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万次地震都屹立不倒,为啥日本的房子那么结实?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超过70万户住家被夷为平地。

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1200多栋建筑完全倒塌,超过四万座房屋损毁无法居住;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至少13万栋建筑被毁,超过4000人因房屋倒塌而罹难。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就连日本的核电站都因此受损发生泄漏,到底有多少房屋被毁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再怎么结实的房屋,恐怕也无法跟核电站相比。

每年上万次地震都屹立不倒,日本的房子为啥那么结实?也就日吹能说出这种话,就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敢这样讲,日本每每地震后的一片废墟,难道都不是毁掉的房子么。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为了抗震,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人在房屋建设方面也是挖空心思想尽各种办法,也只能尽可能把伤害减到最小,但也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

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得日本的地质活动非常频繁,到处都是火山、温泉,同样还有频繁的地震。

每年日本发生的地震在两万次上下,但大多数都非常轻微,人无法察觉。

真正的有感地震,每年大概有一万次,平均一天四次,在最近的一百年时间里,日本发生了一百多次五级以上的地震,三级左右的地震,隔三差五就来一次。

也是地震太多,日本人都已经习惯了,如果不是猛烈的地震,日本人通常都很淡定。

实际上地震发生的时候,能够带来伤害的往往还是次生灾害,最主要的就是建筑物倒塌,绝大多数在地震中罹难的人员,都与建筑物倒塌有关,所以抗震建筑非常必要。

因为地震过度频繁,日本的《建筑基准法》当中对于所有建筑的抗震等级都有要求。

法律规定,所有的建筑物抗震能力达不到七级,不得进行工程建设,而这样的要求,来源于当年日本的关东大地震,那场地震造成了日本惊人规模的伤害与损失。

在2005年前后日本多次修改《建筑基准法》,要求住宅与楼房的抗震标准为,能够承受六级地震摇晃且不能坍塌,商务楼要承受八级地震不能倒塌。

法律有这样强制的规定,也极大推动了日本建筑的抗震能力建设,日本原本计划要在2015年的时候让国内90%的住宅等建筑物都达到这样的标准。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日本的建筑通常采取轻质高强度高韧性的特殊材料。

日本的房屋建筑,构造方面主要分成木构造、铁骨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与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这四种,大部分的普通住宅都使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

房屋的抗震主要有三种:

一,耐震,也就是硬扛地震的伤害;

二,制震,也就是吸收地震冲击的力量;

三,免震,也就是以柔克刚通过构造技巧躲开地震的直接伤害。

对于抗震建筑的建设,日本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还是轻车熟路的,只要肯花钱,日本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都能够达到相对理想的抗震等级,一般的地震很难伤害。

然而,理论上的东西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尽管日本的法律对于建筑工程有抗震的硬指标,但每每地震之后,还是废墟一片,到处都是损毁的建筑物。

要知道,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很多的住宅尤其是咱们平常看到的那种日式一户建,都是日本人自己找人建设的,到底符不符合法律的标准,只有地震之后才能知道。

就现实来说的话,日本相当一部分的房屋都并没有达到法律要求的抗震等级。

日本独门独户的一户建,大多以木结构为主,材料轻质,但这种房屋因为在地震的时候就算倒塌也不容易造成太大的伤害,所以还是在日本非常受欢迎。

不管什么地方,都有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建筑,但再怎么结实的建筑,在地震中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坚固,日本每次地震同样是房屋到处倒塌,就连核电站都损坏了,何况普通房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