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的曹操墓地是真的假的?

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可谓矛盾至极,可谓褒贬不一,称颂者有之,批判者更是不在少数,本文暂且按下不表。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3月曹操病卒于洛阳,谥号为“”,其子曹丕称帝后追赠“武皇帝”,灵柩安葬于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地带。

由于丧葬从简并且没有封土建陵,祭殿在几年后就毁坏了,但墓地却完好无损。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死后并没有秘葬,更没有设置疑冢,只不过是生前主张丧葬从简而已,《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了他的遗嘱: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南北朝时期,曹操的墓地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具体位置依然清晰可见。到了唐代,其墓葬位置依然没有疑问,唐太宗李世民册立李治为太子后不久从洛阳出兵亲征高丽,途径邺城时还亲自祭拜并且作了一篇《祭魏武帝文》,盛赞了他的丰功伟绩。

北宋建立后,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在北方兴起,不断向南侵犯,宋朝只得被动防御。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宋廷将三国时期的“皇叔”刘备确立为正统,而曹操则开始受到贬抑。

“靖康之耻”的灭国之祸后,北宋变成了南宋,全国政权也变成了区域政权。赵氏皇族为了继续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对曹操的贬损越发的变本加厉。同时,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它所倡导的“忠君”和“仁义”思想进一步丑化了曹操,慢慢演变成了一代“奸臣”的形象。

既然成为了“奸臣”,那他的墓葬位置便不再重要。而且,为了符合奸诈狡猾的人设,“墓址不详”便成为了一种需要,“七十二疑冢”的提法从此开始出现了。

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曹操当年为了筹措军饷曾带领手下兵将前去盗掘古墓,还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衔。据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中记载:

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另据《水经注疏》记载:

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

从此以后,后世的盗墓小说中就经常出现盗墓贼自称是“摸金校尉”的情节,甚至还把曹操称为“祖师爷”。尤其是,随着《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大火,越来越多的人都认同了曹操的新身份——盗墓鼻祖。

既然是盗墓贼的鼻祖,那曹操自然要提防自己死后被人盗墓。于是,他设立“七十二疑冢”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关于曹操墓的具体位置也成为了悬而未决的疑案。

2006年初,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正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家家户户都在张灯结彩欢度农历的狗年春节。突然,村外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巨响,瞬间就盖过了全村的烟花爆竹声。不过,所有村民都没有太过在意,依然欢天喜地过完了春节。

开春后,有位村民引水浇灌自己的耕地,结果却发现水都流进了一个新开的大洞,而且下面深不见底。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地区,经常会出现古墓和盗洞,他立刻意识到这是盗墓贼打出来的盗洞,而且很可能与前不久传出的那声巨响有关。

这个村民不敢耽搁,立即向村里和乡里上报自己的发现,引起了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现场不被破坏,他立即下令将盗洞围起来加以保护,还层层汇报到了河南省文物部门。

很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等人赶到西高穴村,亲自下到墓室内部勘察,初步断定为东汉时期的墓葬。而且,他根据结构和规模,还很肯定地表示墓主人最起码也是王公一级的贵族。

当地村民们听闻是东汉的王公贵族墓,纷纷猜测墓主人一定是曹操,搞得考古专家们反而一头雾水。原来,早在1998年,该村附近就有人在烧砖取土时挖出了一块“鲁潜墓志”,上面记载了曹操高陵的具体方位和距离。

潘伟斌等考古专家们得知此事,也倾向于认为此处极有可能是曹操墓,于是立即向文物主管部门提出发掘申请。不过,国家吸取了50年代明定陵挖掘的惨痛教训,已经形成了“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只同意妥善保存却不同意直接挖掘。

到了2008年,当地警方抓获了一个盗墓团伙,还收缴了一块精美的画像石,极有可能出土于西高穴村的那座古墓。本着保护文物的目的,潘伟斌申请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终于获得了批准。

随着挖掘工作的正式开始,这座东汉古墓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该墓平面为“甲字形”结构,坐西向东而建造,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砌墓,主要由墓道、前室、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占地面积约740平米。

该墓虽然被数次盗掘,但仍然幸存了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在出土的250余件文物中,包括了金、银、铜、铁、骨、玉、石、陶等多种质地,器类包括玉珠、水晶珠、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石牌和陶俑等。

在这批文物中,以刻铭石牌和刻铭遗骨最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还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铭文,为确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最有力和最直接的证据。

除了上述的器物以外,该墓还出土了大量画像石残块,其中包括了“神兽异物”和“七女复仇”等图案。另外,还出现了“主薄车”、“咸阳令”、“侍郎”、“宋王车”和“饮酒人”等东汉的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由于盗墓贼的光顾,墓门已经被严重破坏,穿过五米多长的一条过道后直抵前室,后面一个10平米左右的圆形房间就是墓主人的后室。墓中的三个棺椁均遭到损毁,但三具人骨还算完整,已经被证实是一男两女。

其中,男性去世时60多岁,而且存在严重的蛀牙问题。考古专家推测,史书中多次记载的曹操头疼症,或许不是之前推测的脑瘤,而是由牙齿导致的神经疼痛。而这两具女性人骨,一个大约在50岁左右,另一个大约在20岁左右,她二人会不会是与曹操合葬的妻妾呢? 

曹操一生风流成性,妻妾成群,仅有史可考的女人就有丁夫人、卞夫人、刘夫人和环夫人等十几个,未记入史料的年轻侍妾或许会有更多。不过,《三国志·明帝纪·后妃传》明确记载:

秋七月,武帝卞后祔葬于高陵。

在曹丕登基后,安排自己的生母卞夫人死后与父亲曹操合葬属于是常理,按理说应该没有悬念。但令人遗憾的是,卞氏是70岁过世的,年龄上与考古发现存在较大的出入,这成为质疑者的有力证据之一。对此,至今都没有明确定论,依然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随着墓室挖掘的继续,对于此墓主人是否真的是曹操也引发了各种争议。在反对声音中,文物和考古专家刘心长认为:

一、作为支持方主要证据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铭文石牌与墓中其他石牌的形制和字体均不同;

二、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过有关曹操打虎的事迹,此事太过于蹊跷;

三、东汉同时期的诸侯王墓都是厚葬,虽然曹操提倡薄葬,但墓中的陪葬物品也太过于寒酸了;

四、该墓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盗墓贼进入过,无法保证不是后人的作假行为。

这种争议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2009年12月27日才形成定论。经考古界和文物局的研讨,最终认定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为曹操墓。国家文物局公开表示:

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均符合考古工作的规程。个别学者如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袁济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张国安、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等人持有不同意见,但大多都非考古业内人士,所以不具有权威性。

2010年6月11日,曹操高陵成功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之后又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2020年8月,曹操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已经进入到了布展阶段,并将打造为“三国文化遗址公园”。日后,这里将会成为研究三国文化和汉魏历史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一处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史不假

现在发现的曹操墓地是真的假的?

唐代学者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二十“邺县”条下写道:“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遗令:“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㈠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从《元和郡县志》、《三国志》、曹操遗令,可以看到,和考古发掘的曹操墓是位置基本一致。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并且历史一直传说的七十二疑冢,近年发现是北朝墓葬群。

现在发现的曹操墓地是真的假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2009年12月27日,河南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尚未发掘完毕的汉魏大墓为曹操高陵。一时间,民间质疑声四起。

有人认为,曹操生前曾经数次盗掘梁孝王墓,获得无数金银财宝,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正是因为有过这种经历,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寝而在千年前种下了“魔咒”——“七十二疑冢传说”。在其死后不久,这一讯息便开始传播,一直流传至今。所以突然出现的墓穴让人产生怀疑就可以理解了。

也有学者认为考古学界对于这个东汉大墓的判断是正确的,并进一步确认其为曹操墓的定性是准确的。从今天上午我们考察这个墓的情况来看,这个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一些器物,特别是从一些带铭文的器物、石牌来看,应该说,是曹操墓没有问题。

但不管怎样曹操墓的发掘对研究历史,发展旅游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现在发现的曹操墓地是真的假的?

安阳曹操墓位于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因村民浇地发现盗洞而发现,在2009年经过发掘后,发现大量有关曹操的文物。

第一、安阳高陵(曹操墓)与史书中记载的位置相吻合。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邺城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第二、在曹操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石碑,其中有一个石牌上明确写着魏武王格虎用戟。我们都知道曹操平生以节俭为风尚,死后随葬品并不多,金贵的更少。第三、曹操高陵在规模上属王侯级别,包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都与汉代末期的风格一样。曹操平生节俭,也有头痛病,在高陵中也发现了石枕,并且还有锅灶的模型出土。

我认为安阳高陵就是曹操72疑冢中真正的曹操墓。

于禁大家都知道,他是曹操的乡党,从曹操起事时便跟着他南征北战,是曹操最信赖的武将之一。然而在守樊城时却投降了关羽。反而庞德在跟关羽大战几十回合,不敌被擒后依然不投降关羽,对关羽破口大骂。

后来,东吴击败关羽后,将身在牢狱中的于禁放还给了曹魏。

资治通鉴上面就记载说:曹丕一次领着于禁去拜谒曹操墓。曹丕让人在曹操墓的里面画了一幅壁画,壁画上画了关羽水淹樊城,于禁投降。

因此,如果安阳那个墓是曹操的,只要看看墓内是否有壁画。

现在发现的曹操墓地是真的假的?

河南安阳传来消息,称曹操墓已经确认。的确,从出土的石刻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字体还是内容,都应该是与曹操有关。但是,个人认为,由此就判断是曹操真墓,尤其是遗骨就是曹操的,还为时过早。

说实话,我对曹操墓还是很有期待的,所期待的是曹操的藏书。曹操不但本人是一个大军事家、大文学家,而且酷爱读书,在其统一北方后,更是想方设法搜集书籍,甚至让蔡琰默写其父的藏书。因为汉魏陵墓多已经被盗,所以说,在江陵焚书之前的古人墓中,除了秦始皇就是曹操的最值得期待。所以在报道中,我没有看到有书的迹象,第一感觉就是很失望。 但是,在失望之后,不禁有些疑惑和新的希望,或者这个仅仅是曹操的疑冢?主要有以下几个疑点: 1、曹操是名人,如果说果真是他的墓,那么多明显的标志,盗墓贼自然会把他的东西卖出个好价钱,得到的人,也一定会把他作为宝贝,千把年了,总归古董界里应该不少,怎么确不见提起?须知,曹魏的西晋存在极短,以后乱世里的盗墓贼,大可以把盗墓的责任推到以前胡人政权的身上。最不济,也应该有个墓志铭留下来啊? 2、曹操是盗墓的行家,可谓老手。相信对于各种墓的防盗设施是很通晓的,他的墓应该是机关重重才对,可是这座大墓气势还可以,但是怎么没有什么流沙墓、陷坑之类的机关?从画面上看,塞门的石头也太马虎了。 3、所谓的专家说证据是后世的一块墓志铭,说距离魏武帝多少多少步。有点搞笑啊!曹植都不知道,问他哥哥曹丕,曹丕也没有说。后世怎么知道的?而且清楚得知道是多少步?南北朝时期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裴松之不知道、范晔不知道,驸马爷是什么关系。到知道了? 4、回到文字上,忽然发现有破绽,魏武王是没有错的,封国在魏,谥号为武,但是,为什么在他自己的墓地里出现?生怕他老人家认不出自己的兵器,还是给别人看的?总不会是给别的鬼看的吧?请问,历代墓地里有给墓主自己的东西贴上谥号标签的?是不是让后世的人看啊?办展览啊? 5、一个男人,两个女人的头盖骨,看起来振振有词,可是粗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早已经被谴回娘家,后来的卞皇后一直活到孙子曹睿执政的太和四年才辞世,除了她老人家,谁有资格和曹操同穴?要是卞皇后有那么大度,史家为什么不记载?别告诉我另一个是丁夫人,就算丁夫人同葬,也应该恢复名分的。 6、是哪个有文化有水平的盗墓贼,把书都搬走了?又就此没有了?! 综合以上所述。笔者有理由认为,安阳现有的墓不是曹操真墓,倒可能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比较悲观的。是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墓,这个人对曹操比较感兴趣,所以收集了曹操的兵器,办了个陈列室,所以有那些给人看的石器。或者说,干脆,就是好事之徒伪造的,一不小心露了马脚。,曹操的墓,还得慢慢找。 第二种,比较乐观的。是曹操自己设立的疑冢,让别人盗了这个假的,断了心思,所以就可以解释,怎么有个六十多岁的家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己给自己的兵器贴标签,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什么机关都不设以及为什么没有书籍陪葬(那个时候书可宝贵着呢!)为什么说这个推论比较乐观呢?那就是距离真的曹操墓不远了,因为这么精心的安排只有放在真墓附近才能发挥更大效能。这样的假墓,就是无论是盗墓的,还是奉旨鞭尸的,即便知道真墓的大体位置也会挖错。个人认为,很可能就在西侧,下方若干米。不过开挖的时候要注意啊,老曹是很厉害的,那里面肯定是集三国以前防盗之大成。

现在发现的曹操墓地是真的假的?

曹操头骨出土时的情景

曹操长啥样?《三国演义》里说,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魏氏春秋》注曰: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目前曹操墓修复出来的文物973件,从材质上分,计有:铁器、铜器、金器、银器、玉器、云母、骨器、陶器、瓷器、石器、漆木器、丝织品等等,考古报告已经出版。

去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经过对曹氏家族进行采样、研究,以今推古,宣布:找到了曹操家族DNA。

对于通过DNA检测这种现代技术鉴定,学术界基本还是很认可的。

未来,有可能对曹操相貌进行复原,如果此工作进展顺利,人们将有望一睹魏武王曹操的尊容。

揭秘曹操墓

揭秘1:号称薄葬的曹操,其墓葬内为什么出现金银玉器?

曹操墓出土的陶鼎

1800年前,溘然长逝的曹操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薄葬之说,曾引发一些人对曹操墓的真伪提出质疑。

礼器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曹操墓中所随葬的礼器如圭和璧等,均以石质代替;鼎为陶制,属于专门用来随葬的典型明器。

曹操墓出土的丝织品

而且,这一现象也和《后汉书.礼仪志》中皇帝随葬的东园秘器。

潘伟斌研究员进一步介绍说,曹操墓中所出土的金银器。

曹操墓中发现三具尸体,一具为男性,约为六十多岁。

一座陵墓内出土三具尸体。考古队当初是如何判定这座墓是曹操的墓葬?

一方面该墓葬所出土的男性年龄与曹操本人去世时的年龄相符,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比如从墓葬开口的地层来看,这座墓的时代是东汉末期的。

规划:

一座“三国”城两年后将在安阳崛起

曹操墓尘埃落定,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建设工作也进入了加速期。

2017年9月底,安阳曹操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开工建设。

下一步,安阳市将依托曹操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

曹操墓发现,曾经经历了太多风波,先是有人质疑,不过,时间证明了一切:安阳高陵就是曹操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