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缠足也俗称为“裹小脚”,是封建社会毒害妇女的一种恶习和铁证,强烈摧残了女性的身心健康,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糟粕,已经被历史的车轮彻底碾碎。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竭力还原其出现、发展和消亡的历程。

关于缠足的起源,至今依然是说法不一,有说始于夏商时期的,有说始于隋唐时期的,有说始于五代时期的,也有说始于两宋时期的。可谓是众说纷纭,我们接下来一同探究。

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妻并且生下了儿子启,而涂山氏女就是天生的小足,逐渐被众人开始效仿;又传殷商末纣王的妃子妲己是狐狸精幻化,她的脚因为没有变好而用布帛裹了起来遮丑,也产生了蝴蝶效应。然而,这些仅仅是民间的神话传说而已,自然不能成为女子当时就开始缠足的证据。

隋文帝杨坚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后,通过锐意改革实现了“开皇之治”,但却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隋炀帝即位后,多次巡游江都并且征选美女供自己享乐,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不幸选中。

吴月娘痛恨炀帝的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莲瓣小刀藏于脚底,另用长布裹在外面并且绣上莲花作为装饰。杨广见状后色心大起,特意召她近身玩赏,终于被刺伤手臂并且吓得半死,民间女子从此开始效仿吴氏也裹起脚来。

不过,隋朝即便真的出现了缠足现象,也没有在全社会普及起来,因为属于一个短命王朝。从581年起,到618年止,它只存在了三十七年的时间,只历经了两任皇帝。

进入唐朝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升,甚至流行女扮男装和女穿男履,显然没有进行缠足。另外,根据《唐内典·内宫尚服注》、《新唐书·车服志》和《大唐新语》等史料的记载,唐朝女子绝对没有缠足的现象。

缠足出自五代十国之说,源于南唐后主李煜。此人不善于治国,也不喜欢治国,最感兴趣的事就是追求风花雪月和酒池肉林。久而久之,普通的消遣方式和娱乐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开始格外关注女人的舞姿和小脚。

为了让自己的舞女更加妩媚动人,李煜专门命人制作了镶嵌珠宝的丝帛去裹脚。受此影响,社会上开始推崇“女子以柔为美”之风,尤其是“我见犹怜”的舞姿和走姿,逐渐成为了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

960年2月3日,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实现了“黄袍加身”,从而建立了两宋王朝。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重文抑武”和“守内虚外”的朝代,上层士大夫阶级特别喜欢附庸风雅,自然也就继承了五代时期的陋习“裹小脚”。

两宋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个性的朝代,军力孱弱的同时,经济却异常的强大,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受此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高度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的文人墨客和“文艺皇帝”。于是,最开始裹足的妇女并不是民间的女子,而是出生于皇室和生活在宫内的女子。据《宋史·五行志》记载:

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

另据苏轼在《菩萨蛮·咏足》中记载: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通过多个史料记载来看,北宋初期妇女虽有少数缠足者,但并未形成普遍的现象。自周敦颐创立理学并经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不断发展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开始形成。

程朱理学又称为程朱道学,极大地糅合了儒、佛、道诸家思想,以“天理”为核心,甚至不惜“灭人欲”。受此影响,妇女的社会地位不升反降,更加成为了男性的附庸,还出现了“存天理,灭人欲”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点,终于导致缠足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

因此,文史不假认为缠足最终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在两宋时期,更准确地说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半壁江山沦陷,偏安一隅的他们却执着于禁锢女性,甚至在大型节庆时还要“蒙脸露足”来品选“最佳小脚”,当真是令人无语至极。

伴随着汉族妇女缠足的逐渐兴起,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模仿,比如蒙古族、朝鲜族和鲜卑族等。到了1279年3月,随着崖山战役的惨败,随着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南宋的统治也到此结束。

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延续了汉人缠足的习惯,只是没有之前那么夸张罢了。不过,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他们不仅没有废除这种陋习,反而逐渐被汉文化所同化,在元末甚至还出现了“不缠足为耻”的畸形观念。

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元朝以后,缠足之风进入到了兴盛时期,马皇后甚至还因为一双天足而被民间讥笑为“马大脚”,衍生出了“露马脚”一词。在洪武十六年时,朝廷颁布了《衮冕制度》,其中就明确规定:

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

随着崇祯自缢和清军入关,汉族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宣告终结。满人入主中原后,立即开始推行自己民族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剃发令”和“禁裹足”等。

“剃发令”主要针对男性,满人为此大张旗鼓和不遗余力,甚至不惜大开杀戒也要推行。但是,对于主要针对女性的“禁裹足”,他们却表现得不那么坚决,基本属于提倡但不强求,难怪会有“男降女不服”之说。

受此影响,缠足不仅没有被消除,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满汉融合的过程中,就连越来越多的八旗女子也被迫开始进行,否则将会影响到日后的婚配。而且,她们的缠足还不仅仅只是“三寸金莲”,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标准:

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条儿”。

1912年2月12日,面对革命党和北洋系的双重压力,隆裕太后携幼帝溥仪被迫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就此终结。从此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民国时期。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劝禁缠足文”。其中,明确提出:

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生理所证,岂得云诬?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问,遑能独立谋生,共服世务?以上二者,特其大端,若他弊害,更仆难数。曩者仁人志士尝有天足会之设,开通者已见解除,固陋者犹执成见。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尢其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为此令仰该部速行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民国进入到了战乱纷争的时期。即便在这种背景下,消除缠足已经是大势所趋,内务部在1916年又颁布了《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其中提到:

查妇女缠足,环球所无,陋习相沿,久为诟病,夷考载籍,五季两宋之间,此风虽炽,不过乐户散坊,资为观美,而良贵胄,习尚仍殊,顾以禁令未严,遂至流为恶俗。习非胜是,举国靡然,唯独于人道有伤,抑且开种弱之渐……。

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更是成为了新旧各派争论的焦点,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人都曾经撰文痛斥过这一社会现象。据鲁迅在《随感录》中记载:

世上有如此不知肉体上的苦痛的女人,以及如此以残酷为乐,以丑恶为美的男子,真是奇事怪事。

1928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了《禁止妇女缠足条例》,明确要求根除妇女缠足的现象。到了1934年2月,随着以“复兴道德文化”和“提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新生活运动开展,继续就妇女缠足这一陋习展开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缠足这一恶习终于被彻底废止。时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已经不了解这段历史,故而创作此文简述一下。@文史不假

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缠足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一种陋习,是对女性身体的贱踏,在古代女性从小便开始缠足,用布将双足紧紧缠裹,使脚骨格畸形变小,并以此为美。

缠足起于北宋末期,兴于南宋,大盛于明代。

古代女性为什么缠足,关于起源有两种神话传说。一种是大禹娶了涂山氏女为后,涂山氏女是狐精,足小,一种是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足小,由于妲己受宠,宫女也纷纷缠足,后民间也跟着效仿,这只是神话传说。

古代女性缠足的盛行,离不开当时的文化推崇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在古代无论男女都以女性足小为美,特别是男性,小脚女性具有性的吸引力,以三寸金莲为美,是扭曲变态的审美观念。

古代女性缠足,行动不便,有利于将女性禁锢于闺阁之中,限制了古代女性活动范围,好让古代女性遵从“三从业四德”,从而达到男子的欲望,独占其侦操的目的。

古代女性缠足没有任何好处,人为的限制脚的自然生长、改变脚形,令脚部骨格畸形,不利于行动,对妇女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为维系统治,曾颁布命令三道命令,剃发、易服、禁缠足,前两项,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下,经历“扬州十日”和“嘉庆三屠”的强制执行下得到普遍实施,但维独缠足没有得到有效禁止,直到新中国解放,古代女性缠足才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妇女解放的标志。

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我记得我的奶奶、姥姥都是小脚,小时候我只觉得很好玩,不知道她们的脚为什么这么小?当然,这都是过去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过去的女人要缠小脚呢?真的有什么好处?

1、什么是缠足?

缠足,就是用布把女人的双脚紧紧裹住,然后慢慢让它变小。缠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摧残女性的陋习。

过去女人的缠足就是从很小时就开始缠足,到长大成年后骨骼定型才把缠布拿掉。

女孩一般从4、5岁开始缠足,缠足前要先用热水把脚烫软,然后把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同时,用明矾涂在脚趾间,慢慢地,脚背隆起,脚严重变形,软组织挛缩,可以说这个缠足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也是中国一千多年以来,无数女性所经受的痛苦。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

1、女人缠足的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缠足的历史谈起。缠足主要在汉族女子中进行,古时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孩从很小时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才将布带解开,当然也有终身缠裹者。

女人从何时开始缠足有多种说法。据考证,缠足真正是从北宋开始,《鹤林玉露》: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另外,《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缠足发展至南宋时最兴盛,元代向小巧型发展。到明清时女人缠足才进入鼎盛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现象,它要求女人的脚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患弓弯型。这时缠足的社会风气已流行至社会各个阶层的女子,都开始仿效缠足。

一直到清政府被打倒后,孙中山才下令禁止了缠足。新中国成立后,女人缠足的陋习才被彻底消灭,受到摧残妇女才最终得到了解脱。

2、女人为什么要缠足?

中国女人缠足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主要是由中国古人审美观、传统文化、社会制度所引起的。中国古人很崇尚小而精的审美观念,所以脚以小为美。特别是男性,对女人的小脚很感兴趣。如:三寸小脚称为“金莲”,四寸的称“银莲”,大于四寸的称“铁莲”,从这些小脚的命名就可见古代男人对小脚的喜爱程度。

因此,文化因素在古人审美观念上起很大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女性美就是要表现出女人“阴柔”的一面,就是要体现出柔小、弱美、娴静,小鸟依人等等。樱桃小嘴、瓜子脸、细腰都是男人认为是女性美的代表。

所以对女人的小脚也是一样喜欢小的,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就说明了美女的纤纤小足就是人们认为的美。

另外,由于女子的脚经过缠足后,她的神情、步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女人整个身体给人一种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的感觉。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是封建社会上层贵族所喜爱的。

女人缠足也是有其社会因素造成的,女人裹足的流行就包含有上层统治者的意志。缠足是从宋朝的皇室和上层社会开始的。据《鹤林玉露》记载,当时宋朝公主缠足十分普遍,《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句话可以说是宋朝皇室公主、宫中女子缠足证据。苏东坡《菩萨蛮 咏足》中称女人的小脚为“宫样”,可见缠足从一开始就是上层官僚贵族所特有的,后来才在民间普及开来。

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是女人缠足的枷锁,女人要服从男人的要求,男人喜欢什么,女人就要做什么,来满足男人的特殊占有欲。

3、古代文人对缠足的推波助澜

女人缠足也是受历代文人雅士用诗歌等形式来赞美,。他们以妓女的小脚鞋玩“行酒”游戏,这是大多数文人的一种特独嗜好。更有不少文人把小脚来当作“学问”来做。

清朝有一个文人叫方绚的文人自诩为“香莲博士”,写了一篇颇为有名:《香莲品藻》的文章,他费尽心机,把女人的小脚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来进行品味和赞赏。

还有很多文人都对小脚的赞美之词,“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对于裹小脚女人的赞美之词。

苏东坡《菩萨蛮》一诗中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他们还制定出了女人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

也还有其他很多文人墨客在历史上都留下许多诗文来称赞女人小脚,什么“莲步娉婷”、“踏春有迹” 、“步月无声”等。

正是这些以小脚为美的骚客文人畸形的称赞,间接导致了古人把女人小脚视为代表女性柔美所必不可少的。有一句俗语就说“脚小能遮三分丑” 。方绚的《香莲品藻》中也说“丑妇幸足小邀旁人誉”,就是说如果女人三寸金莲缠得好,那怕是她容貌平常、身材不怎么样那也没什么关系,她还会受到人们的赞美的。

可是这些男人根本无法理解女人裹小脚的疼痛,他们只把女人的痛苦当作一种自己的爱好来欣赏。完全不考虑女人缠足时那种彻骨的疼, 这不能不说是男人的悲哀,更是女人和社会的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古代人,主要是妇女之所以缠足,完全是封建陋俗的产物,自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令宫嫔裹足以来,缠足之风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历经上千年,而且是代代相传。缠足的行为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健康,而封建士大夫则以此衡量“美娇娃”的标准,对所有缠足的女人都是一种严重的迫害和不尊重,没有任何所谓的”好处”!

丑陋恶俗 儿童开始

‬上图的老太太的小脚,是这种恶习的见证。

旧社会妇女的缠脚,长达千年的沿袭。早在汉代,就有木头做的“制履”(尖头鞋)规范男子的脚形。唐代中期武则天时代,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男子也有把脚裹得窄窄的,未必那时的风气真的是乾坤颠倒了?

宋朝的时候,脚只是尖型已经跟不上“潮流”了,更多的女人要用一种办法使这双脚“小”起来,“最高规范竟至于以三寸为度”(鲁迅),这就是所谓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很艰难(旧文人称之为“风摆弱柳”),其实小脚女人已经成了畸形残废。

这种情况我国封建社会以南方地区更为严重,比如以清末民初的浙江金华的风气为例,女子七岁时,不是“束发”而是“束脚”,一个大型水缸上横一木板,七岁女孩坐在缸上,先吃一个鸡蛋,然后用一条二寸宽四尺多长的布条绑扎。

我的看法是,人坐在缸上,首先心理上产生害怕情绪,只有小心翼翼的配合,才不至于身体倾斜造成缸毁人伤的后果,所以古人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时代,尽想些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小女孩的心里也许还不明白,这只是恶梦的开始一一在缸沿横放的木板上坐定后,开始梱绑前脚掌,掌部向脚心尽量弯曲,弯曲到刚好放一个鸡蛋为止,于是就跟五月端午节梱粽子一样,要前后左右绕扎,扎好后用针线缝合布条固定形状,再用绑带扎牢,一年以后,才可以稍微将裹脚布放松一点,由于小女孩正是发育阶段,生长迅速,脚骨于是畸形长定型了;这个过程,实在是一种断筋折骨、痛彻心髓,小女孩痛苦得彻夜翻滚,可谓“痛不欲生”!

‬封建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

封建社会帝王后宫往往是“佳丽三千”,她们只拥有一个男主人一一皇帝。

因此,如何取乐这三千佳丽、皇帝于是脑洞大开,隋炀帝看到梅花瓣落在地上时,灵机一动,叫宫女嫔妃们用金泊为五瓣梅花形贴在额头,从而风行到唐代。

南唐后主李煜的时间全部花在声色犬马、吟风弄月上,犹嫌不够,他下诏令宫嫔裹足,女人缠脚之风开始大规模推行。

而历史上的诗人骚客以此为咏,客观上为这种陋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冰姿桔,金莲生,小小凌波罗袜”。

一一宋.田为

“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

一一辛弃疾

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侠辛弃疾都不能免俗,用类似打油诗的语气欣赏这“三寸金莲”,足见当时缠脚风气是如何顽固。

‬缠脚一一妇女头上的大山

这种缠脚的严重后果就是使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缠脚久了,造成血液循环受阻,高高弓起的脚背,五个脚指头几乎萎缩不见,所以这种陋习是荒淫的产物,是套在妇女身上最沉重的枷锁,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脚大的、或者缠得不标准的妇女,她们的婚姻受到影响,严重的几乎嫁不出去而造成悲剧发生。

上面小脚老太太的图片源自《最后的》一书,也许,我们在街头巷尾,山野僻乡还能见到她们步履艰难的样子,她们就是封建制度下受到摧残的妇女见证。

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它的意义我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评判,但是,禁止妇女缠脚应该是这场革命的一大成果,因为历史潮流已经不允许这种陋习再发生了。

结束语

封建社会有两个我认为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个是妇女的缠脚,另一个就是男人头上的小辫子,严禁缠脚和这根“猪尾巴”的一刀两断,是宣告辛亥革命的最大成功之一。

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缠足没有好处!那是毒瘤,是恶习,是古代男权社会下的畸形产物!

“缠足”又叫“裹脚”,顾名思义,其就是用布帛缠裹双足,已达到“足部塑形”的效果,算是古代的整形手术!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温庭筠笔下曾有过“粲织女之束足”的描述;到了宋代,缠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上至宫廷后妃,下至平民女子,多有缠足之风。小脚被称为“官样儿”!

而到了明清时期,缠足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以不缠足为耻,且缠足“言必三寸”,三寸金莲已经深入人心。

说起“三寸金莲”,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 ,是对身体的一种折磨。

整个的缠足过程是非常残忍的,为了尽量让脚变得又小又尖,达到“三寸金莲”的效果。

四五岁的小女孩就得开始裹脚,以限制脚的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其脚掌会被折断弯向脚心,等到长大以后,整支脚已经完全变形了。

这样的一只脚不仅是在“成长过程”中十分痛苦,对其后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最严重的就是影响行动,试想一下,这样的脚还怎么去走路。古代的那些女子,很多都是进出门庭都得是要抱的。

曾经有过一个关于缠足的采访,来自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曾讲述过她的经历:

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

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我想这段文字,足以让给大家一个深刻的印象。

那么既然这么痛苦,为何还要缠足?

原因只有一个,为了“男人”的需要。

众所周知,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大都是依附男人们而活着的。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什么痛苦不痛苦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男人们喜欢!

当时的一些文人士大夫,高官厚位,喜好风流,催生出了喜好小脚的怪癖。要知道在古代,这些文人士大夫可是时尚前沿所在啊!他们随便写首诗,唱首词,底下人一片追捧。

所以,他们说了小脚好,自然会有女性迎合!

当然,最初裹脚缠足还仅仅是在上层社会流行,毕竟底层家庭的姑娘还得干活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审美已经成为了主流,而且这种由上及下的观念传播,阻力很小,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底层人士就算是没有什么审美观念,但谁都希望自己女儿嫁个好人家。

如果不是小脚,自己的女儿终身大事会有影响,甚至于嫁不出去,在家里白吃饭,所以,必须得缠足。

所以很快,便是缠足成风,后来已经发展到了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的地步。

由于是“时尚”,所以屡禁不止。明清开国之时,都曾明令禁止缠足,但是终究无法阻止。甚至于满清的原本不缠足的八旗女子也在汉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之下,接受了“缠足”这一恶习。

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当然,缠足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审美,古代观念保守,男人们可能会通过缠足这个方法来限制女性自由,防止他们外出抛头露面。这就是所谓大家闺秀的来源。

总而言之,缠足是绝对的恶习,没什么好处。

或许我这样说有点片面,毕竟客观来讲,缠足裹小脚是时代的产物,它代表是那个时期的“审美”。这和我们今天审美是一个道理。

但是我觉得,如果所谓的美,是需要牺牲健康,残害身体去获得的,那么不要也罢!

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其一、古代女人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缠足主要是为了满足男子的要求,是一种限制女人人身自由的方法;是封建社会士大夫的审美观使然,赏玩小脚女人成为避好,视同鸦片病症。

其二、据高洪兴“缠足史”史料记载:缠足起源于北宋,盛于南宋,鼎盛于明代;宣扬“小脚为荣,大脚为耻”,缠足是富人阶层彰显身份的象征,穷人被逼无奈攀比跟风的尴尬局面。

其三、缠足给妇女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劳动能力减半,加剧社会贫困;

女人是“玩物”失去独立自尊;

折筋又断骨,使为手铐脚链,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缠脚女人意为着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和落后的象征。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东亚病夫”。

其四、我的母亲、姥姥、奶奶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缠足小脚女人,我亲身经历她们因丧失了半劳动能力而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贫穷和苦难。是共产党给了中国妇女当家做主人的崇高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