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皇后当初贤明通达,为何晚年的一个决定就断送了隋朝?
先简单介绍下独孤皇后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是隋文帝杨坚的妻子,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是北周卫国公独孤信的嫡生女儿,出身高贵,气质不凡,有胆有识,14岁就嫁给了隋文帝杨坚,她才华横溢,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是杨坚登上皇帝之位的坚实后盾,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感情也很好,独孤皇后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坚定践行者。
独孤皇后处事一贯贤明通达,可是她晚年的废太子而改立杨广为储君的决定断送了隋朝,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可谓是“成也独孤”“败也独孤”,杨坚死前说了一句话“畜生何足托大事,独孤误我“,独孤皇后误的可不只是杨坚,是整个隋朝。
独孤皇后之所以改立太子,加速了隋朝灭亡的原因如下:
第一:她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坚定践行者,杨勇触怒了她的禁忌
刚开始看这句话,可能觉得和废太子没关系,不过是很有很大联系的,因为她特别看重原配夫人的重要性,她不仅不喜欢自己的夫君纳小妾,也不喜欢别的文武大臣纳妾,如果有那种抛弃原配宠爱小妾的她自然很厌恶,还给杨坚吹枕边风,认为抛弃原配的人也不值得托付重任,由此可以看出“嫡”和“原配”这些词语在她心目中很重要。
因为独孤皇后比较信奉一夫一妻制度,所以自然以这个作为自己的底线以及价值观,但是她的大儿子本来是太子的杨勇却触怒了她这点观念,杨勇专宠小妾,疏远自己的原配儿媳妇,这样每次杨勇去给独孤皇后请安的时候她都不给他好脸色看,后来杨勇原配太子妃患病去世了,独孤皇后就以为是杨勇逼死了太子妃,于是大怒,心里已经打算废弃太子。
第二:隋炀帝杨广心怀叵测
独孤皇后的心思被自己的二儿子杨广猜的透透的,知道自己母亲喜欢儿子儿媳妇恩爱,善待原配妻子,以及俭朴不奢华,于是杨广与自己的原配妻子萧妃感情如胶似漆,各种秀恩爱,情深不移,独孤皇后自然看了很高兴,杨广为了取悦独孤皇后,把自己和小妾生的孩子命人送走,只有和自己正妻萧妃生的孩子才上报,这也正迎合了独孤皇后在嫁给杨坚时候的心愿,夫君只能和她一人生孩子,看到自己儿子也这样随自己,自然很高兴,为了表现的自己很俭朴,杨广宫里的宫女都是又老又丑的,自己穿破衣服,用的是破茶具破锅破碗,这样杨坚和独孤皇后去他宫里的时候,自然就被杨广的外表蒙蔽了,认为他值得托付重任,在独孤皇后的劝说下,杨坚于是决定立杨广为太子。
后来杨广后来成为了皇帝,也就是隋炀帝,荒淫无道,短短十几年间,把自己父亲杨坚苦心经营的隋朝折腾的摇摇欲坠,后来亡国,在这一点上,独孤皇后晚年的一个决定,偏信杨广,立杨广为储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你们看完以后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独孤皇后当初贤明通达,为何晚年的一个决定就断送了隋朝?
独孤伽罗,汉化鲜卑人,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玉树临风的美男子独孤信嫡女,14岁嫁给杨坚;她兰心慧质、低调谦恭,杨坚屡遭权臣猜忌,都由其低调谦恭化险为夷;周末隋初,温语劝勉杨坚开疆拓土,创立隋朝;隋朝开国后被立为皇后。独孤皇后风华绝代,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才华,旷持日久地参与了朝庭大政决策,对隋文帝杨坚保持了终身的影响力,为隨初的百废俱兴、人民的安居乐业、政局的和谐平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度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 ,赢得了臣民拥戴。题主认为她晚年的一个决定断送隨朝,是指废立太子:杨坚夫妇曾对长子杨勇寄予厚望,钦定为接班人;但喜欢词赋的杨勇性情率真、任性、鉴于以下原因:1.为衬托自己的英武,杨勇美化了自己的铠甲,杨坚认为会导致奢靡、浪费之风,内心有了隐忧。2.年轻气盛的杨勇宠幸的美女很多,但却冷遇太子妃元氏,致使元氏忧郁成疾、暴病身亡,这与帝后携手并肩,终生厮守的行为大相径庭,遭独孤皇后的嫌弃与厌恶。3.工于心计的 杨广早有夺嫡之心,他抓住机会粉墨登场,让独孤皇后看到并坚信自己只宠幸萧妃一人,又厉行节俭,尊守礼仪与规矩,使得自己在臣民中声名鹊起。4.而且,杨广多次陷害,诬告杨勇。隋文帝夫妇终于改变初衷,于是废长立幼,让杨广登上了皇位;杨广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用尽国力,导致民不聊生,烽烟四起,终致隋帝国灭亡。独孤皇后当初贤明通达,为何晚年的一个决定就断送了隋朝?
谢悟空!独孤皇后乃后周大将独孤信之女,名叫独孤伽罗,她为人贤明通达,很有主见,和杨坚属于自由恋爱,嫁给杨坚后,对杨坚后来称帝颇有帮助,是出了名的贤内助。
独孤家族一家三后,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地位和名气,一个是北周皇后,一个是隋朝皇后,一个是唐朝的皇太后(李渊之母),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可见孤独姐妹皆非一般女子,尤其是孤独皇后独孤伽罗。
事实上,独孤伽罗是一个对丈夫和儿子要求非常严格的女人。她讨厌丈夫和儿子寻花问柳,沉迷于酒色,她认为大丈夫当以事业为主,反对男人和小妾怀孕生子。
太子杨勇为人忠厚老实,正直善良,平时喜欢吟诗作乐,他的这一行为让自己的父皇和母后非常生气,担心如此会毁了大隋江山,特别是杨勇让小妾怀孕,太子妃突然死亡,一下子改变了独孤皇后对他的看法,独孤认为,是杨勇和小妾合谋害死了太子妃,因此对太子杨勇不依不饶,还暗地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特意搜集大儿子的罪证。
晋王杨广自幼聪惠,为人很有心机,精于察颜观色,很会揣测父母的心思,深得父母喜爱。他故意在家中放着布满灰尘和断了琴弦的乐器,用以讨得父皇赞赏,他出入只带王妃萧氏,使母后对他这个儿子喜欢。
由于杨广善于伪装自己,而太子杨勇依然我行我素,才使两个人的人生最终发生了改变。公元600年,在独孤皇后、越王杨素等人的建议下,隋文帝废了长子杨勇的太子地位,立嫡次子晋王杨广为太子。
正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这个决定,把大隋江山最终毁于杨广之手,看来做为皇后光贤明通达还不够,更要知人善任和明辨是非才是硬道理。
独孤皇后当初贤明通达,为何晚年的一个决定就断送了隋朝?
隋朝的灭亡是有多种原因的,虽然杨广占据了大头,但并不是说独孤皇后的决定葬送了隋朝。
首先关于废太子,立杨广为嗣这个问题,独孤皇后的决定只是占据了一少部分,真是的原因是:
1、杨坚需要废太子,宽仁合厚的杨勇震慑不住野心勃勃的关陇贵族,他们可以推到周,也可以推倒隋;崇尚奢侈的杨勇对于简约朴素的杨坚是不能忍受的,进而怀疑到治理天下也如此浮华,所以杨坚需要换太子。
2、刚刚一统的天下,需要有人来缓和几百年来分裂造成的胡汉矛盾,而杨广有过近十年南方镇守的经验,他的妻子萧皇后也是南方士族,并且杨广善于学习南方的汉文化(比如学习吴语),重用南方人,非常成功的得到了南方士族的支持,这对于成为太子是很重要的因素。
3、独孤皇后的改变。独孤皇后崇尚一妻,而杨勇却不喜欢独孤皇后给他许配的元氏,并且和宠妾云氏生子,导致元氏重病而亡,影响了独孤皇后的印象;杨勇对待独孤皇后和杨坚的信使和杨广截然不同的态度,加上杨广说杨勇要害他,导致对杨勇的印象成了不仁不孝。
4、杨广个人的努力。不管是崇节俭,爱原配,端正对待父母信使,买通皇后身边人,团结朝中大臣如杨素等,都说明了他个人的能力。
独孤皇后当初贤明通达,为何晚年的一个决定就断送了隋朝?
文献皇后孤独伽罗,十四岁嫁给杨坚,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丈夫立隋。成为隋朝开过皇后。
孤独皇后参与朝政,只因为开国之际立下的功劳。由于小时候接受的家族文化教育的关系,她雅好读书,博古通今。建国初期,他们夫妇全面改革,建立文化,经济等体系。修订法律,休养生息,减轻苛捐杂税。历朝历代储立皇子是必须的。本来对长子杨勇寄予厚望,但是呢,杨勇的作风让隋文帝夫妇看不惯。加之杨勇喜好声色,不善待妃子。这些行为严重与 家族的门风背道而驰。所以废除杨勇太子。杨广作风俭朴,谦虚谨慎。得到了隋文帝夫妇的欢心。杨广继位后,急功近利,隋帝国毁在他手里 。
这件事,客观来说,当时的局面只能选杨广,只是没有料到杨广继位后,好大喜功,最终到底灭国。但是,不少人还是把隋朝的灭亡归咎于孤独皇后。
独孤皇后当初贤明通达,为何晚年的一个决定就断送了隋朝?
独孤伽罗劝杨坚废掉太子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就会造成一个强大王朝的灭亡吗?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杨勇废得对呢,譬如剑桥中国史中就评价“杨广是杨坚合适的继承人”。但这杨广确实把隋朝搞垮了啊!嗯,星火辰先给朋友们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杨广的。话说杨坚病重时,杨广狼性大发作,调戏了杨坚的宣华夫人,夫人向杨坚告状,杨坚大怒,骂道:“畜生不足以授天下,独孤误我!”让人急召杨勇。于是,杨广狗急跳墙而弑君弑父。不久后,宣华夫人收到杨广送来的一只盒子,夫人大惊,以为是白绫之类的东西让她自尽。开了盒子呢,居然是同心结,于是其宫中都来贺喜。夫人满面羞愤难当,然而,却不能守节。是夜,杨广狼性毕露。
呵呵,这个故事至少有两大可疑处。一是杨广隐忍了那么多年,废掉了自己的大哥,好不容易等到他老爹快死了,却在那么几天里忍不住对宣华夫人下手,难道身为太子的杨广饥渴到这种程度?二是杨广送同心结的事儿是怎么从宫闱中传出来的?难道沽名钓誉又极有小聪明的杨广不知道,这事儿若是流传出来对他的影响吗?居然会如此明目张胆?
按理说,无论是杨坚弑父的缘由,还是他睡了宣华夫人,这两件事儿都不太可能传出来,居然隋书中都记载得很明确,这就很奇怪了。更为奇怪的是,做下弑父恶事的杨广,在之后的岁月中,对其父亲杨坚好像并没有隔阂,还时常想起他爹,对人回忆道他自己十多岁时和杨坚一起出巡的事情,既是感慨又是怀念(隋书中有明确记载)。这就奇了怪了,做下这种恶事的人居然一点不羞惭也不恐惧,难道是杨广心理素质太好?几次征讨高句丽的失败,早说明了杨广心理素质不怎么样,至少比不过后来的李世民吧。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逼其父李渊退位,尚且对他爹很有隔阂,不想天天见到他爹,也不去请安,弑父的杨广却会有那种自然流露出的回忆其父的行为,这太不符合人之常情。
当然,杨广是否做下了上面两件事儿,如今谁也证明不了了,朋友们自己选择信或不信吧!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被废太子杨勇的。且说,杨勇被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因为他宠爱小妾云氏,和她生了一大堆儿子。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独孤伽罗很看不过去,骂杨勇真是不懂事,和云氏生下如此多的猪狗,自己哪能眼看着这些猪狗一样的孩儿以后凌驾在杨广之上,还让杨广对他们下拜。后来,杨勇被废,又被杨广安排人软禁起来。杨勇大概后悔了,大概想对杨坚说:老爹,我错了。可见不着杨坚啊,就爬上树,对着宫中的方向大喊,可谁听得到?
这里又有两个问题:一、独孤皇后为什么看不起云氏?嗯,因为其出身低。但这恐怕不是唯一原因。一方面,独孤怀疑云氏和杨勇合谋,害死了杨勇的正妃元氏。元氏是谁?乃是北魏皇室的后裔,身份极为高贵不说,关键娶了元氏就和鲜卑势力大家攀上的极深的关系。当初,独孤为杨勇能娶元氏,可是下了极大功夫的。而杨广娶的是谁?是萧氏,乃是南方南梁皇帝的后裔。光从二人的婚姻就可以看出,独孤对杨勇、杨广并没有谁更偏爱的问题。若说更为偏爱,那该是杨勇,因为杨勇娶元氏的作用显然比杨广娶萧氏要大得多。事实证明,后来,杨广的这层婚姻以及他对南方的偏爱,是导致了他和关陇势家离心离德的一大原因。嗯,独孤怀疑元氏之死和杨勇、云氏有关,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多半是有些证据的,杨勇可以为了云氏,抛弃这么有利的婚姻,无论在独孤,还是杨坚看来,这都不符合成为继承者的资格。另一方面,云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云氏倒是没怎么明说,看看云氏他爹云将军吧,这家伙在杨勇倒台后,赶紧和他女婿撇清关系,不但如此,连女儿都不认了,这样家庭教出来的女儿,会是什么样的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杨勇上树去喊冤,这本来就很可笑,怎么可能被杨坚听得到,由此可见杨勇应对危机的能力,恐怕比杨广还差许多。一个更重要的疑问是,按照隋书中说法,杨勇既然是被杨广囚禁了,那杨坚临死前召杨勇就不可能实现,杨广又干嘛急吼吼去弑父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害怕夜长梦多了。反正这其中依旧是大有矛盾,迷雾重重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杨勇不及杨广会装,过于真性情这是实情,但杨勇的危机应变能力其实也不如杨广,这也是实情。
杨坚临死前喊出:“独孤误我”,把隋朝的灭亡归咎于独孤伽罗,这是实情吗?
首先,杨坚喊没喊这句话就是个疑问。这其中有几个问题可以探讨,一是独孤虽然对杨坚有很大影响,但乾坤独断的杨坚,废掉几个儿子(不光是杨勇)是杨坚自己的决定,独孤最多起了建议、鼓动作用,以杨坚和独孤的深厚感情,杨坚不该说出这话来。二是独孤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姨妈,生前对李渊很关照,按理说唐朝编纂的隋书,无论从恩情、还是为尊者讳方面,都不该把这个罪名明摆在独孤头上。可偏偏呢,隋书成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时期,而唐朝的天下还是从对隋朝的背叛和造反来的,由此可见唐太宗命人编写隋书的苦心。历史上的唐太宗当然是千古明君,但也是最善于颠倒黑白之人(玄武门实情到底如何,今人也只能猜测了)。
星火辰以前曾在其他问题下评论过,隋朝的灭亡,原因颇为复杂(此处不提)。隋炀帝当然是暴君、昏君,但他的其他四个兄弟中,还真找不出比他更厉害的人来。独孤伽罗劝杨坚废黜杨勇,其实没什么大错,偏偏隋书要将一个王朝的灭亡归咎到一个女人的嫉妒心上(隋书中说,独孤伽罗不但见不得隋文帝有其她女人,甚至见不得皇子、大臣们纳妾),从而掩盖了唐朝开国者背叛隋朝,促使其加快灭亡的事实。在唐朝建国后,他们又招降纳叛、藏污纳垢,将隋朝遗留下来的“或好或不好”的东西全盘接受过来,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流芳万世。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