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史记·吕不韦列传》是这样记载的:“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谢谢悟空邀请。

吕不韦因为“奇货可居”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他扶持异人当上了国君,自己成为一代丞相,可以算是最早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了,后来赢异人去世,嬴政登基,吕不韦被称为“仲父”,还是丞相,权倾天下,在他到底人生巅峰的时候,却出了嫪毐私通赵姬的事情,受到连累,被贬回家,不久他收到秦始皇给他的一封信,竟然自杀了。

我们先一起来看秦始皇给吕不韦的信的内容,你就知道吕不韦为啥自杀了。

先看第一句:“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你吕不韦有什么功劳呢?竟然享有“食十万户”的功劳,言外之意就是说你吕不韦算什么东西,在我眼里,你对秦国并没有什么贡献,不值得拥有现在有的赏赐”。这句话直接抹杀了吕不韦对秦国多年来兢兢业业治国的功劳,不得不让他心寒和痛心疾首。

再看第二句:“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你吕不韦和秦国王室和一点血缘关系吗,还让我叫你仲父(仲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叔叔),我嬴政也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你们一家人还是趁早识趣的尽快卷铺盖回蜀地去住吧,不要在秦国待了,这里不欢迎你,此地不宜久留”。这句话让吕不韦看到了秦始皇的无情冷漠。

我们看完这两句话是不是都发现句句冷酷无情,让人头皮发麻,吕不韦看完这封信,“恐诛”两字体现了他的害怕,因为他觉得自己离死不远了。

秦始皇本来因为别人造谣自己是吕不韦的儿子后,就痛恨吕不韦,各种不顺眼,特别是后来嫪毐和赵姬生下两个私生子,嫪毐造反,嫪毐是假太监的事情也浮上水面,正是吕不韦引荐嫪毐进宫的,他难逃罪责。

秦始皇是个残暴的皇帝,对待自己的同母异父的亲弟弟,都能亲手摔死,如果不是有人拦着,可能也早就把自己亲生母亲赵姬杀了,对待自己最亲的人,尚且如此残暴,更何况对吕不韦呢?

况且吕不韦是个爱体面的人,古代人就连认为有地狱和来生,当然不想死的身首异处,就连死都想要个全尸,秦朝酷刑是天下出了名的,商鞅就是死于车裂,如果吕不韦自己不服毒自尽,恐怕等来的就是秦始皇下令把他车裂五马分尸,到时候死的既没了体面也痛苦,为了不让自己死的很难看,还不如喝一杯毒酒,死的体面干净,家人也可以不受牵连。

君命难为,古代大臣都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所以吕不韦死的时候才57岁,也算可惜了,他还是有点治国本领的,遗憾的是他最终也没看见秦朝统一六国就服毒自尽了。

我是小聪历史客栈,本文章首发于悟空问答,坚持原创,每日更新,喜欢请关注我哦!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吕不韦的一生可以说在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上都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他以倒买倒卖发家,一眼相中做人质的秦国质子异人,随后拿出千金做了历史上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一千金的投资,在异人登上秦国王位上之后竟然收获了:被封文信侯,在洛阳有食邑十万户!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搞风险投资的祖师爷,也是最成功的一位了。

吕不韦一生以商转政,留下了奇货可居,一字千金的故事,也有和赵姬的风流韵事,还有《吕氏春秋》里包含的思想主张,可以说是一生传奇,跌宕起伏。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在收到异人继位者秦王嬴政的一封信后,选择了服毒自杀,这中间有怎样的曲折呢?

下面以史为鉴,简单介绍一下吕不韦掌权后的故事。

一、权倾天下

在吕不韦的运作下,秦庄襄王子楚(异人)从一个最不受欢迎的儿子变成了秦国的继任国君,吕不韦出力极大,也受到了秦庄襄王的极度信任,封侯拜相,门客盈庭,可谓风光一时。

不过,秦庄襄王活的不够长,三年之后就死去了,王位留给了他年幼的儿子嬴政,也就是后来我们极为熟悉的秦始皇。

秦庄襄王死的早,嬴政年纪还小,因此吕不韦大权在握,整个秦国甚至天下大势都取决于吕不韦。加上嬴政的母亲赵姬和吕不韦大有渊源,在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传统狗血剧情下,在秦国宫室里不断上演了妙龄寡妇和慧眼伯乐的私通故事;

而且两千年来这个狗血故事经过历朝历代人的改编,吕不韦、赵姬、子楚的三角关系从子楚还叫异人的时候就有,一直到他死去,赵姬变成了赵太后,一个掌握朝堂、一个掌握宫室,吕不韦和赵姬的故事走向距离被GM封号越来越近了……

二、淫乱宫室

对于“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件事,吕不韦虽然很快乐(不是),但是也很头秃,毕竟嬴政越来越大,这件事一旦被曝光,自己的政治生命必定完蛋。

于是为了自己的后路考虑,加上为了安抚赵太后,吕不韦找了个技能点非常特殊的门客嫪毐(音[lào ǎi]),以自身优越的身体特征吸引了赵太后,从而代替吕不韦成为了赵太后翻牌第一选择。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吕不韦本意只是送个男宠,可是嫪毐却贪心不足,认为凭什么自己只能“醉卧美人膝”,而不能像吕不韦一样“醒掌天下权”?

于是嫪毐同学开始以吕不韦为榜样以及对手,逐渐培育了自己的势力,据记载,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家中童仆就多达千人,而来投奔嫪毐的门客也多达千余人。

嫪毐被这种表象冲昏了头脑,准备从后宫走向前台,自称秦王“假父”开始干政,甚至开始想象自己和赵太后所生的孩子在嬴政死后继位。

三、嫪毐之乱

然而嫪毐这种一听就是炮灰的反派配角显然走不到最后,长大后的嬴政天时地利人和齐备,赵太后和嫪毐通奸的事情更是纸里包不住火。当嬴政开始调查嫪毐的时候,嫪毐知道大祸临头的时候到了。于是嫪毐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玺,伪造命令调动县卒和宫卫士卒宫骑,攻击嬴政所居住的蕲年宫,准备造反。

秦始皇于是命相国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动咸阳士卒平定叛乱!秦王嬴政为了鼓舞士气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结果这场在秦国首都咸阳爆发的内战,迅速以嫪毐的失败而告终。秦王嬴政又下令:“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于是嫪毐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掉。

嫪毐被车裂,嫪毐家族被夷三族,嫪毐的亲信死党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枭首,追随嫪毐造反的宾客舍人四千余人被废除爵位,统统赶到蜀国服劳役;罪行较轻的宾客仆役都被罚没为鬼薪。

四、追究责任

处理完毕嫪毐造反的事情,秦王嬴政于是开始追究责任。

嬴政干脆把自己目前太后赵姬逐出咸阳,迁住城外的贡阳宫,声明断绝母子关系,永不再见。但是这种做法不符合孝道,经常有人上书求情。

嬴政大怒,明令朝臣以后再敢有为太后事进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背”。但是大臣还以为年轻的秦王是说着玩的,而且关于孝道这种事情一定要进谏的。

结果很不理想,秦王嬴政说到做到,连续杀了二十七个进谏大臣,并把他们的尸首挂在宫墙示众。

处理了太后,自然就开始追究引荐嫪毐的吕不韦的责任了。

吕不韦对自己的父母都有大功,而且吕不韦掌握朝堂不是嫪毐这样的草包可言,嬴政这时候还不方便直接动手,于是秦王没有杀吕不韦,只是罢了他的相位,让他回家养老。

这件事发展到这里,吕不韦已经严重冒犯到了王权,对嬴政的王位有了比较直接的威胁,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个君主所不能接受的,哪怕是怀疑都可以成为新心头刺,更不要说是石锤了。如果这个时候,吕不韦选择安心养老每天种田,可能还能安度晚年;但他一生弄权,自然是不甘于告老还乡的结局,在洛阳发展势力,想要东山再起。

这一套操作简直是给了嬴政一锤子,本来就已经十分忌惮吕不韦,此时又看到他似有不臣之心,自然是毫不留情地选择与吕不韦恩断义绝。因此,就有了来自秦王的一封三十字的信件,内容是:“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你对秦国有什么功绩?却有河南十万户的封地?你和我们秦国王室有什么亲缘关系,值得我叫你一声仲父!带着你家人搬去蜀地吧!

这一段话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抹去了吕不韦的所有功绩和地位,堪称绝交信典范,这也可以看出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的手腕和铁血。吕不韦看到信件,自然也明白自己捋到了虎须,已经不可能安宁地生活下去了,于是选择了饮鸩自尽。

吕不韦心里很清楚,如果他不自杀,嬴政自然会动手,到时候他可能死得更惨,而且家人也不可能逃过一劫。若是自己自杀,还可以落得一个干净利落的死法,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全家族。因此,在绝境中,吕不韦选择自杀是保全自己最后的脸面和家人的唯一选择。“既然一定会死,不如自己决定死法吧”,这大约就是绝望的吕不韦选择自杀时的想法。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早年他的眼光犀利,投资成功;但是后期,他没有完全认清形势,和赵姬纠缠不清,还保留了商人见利就上的一些思路,最终让他失去了性命,也令人叹惋。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其实吕不韦的自杀,或许是吕不韦下的这盘惊天大棋的最后一步!

要说古代最成功的商人,吕不韦应该是其中之一。只是他是不是结局最好的商人,其实不太好说。

世人都知道,吕不韦最大的功绩,其实就是进行了一场以小博大的超级投资,他用自己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对秦当时皇室的敏锐判断,成功投资了当时不可能成为后来秦王的在赵国为质的秦王庶子异人,还形成一个成语,叫奇货可居。

当时吕不韦的父亲问吕不韦,为何他要做这种根本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在我国为质的异人,连能不能回秦国都是一回事,怎么可能指望他去当大秦集团的接班人呢!

此时,作为战国时代最大的赌徒,对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耕田或可获利10倍,卖珠玉则可获利百倍,可我想要的是回报无数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就要投资这个风险最大!

决心将全部身价都放在一人身上之后,他开始了自己广泛的布局。第一步他开始使用自己的财力物力为异人在赵国广结宾客,为异人的声名,开始造势。

第二步身为商人的吕不韦,极懂得夫人外交,他选择同当时备受秦国宠爱的华阳夫人角度出发,打通他和异人的关系。利用华阳夫人虽受宠爱,但没有儿子的事实,成功的让异人和华阳夫人结成母子关系,利用华阳夫人吹枕边风。

外有吕不韦财力物力的相助,内有华阳夫人在宫中的支持,异人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被人看好的赵国质子,逐渐有能力去竞争秦王继承人的宝座。

但在此时,吕不韦走了最关键一步棋,这步棋绝对是他赌徒心理的最佳注脚,他把自己宠幸的美姬送给了异人,而这个美姬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生下了秦始皇的赵太后。

这里面一直有一个千古疑问,吕不韦的赵姬,在送给秦王异人之前有没有怀孕?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当时的怀孕了,这不是吕不韦给异人戴了绿帽子那么简单,而是说明吕不韦成功的布下了一个惊天大局,直接让自己的后代成为了秦国的窃国者!

而后来吕不韦的表现证明,赵姬怀孕了,确实是吕不韦的!

其实这一点,本来应该潜移默化的无声中完成,谁也不会知道。可是因为一件事,秦始皇知道了吕不韦可能是他父亲这一事实,天下也有了这个传闻!

为什么秦王会知道吕不韦可能是他父亲呢?这就是我们说的,不得不提到赵姬和嫪毐的那段故事。

谁也没想到异人刚一登基就无福消受王位,早早就死了。这其实打乱了吕不韦计划,他本来想着政权可以平稳在异人手中过度,自己可以悄然功成身退,然后顺利传到秦始皇手中!谁知道异人发生变故,他只好尽心帮助儿子撑起秦国。

秦王死后,相国吕不韦手握大秦大权,当时的秦始皇嬴政还只是个孩子,并没有亲政,叫吕不韦“仲父”。

年轻的妇人太后赵姬青春正盛,深宫难耐,主少母寡,当时的秦国正是相国吕不韦和太后赵姬两人的天下。此后没想到两人也就旧情复燃,开始纠缠不清,但其实也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数年后,秦始皇渐渐长大,吕不韦是一个头脑非常清醒的人,他知道秦始皇已经逐渐长大,不能在与已经是太后的有什么密切关系。

但是太后又确实很难缠,要摆脱这个包袱,吕不韦就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她送面首,让她玩的尽兴,这样即便以后秦始皇知道了,吕不韦也可以从中择的一干二净。

但是谁能想到,赵姬竟然和面首嫪毐发展出了感情!

一来二去还生下了两个孩子,实在是太难以让人接受了。而且嫪毐公然在别人面前,宣扬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最终秦始皇嬴政一怒之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不仅嫪毐和那俩弟弟被杀,母亲也被他给囚禁了!

他最后追查到嫪毐和母亲之间之所以形成这样关系的原因,竟然是由于为给太后送的面首,而且竟然还追查到母亲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竟然曾经是吕不韦的宠姬。

天子手段,冰冷无情

这就很让多疑的君王害怕了,他并不是害怕自己的母亲,和吕不韦有什么斩不断的关系,她害怕的是自己血统得来的不纯正,万一跟吕不韦有什么联系……,这是会引起轩然大波,天翻地覆的事情。

他不在乎吕不韦是不是他的生父,即便是的话,身为权力的最顶端的人,他不可能放弃自己,已经得到的王位!而且所有威胁到危害到自己王位的人,都得死!哪怕是生父吕不韦。

如果不是的话,他也不允许有关威胁他作为秦王的血统纯正受到流言的质疑,而吕不韦的死是最好的消声办法,所以他试探性的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封信只寥寥30个字,但其中的意义很简单,最关键的就是: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凭什么被称为仲父?

这句话关键在于:秦王暗中的意思是在告诉你,我很不喜欢现在流传谣言说我和你有血缘关系,这威胁到了我的地位。

讲道理,吕不韦唯一的能做就是舍命一拼,作为赌徒的他应该知道,秦王已经有了杀心,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刚一刚。但吕不韦竟然没有刚,他默默服从了,他只是服毒自杀,什么都没说。

作为赌徒的他为什么要自杀,因为他在保护秦始皇,因为秦始皇就是他的儿子,他死了,秦始皇就不用在事实上承担弑父的天谴,他死了,所有的流言也就会终结了,嬴政的位置也就会坐稳了。这时候的吕不韦不再是一个赌徒,他是一个父亲,一个让儿子赢得父亲。

可这种结局,谁知道是不是一手玩出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正想要的呢?

或者这根本就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惊天大局!从一开始,见到异人的那一刻,一个计划就在他的脑中形成;而从他把赵姬送给异人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料到了这个结局!如果是真的,这真是细思极恐了!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都说为农者一本一利,为商者一本十利,为官者一本万利,为政者,无本万利。吕不韦就深谙投资之道,做了一笔教科书式的大投资。

吕不韦不仅是成功的大商人,也是孤注一掷的赌徒,也是华丽转身的政治家。

吕不韦是个很有心计的商人,这种心计不是一般的心计而是大谋略。吕不韦为了天下扬名,故意让自己的手下假扮商人拍卖夜明珠,最后自己开出天价拍下了这个价值连城的"皓镧"夜明珠,吕不韦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成名天下知。

接着吕不韦偶遇在赵国为人质的秦国王孙嬴异人,吕不韦一眼看出嬴异人奇货可居,是个潜力股。

他不惜一切代价跟嬴异人拉近距离、加深感情。为了讨好嬴异人,吕不韦不仅不惜重金,而且把自己喜爱的女人都给了嬴异人当老婆,哪怕是知道这个女人怀了自己的孩子都毫不犹豫。

可是吕不韦知道,嬴异人只是个囚徒、人质,想要变成绩优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吕不韦眼里从来就没有“困难”这两个字,更没有“退缩”这个词。

他趁乱把嬴异人营救出赵国,跑到咸阳后,又故技重施用重金收买了太子妃华阳,又用自己的阳刚拿下了太子妃的姐姐华明。

接下来又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没有儿子的太子妃华阳认比自己还大的嬴异人为儿子,再往下立嬴异人为太子就好办多了。

吕不韦拉拢秦国的实权派人物华戎废掉太子子溪,嬴异人(子楚)终于成为钦定接班人。

不久,秦王安国君驾崩,子楚(嬴异人)登上王位,吕不韦过河拆桥,除掉了政敌华阳和华戎,吕不韦开始插手朝廷政务,而嬴异人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秦国几乎成了吕不韦的秦国。

嬴异人这个潜力股终于成为绩优股,吕不韦的投资终于开始获利。换了一般人,已经非常满足,而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要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嬴异人的“儿子”成为秦国的大王,他要让秦国称霸天下,他要让秦国姓吕。

吕不韦买来春药让子楚(嬴异人)服用,子楚沉溺女色不能自已,终于送了性命。13岁的嬴政随即接班,吕不韦以“仲父”的名义和自己心爱的女人赵姬垂帘听政,吕不韦终于如愿,把秦国王宫变成了自己的家。

可是凡事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就在吕不韦雄心勃勃,踌躇满志让秦国称霸天下,交给儿子一个大秦帝国的时候,风云突变,危机来临。原来自己的女人,嬴政的母亲在嬴异人(子楚)去世后寂寞难耐跟吕不韦纠缠在一起。不巧的是他们在夜战的时候被自己的儿子嬴政撞见,性格暴虐的嬴政起了杀心。

吕不韦惊恐万分,为了自己的宏伟蓝图,他决心跟自己的女人一刀两断。吕不韦把自己的女人打入冷宫,让一个太监去陪她。这个太监就是著名的嫪毐。

历史记载,嫪毐天赋异“柄”,性能力很强,吕不韦把他偷偷送进宫。这个冒牌太监不但让太后赵姬夜夜承欢,还诞生了爱情种子——生下来两个私生子!

嬴政——也就是秦始皇去看望母亲,又抓了个正着,看见母亲生下小弟弟怒不可遏,把两个弟弟掐死,把假太监嫪毐处决。

皇宫里出了这么大的丑闻,一切矛头指向吕不韦。而那个假太监临死的时候也骂嬴政是吕不韦的野种。

关于流言,嬴政怎么能无动于衷,如果秦国人认为自己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国的天下不就成了自己偷来的吗?大家能认可吗?这不是要天下大乱了吗?于是,真也好,假也罢,吕不韦必须要立刻消失。

于是,吕不韦收到了嬴政——自己儿子一封信:

君何有功于秦,封十万侯?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徒蜀。君何有功于秦?封十万户?君和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封你十万户侯这么大的官?你跟老子什么关系,敢当俺的仲父?如果里面没有见不得人的勾当,大家怎么会议论纷纷呢?

嬴政的画外音就是对吕不韦说,跑路吧老爸,你要继续待在秦国,咱爷俩就得一起玩完,你走了说不定还能保住我。

吕不韦心爱的女人死了,性格非常残暴的嬴政又不认可这段虐债,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何况要是跑路也不一定能平息谣言,只有一死才能彻底扭转儿子的被动局面。

于是吕不韦心一横,去见阎王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吕不韦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历经磨难,终于让自己的儿子拿去了大秦江山,可是却不能跟自己同患难的女人同床共枕,不能跟自己亲骨肉父子相认,最后一家人生死不离、阴阳相隔,这笔投资难道能说成功了吗?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从一个商人成功转型为一代相邦,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著书立说,流传千古,可谓是一代人杰,但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强大的人,在自己被贬之时,因为收到一封三十字的信,却立刻服毒自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封信是秦王嬴政写给他的,字字诛心,让吕不韦失去了的活下去的信心。

1、乱世投机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于是饮鸩自尽。

2、乱世英雄吕不韦“奇货可居”。

说起秦始皇的身世,就不得不从他的老爹秦庄襄王说起,而与秦庄襄王有着密切关系的吕不韦,又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了。

那时的秦庄襄王还在赵国当质子,他的本名赢异人。由于异人的生母夏姬不受他的父亲安国君的宠爱,而且安国君共有子二十多人,所以就送不受宠的异人去赵国当质子,而秦赵两国自古就是世仇,所以质子在赵国的日子也是过得水深火热,异常困窘。

相传吕不韦是当时卫国有名的大商人,商业上的成功让他不满足于现状,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最成功的投资是在政治上的投资”,于是他就一直在寻觅自己的政治投资对象。一次,他来赵国邯郸做生意时,知道了异人的情况后,大赞异人是“奇货可居”,经过长期的遴选、分析、比较、判断,他很快就确定异人为自己的政治投资对象。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道:“我能光大您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顺势回复:“我的门庭要等待您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马上就明白吕不韦所言之意,就与他坐在一起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您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现在意属您的兄弟子傒,子傒又有母亲在后宫照应,而您排行中间,母亲又不受宠,秦王死后,安国君继位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您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您自己又处于祸福难测的敌国,一旦秦赵开战,公子您的性命将难以保全。”异人叹道:“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如果公子听信我,我倒有办法让您回国,且能继承王位。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但她能参与选立太子,只能从她身上下手。您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我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您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给异人,作为异人在赵国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吕不韦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他决定从下往上,各个击破。吕不韦为巴结异人,把自己的姬妾美人赵姬送给异人。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长相绝美而擅长舞蹈。一次异人在吕不韦家中宴席上看到了这一佳人,就要求吕不韦将美人献给他,吕不韦虽心里不愿,但为了政治大业,便答应了。于是赵姬就成为了异人最宠爱的姬妾,并为异人生下一子,即秦始皇嬴政。

之后,吕不韦游说秦国。先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献上好礼,然后说服阳泉君,推荐自己面见华阳夫人。以“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的典故说服华阳夫人立子楚为继承人。

3、吕不韦推荐嫪毐给太后,引火烧身受株连。

庄襄王即位三年后,就英年早逝。此时只有13岁的嬴政即位,尊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可想而知,这时的嬴政年纪尚小,所以政权就落到了相邦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手里。而赵姬这个人生性浪漫放荡,在她成了王太后以后,深感宫闱寂寞,再加之赵太后之前本就是吕不韦的侍妾,这会儿更是旧情复燃,吕不韦时常出入太后宫闱,与其私通。

随着嬴政越来越大,吕不韦唯恐两人的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有奇异能力的人嫪毐作门客。并将嫪毐献给了赵太后,赵太后看过嫪毐的特异功能后十分满意,两人就将嫪毐假充成宦官,暗中将嫪毐塞进赵太后寝宫,从此,嫪毐便代替吕不韦侍奉赵太后。嫪毐也是个争气的,深得赵太后的喜爱,日日宠着,史记记载帝太后对嫪毐那是“绝爱之”。就在太后沉浸在嫪毐的情爱中时,不久太后就怀了身孕。于是赵太后假借在宫中待着无聊了,就迁移到了宫外的雍地居住,并且在这里为嫪毐连生下两子,二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快活日子。

嫪毐和赵太后迁居雍城后,赵太后的私生活更加放任自由,而且肆无忌惮。嫪毐有一次在与侍臣们饮酒作乐时,竟口出狂言:“老子是秦王的继父,你这穷鬼是谁呀?也敢和我争?”被呵斥之人赶紧溜掉,并将此事告发给了秦王嬴政。

秦王随即命人去查证,并有多人告发太后与嫪毐私通,并育有二子,还曾说“王即薨,以子为后”这样的话。秦王政九年,嬴政到雍城举行冠礼,嫪毐偷了嬴政和太后的玉玺,调兵谋反,被嬴政大军打败,仓皇逃亡。后嬴政发令生擒嫪毐者悬赏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可知,这时秦始皇已经对嫪毐恨之入骨。之后,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王嬴政车裂嫪毐,灭其三族。太后和嫪毐的两个儿子,也被嬴政活生生打死,太后也被囚禁雍城。

嫪毐因为是吕不韦推荐给赵姬的,所以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洛阳。

4、吕不韦收到秦王一封信,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吕不韦遣出京城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吕不韦看完信后,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57年人生从此落幕。那么吕不韦被免职后,为什么饮鸩自尽呢?

一是吕不韦不能有尊严的活着,便要有尊严的死去。吕不韦雄才大略,从一商贩苦心经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邦,权倾天下,他习惯于活在别人艳羡的眼光中,习惯了门庭若市门客盈门,习惯了奢靡荣华富贵,习惯了颐指气使权势熏天,自从嫪毐之变被株连,罢相后,六国使者络绎不绝,相望于道,洛阳城里仍是自己的天下,锦衣玉食,美女香车,荣华富贵仍在。

然而秦王嬴政知道他是治国之才,既不能为我所用,决不能旁落他国,同时又怕他发动叛乱,于是实行逐客令,让他的府邸大多数门客都被驱逐,削弱他的势力,渐渐地,吕不韦门客渐少,以至门可罗雀。吕不韦从小辅佐秦王,他深知秦王暴戾的性情,流放蜀地便是一个信号,如若秦王嬴政再次施压,便会对他进行诛杀,他已57岁,不想过逃亡生活,不想颠沛流离,不想毫无尊严地活着。

与其等着秦王嬴政来收拾自己,像嫪毐一样五马分尸,还得诛三族,不如自己有尊严的自杀,不但让自己保有全尸,兴许还能保全家族的声誉,保住子孙的性命。吕不韦选择有尊严地离开,既给了秦王嬴政一个交代,又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至于因为他而斩草除根。

二是吕不韦自认为嬴政为自己的儿子,心存为儿子赴死之心,不想让儿子基业毁于一旦。吕不韦选择饮鸩自尽,还因为他自始至终都认为秦王嬴政是他和赵姬的儿子,他投资“潜力股”异人,尽全力辅佐秦王嬴政,是因为赵姬当初的一句话:我怀孕已月余,你还把我送给异人。吕不韦就想到瞒天过海,把自己的儿子扶持上王位,如果现在与儿子叫板,伤害的只有儿子。只有自己被秦王嬴政逼迫自杀,才能让秦氏宗亲认定秦王嬴政是秦氏正宗血统,他不想给秦王嬴政添任何麻烦,他要以自己的死为儿子铺路。

吕不韦深知如若秦氏宗亲知道了秦王嬴政是他吕不韦的儿子,一定会发生内乱,那秦王嬴政好不容易创建的基业便会毁于一旦,哪怕秦王嬴政能平息叛乱,那也得自损八千,何况还有六国合纵虎视眈眈,这是吕不韦最不想看到的,因为他有一个宏愿:一统天下,而秦王嬴政正在努力实现这一宏愿。吕不韦选择饮鸩自尽,实际上是心存为儿子秦王嬴政去赴死,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儿子的霸业。

三是秦王嬴政的最后一封信,字字诛心,完全挫败了他的信心,成了吕不韦的催命符。吕不韦选择自杀前,李斯带去了秦王嬴政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秦王嬴政怒斥道: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封仅三十一个字的信,无疑成了吕不韦的催命符,它抹去了吕不韦的所有功绩。

吕不韦让成为赵国质子的异人平安归国,用金银珠宝让资质平平的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后,并成功成为太子,最后让仅十三岁的嬴政接过秦王位,并尽心辅佐,可秦王嬴政一句话就抹去了他苦心经营的全部功劳。这怎不让吕不韦心里拔凉拔凉的,那真是心寒至极。

一句君何亲于秦,完全否认他们的亲子关系,这让吕不韦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二十多年来,吕不韦一直认定的儿子却用一封信告知这是个骗局,是赵姬骗了他?骗了他二十多年!吕不韦心中的支柱突然坍塌了,他顿时生无可恋,金钱没了,权势没了,几十年认准的儿子没了,他的精神支柱倒了,心已冷若冰窖,只有走向死亡,才能一了百了,于是他选择饮鸩自尽,解脱自己。

可怜一代奇人吕不韦,本着“最成功的投资是在政治上的投资”的人生信条,虽成功投资嬴异人,实现了从一介商人到一代相邦的华丽转变,但却不懂“功成身退”的道理,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最后成了权力的牺牲品!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里面仅有三十字,为何立刻服毒自尽?

信只是嬴政的一个文字游戏,按照常理推断,一封信不可能让精明的商人、政客吕不韦自杀,他的自杀,极有可能是被迫的。

吕不韦功绩甚大,没有他,秦始皇的父亲就不可能继位,嬴政也就不可能成为秦始皇。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时,被吕不韦发现,认为奇货可居,于是大量投资,让异人成了秦国的王位继承人。

异人继位,这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

庄襄王为了报答吕不韦,让他做了丞相,大权在握。

庄襄王在位三年后去世,嬴政继位,这一年只有13岁,依然是吕不韦、赵太后等掌权,直到嬴政20岁亲政。

嬴政亲政,政治能力充分暴露,迅速平定了嫪毐之乱(嫪毐是赵太后的情人),不仅车裂了嫪毐,还把嫪毐的两个儿子,装在麻袋里摔死了。

这两个儿子和嬴政什么关系呢?同母异父的兄弟关系!

嬴政的生母就是赵太后,老爹死后,赵太后耐不住寂寞,和嫪毐又生了两个儿子。

对自己同母异父的兄弟如此残忍,嬴政的凶悍可见一斑。

他甚至冷酷无情到把自己的母亲赵太后都放逐了。

这只是开端,此后一系列事件,都充分暴露了嬴政的冷酷无情。

吕不韦在自己当政时,对嬴政的能力似乎没有充分认识,直到自己被嬴政罢了官,他手下的门客李斯取代了他的位置。

吕不韦退休到了洛阳。他还是商人思维,知进不知退,在洛阳大肆豢养门客,交游各国,引起了嬴政的不满。

于是嬴政写了一封信,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他是白吃干饭的,啥功绩没有,薪水还不少;对他的处罚,也很简单:流放四川。

结果吕不韦居然自杀了。

此事必有蹊跷。原因在于:

嬴政既想让吕不韦死,又不想担上杀吕不韦的罪名。

第一,吕不韦是功臣,没有他,秦庄襄王以及嬴政就不可能继位;

第二,吕不韦是赵太后的前夫,后来又成了情人;

第三,有传说嬴政是吕不韦的亲儿子(吕不韦将赵姬送给异人时,赵姬已有身孕),这种传言,如果在当时就流传的话,嬴政应该也有所耳闻。如果他知道这个传言,甚至认为是真的,那么,他会更加矛盾:既想灭了吕不韦的口,又不想担杀父的罪名。

所以,这封信只是一个试探:

你如果听话自杀,我饶你三族不死;

如果不听话,我的凶残,你知道的!

秦王给吕不韦的信,不找快递小哥,而是使臣送去的;既然有使臣,传达旨意就可以了,何必送信呢?

送信,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明秦王心里有鬼吗?

信,只是一个幌子。使臣十有八九会另外传达秦王的旨意:秦王说了,让您自杀。

吕不韦很清楚,一旦触怒了嬴政,嬴政找别的借口杀自己的时候,死的恐不只是自己,而是被诛三族了。

以嬴政的凶残,咱还是自觉一点,自杀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