

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在崇德五宫后妃中的排在最低等?

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是清朝初年杰出的女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代“贤后”。然而,在顺治、康熙两朝享有极高朝堂声望以及后宫地位的孝庄,却在皇太极所册封的“五宫后妃”之中排名最后一位,并且是排在了三位“二婚”嫁给皇太极的妃子之后。

当然,皇太极之所以如此安排“五宫后妃”的排列顺序,并不是他不宠爱才貌双全的孝庄,而是皇太极在对于当时政治关系和政治利益进行考量后,只能选择“牺牲”孝庄的地位。

哲哲贵为中宫皇后,其后宫之主地位不可撼动。

哲哲并不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并且在她之前,皇太极已经有过两任正室福晋了。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努尔哈赤的主持与安排下,皇太极迎娶了“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度的女儿钮祜禄氏,而她就此成为了皇太极的结发妻子与第一任正室福晋。

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室福晋是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皇太极迎娶了乌拉那拉氏为侧福晋,并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钮祜禄氏去世后,将其扶正。

而哲哲则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其侧福晋。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勒令皇太极与乌拉那拉氏离婚,哲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室福晋。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任成为后金大汗,而哲哲也就此成为了后金的大福晋。

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元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同时册封为了“五宫后妃”,即中宫-清宁宫皇后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次东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

其实,哲哲被册封为皇后,成为后宫之主,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

在“五宫后妃”中,她嫁给皇太极时间最早,并且早在天聪年间她就已经是皇太极的后宫之主,同时她温良贤惠、端庄淑德,将后宫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仅赢得了其他后妃的钦佩,就连皇太极本人都对其敬重有加。

不过更为皇太极所看重的,还是哲哲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之女的出身。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开始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建立后金政权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盟关系。到了皇太极在位时期,这样的联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同时也更为皇太极所看重。而实际上,皇太极先后迎娶了哲哲以及她的两个亲侄女孝庄和海兰珠,为的就是能够得到一位具有蒙古科尔沁部落血统的儿子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尽管哲哲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但是她在后宫之中的地位却依旧无人可以撼动,特别是海兰珠和孝庄,更加不会对于自己的亲姑姑有所不敬。

于是,哲哲就此成为了大清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后。

海兰珠受封东宫,完全是因为皇太极对她的宠爱。

海兰珠是哲哲的亲侄女,同时也是孝庄的亲姐姐。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已经26岁的海兰珠正式嫁给了皇太极。

史料中虽然没有记载她之前的婚姻情况,但是按照当时的传统,她不可能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头婚”嫁给皇太极,毕竟当年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只有13岁,。关于这一点流传最多的还是此前海兰珠嫁给了一位蒙古贵族的子弟,因为夫妻感情不和,重新回到了科尔沁部落,之后嫁给了皇太极。

尽管海兰珠是“二婚”嫁给皇太极,但这丝毫不影响皇太极对其的宠爱,毕竟海兰珠是公认的当时“蒙古第一美女”,再加上她独有的忧郁气质,让皇太极深深为之着迷。

就这样,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册封“五宫后妃”的时候,将其封为了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排在了“五宫后妃”中的第二位。

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诞育了一位皇子,这让皇太极是欣喜若狂,不仅大宴群臣,并且还颁发了他登基称帝以后的第一道大赦令:

“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数次公开表示,自己将会将皇位传给这个由海兰珠所生的皇子。但由于这位皇子在其不满周岁的时候便夭折了,使得皇太极的这一想法未能实现,而海兰珠也因为伤心过度,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崇德六年(1641年)的时候也去世了。

如果说海兰珠所生的这位皇子真的能够活到皇太极去世,那么必然将会是由他来继承皇位,和他相比,顺治皇帝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至于林丹汗的两位“前福晋”,皇太极给予她们更高的地位还是出于政治因素考量。

除了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在“五宫后妃”之中,还有另外两位“二婚”嫁给皇太极的后妃,也排在了她的前面。这两位便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以及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而在此之前,她们二人都曾经是林丹汗的福晋。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病故。同年八月,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的窦土门福晋巴特玛璪,在部众的护送下主动归顺了皇太极。

于是,皇太极便在代善等人的极力劝谏之下,迎娶了巴特玛璪。

“委身顺运,异地来归,其作合实由于天,上若不纳,得毋拂天意耶?”

其实,皇太极迎娶巴特玛璪,更多的还是为了安抚刚刚归降而来的林丹汗旧部,同时也是在对那些尚未归降的林丹汗部众的示好。

果然,在天聪九年(1635年)三月,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的囊囊大福晋娜木钟率部前来归降皇太极。

起初的时候,皇太极是想让代善迎娶娜木钟的,然而,代善嫌弃娜木钟“年老色衰”以及财产和部众不多而拒绝,他想要迎娶的是林丹汗继承人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只不过,由于担心代善依靠苏泰太后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皇太极没有同意代善的请求,反而是让济尔哈朗迎娶了苏泰太后,与此同时,皇太极还继续坚持让代善迎娶娜木钟,结果再一次遭到了代善的强烈抵制。

眼看着娜木钟已经率领部众抵达盛京,皇太极为了避免让其难堪,只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自己亲自迎娶了娜木钟。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宫后妃”,娜木钟成为了麟趾宫贵妃,排在了第三位,巴特玛璪被封为衍庆宫淑妃,排在了第四位,排名都在孝庄之前,而皇太极这样做更多的还是做给归降而来的察哈尔部众看的。

林丹汗统领蒙古察哈尔部的时候,采取的是“斡耳朵”制度,并且安排自己的“八大福晋”为“斡耳朵”的统领者,将自己军队、领地、部众分别交由其掌管,这就使得林丹汗的这八位福晋在察哈尔部众之中享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和地位,同时他们手中也掌握着大量的人口与财富。

在此之前,后金与林丹汗的蒙古察哈尔部连年征战,双方积怨很深,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的。于是,皇太极正式用迎娶林丹汗福晋的方式来消弭矛盾,同时也是要利用这些林丹汗的遗孀们,对林丹汗的旧部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娜木钟作为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皇太极让其排在“五宫后妃”之中的第三位,算是给予其本人以及整个察哈尔部极大的尊重。至于巴特玛璪,也因为其是第一个率部归降而来的林丹汗福晋,需要对其予以安抚和褒奖,于是将其排在了第四位。

至于孝庄,皇太极也只能从优先考虑政治利益的角度出发,让其“牺牲”一下了。

孝庄排名“五宫后妃”之末,但丝毫不影响顺治登上皇位。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就在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为了争夺皇位而僵持不下的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由孝庄所生的福临来继承皇位,豪格和多尔衮随即便是同意。就这样,年仅5岁的福临登上了大清皇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

然而,如果按照“子以母贵”的传统,应该是由比孝庄地位更高、排位更靠前的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所生的博穆博果尔更有资格继承皇位,为何博穆博果尔却遭到了济尔哈朗等人的一致“无视”呢?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此时的博穆博果尔只有两岁,原因还是在于他的生母娜木钟。

前文中也说到了,皇太极先是迎娶了哲哲,之后又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迎娶了孝庄,但是因为这两人都没有为皇太极生下儿子,于是皇太极这才继续迎娶了同样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海兰珠,为的就是诞育一名有着科尔沁血统的皇子。所以,从皇太极的初衷来看,他本就有意让由出身于科尔沁的后妃所诞育的皇子来继承皇位。

其实这一点,在顺治皇帝出生的时候也予以了体现。就在海兰珠之子去世后的第三天,顺治出生,而皇太极也为其取名为“福临”,意思是“福祉降临”,足可见皇太极的欣慰之情。

与此同时,由于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人常年与林丹汗的蒙古察哈尔部作战,所以他们也并不希望自己未来的君主与林丹汗扯上关系。况且,娜木钟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是“二婚”,这也让众人更愿意接受“头婚”嫁给皇太极的孝庄。

就这样,由孝庄所生的顺治在皇太极去世后,顺利登上了皇位,而孝庄本人也凭借“母以子贵”,成为了皇太后,之后又在康熙朝时期成为了太皇太后。

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在崇德五宫后妃中的排在最低等?

谢谢邀请,针对您的问题,首先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之所以孝庄在五宫中排在第五位,是与当时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分不开的。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我们先来看一下客观条件

首先,在说客观条件之前,需要明确的是,布木布泰(孝庄)在成为永福宫庄妃之前,其地位还是非常高的。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布木布泰出生于科尔沁,其父是科尔沁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而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早在她1岁(1614,明万历四十二年)的时候便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11年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也嫁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剧照

1年之后,皇太极继承了父亲努尔哈赤的汗位,定年号为“天聪”。而哲哲也以嫡妻的身份被封为大福晋,位居中宫;布木布泰被封为侧福晋,位居西宫;由于东宫尚未建制完善,所以布木布泰仅此于姑姑位居后宫第二位,此时她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但随着后期陆续嫁给皇太极的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1634年)、博尔济吉特.海兰珠(1634年,布木布泰亲姐)以及博尔济吉特.娜木钟等人出现,布木布泰的后宫第二的地位已逐渐下降。到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崇德称帝之后,正式册封五宫后妃,其地位先后排序为哲哲(中宫)、海兰珠(东宫)、娜木钟(西宫)、巴特玛璪(次东宫)、布木布泰(次西宫),五位当中有三位就来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

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剧照

客观层面上讲,之所以孝庄会在五宫当中排末位,主要还是由五人具体不同的因素所致。虽然表面上看,五人全部来自蒙古,这也正体现了后金初期与蒙古联姻的态势。但仔细观之,便发现又有诸多不同。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三人为姑侄同属一宗,哲哲作为皇太极嫡妻,身份显赫排第一自不必说,而海兰珠因为是皇太极一生挚爱得以宠冠后宫仅次姑姑哲哲,另外二人均系出自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而且还都是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福晋(娜木钟为大福晋、巴特玛璪为第四福晋),所以因为二人之前的显赫地位,排在了第三和第四位。而布木布泰在当时既没有如姐姐海兰珠般皇太极给予的格外钟爱,也没有姑姑和另外两人的显赫地位,所以只能屈居于末位。

而说到主观条件

个人觉得,如题主所说的才貌双全,按照史料的记载,至少在皇太极时期,孝庄之才并未能显露太多,最起码相较其姑姑与姐姐,她会逊色很多。

顺治剧照

并且,在我看来,根据史料《清史稿》、《清太宗实录》等的记载,孝庄对于受宠以及地位尊贵与否并非十分在意。在其子顺治继位之后,孝庄完全可以如同慈禧那般垂帘听政,但她始终在幕后辛劳付出,最终成功辅佐了两代帝王,堪称一代贤后。

小结:

因为既不受宠地位相对也不尊贵的孝庄,未能在皇太极时期得到夫君的重视和该有的待遇,但在后世的顺治和康熙时期,这位贤后精心抚养了两代帝王,尽心尽力地奉献了她的后半生,相信这也正是题主所说的“才貌双全”的最好见证和诠释。

康熙剧照

行文不易,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对我的回答表示认可,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支持,我们互相交流互相进步,谢谢各位。

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在崇德五宫后妃中的排在最低等?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才貌双全从何说起?才或许没有什么疑问,貌恐怕很难获得认可。从现存的孝庄文皇后画像来看,她恐怕还远算不得是美女。更何况,清朝皇帝的婚姻中,重要的后妃基本上都算政治联姻的产物,长相并不是第一位的。那么,为什么孝庄文皇后入宫较早,却排在了崇德五宫的末位呢?

首先,孝端文皇后的地位在天聪年间就已经确定,她虽然不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原配福晋,却是天聪年间就已经获得确认的大福晋。换言之,崇德元年,清太宗一众妻妾中,只有孝端文皇后是妻,其他都是妾,她来当这个皇后没有任何疑问,第一位必须是她。而且,孝端文皇后作为满蒙联姻的产物,她代表了最早归附满洲的蒙古科尔沁部,清太宗出于安定外藩蒙古的需要,也必须承认她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孝端文皇后的存在,她的侄女孝庄文皇后代表蒙古科尔沁部的作用已然不大了,这或许就是孝庄文皇后位列最末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海兰珠。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亲姐姐,虽然进门比较晚,但是清太宗对她却是情有独钟,远甚于其他妻妾。她虽然政治上的重要性并不很高,但是却填补了清太宗感情上的需要,位列第二也就不足为奇了。

接下来便是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了,这二位之所以地位排在孝庄文皇后之上还得感谢她们的前夫!她们的前夫就是著名的末代蒙古帝国大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娜木钟是林丹汗的嫡福晋。换一种说法,她是末代蒙古帝国的“可敦”。在清太宗灭林丹汗之后,林丹汗之子额哲投降,清太宗为了笼络外藩蒙古各部,善待林丹汗的儿子和遗孀是必须要作出的政治姿态。林丹汗的儿子地位敏感,不宜过多凸显,这时候他的遗孀便成了最可以用于政治作秀的“工具”了。这两位博尔济吉特氏位列第三、第四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还为清太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博穆博果尔。

算来算去,孝庄文皇后也只能位列第五了。毕竟她的政治作用可以被姑姑代替,感情作用可以被姐姐代替……不过,人命好时,挡也挡不住。清太宗去世之后,娜木钟的林丹汗背景却成了他儿子博穆博果尔最大的软肋。最终,爱新觉罗的宗王们选择了孝庄文皇后的儿子清世祖而不是博穆博果尔。孝庄文皇后也因此成为了昭圣皇太后、孝庄文皇后!

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在崇德五宫后妃中的排在最低等?

皇帝立妃有些并不是出于爱情,还要加许多政治上的考量。

一、清宁宫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

哲哲是海兰珠和孝庄的姑姑,十六岁就嫁给皇太极,科尔沁部是一个很强大的部落,哲哲又端庄贤惠,帮助皇太极处理内政让皇太极很满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皇后。

二、关睢宫宸妃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

海兰珠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也是孝庄的姐姐,二十六才嫁给皇太极,但是两人的感情是最好的。她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还因此大赦,这可是皇太子才有的待遇。海兰珠死后,皇太极过于悲伤几度昏迷过去。

三、麟趾宫贵妃 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

娜木钟原是蒙古林丹汗的大福晋,林丹汗死后,改嫁给皇太极,收纳林丹汗的遗孀,有利于收服林丹汗的下属,立娜木钟为贵妃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了。娜木钟还为皇太极剩下了一名皇子。

四、衍庆宫淑妃 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

巴特玛璪也是林丹汗的福晋,她带来了许多人口和财宝,皇太极为了统治需要,对她也是宠爱有加的。

五、永福宫庄妃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比姐姐海兰珠要早的多,13岁就嫁给了皇太极,她曾经居后宫第二位,仅次于自己的姑姑哲哲大福晋,姐姐海兰珠和林丹汗遗孀相继嫁给皇太极,孝庄的地位反复下降,其他四位妃子从情感上或是政治上来考虑,都比庄妃更重要。

孝庄可能曾经失宠过,但是她在皇太极死后所展现的出色的政治才能让人佩服,尤其他培养出了康熙这个千古一帝。

孝庄才貌双全,为何在崇德五宫后妃中的排在最低等?

从历史上来看,皇太极对孝庄皇后的感情并不深。孝庄嫁给皇太极是蒙古科尔沁部为了巩固与后金的联络,而施行政治联姻。

孝庄皇后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她的姑姑哲哲早已经是皇太极的福晋了,但是结婚七年,未能给皇太极添得一儿半女。她虽然由汗父指定了她的嫡福晋的地位,但并不十分稳固。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已经有两位福晋了。 一位是钮祜禄氏,皇太极的结发妻子。另一位继妻,是继钮祜禄氏的,生育很早,在哲哲嫁过来的五年前,就为皇太极生了长子豪格,两年后又生了第二子洛格,这位侧福晋对无子无女的嫡福晋哲哲的确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布木布泰(孝庄皇后)的到来也哲哲多了一位贴心之人。孝庄13岁就嫁给皇太极,和皇太极的年纪相差二十余岁。对于皇太极来说,她看上去还像一个孩子,而且孝庄的容貌算不上出众,所以并没有是皇太极为之心动。反而在一段时间内倍受冷落。只是碍于政治因素,也必须做出一些姿态。

在孝庄的姐姐海兰珠1634年嫁入清宫,说到孝庄这个姐姐,不得不说她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原因在于她进宫时已经26岁了,之前有何经历没有史料记载。但是她的到来却好似春天的雨露,唤醒了皇太极一颗沉睡多年的心。皇太极对她关怀备至,宠爱万分。甚至在海兰珠为其生下八皇子之后,大喜之下,而颁布了大清历史上的第一道大赦令。

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崇德五宫后妃,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也就是中宫皇后。紧随其后就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东宫-关雎宫宸妃,称东大福晋。而孝庄的位置则被排在了四妃之末。从封妃一事也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孝庄并没有多深的感情。他的心中只有孝庄的姐姐海兰珠。

关于为何皇太极对孝庄没有多少好感的问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笔者认为,孝庄的为人内敛而刚强,沉着而睿智。这样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女强人,这恰恰为皇太极所不求。所以这位大清的太宗皇帝,对孝庄才敬而远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