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最后其下场如何?
在近现代史上,有一位特殊的军事将领,他在自己的主业上非常糟糕,可谓屡战屡败。不过,他在自己的副业上却“一举成名”,因为“东陵盗宝”而被人熟知,彻底打响了“孙殿英”这三个字的名头。
孙殿英出生于1889年,乳名孙金贵,字魁元,是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人。其父为了乡里争地而与满清旗人发生冲突,被关入大狱折磨致死,他从此开始与母亲相依为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丧父的孩子早当家,孙殿英从小就养成了一股游侠之气,见谁都敢炸刺。母亲太过宠溺而又缺乏管教,他从小就不爱读书,跟随附近的流氓恶棍们混迹江湖,还成为了当地庙道会的头目。
那段时期,中国正处于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期,无产阶级正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过,这些对于孙殿英来说却显得太过遥远了,他只关心每天抢了多少钱,每天骗了多少钱。
1922年,孙殿英拉着自己的弟兄们入伙了河南第一混成团,还被团长丁香玲任命为机枪连连长,从此身披直系军阀的军服成为了官军。作为杂牌军,他们的军饷和装备并没有保障,只能继续四处抢夺,算是延续了自己的老本行。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驻扎在河南的直系大军开赴前线作战,孙殿英不情不愿地与奉军交战。趁着这阵乱局,他迅速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将自己的队伍扩大至数千人的规模。
随着直系战败,奉系的张作霖联合冯玉祥共同掌控北京政权,孙殿英也迅速“城头变幻大王旗”,被奉系的张宗昌收编为第35师师长。为了坚决阻挡北伐军北上,他的部队被扩编为第14军,从此成为了军长,不过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1926年9月,冯玉祥在原西北军的基础上进行了“五原誓师”,还宣布加入了北伐军的行列,从北方对付北洋军阀势力。在他的配合下,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气势更盛,不断扩大北伐的战果。
在此期间,孙殿英被张宗昌派往豫北地区,主要负责与冯玉祥的部队交战。不过,不堪一击的杂牌军很快就战败了,只得向北溃退至天津一带,后来又退往了蓟县一带驻守。
1928年春,何成浚奉蒋介石之命积极策动孙殿英投降。于是,他又一次“城头变幻大王旗”,从此穿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制服,摇身一变成为第12军军长。
孙殿英刚刚投靠蒋介石,还在继续观望中,任务就派下来了!原来,被奉军收编的土匪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马兰峪准备挖掘清东陵,他立即就出兵赶跑了对方。
满清入关统治中原后,在明朝原有墓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顺治帝开始一直到光绪帝,先后在京畿附近修建了清东陵和清西陵。
在河北遵化的马兰峪,满清先后建成了五座帝陵,分别是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除此以外,还有慈安、慈禧等后陵十五座和其余妃嫔、王公等陪葬墓一百三十多座,合称“清东陵”。
在河北保定的易县周边,满清先后建成了五座帝陵,分别是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和宣统的陵墓。除此以外,还有后陵和妃嫔、王公等陪葬墓十几座,合称“清西陵”。
当时,清东陵的地面建筑已经被军阀和土匪毁坏殆尽,甚至就连各种“仪树”也都被砍伐干净,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土山。不过,地下的陵墓尚没有人敢动,最起码没有被大面积盗掘过。
孙殿英从小就开始坑蒙拐骗偷,立即产生了盗掘东陵的想法,因而将部队驻扎下来迟迟不肯撤离。虽然打定了主意,但他还是有些犹豫,于是向顶头上司徐源泉抱怨部队没有军饷和装备,暗中流露出盗墓的想法并且等到了默许。
1928年7月,孙殿英以部队进行军事演习为名,出兵占领了清东陵方圆数公里的范围,而且还设置了警戒区。清空周边的百姓后,他们开始寻找地宫的入口。但是,由于陵墓的设计巧妙和结构复杂,找了整整两天两夜都毫无头绪。
孙殿英无奈,只好抓来守陵人和当年的一个老石匠,这才确定了地宫的位置。因为入口被花岗岩封得严严实实,官兵们拼尽全力也无法撬开。于是,使用了大量的炸药连夜动手,先后炸开了乾隆和慈禧的两座陵墓,彻底洗劫了其中的所有陪葬珍宝。
紧接着,孙殿英就将墓内盗出的所有宝物装载了30辆大卡车,秘密运离清东陵。对此龌龊的行为,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洋洋得意地表示“这是继孙中山辛亥革命和冯玉祥驱逐溥仪后,汉人对满清的最后一击”。
1928年8月,孙殿英安排第一师师长谭温江去北平销赃,被当地警察厅当场擒获,还搜出了原本属于清东陵的大量陪葬物。至此,东陵盗墓的恶行才被曝光,很快遭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声讨。作为末代清帝,溥仪更是气得数度晕厥,强烈要求国民政府严惩盗墓贼。
面对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蒋介石自然不敢公开包庇孙殿英。而且,作为刚刚收编不久的杂牌军,他也不需要包庇对方。于是,冠冕堂皇地表示:
呈文具悉,通饬所属,一体严密缉拿,务获究办,毋稍宽纵。
为了自救,为了保命,孙殿英只得将盗墓所得的财宝都用于四处打点。比如,她将慈禧墓中的翡翠西瓜送给了宋美龄,将乾隆墓中的朝珠被送给了戴笠,还将最珍贵的九龙宝剑托戴笠转呈给蒋介石。
打通关节后,孙殿英变得有恃无恐,带话给被捕的谭温江拒不认罪,还宣称只是为了“扫除封建残余”。最终,此案被一拖再拖,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至于说,那堆积如山的陪葬宝物最终流向何方?据说,孙殿英销赃主要在上海、天津和青岛这三地,而这些珍贵文物也大都被销往了国外。
等到风声逐渐过去后,孙殿英竟然嚣张地表示:
不管别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的,我都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对得起大汉的同胞!
1930年春,在汪精卫的暗中支持下,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密谋共同对付蒋介石。孙殿英选择依附于阎锡山和冯玉祥,还被委任为第四方面军第五路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信誓旦旦准备“打倒蒋介石”。
在中原大战初期,由于阎、桂、冯三家准备充分,很快就占据了主动权,蒋军被迫不断后撤。不过,随着已经宣布“东北易帜”的张学良公开通电拥蒋,随着东北军火速入关,蒋介石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完全奠定了自己在新军阀中的地位。
中原大战后,犹如丧家之犬的孙殿英已经无路可走,只好投靠了张学良并且率军进入陕北地区。当时,青海军阀马步青和马步芳,宁夏军阀马鸿宾和马鸿逵,他们坚决抗拒外来势力染指西北,于是发起了“四马拒孙”之战。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竟然执行了“不抵抗政策”,率领数十万东北军退入关内,眼睁睁看着东北地区沦陷敌手。与此同时,冯玉祥却与方振武和吉鸿昌等人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表现出抵抗侵略的决心。
1933年2月,日军三万多人向热河进犯,孙殿英奉张学良之命率军驰援,还在赤峰一带展开阻击,与敌相持长达七昼夜才退兵。因此,善良的百姓开始对他有所改观,由“东陵大盗”成为了“抗日英雄”。
1933年5月,冯玉祥派人与孙殿英接洽,希望争取他加入抗日同盟军。同时,蒋介石也派人拉拢,还许之以察哈尔省主席的职务。不过,他始终都处于左右观望中,尽量哪头也不得罪。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拉拢他出任冀北民军司令,不过始终都没有多少正规部队。直到1938年夏,蒋介石才给了他一个暂编第5军的番号,只不过需要由他自己拼凑人马。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孙殿英率领第5军在河北和河南等地多次与日军交火。只不过,他并没有真正硬碰硬打过歼灭战,也没有遭遇过日军的精锐部队,大都只是袭扰而已。说到底,他希望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便增加谈判的砝码,既能与国军谈判,也能与日军谈判。
1943年春,日军出动了二十万人大举进攻太行山区,将孙殿英的部队层层包围。眼见突围无望,他竟然没羞没臊地投降了日军,还组建“和平救国军”为虎作伥,从此成为了数典忘祖的汉奸。
1945年日本投降后,孙殿英再一次充当了变色龙,向蒋介石投诚后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先遣军”。而且,面对举国上下“避免内战和联合建国”的呼声,他却执意追随蒋介石发动内战。
内战爆发后,孙殿英所部被改编为第三纵队,主要负责驻防河南汤阴一带。在此期间,他虽然没有过多进攻过解放区,但却在辖区内积极构筑工事,不断阻挡解放军。
1947年5月,随着人民军队成功解放汤阴县,孙殿英也成为了俘虏,被解送到河北的武安县战俘营关押。在押解过程中,刘伯承司令员还专门见了他一面,再三叮嘱部下“不要让人劫了去”。
由于长年吸食鸦片,孙殿英早已患上了严重的烟后痢,身体症状非常的明显。或许,他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反而变得非常平静,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想继续抽鸦片也遭到了看守人员的拒绝。
临终前,孙殿英对我军看守人员表示了感激,还断断续续地说出了那句“我过去做了许多坏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他在死前知道忏悔了,只不过太晚了!
关于孙殿英子女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有五个子女,大女儿不幸夭折,另外三个女儿情况不明。唯一的儿子孙天义非常争气,幼年时主要跟随母亲刘氏生活,丝毫没有染上父亲的那些恶习。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孙天义顺利考上了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成为西方语言文学专家,长期从事高校的教育工作,之后还担任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对于自己的父亲孙殿英,他并不愿意过多提及,只是这样表示:@文史不假
父亲盗墓确实是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造成了中华文物的大量流失,确实罪不可恕。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最后其下场如何?
1928年7月4日至11日,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将清东陵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陵墓打开,劫掠一空。
听了东陵被盗的消息,逊帝溥仪差点晕了过去,遗老遗少也纷纷赶到溥仪居住的天津张园,痛哭嚎啕。园内摆上了乾隆、慈禧的灵位举行祭奠。溥仪后来回忆说:“我心里燃起了无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阴森森的灵堂前,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等,向着空中发了誓言:‘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溥仪将护陵大臣毓彭黜出宗室,后来伪满州国修订《爱新觉罗宗谱》时,毓彭的内容被全部删除,可见溥仪对毓彭的憎恨之深。
与此同时,清室派人前往东陵查看安置被抛洒的棺椁和骸骨,并分别向南京政府蒋介石、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以及各大报馆发出通电,要求当局严惩盗墓贼孙殿英。
孙殿英开始一直装作没事人一样,后来他急于销赃,派手下师长谭温江去北平,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不料却被卫戍司令部逮了个正着。
8月4日,山东青岛警察局缉获孙部逃兵张岐厚,查获其携带的宝珠数十颗;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查获东陵文物35箱,主人据说也是孙部重要人物。
随着大量珍宝外流,“东陵盗宝案”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界人士纷纷电请政府,要求从速秉公处理此案。最后阎锡山同意组织军事法庭审理此案,并委派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朱绶光组织特别军事法庭。
经过一番筹划,朱绶光等拟定晋系名将、河北省主席商震为审判长,审判官定为邱山宁、赵经世、周学海、李竟容,法官定为周仲曾、张柱等。
孙殿英见事情闹大了,急忙派人四处打点。孙的顶头上司、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京津卫戍司令阎锡山等都得到了好处,他们自然睁一眼闭一眼,具体经办人也采取了捕小鱼放大鱼的瞒天过海之术,只是将谭温江等缉拿在案,元凶孙殿英一直逍遥法外。
军事法庭的预审从1929年4月20日开始,6月15日下午,军法会审处召开军法会议,决定将全案卷宗送到南京。会上,审判长商震将判决书理由逐一说明,并声明完全根据军法,毫无偏袒纵徇之处,请等候军政部军法司宣判执行。整个会议严禁外人入内,判决书内容外人根本无法知晓。
南京当局对此案也迟迟没有判决,孙殿英依旧耀武扬威,谭温江不久也被阎锡山释放出狱。时人只能从当时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一窥预审判决草案的结论:“东陵盗案系遵化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盗墓分赃。”但“遵化驻军”和“守陵满员”究竟是指何人,也无人知道。
审判后,孙殿英没有受到丝毫惩处。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被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先在河北、河南一带打游击,后投降日本人,当了汉奸。
解放战争期间,孙殿英重回蒋介石手下,其部被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在1947年河南汤阴战役中,孙殿英被刘伯承部俘虏,不久因患烟后痢去世。
谢谢阅读。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最后其下场如何?
1928年7月初,身为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的孙殿英,在河北遵化市西北的马兰峪,对乾隆皇帝的裕陵,以及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进行了盗掘,经过七天七夜的疯狂盗掘,将乾隆和慈禧墓葬中的宝物搜刮一空,抢夺的宝物,整整装了30多辆大车。
一个国民政府军长,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盗挖国家文物,抢劫地下宝藏,做土匪之事,行强盗之举,这让人诧异到国民革命军到底是一支革命的军队,还是一支土匪强盗的军队?最严重的一点是,国民革命军做出了如此勾当,这是自然丢掉了军威、丧失了国格,它让老百姓看不到这个国家的希望,军阀与土匪两个不同的称呼,但他们所行之事,却毫无二致,因此举国震惊,舆论哗然。
但这个事情的严重之处还在于造成了文物的散乱和国宝的流失。据清朝内务府《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记载,慈禧从生前就开始安排专人往自己的陵墓中布置珍宝,包括金花扁镯、金镶执壶、红碧瑶豆、珊瑚佛头塔、金佛等极品珍宝150多件,那些宝物上的东珠、正珠、米珠、络缨多至几千颗,件件都是国宝。
太监李莲英的侄儿李成武在《爱月轩笔记》一书中统计过慈禧陪葬宝物的价值:金丝绵褥价值白银8.4万两,绣佛串珠薄褥价值白银2.2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价值白银16万两,串珠袍褂价值白银120万两,金佛、玉佛、翡翠佛、红宝石佛共108尊,价值白银60万两,慈禧头上那顶珠冠,价值白银1000万两……如果将慈禧墓葬中的陪葬品合计折价,共值白银8000万两余,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世界震惊。
盗墓发生后,全国的舆论铺天盖地,纷纷谴责正规军盗墓的可耻行为,要求国民党政府严惩盗墓者。逊帝溥仪听到这个消息后,如五雷轰顶,这是挖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祖坟啊,尽管已经退位,但他们是协议退位,政治影响依在,而其他前清遗老遗少更是齐集天津张园溥仪的寓所,挥泪哭号,如丧考妣,溥仪为此发毒誓:“不报此仇,非爱新觉罗的子孙也!”因此,他向南京政府蒋介石、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去电,要求将孙殿英这个罪魁祸首绳之以法。
在舆论和溥仪的压力下,蒋介石作出姿态式表态,孙殿英的顶头上司阎锡山也不得不组织军事法庭,对盗墓案进行军事审判。
不过,就在审判之前,孙殿英早已利用盗墓得来的珍宝珠玉,自蒋介石、阎锡山、孔祥熙、何应钦、戴笠而下,悉数以珍宝和金钱打点疏通,孙殿英尽管经历了程序上的审判,但盗掘的珍宝既可发财,也可用来行贿,所以孙殿英没有受到丝毫惩罚。
然而,作恶者终不可能永远逃离,孙殿英后来参加了中原大战,被张学良收编,抗战期间做了汉奸,后重归蒋介石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被刘伯承部俘虏,关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最后为疾病折磨致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最后其下场如何?
1928年7月,孙殿英的盗墓队费尽周折在慈禧陵墓旁找到了一座“哑巴院”,这座“哑巴院”就是打开慈禧地宫的入口,之所以叫做“哑巴院”,就是因为当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
从这时起,孙殿英盗墓的故事也就悄无声息地正式开始了,他自以为瞒住了所有人,未曾想,一个月后,就走漏了风声。
同年8月初,孙殿英的得力干将谭温江带着孙殿英的嘱托悄悄地潜入了北平,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暗中寻找古董商黄百川,让他代销珍宝。
就在双方接头时,买卖双方就被卫戍部队给截获了;只抓住这一件事,凭借谭温江的“闭口不言”以及孙殿英的人脉,尚能圆个谎,把这事给圆过去。可是,摊子铺得太大,除了谭温江,孙殿英的士兵也在积极兜售从慈禧陵墓里盗来的奇珍异宝。
谭温江的事情还没有完全摆平,孙殿英部有一个叫做张岐厚的逃兵,带着36颗宝珠来到了青岛大港码头,就在他寻找买家时,被青岛警察厅侦探队给抓到了,据张交待,他从慈禧地宫捡来了46颗宝珠,其中,有10颗在天津给卖掉了,这10颗一共卖了1200元。
此后,清东陵被盗掘的事情就败露了,尽管大家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孙殿英所为。
经过当时的路透社以及国内媒体的刊发、转载,举国上下纷纷要求国民政府追查主谋,尤其是以溥仪为代表的满清贵族,更是直接到蒋先生那里告状,要求严惩盗墓贼。
迫于舆论压力,蒋先生只得亲自下令安排以刘人瑞为首的调查组前往东陵调查,同时,阎锡山电令商震派兵保护东陵,张荫梧派兵保护西陵。
面对全国的舆论压力以及蒋先生的严令追查,孙殿英该何去何从?倘若是,被查出真相,恐怕孙殿英就会经受一番激烈的“口诛笔伐”。
就在孙殿英四处奔走“活动”时,蒋先生的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出面了,他出手“点化”了孙殿英。
一、徐源泉如何点化孙殿英?孙殿英给蒋先生送了什么东西?孙殿英见形势不妙,便给徐源泉写了一封辩白信,信中主要写道:“谭温江与盗墓案没有关系”。其实,这也是孙殿英为自己做辩护。
可是,种种证据已经表明背后的主谋是孙殿英,这封苍白无力的信,怎么能瞒住徐源泉的眼睛?
读罢信后,徐源泉见孙殿英还在顽固不化,便开门见山地“点化”他:“你孙殿英办事,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在各方都已大哗,我也无法庇护你。现在你们要想办法疏通关键人物,行不行,就看你们的手段了。”
孙殿英得到徐源泉的回信后,如醍醐灌顶,瞬间明白了,他赶忙从东陵赃物中挑选出了一批珍贵的宝贝。
其中,一把九龙宝剑,送给了蒋先生;这把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龙,剑柄上镶有宝石,蒋先生得到后,爱不释手。
另一柄宝剑,他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
从乾隆脖颈上取下来的一串朝珠,是无价之宝,上面有108颗珠子,代表着十八罗汉,孙殿英捡最大的朱红色的两颗,送给了戴笠。
慈禧的枕头是一个翡翠西瓜,孙殿英将它送给了宋子文。
慈禧嘴里有一颗夜明珠,开是两块,合是一个半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以照见头发;所以,这是最为珍贵的东西。孙殿英将它送给了宋美龄。
孔祥熙和宋霭龄得知后,十分眼红,也想要点儿东西。
孙殿英得知后,认为这两口子他也得罪不起,于是,他从一双朝鞋上挑选了两串宝石,送给了孔祥熙和宋霭龄,满足了这两口子的喜好。
打点完这些关键人物,孙殿英总感觉还有些不妥,毕竟,阎锡山安排的部队还在东陵驻扎。
于是,孙殿英拿出价值50万元的黄金送给了阎锡山。
二、打点完这些关键人物,有效果吗?有效果,而且,效果很明显。
一个多月过去了,东陵被盗案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尽管是蒋先生派出了调查组,也无济于事,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这下可伤了满清遗老的心,尤其是溥仪,他听说清东陵被盗后,大哭一场,在天津张园设灵祭奠。
满清遗老找到卫戍部队,要求严惩凶犯,可是,谭温江却被保释出狱了,而且,其他被关押的参与者也都纷纷逃出了北平。
此后,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国民政府从严、从速、秉公处理,甚至,北平总商会请求法庭审判此案。
不得已,阎锡山组织了军事法庭,陆军监狱重新收押了谭温江,重新审判。
1928年12月中旬,东陵被盗案由军事法庭重新审理,在审理中,谭温江拒不承认盗墓一事,而且,孙殿英不仅逍遥法外,更是被蒋先生提拔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
就此,久悬未决的东陵盗墓案结束了。
三、临终之际,孙殿英说道:“还是你们好啊”1945年8月,孙殿英摇身一变,成了蒋先生的先遣军,跟随蒋先生打起了内战,他负责驻守汤阴城,凭借牢不可破的城防设施抵抗刘邓大军。
可是,他没有想到刘邓大军不仅英勇无比,而且,智慧绝轮,凭借一招“围点打援”之计,只用一个月就攻入了汤阴城,轻松俘虏了孙殿英。
此后,孙殿英被押送到河北武安县。
在押解途中,他遇到了刘伯承和邓政委。
刘伯承对他说:“抗战时期,你曾经给我们129师让过路,还请一些八路军首长吃过饭,而且,还送给我们一些枪支,虽然你帮助蒋打起了内战,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你,这样吧,我和政委请你吃顿饭,招待你一下。”
席间,大家有说有笑,相谈甚欢,此时的孙殿英心情非常激动,他一再感谢刘邓两位首长的不杀之恩。
饭后,刘伯承亲自嘱咐押送人员:“路途遥远,情况复杂,弄不好,在半路上会有劫车的,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出事。”
就这样,在押送人员的小心照料下,孙殿英被送到了武安县的晋冀鲁豫军法处。
在军法处,工作人员按照刘伯承的指示,非常照顾孙殿英,并允许他可以带一名士兵照顾他的生活。
不过,孙殿英曾经长期吸食过鸦片,不久,就患上了“烟后痢”。
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这种“烟后痢”是一种不治之症,但是,即便这样,解放军仍然为他请医治病。
但是,孙殿英烟瘾太大,很难治疗,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军法处的战士只能不惜重金冒险潜入到蒋先生的地盘购买鸦片,采取逐步减量的办法,使孙殿英几十年的烟瘾慢慢戒除了。
可是,他中毒太深,常年累积的鸦片毒素扩散了,以至于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在他奄奄一息之际,他握着前来看望他的人之手,忏悔地说道:“过去,我做了很多坏事,对不起人民,对不起你们,还是你们好啊,宽宏大量,比蒋某人好多了。”
1947年9月30日,孙殿英带着一生的忏悔,离开了人世,时年 63岁。
总结:抗战时期,不能说孙殿英没有一点儿贡献,但是,在后来的道路上,确实做得不够好。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最后其下场如何?
东陵大盗孙殿英在1947年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抓俘,后在战犯管理所中病逝。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最后其下场如何?
谢邀!
慈禧太后在世时,享尽荣华富贵,死都不忘带着大量财宝下葬。 但她一定没有料到,死后会被人掘墓,这个人就是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挖坟墓后,他最后有什么下场呢?
其实,孙殿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汉奸军阀,是个狡猾自私的盗墓者。
小时候,他因为与同学老师吵架,就敢放火烧私塾, 成了一个抽鸦片的小混混。后来见风使舵,在不同军阀间跳槽,并在1925年投降了国民党。
当退守至清东陵一带时,他动起了盗墓的心思,然后开始了他的心机表演,先是以军事演习之名盗了清皇墓, 然后悄然将财宝运走,顺便把锅甩给自己的部下, 摆出一副大义鼎然的样子。
后来事情败露,他麻溜地用挖来的钱财一边贿赂高官, 一边向外散布各种关于宝藏谣言。并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民族英雄,说自己掘了慈禧的墓是为了反清。
但是,当时是1928年,清朝已经灭亡快20年了,后来,他用种种手段,洗掉了他盗墓贼的身份,并顺利摘掉了汉奸的帽子,安然活到了国共战争期间,直到豫北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获。
虽然被俘获,他依旧凭借曾经抗日的功劳,在狱中也过得也还算舒坦。但没想到的是,1947年,孙殿英因抽大烟引发顽疾,死在了战俘营,他的下场让人心中百感交集,你对他有什么看法呢?
我是找靓机二手机,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视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Peace~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