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从第一任皇后算起,有封号的嫔妃共有二百多位,其中四对竟然是亲姐妹,其中有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皇后和妹妹平妃,有宜妃和妹妹郭络罗氏贵人,还有康熙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和她的妹妹温僖贵妃,还有康熙亲舅舅家表妹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和妹妹佟佳贵妃,四对姐妹同在一个龙床伺候一个皇帝,共同拥有一个丈夫,这在历史上算是一道后宫奇景了吧。

康熙也被后世很多文人称为历史上最钟情于小姨子的皇帝,千古一帝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呢?

第一:政治联姻(之所以这样说,我列下四对姐妹的出身大家就知道了)

1.康熙娶第一位皇后赫舍里皇后和妹妹平妃

赫舍里皇后和妹妹平妃是索尼孙女,在清朝开国之前,就有政治联姻的传统,康熙刚登基的时候,并不能马上亲政,手里还没有权力,当时的索尼历经三朝,大清开国元勋,沉稳干练却又有点老奸巨猾,当时的鳌拜权倾朝野,党派斗争十分激烈,可是索尼坐岸观火,不拿出自己的魄力来,以前顺治皇帝的皇后都是来自孝庄太后娘家的博尔济吉特氏,可是为了权衡朝政斗争,也为了牵制权臣,孝庄做主让康熙娶了索尼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然后也娶了赫舍里妹妹为平妃,这样索尼作为国丈,自然死心塌地辅佐康熙亲政,和鳌拜对抗,这完全是政治联姻,康熙娶赫舍里姐妹和她们的家族有很大关系。

2.宜妃和妹妹郭络罗氏贵人

郭络罗氏姐妹是佐领三官保的女儿,虽然出身没有其他皇后显赫,可也算是名门望族,况且姐妹二人都容貌美丽。

3.康熙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和她的妹妹温僖贵妃

钮祜禄氏姐妹俩,她们俩是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的女儿,遏必隆当时是鳌拜的死党,康熙娶这对姐妹也是为了除掉鳌拜,早日亲政。

4.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和妹妹佟佳贵妃

这对姐妹花,是康熙的亲舅舅家亲表妹,国舅佟国维的女儿,权势也很大,也是对康熙王朝的稳固起到很大作用的。

从上述这四对亲姐妹可以看出,康熙也不是真的就钟情于小姨子的,他是皇帝,肯定为了政治需要和自己的千秋大业。

第二:四对姐妹家族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

除了康熙和孝庄太后当时为了政治形势而娶了这四对亲姐妹,这其中也有这些家族内部自己的小心思,一般姐姐先入宫,得到皇帝宠爱的时候,顺便把小女儿进献给皇帝,姐妹俩长相不相上下,能喜欢姐姐,相信也对妹妹印象不差,大家族为了在朝廷中地位更稳固,更好的和其他权臣斗争,还是需要有人的,两姐妹在宫里能各自照应,出谋划策,不至于太孤单,也可以为家族多说句话,出一份力,因此这些家族是很乐意让亲姐妹一同进宫服侍康熙皇帝的。

康熙应该算是历史上唯一娶了四对亲姐妹的皇帝了,可是不但没留下骂名,反倒成为了一代明君,传为佳话,这可能更多的因为他娶亲姐妹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大清而不是为了自己私欲吧,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原创:小聪历史客栈,喜欢请关注我哦!

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

亲姐妹同侍一夫是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这叫媵妾制度,就是贵族男性在娶妻时,会把妻子妹妹同时送上,妹妹就叫媵侍。

媵妾制度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据传说,舜娶了尧的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是正妻,二女儿女英是媵(字义有相送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陪嫁)。这也是媵妾制度的源头。

在西周时期,贵族男子依然可以娶一个送一个。在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此时妻子能为丈夫生下儿子对继承家业尤为重要,媵妾制度成为保障正妻生育后代的一种补充。

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都想要称王称霸,自然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媵妾制度成为服务政治的联姻形式。

在秦汉之后,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进步,媵妾制度中娶一个送一个逐渐消失,但是贵族仍然可以同时娶两姐妹。这和媵妾制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是对于妹妹来说,一个是附送,一个是明媒正娶。

从这里可以发现,亲姐妹同侍一夫主要是出于政治联姻,维系权力的延续,当然也有贵族男子同时贪恋姐妹的美色。

在历史上同时娶两姐妹的现象很多,比如说:汉成帝娶了赵飞燕和赵合德,贪恋美色;东汉献帝同时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属于政治联姻;周世宗柴荣娶了大小符氏做皇后、北魏孝文帝同时娶了冯润和冯清两姐妹、南唐李煜娶了大小周后姐妹,阿斗刘禅娶了张飞的两女儿。

如果要算娶两姐妹的数量,清朝皇帝应该是历朝历代最多的。皇太极娶了海兰珠和孝庄姐妹,顺治娶了博尔济吉特姐妹,光绪同时娶了珍妃和瑾妃姐妹两人,康熙皇帝更是厉害,一生娶了四对姐妹。

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61年的时间,而康熙皇帝在传宗接代方面的成绩也是傲视古今,据统计,康熙有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加起来有55个子女。

能够取得这样的“育人”成绩,自然离不开康熙后宫团的强大阵容,在册的康熙后宫嫔妃有42人,如果算上那些位分很低的答应、常在等,后宫人数要超过200人。

因为康熙皇帝娶姐妹花的数量最多,也被调侃为“最爱小姨子”的皇帝,康熙娶亲姐妹的原因是什么呢?

赫舍里氏姐妹

赫舍里氏的父亲是康熙四大辅臣之一的索尼,属于是满洲正黄旗,她能够成为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完全是出于维护康熙皇权地位的需要。

康熙幼年继位,但是并没有真正皇权,朝堂大事被四个辅政大臣共同决断,随着时间流逝,辅政大臣中的鳌拜逐渐站了出来,将遏必隆、索尼和苏克萨哈挤到一边,自此鳌拜权倾朝野。

在权力大了之后,鳌拜就不把年纪轻轻的康熙放在眼里,只有铲除鳌拜才能保住自己的皇帝权力。康熙的第一步是打压鳌拜,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下,康熙以选皇后为理由开始拉拢对抗鳌拜的势力。

在最终的选择中生下了三个女孩,她们分别是鳌拜、遏必隆和索尼的女儿。鳌拜自然是想要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的,显然康熙并不会这样做,最终康熙选择索尼的女儿来做大清皇后。

鳌拜得知后,当面对康熙说如果立索尼之女为皇后,必然要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哪有母仪天下的道理?鳌拜威胁康熙的意思很明显,康熙仍然坚持己见。

赫舍里氏成为皇后,索尼家族成为康熙对抗鳌拜的重要帮手,终于干掉了鳌拜集团,康熙的计划实现了。

赫舍里氏知道自己的政治婚姻,但是并不影响她展现个人魅力。赫舍里氏知书达理,非常聪明,她对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的嫡母非常孝顺。

皇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后宫,在这方面赫舍里氏也做得非常出色,因为康熙对赫舍里氏十分满意,宠爱有加。

赫舍里氏一共给康熙生下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不幸早早夭折,此事对赫舍里氏的打击巨大,后来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死。

赫舍里氏的去世对康熙来说也是悲痛的,他和赫舍里氏的感情很深。后来,赫舍里氏的妹妹到了选秀年纪,也许是因为对赫舍里氏的怀念,康熙将她的妹妹纳入后宫。

赫舍里氏妹妹进宫后曾经为康熙生下一个儿子,但在一个月后就夭折了。康熙也许发现妹妹终究不是姐姐,难以替代赫舍里氏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以后很少临幸赫舍里氏的妹妹。

钮钴禄氏姐妹

前文说到康熙在遏必隆、鳌拜和索尼三人的女儿中选择了索尼的女儿做皇后,鳌拜自然是不会选的,遏必隆为什么被排除呢?主要是因为遏必隆此人对康熙并不是绝对忠诚,他经常见风使舵引起康熙的厌烦,因为遏必隆的女儿当时只是被封为妃位。

钮钴禄氏作为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完全是一部后宫女人的修炼史。

赫舍里氏做了九年的皇后就撒手人寰,在这九年间,钮钴禄氏一直都协助赫舍里氏打理后宫事务,得到了赫舍里氏的赞扬。

同样是贵族出身的钮钴禄氏具有很高的修养和才华,她和康熙经常能聊到一起,两人感情不断增进。在康熙解决掉鳌拜之后,遏必隆的势力也受到打压,但是康熙并没有迁怒到钮钴禄氏身上,并且还在赫舍里氏去世后册封钮祜禄氏做大清皇后。

钮祜禄氏似乎没有福气去享受皇后的荣耀,在成为皇后仅仅一年后就去世了。可能是出于彰显皇帝恩泽,康熙将已经进宫的钮祜禄氏妹妹封为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得到康熙的宠爱,并且先后给康熙生下了一个皇子一个公主。温僖贵妃开始有点飘了,在宫中骄横放肆起来,结果遭到康熙嫡母的反感,在母子叙话的时候多次给康熙说温僖贵妃的坏话。

后来温僖贵妃就遭到康熙的冷落,难以承受落差的温僖贵妃抑郁而死。因为温僖贵妃生育皇子有功,所以死后被葬在了清东陵。

佟佳氏姐妹

康熙皇帝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的舅舅叫佟国维,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也就是康熙的表妹。佟佳氏从小就在宫中长大,她和康熙可以算是青梅竹马长大的,两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佟佳氏是在康熙15年成为康熙的女人,在第二年因为平三藩让康熙龙心大悦,对后宫进行了一轮册封,佟佳氏就是在这次册封中被封为贵妃。

在康熙17年时,钮祜禄氏去世,但是康熙皇帝却没有再册立皇后,因此管理后宫的重任就放在了位阶最高的佟佳氏身上。在此期间,大臣们多次上奏请康熙皇帝册立佟佳氏做皇后,但是康熙不为所动。

在康熙22年六月,佟佳氏为康熙生下一个公主,这年是闰六月,也就是一个月之后,刚刚降生一个月的公主就夭折了。

佟佳氏同样也是一位贤良之人,在她管理六宫的时候,经常会挑选心地善良、容貌姣好的人作为康熙的妃嫔,就连出身包衣的宫女也能被康熙临幸成为后来的良妃。

在康熙28年,佟佳氏病重弥留之际,康熙连忙从西直门回宫来到佟佳氏身边陪伴,在第三天颁布诏书昭告天下,册立佟佳氏为皇后。即使这样的喜讯也没能挽救佟佳氏,她在第二天就去世了。

在佟佳氏掌管后宫的时候,康熙皇帝为了彰显对佟氏家族的恩泽,将佟佳氏的妹妹纳入后宫,只是一直都没有册封。佟佳氏的妹妹出身贵族,气场不凡,十分聪明能干,在康熙39年时,一直没有封号的她被封为贵妃,成为后宫之首,开始打理后宫。

但是佟佳氏的妹妹并没有为康熙生下一男半女,祸兮福之所倚,正是没有子女的原因,在康熙晚年发生的“九子夺嫡”风波中,佟佳氏的妹妹丝毫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能够安享晚年,受到雍正和乾隆的追封。

郭络罗氏姐妹

郭络罗氏的出身远远没有前面三位高贵,她只是佐领的女儿,但是郭络罗氏长得很好看,并且非常贤惠,史书记载康熙对她“眷顾最深”,被封为宜嫔。

在康熙18年,郭络罗氏生下皇子胤祺,她也因生子有功被晋封为宜妃,当时后宫之中只有四个妃位,她位居第二。

在后来几年,郭络罗氏先后又生下皇子胤禟和胤禌(11岁时夭折),此时后宫中的地位更加牢固。

后来由于胤禟参与到九子夺嫡争斗中,在雍正登基后,胤禟被打压,作为母亲的郭络罗氏也受到牵连,尊封康熙的妃嫔时都没有郭络罗氏的份。

在郭络罗氏入宫后,她的妹妹也入宫服侍康熙,但是只被封为贵人,在康熙200多人的后宫女团中并不显眼。

康熙皇帝也并不是有“特殊癖好”,从康熙后宫中的四对姐妹来看,数量多很可能是因为康熙在位时间长的缘故。

康熙选择姐妹的原因感觉主要是政治因素,赫舍里氏是最明显的一个,为了获得家族势力的支持。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娘家人主动送给康熙,为了延续家族的荣誉和皇帝的恩宠,往往会送妹妹进宫,可能这样后宫多个战友少个敌人。

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

概括来讲,康熙有几个后宫是娶了姐姐还娶小姨子,这里有爱情的缘故,其次还有政治目的。

康熙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妻子,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第三任皇后佟佳氏(临终封后),宜妃,康熙很宠爱他们,前三任皇后都是在死后,康熙为了延续对她们的爱,又把这几位的妹妹纳入后宫,这就形成了康熙钟爱小姨子的说法,其实除了最后宜妃还在世的时候,康熙酒把宜妃的妹妹郭贵人纳为妃嫔外,前面三位皇后的妹妹都是在她们死后才封后宫之位的。

满清入关的第十年,康熙出生在北京。康熙幼年便出宫居住,很少与顺治帝碰面,之所以要避开皇宫,就是为了避免感染天花。聚少离多的生活是康熙的常态,而当他八岁的时候,顺治皇帝驾崩,而康熙因为长过天花而被认为身体免疫力最强,风险最小,于是八岁登基。

顺治皇帝给康熙留下了索尼等四人顾命,而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就是索尼的孙女。

康熙第一次结婚就是在12岁,那时候赫舍里氏才是11岁,两人算得上青梅竹马,但若是要讲爱情,多少有点牵强。娶赫舍里氏的时候,康熙还没有亲政,这件婚事肯定也不是他自己做主的,不过毕竟还算年幼,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这件由政治联姻为动机的组合,却成为了康熙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因为年幼便以夫妻身份生活,而这个年纪的康熙不可能说拥有很多后宫,所以赫舍里氏就成为了他心中最爱的那个人。

随着他们长大,赫舍里氏也开始怀孕了,第一个孩子是康熙的嫡长子,爱新觉罗·承祜,但是这哥们命不好,早夭,两夫妻很伤心,不久之后便怀了第二个孩子,这怀的孩子正是康熙朝,或者说满清朝最后一个明确太子的人,爱新觉罗·胤礽。

赫舍里氏22岁那年生产胤礽,可惜这是一次难产,生出了胤礽,赫舍里氏却撒手人寰,年轻的小伙子康熙很是伤心,最痛莫过于青年失去爱人,所以胤礽两岁就被封为太子,而且从小到大都是康熙当奶爸带着,不然的话,胤礽的太子之位也是玄得很。

因为怀念赫舍里氏,康熙便把她的妹妹纳入宫中,这既是寄托思念,也是一种政治的延续,继续保持,在皇后赫舍里氏去世的第六年,十岁的平妃进宫,康熙也很是宠爱她,四年时间就让她成为贵妃,是为平妃。

赫舍里氏死后,正处青年的康熙不能没有老婆,于是又在后宫里选出了第二任皇后,她就是钮钴禄氏。

很巧,皇后钮钴禄氏的父亲正是遏必隆,四位顾命大臣之一,其实当年钮钴禄氏和赫舍里氏算是“情敌”,但最后因为政治原因,还是选了赫舍里氏。

康熙二十四岁的时候,钮钴禄氏正式顶上正宫的位置,不过康熙显然没有与妻子白头偕老的好运气,才册封皇后半年,钮钴禄氏还没有生下孩子,就病逝了,就这样,康熙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死于康熙十七年。

对于钮钴禄氏,康熙也是有着感情的,钮钴禄氏还不是皇后的时候,就因为才华吸引了康熙,不管是出于追忆,还是出于政治保持,康熙又将小姨子“钮钴禄氏”,史称温僖贵妃纳入后宫,温僖贵妃为姐姐弥补了遗憾,生下了康熙的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

经过两次皇后花季早逝,康熙自己都怕了,于是不敢再册立皇后。

但是,后宫也要有领导,而且康熙也还要持续这场政治的联姻,于是,康熙把自己的母亲的侄女,也算是自己的表妹佟佳氏册立为皇贵妃。佟佳氏一开始是没有册封皇后的,就是因为康熙两个老婆都早早死,把他给死怕了,但是佟佳氏却是有着皇后之实。

佟佳氏实为后宫之首,其中她还抚养了一个孩子,那就是刚满月的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帝的生母是乌雅氏,可惜的是生母地位太低,没资格亲自抚养,于是佟佳氏是雍正严格意义上的母亲,当时又称为“嫡母”。

雍正后来得以被康熙注重培养,与佟佳氏有着很大关系,佟佳氏也把雍正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没有封皇后,可能这个迷信真的有效果,佟佳氏在成为皇贵妃的八年后才病重去世,而康熙在佟佳氏死之前给佟佳氏册封皇后,史称孝懿仁皇后,这不是追封,而是册封。

其实把佟佳氏立为实权皇后,有感情原因,但更多的是康熙为了照顾母亲的一族人,于是在佟佳氏死后,康熙又把佟佳氏的妹妹,也是后来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而这个小姨子,也是康熙的老婆团队里为数不多的长命人,她一直活到了乾隆时代,而且在乾隆十一岁进宫的时候,还抚养过乾隆,很受乾隆尊重,一直活到了七十六岁。

三任老婆都不在了,而康熙此时也走向了中年,没有再那么多的执着了,皇后,康熙是真的不再册封了,毕竟有没有皇后和康熙有没有老婆是两回事。

不过康熙还有一个宠妃,在宠她的时候,也同样把她的妹妹纳入后宫,而这个妃子的来头不小,她还生下了五阿哥,九阿哥,十一阿哥,她就是宜妃。

宜妃当皇太后的概率可以说是十四分之三,比雍正的生母乌雅氏都要高。

和宜妃之间,康熙可以说是纯粹的爱情。宜妃本身没有显赫的身份,不存在政治拉拢的价值,但是又与康熙生孩子最多,所以这是稳妥妥的爱情,而宜妃的妹妹,其实在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其实康熙到底和宜妃的妹妹有没有过亲密接触都是未知数。

宜妃很是受宠,晚年生病,康熙允许她可以不跪,按理来讲,如果宜妃的妹妹也被康熙雨露均沾,那么应该也会被册封为妃子,而不仅是嫔,而且毫无记载。因为满清皇帝自顺治起,皇帝与后宫的相处十分严格,不能一起过夜,临幸的时间还被强制规定,所以康熙没有临幸过这个小姨子也是极有可能的。

所以对于宜妃这对姐妹,康熙的安排可能就是为了照顾她们的家族。

康熙一生中经过的女人很多,但是爱过的也不算多,青年的恋人赫舍里氏,年少喜欢上的那个才女钮钴禄氏,善解人意温柔的佟佳氏,还有出身卑微但是为孩子诞下三个子嗣的宜妃,她们可以说都占有了康熙的爱情。

同样的,她们的出身的不同,会导致这感情之中的政治掺杂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康熙还要娶小姨子的原因。娶小姨子可能就已经不是纯粹的爱了,仅是一种延续,有关政治,有关怀念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后妃众多,在册可考的嫔妃也多达42人,而那些地位较低的答应、常在等也多达200多人。有意思的是,这其中还有4对姐妹花。因此,康熙又被调侃为封建王朝最钟情小姨子的皇帝。那么,他迎娶了哪四对姐妹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赫舍里氏剧照)

一、赫舍里氏姐妹花。

赫舍里氏是满洲正黄旗人,她是四大辅臣之一索尼的孙女,按说出身也相当高贵,但她被选为皇后却是赤裸裸的政治需要。

原来,康熙自8岁继承帝位后,由于年少不能理政,因此朝政事务便由四大辅臣代摄。然而这四大辅臣经过多方博弈后,鳌拜势力日益强大,最后竟逼得遏必隆、索尼和苏克萨哈不得不多有退避,鳌拜也因此权倾朝野。

这样一来,鳌拜极为专横,就连康熙他也颇不放在眼里。

为了平衡权利,也为了拉拢势力,孝庄太后便提出为康熙选后。

经过遴选,最后剩下鳌拜的女儿及遏必隆的女儿,再就是索尼的孙女。

几经权衡,康熙是终选择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

然而,面对这样的结果,鳌拜极不甘心,数次上疏,向康熙表示“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皇后之理?”

尽管话里话外很有威胁之意,但康熙为了拉拢索尼的势力,还是力排众议迎娶了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被封为皇后,康熙果然得到了索尼家族的帮助,很快剪除了鳌拜势力,从此巩固了皇权。

尽管这是一桩政治婚姻,但赫舍里氏天性聪慧,又贤慧知礼,对孝庄太后和康熙的嫡母都极为孝顺,且非常能干,将佳丽众多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深得康熙宠爱。

赫舍里氏共生育过两个皇子,其中长子承祜早夭,导致赫舍里氏悲痛伤身,后因生育次子保成(后来的胤礽)时,难产而死。

虽得一子,却永失爱妻,这对康熙而言,是大悲痛。

不久后,赫舍里氏的亲妹妹到了选秀的年纪。也许康熙出于想念赫舍里氏的缘故,便将她纳入宫中。

不过这位亲妹妹似乎没能得到康熙的青睐。虽然康熙三十年时,她曾诞下皇二十四子胤禨。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仅存活了一个月便夭折了,而这位亲妹妹也从此再也没能得到康熙的临幸。

康熙三十五年,这位亲妹妹病逝于宫中。直到死后,康熙感念赫舍里皇后才追封她为平妃。

(钮祜禄氏剧照)

二、钮祜禄氏姐妹花。

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是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也是鳌拜的义女,出身非常高贵。

在康熙选后时,她和赫舍里氏同时入侍宫中。但由于遏必隆在四大辅臣中是个骑墙派,对康熙并不忠诚,因此康熙最终只是封她为妃。

钮祜禄氏能被封为皇后,和她自己付出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赫舍里皇后一共才做了9年皇后,在这9年中,本性贤良的钮祜禄氏一直帮她打理后宫事务,再加上钮祜禄氏有着较好的修养和才华,,因此和康熙相处时,两人能畅所欲言,这无形中增进了两人的感情。

康熙也曾多次夸赞钮祜禄氏是“内廷之良佐”。在清算鳌拜势力时,遏必隆也遭到打压。尽管如此,康熙却丝毫没有怪罪到钮祜禄氏,还在赫舍里皇后去世后,将她立为皇后。

然而,尽管康熙数次称她为“朕的良配”,但钮祜禄氏却并非有福之人。她在成为皇后一年后,病逝于坤宁宫。

为了彰显对钮祜禄氏及其家族的宠爱,康熙在康熙二十年又把钮祜禄氏新入宫不久的妹妹封为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颇得康熙宠爱,于康熙二十二年生下皇十子胤䄉。康熙二十四年又生下皇十一女,但未能成活。

温僖贵妃恃宠而骄,在后宫行为较为放肆,结果导致康熙的嫡母不悦,屡次在康熙面前说她的不是。这样,渐渐导致康熙疏远了她。

温僖贵妃因此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康熙三十三年撒手人寰。

康熙念她有育嗣之功,为她上谥号“温僖”,将她葬入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佟佳氏剧照)

三、佟佳氏姐妹花。

佟佳氏是满洲镶黄旗人,父亲佟国维既是领侍卫内大臣,又是康熙生母的亲弟弟,因此出身非常显赫。

由于佟佳氏年幼时,便被养在宫中,因此康熙和佟佳氏是从小玩到大的关系。这种两小无猜的感情,自然让康熙对佟佳氏极为亲近,因此两人的感情一直很深厚。

康熙十六年,平定三藩让康熙龙颜大悦,于是对后宫进行了第一次册封。佟佳氏被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的贵妃。

康熙十七年,由于皇后钮祜禄氏去世。身为贵妃的佟佳氏,虽未得封皇后,但在康熙的示意下,她代行皇后权力,管理后宫事宜。

康熙二十年,康熙再次册封后宫。按理,佟佳氏这几年把后宫打理得相当不错,应该将她册封为皇后了。可是康熙由于接连去世了两位皇后,心里免不了害怕自己克妻,所以康熙只把佟佳氏封为了皇贵妃。

康熙二十二年,佟佳氏诞下皇八女。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仅活了一个多月便夭折了。

丧女之痛彻底摧垮了佟佳氏的身体。康熙二十八的,佟佳氏的病情更加沉重。眼看有归西之意,康熙万分焦虑,为了给佟佳氏冲喜,将佟佳氏封为皇后,并诏告天下。可惜在受封第二天,佟佳氏还是在承乾宫病逝了。

在佟佳氏管理后宫时,康熙为了对佟家以示尊宠,还曾将佟佳氏同父异母的妹妹纳入宫中,不过一直没有册封。

康熙三十九年,后宫中地位较高的人几乎都已经去世,谁来打理后宫成了当务之急。

佟佳氏的妹妹虽然没有生育过一子一女,但她为人持诚稳重,且出身高贵,显然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康熙将一直没有封号的她封为贵妃,成为后宫之首。

也正是因为佟佳氏无子无女,康熙晚年,她才没有卷入到九子夺嫡的风波中,因此在雍正和乾隆继位后,她先后被尊封为皇考皇贵妃和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并得到恩养,寿终正寝。

(郭络罗氏剧照)

四、郭络罗氏姐妹花。

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人,但她仅是佐领的女儿,出身不算高贵。但她生得花容月貌,且性格温柔贤淑,因此“眷顾最深”,入宫不久便被册封为宜嫔。

康熙十八年,郭络罗氏生下皇五子胤祺。她也母以子贵被封为宜妃,位居四妃第二,成为后宫中地位显赫的妃子之一。

随后,在康熙二十二年和康熙二十四年,郭络罗氏接连又生下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12岁时夭折),愈发奠定了在后宫中的地位。

然而,生子有风险,随着康熙晚年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导致成年皇子们的夺嫡之争。胤禟在夺嫡之争中,由于一直是皇八子胤禩的左膀右臂。因此,雍正夺得帝位后,不光对胤禟残酷打压,还迁怒于郭络罗氏是胤禟生母的缘故,故意在尊封先帝嫔妃时,将她排除在外。

随着胤禟被迫害致死后,郭络罗氏的长子胤祺也生病而死。无依无靠的郭络罗氏,在万念俱灰中撒手人寰。

郭络罗氏在入宫不久后,她的妹妹也入侍宫中,不过仅只被封为贵人,在康熙众多嫔妃中,由于不够起眼,在史书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

(参考史料:《清史稿》)

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

康熙,清圣祖呀。常有人说康熙是脸皮厚,竟然敢称“圣”。但是,当我们看到“圣祖”的儿女数量之多时,就不由得要感慨了,康熙绝对是实至名归呀。只是呢,字要换一下。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的第一任皇帝顺治已经挺能生的了吧,活了23年,一共生了8子,6女,总共14个孩子。结果呢,长江水后浪推前浪,顺治的儿子康熙更能生。康熙活到了68岁,生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一共55个子女呀。服气了吧,康熙即“清生(读圣音)祖”,大名爱新觉罗·玄烨是也。

康熙既然能生这么多子女,那么他的后妃数量不够庞大的话,是没法达到如此高产的。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共有4位皇后,3位皇贵妃,1位贵妃,11位妃,10位嫔,16位贵人,4位未经正式册封的庶妃,12位常在,18位答应,也就是康熙在编的嫔妃,共有79位之多。

另外,康熙还有低等级,记录在案的格格2位,而实际数量应该更多。格格的地位实在太低,就是一个类似通房的侍妾而已,没有特别事迹,很难记录在案。而专用于埋葬格格的墓地(格格地位低,不能从葬皇帝),根据乾隆十九年的记录,已经埋葬了140多位格格。顺治早逝,雍正不爱女色,剩下的只能是康熙给认了呗。

根据清朝内务府的一份奏折,记录了康熙后宫份例(嫔妃宫女俸银)的情况,答应竟然还分为大、小答应。大答应通常被认为是正式的嫔妃,而小答应地位应该更低。而在小答应之下,竟然还有一个级别,即“学生”,性别当然是女了。

乾隆朝时,曾将雍正留下的一百多位“学生”赶出了宫,而有数名“学生”被封为了常在、答应。当然,不是乾隆的常在、答应,而是雍正的。看来这些“学生”也是应该侍过寝的。而康熙也拥有“学生”共计38人,并养于宁寿宫内。康熙原来是“老师”呀,也有调侃为“师傅”的!嗯,这个么,看来跟清末的另外一位“圣人”,“高徒出名师”的康有为有的一拼。

后宫佳丽已备,自然还需要有风花雪月的场所了。康熙就修建了一个园子,并亲自命名为“畅春园”。名如其意,不要想歪了,就是先想到的那个意思。康熙每年大约有一多半的时间居于畅春园内。他如果天天就在那里批改奏折,听大臣朝议了,哪还有那么多时间造出那么多条小生命来。所以,在野史传闻中,所说的畅春园的作用,还是有很大的可信度的。估计那个所谓的“九妃连珠”和“八嫔临御”的记录,就创造于畅春园内。

了解了康熙的人生,对于“康熙钟情小姨子”的事情,完全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地方呀。

在成书于清末的《满清外史》中记录了一个故事,题为“玄烨纳姑为妃”。说是皇太极有一个小女儿,在福临(即顺治)去五台山出家时,还未曾出嫁。玄烨继位后,大臣们就说,应该把玄烨的这位小姑姑嫁出去。玄烨答曰:“曷言乎嫁,朕已纳为妃媵矣。”接着又振振有词的说:“若诸姑者,既非我母,又非我女,抑更非我同生之姊妹,虽纳之,庸何伤。”

当然,康熙纳亲姑姑为妃这件事的真假,暂时无从考证。但是,在清朝,姑母和侄女共侍一帝,都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比如海兰珠就同她的姑母,还有妹妹,一同嫁给了皇太极。顺治也有姑侄女四人同侍一夫,都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侄女,侄孙女。还算好,孝庄太后没有把自己妹妹嫁给自己儿子,否则,顺治就跟康熙有的一拼了。至于姊妹同侍一夫,分明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只是呢,康熙的确厉害,一下子娶了四对“姊妹花”。

她们分别是原配赫舍里皇后姐妹,妹妹为平妃(索尼的孙女);继皇后钮钴禄氏姐妹,妹妹为温僖贵妃(遏必隆的女儿);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姐妹,妹妹为悫惠皇贵妃(国舅佟国维之女,清朝女子称某佳氏,基本上某就是汉姓,一般都是汉八旗的女子,比如乾隆令妃魏佳氏,就姓魏);最后一对姐妹花是宜妃郭络罗氏姐妹,妹妹为贵人(佐领三官之女),这对姐妹花因为母家地位不够高,在宫内的地位就不是那么显赫了。

娶“姊妹花”的事情,对于康熙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了。我等还是淡定、淡定呀!

康熙为何娶了四对亲姐妹?

康熙的后宫之中,一共有四对姐妹花,而且都是亲姐妹。

康熙的后妃数量是在清朝所有皇帝之中最多的。

康熙的后宫包括了皇后4位,皇贵妃3位,贵妃1位,妃11位,嫔10位、贵人15位、庶妃4位、常在9位、答应9位,这些还都是有封号的后妃,还有许多是没有受到过册封,没有名号的。据考证,康熙的后宫之中,后妃的总数量超过了200名,位列清朝之最。

而在这些庞大后妃群体之中,包含有4对姐妹花,而且都是亲姐妹,她们都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

第一对姐妹花便是两位赫舍里家族的后妃,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和平妃赫舍里氏。

康熙的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一等承恩公噶布喇的次女。在孝庄太后的主持安排下,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年(1665年)迎娶赫舍里氏为皇后,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生育皇太子胤礽后去世,享年二十岁。

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十七年后,赫舍里氏的亲妹妹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入宫,在世的时候没有被册封,死后被康熙追封为平妃。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和平妃赫舍里氏便是来自赫舍里家族的姐妹花,同为索尼长子噶布喇的女儿。

第二对姐妹花来自于钮祜禄家族,同为遏必隆的女儿,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和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满清开国功臣额亦都孙女,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之女。同赫舍里皇后一样,是于康熙四年(1665年)在孝庄太后的安排下嫁给了康熙。赫舍里皇后去世后,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册封为皇后,一年后的康熙十七年(1678年)去世。

除了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遏必隆的小女儿、钮祜禄皇后的亲妹妹也嫁给了康熙皇帝,并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册封为温僖贵妃。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也为康熙生下了一位皇子,这就是日后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十阿哥胤䄉。

因而,遏必隆的两个女儿也是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

第三对姐妹花来自于佟家,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娘家,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的两个女儿也是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要知道,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所以佟国维既是康熙的亲舅舅,也是康熙的岳丈。而佟国维的两个女儿因此与康熙的关系更是复杂到了三层,既是表姐弟和兄妹的关系,又是夫妻关系,还是妻姐妹的关系。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佳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册封为贵妃,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册封为皇贵妃,并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受封成为皇后,但是她在皇后位置上仅仅坐了一天就去世了。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也是康熙皇帝非常宠爱的后妃,康熙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受封为贵妃,她也一直活到了乾隆朝时期,以七十六岁高龄寿终正寝,并被追封为悫惠皇贵妃。

佟国维的这两位女儿可以说是受尽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尊崇。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还是雍正皇帝的养母,早年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地位太低,所以雍正是寄养佟佳皇后处的;而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则是奉康熙皇帝的旨意,抚养过被康熙接进宫来的乾隆皇帝。所以这一堆姐妹花在世期间和去世以后,可以说地位都是非常的高。

第四对姐妹花是的出身相对逊色一些,是佐领三官保的两个女儿,也是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

佐领三官保因为职务不高,因而不怎么出名,不过他的女儿和外孙大家都非常熟悉。

宜妃郭络罗氏,三官保的女儿,康熙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荣”的排序,列第二位,高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他先后为康熙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就包括了“九子夺嫡”的活跃分子九阿哥胤禟,而也是因为这个儿子的关系,在康熙去世后,宜妃郭络罗氏就被雍正赶出了皇宫,被迫寄养到自己的大儿子,也是康熙的皇五子、恒亲王胤祺家中。

除了宜妃郭络罗氏,三官保的另外一个女儿也嫁给了康熙皇帝,只是地位不高,仅仅是被封为郭贵人。

康熙先后迎娶了四对姐妹花,并不是康熙对自己的小姨子们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这些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

康熙迎娶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和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完全是为除掉权臣鳌拜。

康熙朝初年的时期,鳌拜专权乱政,可是凭借康熙和孝庄太后的实力,根本无法与鳌拜相抗衡,因而他们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他们除掉鳌拜,所以他们选择了联姻。

让康熙迎娶索尼的孙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就是为了让索尼的家族利益与皇家利益实现捆绑,帮助康熙除掉鳌拜,而整个赫舍里家族也不负所望,在康熙智擒鳌拜、收归大权的过程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鳌拜死党的遏必隆,孝庄和康熙也用迎娶遏必隆女儿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的方式,让遏必隆在双方的争斗中保持了中立,也算是支持了康熙除掉鳌拜。

而在赫舍里皇后和钮祜禄皇后先后去世之后,后宫之中也需要有新的家族利益代言人来继续巩固和保持两个功勋家族与皇家的关系,这才有了赫舍里皇后的妹妹与钮祜禄皇后的妹妹也同样入宫嫁给了康熙皇帝。

这个时候,可能是康熙主动向这两个家族讨老婆,主动向这两个功勋卓著且势力庞大的家族示好,也可能是噶布喇和遏必隆主动送自己的女儿入宫以图继续维持与康熙的联姻关系,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以政治利益为首要目标的政治联姻。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佟国维所在的佟氏家族。

佟国维、佟国纲本就是康熙的亲舅舅,但是在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去世后,佟家也需要继续维持与皇家亲密的血缘关系,以保证自己整个家族的地位,因而佟国维也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康熙,自己做了康熙国舅的同时,更是做了康熙的国丈。

期间,佟家所获得的最大政治收益便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佟国纲请归满洲,佟氏家族由汉军旗直接抬入满洲镶黄旗,成为位列上三旗的当朝权贵之列。

而身份、地位最低的佐领三官保则更是需要朝中有人,他希望依靠着自己女儿来提升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地位,所以才会在自己的大女儿得宠的时候,顺势的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康熙皇帝,以保证整个家族的利益。

所以,并不能因为康熙取了四对姐妹花就说康熙又钟情于小姨子的特殊“癖好”,这一切都因为政治联姻的关系,而女儿在这个时候也仅仅是为家族利益服务的工具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