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溥仪的一生也算比较悲催的,三岁当皇帝,六岁就亡国了,还没明白当皇帝是怎么回事呢,大清就灭亡了,后来又沦落为日本的傀儡成为战犯,新中国成立后,获得特赦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找了个二婚护士当媳妇,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溥仪在1967年的时候,因为得了尿毒症去世,当时才61岁,可是在他去世后,有很多人有个疑问,末代皇帝溥仪去世的时候,清朝已经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呢?
▲图为溥仪少年照片
其实溥仪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葬入皇陵,而是最终葬在了华龙皇家陵园,这是商业性的公墓,只不过和清西陵只有200米的一墙之隔的距离,因此很多人认为溥仪葬入了皇陵。
▲图为华龙皇家陵园照片
之所以溥仪最终葬在华龙皇家陵园,原因是有的,我来说下具体的来龙去脉:
溥仪去世以后,他的亲弟弟料理了他的后事,进行了火化,然后最开始是葬在了八宝山群众公墓,溥仪就静静的在八宝山公墓待了13年,后来1980年,当时开了一场溥仪追悼会,溥仪又被迁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当时的社会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有商业头脑的商人,其中有一位叫张世义的商人,当时他买下了清西陵旁边的一块地,开发成了商业公墓,但是建成以后,不见有人影来买。
▲图为溥仪追悼会照片
这下张世义他急了,正在自己愁眉紧皱的时候,有次他和朋友喝酒,有个朋友告诉他,没人买墓地是因为目前没名气,要是把皇帝的骨灰安葬在此,肯定声名大振,不愁没人买,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帝王安葬的地方,自然是风水宝地,有利财运,但当时找其他皇帝肯定不现实,总不能去盗墓吧,后来有人提醒他,有现成的皇帝,溥仪啊,正在八宝山待着呢,如果把末代皇帝溥仪的骨灰安葬在华龙皇家陵园,再添上溥仪的皇后和妃子的陵墓,那堪称皇陵,不愁没人买啊,其实这种举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炒作,用溥仪末代皇帝的身份来炒作自己的商业墓地,如果这块墓地都成为网红了,靠溥仪拉拢名气,还能没人买吗?
▲图为张世义在溥仪墓前
为了拉人气,打造噱头,有想法了,自然就要行动,张世义辗转找到了溥仪的最后一位护士妻子李淑贤,给了她很多好处,正好当时李淑贤日子过得比较紧巴,两人一拍即合,张世义也给了溥仪其他亲人一些优待条件,毕竟他们认为溥仪进华龙皇家陵园,和皇陵离得很近,也就答应了。
▲图为溥仪和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
就这样,最后在1995年1月26日,进行了简短的仪式后,张世义陪同李淑贤把溥仪的骨灰葬入了华龙皇家陵园,和皇陵没有一毛钱关系,其实也就是挨着清西陵,两者隔着一道墙,大概200米,不过华龙皇家陵园自从有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到来,确实声名大噪,很火热,我们熟知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也安葬在这里,现在网上搜索依然生意很好,可见确实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张世义没白折腾。
▲图为李淑贤带着溥仪骨灰,在张世义陪同下,迁到华龙皇家陵园
综上所述,溥仪没有葬入皇陵,而是葬到了名为华龙皇家陵园的商业公墓,可怜溥仪生前颠沛流离,死后还要被人利用动来动去,想想也让人心酸,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图为溥仪晚年照片
作者:小聪历史客栈(每天更新,坚持原创,喜欢请关注我哦!)
末代皇帝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溥仪的一生也可谓是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屈辱,当然,他的坎坷和屈辱却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
1908年,慈禧在颐和园中过完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后,没过多久,便病倒了,这一病,彻底拖垮了她的身体。
慈禧似乎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所以,她在自己卧病后的第10天,便匆匆做了一个决定——立嗣!
此时光绪皇帝不过37岁,年纪轻轻,病情又已经有了好转,慈禧何以会在这时候突然决定立嗣?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她不想自己死后遭到光绪皇帝的清算和报复,所以“我不能先尔死”!
1908年11月13日,慈禧召见了载沣,然后给了他两份懿旨,一份是立溥仪为嗣,一份则是封载沣为摄政王。
载沣揣着慈禧的懿旨回府后,溥仪的祖母吓得昏了过去,当时不过3岁的溥仪也哭的稀里哗啦,直到他的乳母一把撩起衣服喂他吃奶,他才止住了哭声,后来由他的乳母抱着他入了宫。
溥仪见到慈禧的第一眼,便被“丑得要命”的慈禧给吓哭了。
1908年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当皇帝时又一次哭的稀里哗啦,哭的昏天黑地,哭着嚷着:“我要回家!”
载沣也被儿子哭的心烦意乱,但还是不得不哄着儿子:“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谁也没想到,载沣竟会一语成谶,三年之后,清朝轰然倒塌,溥仪也被从皇位上赶了下来。
1917年,张勋率领5000条“猪尾巴”入京唱了一出复辟的闹剧,将11岁的清废帝溥仪又推上了皇位。
可是,5000条“猪尾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溥仪这一次不过当了12天的皇帝,便又被人给一脚踹了下来。
1924年,溥仪的人生又一次迎来了变故。
这一年,冯玉祥在吴佩孚背后捅了一刀,悄悄返回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控制了北洋政府的中枢。
当时,冯的“五虎将”之一的鹿钟麟带着人、揣着枪入宫去见溥仪,和溥仪握了手之后,他问溥仪:“溥仪先生,你今后是还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1924年的溥仪已经18岁,已经成年了,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他很清楚地知道,即便自己能够在紫禁城里作威作福,可是面对手里有枪的军阀,他什么也不是!
所以,溥仪一听鹿钟麟的话,便感受到了鹿钟麟话中的威胁,于是忙说:“我愿意从今天就当个平民!”
冯玉祥用一场“北京政变”废除了溥仪的皇帝尊号,更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驱逐出了皇宫。
当然,这么一来,也让溥仪离开了“牢笼”,最后成了日本人手中的一张牌,导致了伪满洲国的诞生。
1932年,溥仪被日本人收买,当上了“满洲国”的执政。
1934年,经日本人点头,溥仪得以改国号为“满洲帝国”,重登帝位,年号“康德”,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三次当皇帝。
如果只有1917年的复辟闹剧的话,多数人也会原谅一个当时只有11岁、没有任何主见的溥仪,可是,他却自己戴上了伪满洲国皇帝这个头衔,成了日本人的傀儡和走狗。
他将自己推到了近乎所有中国人的对立面,让自己成为了近乎所有中国人的仇人和敌人。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试图逃往日本的途中,被苏联人拦截逮捕,随后被带往苏联。
1950年7月,溥仪被引渡回国,被关押在抚顺战俘管理所。
1959年12月,溥仪获得特赦,从1945年被苏联人逮捕后,时隔14年,终于再次获得了自由。
1967年10月16日22时,病危垂死中的溥仪突然挣扎着说:“我还不应该死呀,我还要给国家做事呀!”
溥仪不想死,如果他想死的话,或者说他不怕死的话,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便应该乖乖待在伪满皇宫中束手待擒,或者自尽殉了他的国。
不过,不论溥仪想不想死,怕不怕死,他终究已经撑不过去了,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1967年10月17日2时30分,溥仪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溥仪死后,周总理对他的后事做出了具体指示——溥仪的尸体可以选择火化,也可以埋葬,可以葬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和别的墓地,也可以寄存骨灰。
当然,周总理也说了可以为溥仪修建一座陵墓。
只是此时,是十年运动发生后的第二年,不论是李淑贤还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没一个人敢冒险直接安葬,更不可能葬入皇陵,所以他们选择了火葬,将溥仪的尸体烧成了灰,然后装入了一个花了5块钱买来的骨灰盒中。
1967年10月22日,李淑贤和溥杰带着溥仪的骨灰去了八宝山人民骨灰堂,办理了为期15年的骨灰存放手续。
溥仪一生当过3次皇帝,可是,却死得如此萧瑟,没有一丝一毫的帝王荣光。
1980年5月29日,在溥仪已经死去近13年后,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为溥仪、王耀武和廖耀湘三个人举行了一场追悼会。
这场迟了13年的追悼会结束后,李淑贤捧着溥仪的骨灰盒,溥杰捧着溥仪的遗像,将溥仪的骨灰转移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副舍。
此时,实际上距离溥仪骨灰安放在骨灰堂的15年期限已经只剩2年时间,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领导这才指示李淑贤和溥杰转移溥仪的骨灰。
可是,溥仪似乎注定死后也得不到安宁,这一次骨灰的转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李淑贤似乎也很看重溥仪“皇帝”的这个身份,所以,她一直想要给溥仪一个“体面”的墓地。
1994年,李淑贤见到了一个香港富商——张世义。
张世义于1992年选定了光绪皇帝的崇陵北侧的一块面积300亩的地,用于修建一个商业陵园。
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张世义在和李淑贤见面之前,他已经和人夸下了海口,将来等到陵园建成之后,要将溥仪的骨灰“请”到这座陵园里。
这座陵园后来被命名为“华龙皇家陵园”,如果换成简称的话,倒是可以称为“华龙皇陵”。
张世义不仅承诺承担溥仪坟墓的所有费用,更是保证将谭玉玲的骨灰和溥仪葬在一起,将来李淑贤死后,也可以和溥仪、谭玉玲葬在一起。
张世义为什么这么慷慨?说白了,他始终是一个生意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对李淑贤慷慨,溥仪这个“皇帝”只要葬入这座商业陵园,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将之命名为“皇家陵园”,溥仪也成了他的“活广告”,他在溥仪身上的投入也可以十倍百倍地赚回来。
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骨灰被葬入了“华龙皇家陵园”。
所以,溥仪在死后已经过了28年,在清朝灭亡已经83年之后,终于在1995年被葬入了“皇陵”。
两年之后,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去世,不过,她在临死前却突然改变了主意,放弃了葬入“皇陵”,选择了八宝山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末代皇帝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这里要纠正一个错误,溥仪被葬入的华龙皇家陵园并不是皇陵,而是由私人经营的一座商业性的公墓。虽然溥仪是葬在清朝皇家陵园清西陵的附近,但是这个地方绝对不算是皇陵,只是紧临清西陵罢了。
其实最开始溥仪死的时候是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的。1967年溥仪因尿毒症病逝于北京的时候,由于溥仪的身份特殊所以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周总理特意关照一下,询问溥仪的家人有没有安排好合适的墓地,可是那年正是最为动荡的时刻,加上溥仪乃是末代皇帝,所以他们本就不知何从,于是只得跟周总理说还没有定。
当然此时的周总理肯定是知道些原因的,于是就并跟他们大概得说了下自己的意见,溥仪同志的遗体如何处理,你们可以自行决定,如果不知道葬在哪里?可以考虑革命公墓、万安公墓、人民公墓这些地方。于是最终溥仪的妻子李淑贤和他的家人决定将溥仪火化,然后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就这样末代皇帝就孑然一身的走完了自己的最后一程,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火化的皇帝。而就这样溥仪就静静的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待了13年。
而在这十三年里,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开创实业的洪流当中,这其中就包括来华投资的海外华人张世文。当年的他敏锐的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商机,于是就将清西陵附近的一块地买了下来,并将它开发成了一座集安葬、观光于一体的商业性的公园式公墓。但是由于当时这座公墓的墓地定价太高,再加上又不知名,来这里购买墓地的是寥寥无几,所以可以想象张世文的心情是多么的焦虑,毕竟他是来这里赚钱的而不是来赔钱的。
正当张世文百感交集的时候,有人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他们之所以不来这里买,那是因为你这里没啥名气,如果你能把那位末代皇帝溥仪给迁到这里安葬,那么作为末代皇帝的安眠之所,不要多说你还怕没名气吗?而张世文听到这个消息那可是高兴不已,是的中国人向来讲究风水,如果这里是帝王的安眠之所,那么他们绝对愿意来啊。再加上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名头可是不小啊,如果能让他的家人同意把他安葬到这里,那这座公墓的档次可就不一样了。
于是在想到这里,张世文就赶紧让人去把李淑贤请过来,然后给出一些丰厚的条件,之后又去做溥仪那些还在世的家人的工作,而那些溥仪的家人实际上也希望溥仪这位皇帝能得到更高的待遇,虽然现在的溥仪不能葬入皇陵了,但是能葬在离皇陵一墙之隔的这里也算可以了。最终李淑贤和溥仪的家人答应把溥仪的迁移到这座公墓中安葬。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骨灰盒从革命公墓中取出,然后安放在了清西陵光绪皇帝陵墓附近的这座公墓里,而之后这座公墓也随之改名为“华龙皇家陵园”。
同时跟随而来的还有溥仪的皇后婉蓉的“衣冠冢”和祥贵人谭玉龄的陵墓。而随着末代皇帝、末代皇后、末代贵人相继安葬于此,这座公墓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华龙仙界天下甲”的名号也逐渐被海内外的华人所熟知,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埋葬在这里。而就是如此直到现在就很多人都觉得这座公墓是皇陵了。
所以说其实溥仪并没有真正的葬入到皇陵中,这座所谓的皇家陵园其实就是为了利用溥仪的名声打响自己的名号罢了,所以才改成这样的名字。只能说你如果信他葬在皇陵,那就说明你被骗了。
末代皇帝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朝代更替政权交接,诞生了几百位皇帝。人与人的命运各不相同,皇帝与皇帝的命运也是千差万别。开创盛世的皇帝,青史留名,生前死后都享尽盛誉。而每朝最后一位的亡国皇帝,结局却都大多悲惨。而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一生三次登上帝位,三次被赶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溥仪经过十年的改造成了一位普通公民,1967年溥仪尿毒症病逝,死后溥仪的骨灰经过几次转移,最后葬在清西陵,
说起来溥仪这个清朝乃至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个可怜之人,他三岁登基,六岁失国。清亡以后在紫禁城的一方小天地继续当皇帝时候,在身体发育期却被一群看管不负责任的宫女太监搞的阳痿,从此过不上正常的性生活,最后更是没有留下后代。而且其皇后婉容还因此与侍卫通奸,生下一个女婴。其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文绣,在民国时期竟然硬是与溥仪离婚了,赤裸裸的打了这位末代皇帝的脸。后来溥仪为了所谓的复国梦想认贼作父,跑去东北当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结果却是一个傀儡皇帝。建国后溥仪成为第一个被特赦的战犯,身为末代皇帝,待遇也是不错,最后也是得以善终。溥仪退位之后依然住在皇宫,民国政府也会每年供给白银400万两,依然是以皇室君王的礼仪相待,所以在1915年的时候,也就是溥仪10岁,他开始意识到要给自己选择陵寝了,他通过精通这方面知识的人李青,李青为了帮助溥仪选择“吉地”,跑遍了整个河北易县西陵,最后确定了泰东陵旺隆村北,这是一处绝佳之地,与崇岭相对,后来经过讨论,就把这块地定了下来,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动工,后来动工没到一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最后溥仪的陵寝就这样被迫停止,这之后溥仪再也没有机会选择陵寝了,因为他在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1967年溥仪尿毒症病发离世,享年61岁,身为亡国之君的他加上当时政治原因,溥仪自然无法葬入清陵,在中央的指示下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孤立残丘)1995年,清西陵的工作人员找到李淑贤,并说服她将溥仪的墓葬迁到了清西陵。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据说一是因为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二是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县经济条件差,这样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过溥仪虽然是亡国皇帝,但终究是爱新觉罗一脉,新中国成立后,爱新觉罗的皇室地位早已不再,曾经的皇陵也自动降格为家族陵墓,溥仪最终叶落归根,回到爱新觉罗家族陵墓群,倒也是无可厚非。
末代皇帝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溥仪是满清十二帝的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宣统,在位3年(1909--1912)。由于幼年登基,对于朝政自然是一概不知,有裕隆皇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共同辅佐。
(幼年溥仪)
溥仪退位以后,仍然住在紫禁城。由裕隆皇太后宣布退位,革命党几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上位了,出于对皇室的优待政策,民国政府每年提供400万两银元的生活费用。
所以,紫禁城内还是保持着清朝时期的状态,只是没了天下大事的打扰,宫女太监近臣一切如旧,在紫禁城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朝廷,日子倒也舒心。
当然,如果没有回来的复辟事件以及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事件。或许现在依然会保留皇室呢?这种不可预测事件谁又说得清呢。
清朝一共有三大陵址,分别是:清北陵、清东陵、清西陵。
眼看眼看一天天皇帝一天天长大了,可是万年吉地还没有选,遗老遗少们很是着急,于是便找到了一位清朝曾经的官员,名叫李青。李青领命以后,迅速来到了西陵境内寻找万年吉地。
(清西陵崇陵,光绪帝陵址)
按照乾隆定下的昭穆之制,溥仪应该在西陵选址。
李青来到清西陵以后,从梁各庄一路上去,过了行宫、永福寺,在崇陵前朝西拐弯,来到了今西大地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风水宝地,很是兴奋。
转念又一想,这选的太快了显得不是很慎重,应该多选几个地方。于是顺着山沟北上,来到了旺隆村北侧,俗称狐仙楼,中间为平地,四面环山。仔细相度,发现此处风水更佳!
前有朝山,后有靠山,顺着顺着父母山之后更是永宁山,左右又有护山。更重要的是和崇陵遥遥相对,很快此处便确定下来了,定位了溥仪的万年吉地。
开工建设以后,才用了先地下后地上的方式,即先建地宫宝顶,后建地上其他建筑。
由于小朝廷经费紧张,工程也断断续续。终于在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彻底停了下来,工程也渐渐荒废了。此时,已经建好了地宫宝顶、方城明楼等建筑。
建国后大修水库,溥仪的万年吉地也被无情的淹没在了水库下面,实在可惜。
(旺隆水库)
今天现在旺隆水库的大坝上,还能看到很多条石,多为修建陵寝时剩下的。
战后溥仪通过学习改造,成为了一名新中国公民,又娶了普通护士李淑贤为妻。是溥仪的第五任妻子,也是最后一位,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
在溥仪去世以后,周总理很关心溥仪的后事安排。甚至带话给溥仪的弟弟,是否需要修建一座豪华的陵墓。
溥杰和家人共同表示不需要在建陵墓,按照普通公民的身份来安葬就可以了。由于时处特殊的时期,所有的一切低调处理,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后来周总理又下令移到了正室,十几年后又开了追悼会。
后来90年代,香港商人张世义修建可以做民营性质的陵园,由于在清西陵内,又紧邻崇陵,宣传点肯定有诸多的风水好方面的。
为了提高陵园的知名度,张世义找到了溥仪的遗孀李淑贤,说服了李淑贤把溥仪迁到清西陵内。
想到溥仪生前选址就在清西陵,如今葬入清西陵,也算合乎祖宗礼法,更是葬入祖陵,落叶归根了。于是同意了这个方案。
后来,迁葬仪式在李淑贤的主持下,溥仪顺利的葬在了他生前想要葬入的陵区。虽然规格、地理位置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好歹也算葬入了皇陵,对于心理和民众认可上也是个安慰。
(溥仪墓)和他一起葬入的还有,谭玉玲和婉蓉。也是给末代皇帝的一个陪伴吧。
溥仪墓距离崇陵后墙仅仅200余米。无论从规格、占地面积、风水等等角度来看,溥仪墓都不可和崇陵相提并论。毕竟已经称之为墓了,甚至都没有一些普通人的墓修的豪华。
但是,魂归故里,这也许是一个最好的安排了。
末代皇帝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溥仪死的时候,正值“文革”高潮,不可能开追悼会,当时就花了五块钱买了个小骨灰盒,存放到了北京八宝山群众公墓了。
作为溥仪的遗孀李淑贤一直觉得对不起他,等到1980年5月29日全国政协给溥仪补开了追悼会后,她趁机将起骨灰盒换大了一些,追悼会后,骨灰盒也由八宝山群众公墓转移至八宝山革命公墓了。
但也只是代存,并非在这儿就给他了一块墓地,所以李淑贤还是不安心,想着要找块上好的目的来妥善安置溥仪的骨灰。
一开始她打算去万安公墓买块墓地,但没搞成,到了1994年的时候,正当李淑贤为溥仪找墓地发愁的时候,一个香港老板出现了,这个人叫张世义,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5年赴港发展,开设了香港鸿华国际公司,1992年返回内地投资,与河北易县民政局合作兴办了华龙皇家陵园。
虽然叫“皇家陵园”,但它跟皇陵扯不上半点关系,算是一个公私合营的墓园。这个陵园总面积约300亩,地处光绪皇帝的崇陵之北,山青水绿,柏翠松苍。从1992年夏天开始建设,整山挖河,修筑沙石和水泥结构的墓台,并进行了陵区绿化。
这座墓园又不是只安葬溥仪一个人,只要给得起钱,啥子生意都做啊,人家是Wie国内为各界人士提供服务的永久性陵园,不管你生前啥身份,有钱就能“入住”。
张世义为了说服李淑贤,言及清西陵安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个皇帝了,把溥仪安葬在自己这个皇家陵园里,也算是另类的“落叶归根”了,毕竟隔壁不远就是溥仪的老祖宗们。
同时张老板还表示,华龙皇家陵园是国家民政部特批的,民政部长崔乃夫曾亲自视察陵园,亲笔题名,这项陵园事业也是得到了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等各级民政部门的支持。
李淑贤听了之后问张老板,他跟溥仪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为什么愿意把溥仪的骨灰埋进他的陵园。
张世义开始追思溥仪坎坷的一生,表示自己是对他人生境遇的同情,另外还主动表示承担为溥仪建坟的全部费用。
话说得漂亮,还不是为了做生意,把溥仪这个“末代皇帝”搬进来,难道不是为了制造商业噱头?华龙皇家陵园虽然靠近清西陵,打个皇家陵园的旗号其实比较勉强,但如果把溥仪给“请”进来,那就不一样了,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名副其实”。
李淑贤最终同意把溥仪的骨灰盒交给这个张老板,让其安葬在了华龙皇家陵园。但她同意其实还有一些其他想法。
溥仪少年时由于皇帝身份曾选过陵址,也就是选所谓的“万年吉地”,关于这件事情,李淑贤听过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10年溥仪5岁时,根据皇帝登极选陵址的旧制,清廷选定清西陵崇陵旁的旺隆村北”狐仙楼;陵址选定后,当即动工兴建(6岁就开始安排坟墓了),施工不到一年多,地宫开凿奠基,明楼宝城的基础工程初步完成,却迎来了辛亥革命,工程被迫停止。
另外一种说法是溥仪在位的时候,还没来得及选陵址,就被迫退位,之后再1915年溥仪10岁的时候,端康皇贵妃下谕给溥仪安排坟墓,随后步军统领江朝宗推荐,以一个叫李青的为风水先生,前往清西陵勘察,最终确定了在南平台泰东陵善转东北口子作墓穴。
总而言之,无论这两种说法那种真那种假,华龙皇家陵园的陵址,也是最接近当年给溥仪选的“万年吉地”的地方了。
到了1995年,李淑贤在陵园的自选区中央选定了一块地方,这块地方距离崇陵宝顶不过三四百米,抬头就能 看到他名义上的爹了,之后,张世义还搞了一个隆众的迁陵仪式,算是做了一次宣传推广的商业活动吧。
哦,对了,张老板把溥仪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溥仪墓的旁边,是婉衣冠冢的安葬地,右侧是祥贵人谭玉玲骨灰遗物安葬地。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能够顺手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欢迎评论交流,愿每一个朋友平安、欢喜、自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