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以来,日俄就北方四岛问题一直不松手,究竟属于谁?
岸田文雄接任日本首相以来,立即提高了索要“北方四岛”的调门,其内阁成员也连续进行强硬表态。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岸田就曾经这样表示:
如果不解决领土问题,日本就不会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我会寻求发展日俄整体关系,包括签署和平条约在内。
伴随着日本的“频频出击”,作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自然需要进行回应,普京总统派出了多达15艘军舰行驶到日本海演习并发射了10枚导弹。而且,俄军还将装备有“波塞冬核鱼雷”的特种核潜艇也部署到了太平洋区域,警告的意味非常明显。
据环球网报道,中国与俄罗斯海军组成的舰艇编队前几日刚刚穿越了日本津轻海峡,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此次穿越行为,属于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的一部分,而且全程都在公海水域航行,符合国际惯例。
问题来了,“北方四岛”究竟有多么重要,以至于日本和俄罗斯都对此志在必得,两国纠葛三百多年都没有释怀。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还原历史,还原北方四岛和日俄两国的历史。
所谓“北方四岛”,是指分布于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千岛群岛之间的区域,总面积将近五千平方公里,分为国后岛、择捉岛、色丹岛和齿舞群岛。关于这片区域,日本称为北方四岛,而俄罗斯则称为南千岛群岛。
北方四岛(本文暂时这样称呼)东临太平洋,北临鄂霍次克海,东北面是择捉海峡,西南面与北海道相望。由于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四岛周边形成了天然的优质渔场,素有“鱼类宝库”之称。除了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外,北方四岛域内还有巨大的地热资源和多种矿物资源。
最早生活在这片区域的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俄罗斯人,而是阿依努人。他们属于古代人种,是蒙古人和欧罗巴人的混合型,通过自然迁徙才在这里过上了安定的刀耕火种生活。
在17世纪之前,这片区域发展得很慢,几乎和外界没有直接的交往。到了1646年,在俄国的文字史料中才第一次出现了关于此处的记载,不过并不是非常的清晰。
到了17世纪末期,俄国的探险家弗拉基米尔·阿特拉索夫才终于登上了这片岛屿,自顾自地命名为“库里尔群岛”。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开始踏足这里,疯狂掠夺各种自然资源。
随着俄国人早期的“撒尿圈地”运动,乌鲁普岛和伊图鲁普岛上的居民被迫加入了俄罗斯国籍并遭到吞并。18世纪末,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布诏令,正式将千岛群岛全都划归入自己的版图之内。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德川幕府也在向北不断扩张,而且抢占了一些与之相邻的岛屿。渐渐地,在日本与俄罗斯分别占据了择捉岛和得抚岛后,两国势力终于相互抵近并形成了隔海相望之势。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对峙,日俄两国在1855年签署了《和亲通好条约》,算是相互承认了对方的既得利益,正式瓜分了千岛群岛。条约规定,两国以伊图鲁普岛和乌鲁普岛之间的海峡为分界线,海峡以南称为“南千岛群岛”,归属日本所有;海峡以北称为“千岛群岛”,归属俄国所有。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当时,北海道的开拓使次官黑田清隆认为遥远的萨哈林岛(库页岛)对日本的重要性并不高,于是在1875年与俄国签署了《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获得了萨哈林岛的主权,而日本则获得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
到了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的争夺已经陷入了白热化,大战可谓一触即发。为了转移视线和缓和矛盾,各个列强都把关注点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亚洲地区。
为了分散俄国的注意力,远隔重洋的英国选择扶持日本,双方一拍即合组成了“英日同盟”。在此背景下,向来就狐假虎威的日本表现得更加咄咄逼人,更加跃跃欲试,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争夺上全面与俄国交恶。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虽然将关注点集中在了欧洲。但是,面对日本的不断挑衅,沙皇还是气不打一处来,心说“小日本刚吃两天饱饭就找不着北了”。
1904年,影响深远的日俄战争爆发了。俄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虽然比不上英、法、德等欧洲强国,但比起日本来还是绰绰有余的。据统计,俄国当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四千万,正规军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而日本当时只有人口四千万,正规军不足三十万。因此,全世界都更加看好俄国将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结果,貌似强大的俄国竟然没羞没臊地被日本击败了,而且败得还非常彻底。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两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签署了《朴次茅斯和约》。
日本是举国之力才打赢了这场战争,自然希望得到巨额的赔款,就像之前的甲午战争那样狮子大开口。可是,俄国沙皇却一毛不拔,拒绝得也特别干脆——“要钱没有,不行就接着打”。最终,日俄之间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一、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益。
二、俄国将旅顺口和大连湾的权益转让日本。
三、俄国将南满铁路及沿线特权转让日本。
四、俄国将千岛群岛北纬50度以南的岛屿割让日本。
五、俄国同意日本渔民在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捕鱼。
这个条约,明确“北方四岛”属于日本所有,从而成为日本迄今为止都在索岛的有力证据。
二战期间,日本加入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轴心国阵营”作战。到了战争后期,美国、苏联和英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旨在重新制定战后世界的秩序。为了减少自己在太平洋战场的牺牲,美国迫切希望苏联可以尽快出兵对日宣战,因而承诺在战后将千岛群岛的全部主权都交与苏联,之后秘密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1945年8月8日,斯大林下令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很快就解放了中国东北。到了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当时的苏军尚未占领北方四岛,直到三天后的8月18日才完全占领了北方四岛。
这三天时间,也成为了今天日本索要北方四岛的又一个依据。日本的意思很明确,我都已经投降了,你们苏军还继续进攻,完全就是趁火打劫。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国争霸的开始,全世界都陷入了冷战的格局。于是,美国利用日本去牵制苏联和新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开始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不断向日本倾斜。
1951年9月,应日本的强烈要求,美国在旧金山组织召开了国际会议并签署了《旧金山协定》。条约中,关于北方四岛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一、日本承认苏联对于千岛群岛的主权。
二、日本放弃《朴茨茅斯和约》所占库页岛以及邻近岛屿。
三、北方四岛应该归还日本。
由于存在重大的争议和分歧,苏联拒绝在《旧金山协定》上签字,继续对北方四岛实施军事占领。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矛盾,终于签订了《日俄联合宣言》。
在这份宣言中,苏联政府首次同意归还北方四岛中的“色丹岛”和“齿舞群岛”。不过,还是附加了两个条件:
一、归还的这两个岛不允许美国驻军。
二、撤出驻扎在日本本土的所有美军。
这两个附加条件,日本既不敢答应,也不能答应,双方只得暂时搁置。这样,日本也开始了自己漫长而悲催的索岛之路,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
1991年,标榜“民主”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日本,明确提出要继续就“北方四岛”问题进行谈判。不过,随着苏联的轰然解体,日本的幻想再次破灭了。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千岛群岛的全部主权。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家,叶利钦总统为了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为了换取日本的经济支持,也曾试图去解决北方四岛问题。
1997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了双边会晤,两人签署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协议》,声明将致力于和平解决北方四岛问题。不过,这个协议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没有规定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和期限。
1999年12月31日夜,就在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克里姆林宫却传出了重大消息。原来,叶利钦总统突然宣布辞职,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暂时移交给了总理普京。
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也宣称愿意解决北方四岛问题。不过,他也就是说说而已,始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措,依然将北方四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面对日本和美国越走越近,俄罗斯却与之越走越远。在1994年时,76%的俄罗斯国民反对向日本归还北方四岛;而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90%。
很明显,日本距离“收复”北方四岛已经越来越难,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无奈的日本政府只好采取了一种“阿Q式”精神,继续对国内宣称北方四岛属于本国,甚至将每年的2月7日都定为“北方领土日”。而且,历届政府都任命北方四岛的当地官员,只不过这些官员从未真正上任过。
现今,出于日俄两国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俄罗斯政府同意日本对北方四岛进行经济层面的投资和建设。但是,这丝毫不能影响该地区的主权问题,且俄罗斯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要和中国联合去开发北方四岛。别忘了普京的至理名言:
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300多年以来,日俄就北方四岛问题一直不松手,究竟属于谁?
南千岛群岛(Южные Курильских островов)(日本称“北方四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5038.33平方千米。南千岛群岛位于千岛群岛南端。存在领土争端的四岛中,择捉岛最大,面积约3200平方千米。
纵观历史,许多战争都是起源于领土之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出兵占领了日本北部的四个岛屿。然而,二战已经结束70年的今天,两国仍未签订和平条约,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罕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国间存在着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的、复杂的“北方领土”问题。该问题难于解决的主要原因,一是俄方主张按照苏日1956年签订的联合宣言来解决,即先签订和平条约,再移交两个岛屿齿舞和色丹。日方坚持先明确四岛主权,再签订和平条约。二是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政经不可分原则,即在签订和平条约之前,日本不会与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因此,俄日之间一直未能创造有益的政治氛围以打破领土问题的僵冷局面。2016年5月和9月日本首相安倍在俄罗斯向普京提出要用“新思维”来推动日俄关系的改善,同时提议与俄罗斯在八个领域进行合作。安倍所提“新思路”让人看到了日在领土问题上的妥协态度。
众所周知,沙俄是传统扩张国家,苏联继承了这一传统,利用二战对德、对日作战机会,占领周围国家大量土地。冷战时期苏联曾不承认与日本存在领土问题,苏联和俄罗斯长期坚持认为,作为战争结果形成的领土和边界是不许改变的。普京能够以 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为法律依据与日本解决“北方领土”,已是作出最大的让步。在西方制裁和围堵的环境下,尽管普京迫切希望俄日经济合作能够有大的突破,但他的政策底线也只能是归还北方四岛中的齿舞和色丹两个小岛。而国后和择捉两个大岛早已在苏联时代就建成了空军基地,并在近年来修建了多个军事设施,成为俄守卫鄂霍次克海区域的天然屏障与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同时,全部归还无论是从民意还是国家安全角度都无法接受。
2020年俄罗斯重新修改宪法,指出解决领土问题必须进行全民公决,这为俄日领土问题解决实际上画上了句号。2020年10月,安倍因为身体原因辞去首相职务,由菅义伟接替。日本首相菅义伟26日在国会发表就任后首次施政演说,称打算终结与俄罗斯的领土问题,不将该问题的解决“留给子孙后代”。
假如签订了和约,归还领土首先要通过全民公决,况且俄罗斯什么时候发生过将已经占有的领土无条件归还过别国?
300多年以来,日俄就北方四岛问题一直不松手,究竟属于谁?
该属于俄罗斯,二战后就确定了。
300多年以来,日俄就北方四岛问题一直不松手,究竟属于谁?
属于强者!永恒的真理!
300多年以来,日俄就北方四岛问题一直不松手,究竟属于谁?
那一定是按二战后的成果来啊,有公报的,归俄罗斯!
300多年以来,日俄就北方四岛问题一直不松手,究竟属于谁?
1945年以前属于日本,这点并无争议,1945年以后由苏联及俄罗斯联邦实际占有,但因为苏联没有签署《旧金山条约》、也未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导致无法确立国际法依据。
很多人把北方四岛定位于千岛群岛,但这一点其实在历史上不完全正确。1875年日俄双方的千岛萨哈林岛交换条约的法语原本(本条约为法语正本条约,其余语言版本均无法定效力)对于“库里尔群岛”(千岛群岛)的定义是“择捉岛(不包含)以北的18座岛屿”,所以择捉岛、国后岛等“北方四岛”在当时被定义为北海道的一部分。
当然,后来日本做了行政区划的调整,择捉、国后两岛成为千岛群岛的一部分,齿舞群岛、色丹岛仍属于北海道管辖。所以在1955年日本与苏联谈判的时候,苏联认为择捉、国后两岛属于千岛群岛,应划归自己;齿舞群岛、色丹岛可以作为北海道的一部分归还日本。这也成为如今日本所谓“两岛返还论”的依据。
但这件事情遭到美国反对,因为择捉、国后两岛面积很大,一旦部署导弹基地会对驻日美军形成直接威胁,所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伦敦时特意会见了与苏联谈判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告诫他:如果日本允许国后、择捉归属于苏联,那么美国托管的冲绳也将成为美国领土。
所以日本只能继续坚持“四岛返还”,那苏联就不同意。领土边界未定,双方就没办法签订和平条约,只能发表日苏共同宣言,规定了渔业、贸易往来、遣返日本战俘问题的各项方针。
针对“北方四岛”问题,《苏日共同宣言》做了如下规定:“苏联应日本之要求,考虑日本之利益,同意将齿舞群岛、色丹岛移交日本。但是,这些岛屿的实际移交须在日本与苏联缔结和平条约之后启动。”
苏联解体以后,日本与俄罗斯联邦又签订两份宣言,继承了《苏日共同宣言》的主要精神,如果以这份宣言作为基础,那么日本大体还是能获得齿舞群岛与丹后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