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早搏时怎么办?早搏是心脏病吗?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动态心电图做24小时的连续观察,80%的人可记录到早搏。但多数人并无不适,或仅仅感到心跳或心脏抖动一下。但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早搏不一定是心脏病

不少人在升学、就业或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自己有心脏早搏,于是十分紧张,怀疑自己是否得了心脏病。对此,王悦喜教授表示,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发生早搏,而正常人也会有早搏。

根据心脏是否有病,早搏的原因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简单地说,功能性早搏并没有实质性病变,是由精神紧张、疲劳、相关药物影响而产生的,待诱因一消除,早搏便自行消失。这类患者只需要依靠精神调节来缓解病症;而器质性早搏则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引起的。这两种不同的早搏发生时间、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心脏病早搏时怎么办?早搏是心脏病吗?

发现心脏有早搏大部分人都会感到紧张,害怕会猝死吗?拿了心电图去问医生甚至专家他也不敢肯定回答你到底是不是心脏病引起的,问他究竟要紧不要紧?可能大部分医生会回答是当然要紧,仔细好医生会让你做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同时处方各种抗心律失的药物,并嘱要随访。尽管可能因室性早搏导致心室颤动在一般室性早搏患者中极为罕见,但一旦室颤发生如未及时发现或抢救不力,可能十秒鈡左右就可以发生心源性猝死,谁不害怕?谁敢馬虎处理来担责?

因为早搏的产生确实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部位、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基础疾病、其性质也完全不一样、预后也不同,在室性早搏中只有小于1/10万的极其少数人可能会发生室颤导致猝死。心脏不管是颤动或停止搏动而不能射血,大脑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也就在10秒钟左右,人的意识就会消失,如果超过4-10分钟神经细胞就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死亡,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对心脏病特别害怕的原因。其实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过早搏,只是你感觉到没有,有早搏的人想找知道自已的早搏有没有危险?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的?那你就得花点时间和耐心的把这篇文章慢慢看完,可能会对你有较大的帮助。

什么叫心脏的早搏?其实心脏各个部位从上而下如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及其周围、心室、心室内各级传导系统:希氏朿,左、右束支,心室肌内的蒲金野氏纤维等都可以发出自己的频率发出电激动,这称为自律性。由于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频率最快,约在70到100次,由上往下各部位的自律性越来越慢,蒲金野氏纤维自律性只有30次左右,因此心脏跳动频率是按频率最快的窦房结发出的频率。而这种电激动下传到心室时,各部位可以发出频率较慢的自律性都被抑制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同部位抢先发出异常的电激动超越了窦房结的固有频率,并能下传到心室则可以引起一次心脏提前收缩,这种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就称为早搏,多见于房性早搏(约占30-40%)、室性早搏(约占60-70%)、少数交界性早搏。

1.各种早搏是否产生心悸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敏感的人,每次早搏都有心悸的感觉(胸前区一沉、喉咙一窜等),有的人早搏时并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尤其是敏感性差,早搏病史较长,年龄较大的人。

2.有的人是偶然发生一次或多次早搏,有的人则是在某段时间里频繁出现的早搏,时多时少可延续数天、数月乃至数年。早搏多的时候可以间隔一次出现我们称为二联律,间隔二次出现称三联律,可以以此类推。

3.如果连续出现二个早搏称为连发,如果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各种早搏即可称为心动过速。如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甚至是房性心动过速一般不会产生猝死,房速既可以短阵出现(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型中也很多见),也可以持续出现或转为房颤,就是心率过快会引起不适感,如果心动过速持续不止、不转回窦性心律,则心功能差或老年人容易诱发心力衰竭。有心脏病背景或某些药物引起极少数QT延长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上QRS波型不固定,主波方向向时上、时向下很可能引起尖端扭转室速很容易衍变为心室颤动,这种室速治疗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室速、室颤。

即使室性早搏绝大部份是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其发生原因往往与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肌电生理改变而触发的。70年前某教授从美国心肌炎可以引起早搏,于是大肆宣扬感冒一肠病毒感染一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炎后遗症一早搏,感冒发烧才去医院,那时望、触、叩、听是常规检查方式,尽管不知道有早搏,但听診器一听便知,接着心电图检查,于是早搏=心肌炎成了早搏的合理解释,随着全球医学家对心肌炎认识的不断提高,今天已很少有人再提心肌炎了,反而中老年的早搏与缺血性心脏即冠心病掛上了釣。而对情绪因素和人体内外环境不适应引起内脏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是生物医学培养出来的医生对功能性早搏认知度较低。

对以往判断室早性质往往以:每分钟是否超过6次,早搏后是否有T波的改变,早搏型态属“矮胖”,早搏是否落在T波上、俗称RonT等(其实,早搏只有落在T波升支的后1/3才是心室的易颤期)来评估早搏的性质和是否有危险。

其实不超过1/10万的有室性早搏的人只有极其少数是有危险的人,尤其室性早搏是由于以下器质性心脏疾病导致的,有时很容易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尤其是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爆发性心肌炎引起的频发室早、右室肥厚性心肌病假腱索引起的频发室早,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因电生理紊乱、低鉀而产生的频发室早,先天性Q T延长综合症包括馬凡氐综合症,尤其是药物引起的QT延长极容易产生多形性的室性早搏、室速、而诱发尖端扭转性的窒颤。对于这些室性早搏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治疗,否则十分危险。

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往往与其性格和不能摆脱的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环境不适应密切有关。

性格特征:内向、多思、多疑、多虑、敏感,个性强、易紧张、压力感重、工作仔细过分严謹、对任何事、尤其时自已的健康追求完美、遇事会犹豫、情绪化明显、怕受伤害故容易接受不良的暗示、胆小謹慎的人。

发病前常有不能摆脱的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感情和家庭生活的挫折、尤其是对健康的担忧,缺乏安全感,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惊恐发作、强迫等心理障碍。

粗浅分析一下:如果自已没有上述器质性心脏病,而往往有睡眠障碍,身体出现二个以上查不出病因的脏器功能性症状,伴有负面情绪、兴趣丧失、疲乏无力、难以控制脑海中无法摆脱的焦虑等,如果性格“病前”有过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基本上不考虑危险的器质性早搏。可能从根源上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比对症抑制早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有明显的效果。当然抗心律的较药物采取对症治疗也是可以的,但早搏不可能24小时都平均发生的,我往往建议某些对早搏已产生紧张、恐惧的患者,当自已感觉到早搏时可以打个电话、超市买瓶牛奶等方法转移一下,若15-30分钟仍有较多早搏,可以顿服1-2片普鲁帕酮或美西律(仅室早有效)。是否对发现各种早搏的人在使用抗律失常药物时必须每天服用三次?国际、国内心血管专家不止一次强调:任何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尤其乙胺碘酮等在低钾、剂量过大,联合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和通过肝酶3A4通道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更容易导致药物浓度过高而产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或严重肌肉损害,当然长期服用会带来更大风险。早搏多时可顿服,没有就不吃,对许多早搏数量不多的患者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你不是上面提到过几种可能会带来致命性心室颤动的病理性室性早搏。当然极少数频发室性早搏每天超过万次,而且持续数年,药物医治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而且早搏形态单一,久之可影响血液动力学,可以考虑做心室内电刺激诱发室性早搏后做局灶性射频消融术治疗。

常见的现象是:这些早搏患者在门诊,住院检查时早搏频多,但往往在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那天早搏捡出率甚少,与平时大相径庭为什么?患者会告诉你:佩带HOLTER(动态心电图)那天不象平时由于担心是否有早搏,忍不住常要去搭脉搏或用电子血压计检查有无早搏?因为动态机器会记录每一次心跳,这天心里最放松。看到这儿你能理解为什么会产生功能性早搏吗?你还会为早搏而恐惧吗?

2020.12.1 #学文分享官#你离心梗离有多远#

心脏病早搏时怎么办?早搏是心脏病吗?

门诊来了一个姑娘,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最近心慌,做了一份心电图提示心脏病早搏,这可怎么办?孩子非常担心。

详细询问后得知,小姑娘很辛苦,一直晚上11点后才休息,最近晚上为了提神,就喝一杯咖啡,最近一年活动也很少。

家长问吃什么药?严重不?

王医生说:暂时不用吃药,但需要好好休息,还剩一个月就高考,该掌握的也掌握了,不会的现在也很难在短期内掌握了,按照正常的学习节奏巩固就行,不要熬夜了,有空白天抽点时间活动活动。

家长听了放心多了,还补充说:孩子学的不错,就是要求太高,压力太大。

这个小姑娘也是早搏,严格说也算一种心脏病,但只是因为劳累引起的心脏反应,目前不需要药物治疗。经过休息调整后都能正常。并不是说所有的早搏都需要药物治疗,关键看原因。

早搏是什么⊙∀⊙?

我们正常心脏比较规律的咚哒咚哒的一下一下跳动,当在某种情况或某种疾病下,心脏就可能不正常跳动,在正常跳动前突然提前跳动,这一次提前跳动就叫心脏早搏。常常导致心慌、心悸、气短、干咳等不适。

早搏怎么办?

遇到早搏我们首先得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因为不同原因导致的早搏,对待的太态度不一样。

我们首先得排除各种气质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高血压、心衰、风心病、肺心病等等几乎所有的心脏病都会出现早搏,我们第一步就是先排除这些心脏病,排除这些心脏病的办法就是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如果是这些心脏病导致的早搏,那么治疗首先治疗这些心脏病,在此基础上,决定是不是要治疗早搏,有时候原发心脏病治疗后早搏就能得到控制。

如果没有心脏病我们还要排除其他疾病,因为很多疾病也会导致早搏,比如电解质紊乱,发热,炎症,脑血管疾病,甲亢等等临床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心脏早搏,治疗这些疾病后早搏就会消失。

如果我们排除了这些问题,我们普通健康人在某种刺激下也可能会出现早搏,比如劳累、熬夜、紧张、喝酒等等原因,就像这个小姑娘熬夜加喝咖啡都会诱发早搏。经过休息后如果早搏减少或消失,那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早搏比较多,一天24小时几千次,甚至几万次早搏,即使没有原发心脏病,那也要考虑是心脏病,就是原发性心脏早搏,也需要积极治疗。

总之,心脏早搏不能说一定就是心脏病,也不能说心脏早搏就不是心脏病,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评估后才能判断心脏有没有危险,要不要治疗。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可私信我,我会尽快回复您。】

心脏病早搏时怎么办?早搏是心脏病吗?

谢邀。

心脏早搏我们经常提起,很多时候觉得心脏不舒服去看了医生之后就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事实上,“早搏”的分类很具体也很繁杂,同时针对不同的早搏类型及程度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有点早搏”来概括自己的症状有时并不科学,甚至可能延误治疗。

早搏,专业来讲称为“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期前收缩跟室性期前收缩两种。前者是由于心房部的异位起搏点造成的心脏节律异常,在60%的正常人中也会出现个别的房性早搏;后者是心室部位的异位起搏点异常放电造成的,少数正常人会出现,但更多的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才会发生,因为节律异常的部位在射血功能更为重要的心室,所以影响更大,出现的更频发的话应及早就医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当明显症状或因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吸烟、饮酒与咖啡因可诱发分性期前收缩,应劝导患者戒除或减量。治疗药物包括镇静药、β受体阻滞剂等,亦可选用洋地黄或钙通道阻滞剂。房性早搏主要的就是要预防进展成为房颤,房颤一旦出现,症状可能会突然加重,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升高,严重影响生活治疗。因此,多数房早虽不需特殊治疗,但也应引起注意。

而对于室性期前收缩,在发现后可以针对性的保守治疗,药物基本同上。如果症状明显而对于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并且holter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24小时内抓取到15000-20000个室性早搏时可能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了,但射频消融手术目前来看有一定复发几率,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如果有手术意愿建议专科就医详细咨询。另外,出现室性早搏时建议检查心脏彩超,除了判断心脏功能,检查是否有心脏结构性病变外,评价左心室是否有进行性的增大,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有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说早搏是不是心脏病,应该说它是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一个直接的临床表现。但并不是所有早搏都是心脏出了问题,或者需要治疗。但及时干预控制进展是必要的。

以上是对房性及室性早搏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脏病早搏时怎么办?早搏是心脏病吗?

【2018-05-30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早搏及背后的原因有个简单的了解,很多心慌不适的病人会到急诊来看病,担心自己是不是心脏病,早搏也是心脏病一种,对于频发的早搏也应该到医院及时治疗。

医学上称为期前收缩,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早搏也叫期外收缩或额外收缩,是起源于异位起搏 点而与当时的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的心脏搏动,故实际上是“过早异位搏动”的简称。期前收缩按其起源部位可分为室性、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其中以室性 最为多见,房性次之。房性和房室交界性统称为室上性。期前收缩是最普通的异位心律 与不整齐的心律,也是所有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期前收缩常发生于窦性心律中, 也发生于心房颤动或其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 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情绪 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 明显诱因,期前收缩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期前收缩可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因心排血量减少所致,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对于早搏该如何治疗呢?应根据患者是否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期前收缩,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期前收缩可试用镇静剂或 β 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期前收缩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处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图片来源网络,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心脏病早搏时怎么办?早搏是心脏病吗?

早搏也分什么情况下的早搏,情绪激动,焦虑,在剧烈运动情况下都会引发早搏。如果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早搏不算病,如果是有心脏病引发的病理性早搏,那就是需要特别注意了,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什么是早搏?

心脏引发的早搏,又称“病理性早搏”,心脏全天没有休息,随时都在跳动,跳动的频率就像是一首有节奏的音乐,一首音乐都有特定的规律节奏,心脏早搏的意思,就像音乐突然停止,没有声音了,或者是突然音乐变快了,或者是突然音乐没有节奏了。患有心脏病的人,更容易发生早搏,病理性早搏容易引起心脏病发作,严重的话人体会感觉到突然失重、眩晕双眼发黑、心率过快导致浑身无力呼吸困难。

心脏病引发的病理性早搏发作时怎么办?

在早搏发生的情况下,不要着急,过于焦虑或者紧张的情绪会让早搏加重,首先要确定患者的早搏严重程度,如果只是轻度,可以让患者平躺,躺不下的可以找个能倚靠的位置,患者是可以沟通的,找到早搏的原因,如果是情绪问题就安抚情绪,如果是体力问题就好好休息,轻度早搏是不用医生介入治疗的。

如果心跳过于严重的话,可以服用药物,然后保证周围通风,呼吸冷空气,条件允许的话,如果还没有缓解,那就抓紧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心脏问题不是儿戏,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大家都知道心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心脏发生严重损伤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早搏的严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只靠单一的判断是不合理的,如果患者有基础性心脏病,在发病的时候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救治才是万无一失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