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肠息肉或肠息肉病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临床上按照肠息肉发生的不同病理基础,临床上将它们分成不同病理类型的肠息肉。因此 ,如果我们要想防治好肠息肉,就要从起源上切断导致它发病的因素,下面,我就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肠息肉,一一给大家它的防治方法:
炎性肠息肉它是由炎症刺激肠上皮引起,可继发于各种肠道炎症病变。比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直肠炎、阿米巴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或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炎症病变。
这种炎性肠息肉疾病,想治好它,就要肠道炎症治疗了下功夫。肠道炎症防治好了,自然也就不会有息肉产生。避免肠道炎症的方法,首先,是吃好,避免病从口入。比如:通过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被细菌、阿米巴污染的食物,就可避免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性结肠炎;对血吸虫疫区的人来说,避免接触尾蚴污染的水源,就能避免慢性血吸虫病引起的肠道炎性息肉。其次,得到了肠道炎症病变,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早期治好肠道炎症病变,自然也就能够避免后期炎性肠息肉的发生。
增生性息肉与腺瘤样息肉它们都是结直肠中常见的肠息肉,前者多发且直径多小于5mm,所以,很少恶变,临床上也把它们叫做非肿瘤性息肉;后者往往直径比较大,并且越大癌变风险越高,所以,被称为腺瘤样息肉。科学研究发现证实(如下图所示),可能说增生性息肉是腺瘤样息肉的前期阶段,并且,从增生性息肉开始,就已经出现染色体的变化,并且随着肠息肉病变的进展,基因突变的不断发生,最后才进展为肠癌。这也是科学家能够早期通过基因检测来防治肠癌。
这类肠息肉最后进展为肠癌,目前比较确认的证据,认为过多脂肪蛋白质、缺少膳食纤维是导致了这一疾病过程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大部分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增加膳食纤维(健康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以10~30克为宜)与进食适量的脂肪与优质蛋白质来避免肠息肉的发生。我们老家农村,可能就是因为饮食控制比较好,我从小到大,都没听过村子里有谁得过肠癌疾病。
肠息肉病常见的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家庭性肠息肉病、肠息肉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都有癌变风险,其中家庭性肠息肉病如不治疗,几乎所有病人都会发展为结直肠癌,并且平均癌变年龄约39岁。这类肠息肉疾病都是遗传性疾病,是人未出生在娘肚子里就有的疾病。
这种疾病,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真是无能为力,只能是通过肠镜检查来早期发期它,并尽早治疗,避免肠癌。比如,家庭性肠息肉病一般平均癌变年龄是39岁,因此,肠镜检查就应该在35岁左右就要进行,这时可能有肠息肉,但未癌变。早期切除就没事了。
总之,除了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肠息肉病外,大部分肠息肉是可以防治的。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不同性质的息肉,其预后与处理的方法亦各不相同。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在数目上又有单发与多发两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式:①小息肉一般在结肠镜下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②对于广基或巨大息肉,有条件的双镜联合(内镜与腹腔镜)行息肉切除,术后应送病理检查并注意标本边缘是否有癌组织浸润③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但并不是切除息肉就万事大吉,必须在息肉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随访。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对已经进行了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进行随访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内镜切除术后,在3~6个月内要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以确保切除干净;所有残留的息肉应当切除,同时再随访3~6个月;在经过2~3次随访后,仍没有切除干净的患者,多数应行手术切除。在完全切除后,多数患者应在1~3年后重复结肠镜检查。随访中没有发现异常的患者可以自此每5年检查一次。
综上所述,对于炎性息肉,只要把炎症的刺激处理好,息肉即可消失;而肠息肉也不一定需要每年行结肠镜检查,在息肉完全切除干净后,可依循1-3年复查肠镜,如无异常可5年一回。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说实话,肠息肉很难杜绝,很多朋友都知道,第一次切完息肉之后,第二年复查,又长出来了新的息肉,又只能做切除。
为什么肠息肉会源源不断,连绵不断呢?
目前来说,肠息肉的具体原因未知,可能与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系,如果你总是长息肉,那可能你的体质就是爱长息肉,除了定期复查,早发现、早切除,防止息肉癌变之外,你还可以这么做,有可能会降低肠息肉的发病率:
(1)减肥
管住嘴,迈开腿,将自己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率。
(2)高纤维低脂饮食
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油炸等高脂肪性的食物,同样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发病率。
同时,少吃腌制食品,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尽可能的多吃鸡肉,鸡蛋,鱼肉等白肉。
(3)戒烟戒酒
限制饮酒量,尽量不喝酒,戒烟,有助于降低肠癌和息肉发病率。
(4)阿司匹林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肠息肉的发病率,也可以降低肠癌发病率,2017年澳大利亚国家指南推荐全国50-70岁者应用100mg肠溶阿司匹林,前提是不存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例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消化不良、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明显的肾损伤或阿司匹林过敏。
(5)补钙或者乳制品
增加膳食钙摄入或使用钙补充剂可能也是一项保护因素。至少有3项对照试验评估了补钙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的效果。一篇针对这些数据(共1485例受试者)的meta分析得出结论,补钙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风险(RR 0.80,95%CI 0.68-0.93)。
美国胃肠病学会已推荐将补钙作为结肠腺瘤的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肠息肉。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生长的未经病理定性的隆起样病变。
肠息肉一般分为炎性(治疗后可消失)和腺瘤性(易癌变)。
肠息肉做肠镜的目地。肠镜可以对未定性的(未曾进行病理检查定诊的)息肉进行检查和治疗(切除)。
以明确息肉性质,分辨息肉的良性或恶性可能。
当然,肠镜只能对基底部不广泛、相对较小的息肉进行治疗(切除或电烧)。
肠息肉的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相对癌变机率越小。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目前来说,肠镜是最直观的针对肠道的检查手段。
至于具体需要做肠镜的时间。要依据每次肠镜检查的具体情况决定。
一般情况下,建议6-12个月复查。如无明显异常,复查时间可延长至12-24个月。
建议:关于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当前肠息肉没有好办法根治。我七年做了六次肠镜切除息肉。在这几年里我服硒,服复合维生素B,曾服过中药乌梅,红藤,金荞麦半年,根本没什么效果,每次肠镜电切4到7个。我一个同事一次最多切了近百个。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大肠息肉指的是大肠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组织学上分为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根据息肉有蒂与否,分为无蒂、亚蒂和有蒂息肉,根据息肉的数目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息肉。肠息肉大多数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多发者占15~42%,男性多于女性。
多数肠息肉病人没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腹部不适、腹胀或大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粪便可混有血液或者成鲜血便,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肠息肉的诊断主要靠钡餐灌肠检查、内镜检查和直视下活组织检查,但对较小的息肉均有一定的漏诊率。有的息肉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如果大于三厘米的无蒂息肉,应予外科手术切除。
对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的病例均应定期随访,因为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大肠息肉的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瘤体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管状腺瘤,癌变率小于5%,管状乳头状腺瘤为23%,但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直径在0.5厘米左右,癌变率≤0.1%,小于1厘米为1%~3%,1~2厘米为10%,而大于两厘米者30%~50%。轻度上皮异型增生者癌变率比较低,重度上皮异型增生者可达27%。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