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里的焦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作为最经典的一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共出现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具体姓名的243人。除了少数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以外,书中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今天,文史不假带您走进《红楼梦》,走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小人物焦大。作为宁国府的一个老仆, 他从小就跟随宁国公贾演南征北战,甚至还从死人堆里救出了奄奄一息的主子,为宁国府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惜,在宁、荣二公得势后,贾家的后人却没有善待这位恩人。在焦大年老体弱后,非但没有被妥善安置和供养,反而让他做起了最低贱的下等奴役。
而焦大本人,在伤心失望之余,更对贾府的后代们过的那种糜烂生活感到气愤,甚至多次出言讥讽。可以说,焦大看不上这些养尊处优的主子们,而这些贾府的主子也看不上倚老卖老的焦大。
在《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焦大在书中初次登场。当时天已经黑了,宁府的管家安排焦大去送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回家,饮酒后的他甚为不满,借着酒劲撒泼大骂:
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
焦大就这样当着一堆主子的面,痛痛快快地骂了管家一顿。小主子贾蓉实在听不下去了,连声呵斥,又被焦大这样回怼:
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 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在被众人用马粪塞住嘴前,焦大喊出了《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句骂街: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爬灰”又称“扒灰”,这个典故最早和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有关,清代以后的《吴下谚联》记载,当庙宇内的香火旺盛时,夜晚就会有人去偷供奉的锡箔去卖钱。久而久之,“偷锡”就演变成了“偷媳”,暗指公公与儿媳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显而易见,焦大骂“爬灰”是指贾珍和秦可卿两人的奸情。此处,曹雪芹通过焦大之口点出,可谓是神来之笔,为后文中提到秦可卿之死以及“四王八公”路祭都进行了完美的铺垫。
至于说“养小叔子”,笔者就不好判断焦大具体是指谁了。因为,贾府中这样的事儿很多,比如王熙凤与贾瑞,尤氏与贾瑞,秦可卿与贾蔷,王熙凤与贾蓉等等。
想当年,焦大在做小厮的时候,留在贾演身边服侍,说明他也是乖巧伶俐之人,就像现如今贾宝玉身边的茗烟一样。而且,他在战场上还有救主之功,这样的一副好牌,为何却打得稀烂呢?
在书中,与焦大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荣国府的赖大。
赖大应该与焦大的年龄相当,但他并没有“救主之功”。不过,人家特别会做事,更特别会做人,一步步成为了荣国府的管家。期间,不断创造机会攀附权势,赢得了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等人的青睐,创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家业。
在《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贾母为了给王熙凤过生日而把两府中有头有脸的主子和管事媳妇都叫来,屋子里乌压压地挤了一片。其中,除了邢夫人、王夫人和薛姨娘三人自然是坐着的,尤氏和王熙凤作为晚辈孙媳妇要随时伺候老太太和太太们,自然是坐不得的。可是,贾母还是命人拿几个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年高又有体面的嬷嬷们坐了。
作为荣国府的老奴,赖嬷嬷不但不用伺候主子,还在重大场合拥有一席之地就坐,委实是不容易。可见,赖大在荣府的地位已经拥有半个主子的身份,甚至在给王熙凤过生日时,她们出的份子钱也仅比王夫人等人低一等,与尤氏和李纨是一样的。
综上不难看出,赖大家已经是非常的得势了,之后更是为儿子捐了一个县官来当。可见,赖大是既有钱,又有地位,丝毫不因年老力衰而地位有所衰减,与焦大已经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退十万步讲,即便焦大没有赖大那样的能力,担不起重要的差事。不过,只要他能恪守本分,老老实实当差,但就这“救主之功”就够他躺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了。
可是,焦大显然不是这种人,他属于是“有功无能”和“有心无力”,只能眼看着同辈的奴才和后辈的奴才都纷纷超越自己,更加剧了内心的不平衡。心有有气就要发泄,于是他越来越不得主子宠信,越来越成为了边缘人物。
不过,如果我们只看到了焦大醉酒撒泼和污言秽语的一面,那就低估了曹雪芹设置这个小人物的初衷。也说明,我们对于焦大这个人物的认识还是不够,在贾府面临抄家而大厦将倾之时,他这样痛哭和感慨:
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做冤家!
甚至于,他还要冲上去和上门抄家的官兵们拼命,皆是为了力保贾家。看得出,尽管焦大为了贾家付出一生却不被重用,可他对贾府还是充满了感情。或许,诺大的贾府两院之中,只有他才是唯一一个有血有肉还有心的人。
对此,鲁迅先生还曾经这样评价:
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这焦大实在是贾府中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贾府里的焦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焦大老员工一枚,工作时有他,享受没他,稍有所动静还招人嫌。地道的上山的驴袢驯,下山的驴臭棍,岀力讨不到好的低层人。
贾府里的焦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在人物众多的《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是一闪而过,焦大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前八十回中,他仅仅在第七回出现过一次,并且是刚一上场,说了几句话就被人强按着用马粪堵了嘴巴,在百般中挣扎离场了。
当然,也就是这昙花一现般短暂的露脸,这个倔强的醉老头儿用他那几句颠三倒四却又惊心动魄的醉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忠诚勇敢。焦大是宁府中资历很深的男仆,尤氏说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说明他应该是跟着贾演出过兵打过仗的。
打仗上战场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战场上的焦大表现非常突出,“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在惨烈的战争中,焦大不惧危险,忠勇护主,不仅冒死把受伤的主子背了出来,而且还想方设法地弄到吃的、喝的,把主子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回来,在此过程中焦大表现了一个仆人无比的忠诚和勇敢。
二是居功自傲。焦大在贾家历经三代,也是元老级的人物,“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所以,他觉得自己有重恩于宁府,便有点儿居功自傲飘飘然了,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对管家赖二,他不屑一顾,“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对宁府的少爷主子贾蓉,他不加尊敬,“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
甚至对于整个宁府,他都充满了不满,“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
他这种居功自傲的表现,让宁府的人对他都十分厌恶。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再高的功劳也已经是“明日黄花”了,也不能一辈子躺在功劳簿上。
焦大认不清形势,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一味地“吃老本”,所以才会把自己弄到了尴尬的处境,“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
三是消极颓废。居功自傲的焦大在宁府中,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象的尊敬和待遇。因为以贾珍为代表的主子阶层对他是不理不睬不重视。
其他人也就看人下菜碟儿,势利相待,宁府中那么多年轻的小厮不用,在黑灯瞎火的晚上还要派年纪一大把的、喝醉了酒的焦大去送秦可卿的弟弟秦钟。
处在如此不公平的环境之中,焦大的心情非常郁闷和消极,便借酒消愁,“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以至于沦落到被人强填马粪的悲惨遭遇,实在是可怜。
四是率性鲁莽。借酒浇愁的焦大,用酒后的一番颠三倒四的话语,表现出了他的率性和鲁莽。
一方面,焦大是焦心和忧愁的,作为贾家“创业史”的见证者,他知道贾家的祖宗如何“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众子孙骄奢淫逸,“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对宁府这种“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的局面,使他忍不住“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这说明在焦大的心里对宁府还有一份自发的责任心,所以对宁府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他才那么的痛心疾首。
另一方面,别人对宁府中的种种不堪,虽是心知肚明,却是讳莫如深的,而焦大却是直接宣之于口,特别在酒后更是“任意洒落洒落”。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正是焦大的这份率性和鲁莽,说出了“这些没天日的话来”,众人都被“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连素日对宝玉宠爱有加、百般照顾的凤姐,面对宝玉对焦大之骂的疑问,也是立眉嗔目地呵斥了一番,可见焦大的罪骂有多么的“惊心动魄”。
作者:温暖前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府里的焦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谢谢邀请。
焦大这个人物要一分为二来看,他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又可恨的这么一个人。目前《红楼梦》研究中,对焦大的分析实在太单一了,很多论者只是觉得焦大可怜,当年从死人堆里将宁府老太爷救出来,应该算是贾府的功臣了,可宁国府贾珍、贾蓉等人却都欺负他,有了轻松的活儿不给他,专门给他安排夜里辛苦的活儿,将焦大放在一个弱势群体的位置上,加上宁国府本身内部肮脏,大家就更加同情焦大,厌恶宁国府了,这种分析固然正确,但将焦大这个人物的分析过于简单化了。
首先,焦大确实可怜,焦大年龄应该跟贾母差不多,年近八旬,当年为贾府可谓是立下了大功,第七回曹雪芹通过尤氏之口,让我们看到焦大当年的贡献:
尤氏叹道:“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喝马溺。”——第七回由此可见,焦大当年的确给贾府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是贾府功臣,可却被宁府中人忽视,干着别人挑剩下的活儿,夜里送秦钟回家这种事,小厮们也都推到他头上,可知宁府中连一般小厮都不将他放在眼里。
可是,焦大的这种处境真的仅仅是宁国府的不肖子孙造成的吗?他焦大自己有没有责任呢?显然是有的。
还是第七回,仍是尤氏口中,我们再次得知了焦大从战场回宁国府后的生活状况:
尤氏道:“他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的吃酒。一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第七回我们从尤氏口中知道,焦大在宁府,仗着自己在战场上曾救过主子,就在宁府内飞扬跋扈,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骂管家赖二是个“王八羔子”,骂贾珍、贾蓉,时不时冒出一句“不是我焦大一个人,你们作官儿、享荣华、受富贵?”
所以焦大本身就在存在很大的问题,他是一个粗人,而贾府赫赫扬扬,已历五世,乃是个礼仪大家,焦大的言行举止在这里明显格格不入。焦大真正应该学习的是荣国府的赖嬷嬷,低调做人,谨慎做事,最终挣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家业,而不是仗着曾经的功劳吃老本儿,今天打这个,明天骂那个。
试想一下,焦大若是能像赖嬷嬷那般做人,再凭借他自己曾救过贾府太爷这样的功劳,在宁国府,谁敢不敬他?问题是焦大性情太糙,根本不适合宁国府这个环境,不讲体面,愤世嫉俗,可以想象,一开始贾珍等人肯定也是敬重他的,否则也不会一直留着他,可后来贾府太爷去世,焦大没了靠山,他自己又不争气,每日吃老本儿,最终让宁府上下人人都烦他。
所以焦大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作为从贾府鼎盛时期走来的人,他看不惯贾珍、贾蓉等不肖子孙的龌龊肮脏,这是他的正面意义,但同时他自己又不争气,不顾体面,倚老卖老,在宁府丧失人心,最终落得个嘴里被塞马粪的下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焦大。
贾府里的焦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焦大是贾府忠实的老奴才,他早年曾跟随贾家先公征战,並在战场上拼死救过主子的性命。贾家后人将他豢养在府里,焦大死心踏地维护老主子的利益,对贾家后代的一些败坏家门的丑恶行径愤怒叫骂,不过表明一个奴才的忠诚,並非出于善恶分明和有正义感。
贾府里的焦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焦大在《红楼梦》中算是很有重要的一个人了,虽然关于他的篇幅很少,但他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焦大醉骂也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桥段之一。
那么焦大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有人说焦大是刁奴,我并不认同,否则以贾珍的脾气,不可能将他留在贾府那么久。我以为焦大是一个忠心耿耿却自大、倚老卖老的奴才。
焦大的忠心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焦大正式出场前,贾珍的妻子尤氏交代了他的个人简历:
“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从尤氏的话里基本可以知道贾府几代人的富贵繁华,是太爷与忠勇双全的仆人们用性命搏来的,创业之初也是筚路蓝缕、九死一生。从焦大宁可自己挨饿、喝马尿,也要将食物与水奉予太爷可以知道焦大这个人事忠心耿耿的。
这么一个忠心的奴才,年老之际原本应该被好生赡养起来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众小厮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的结果呢?这当然和他自身的倚老卖老的性格有关。
焦大的自大从尤氏对王熙凤讲述的焦大当年的“光荣事迹”,我们可以得出焦大是个非常忠心的奴才,对主子非常忠诚。但尤氏对焦大有这么一段评论:
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由此可知,焦大在贾府实际上是有些自大的,倚老卖老,甚至不将主子放在眼里。
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些。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的杂种们!”正骂得兴头上,贾蓉送凤姐的车出来。众人喝他不住。焦大自恃功高,不把如今的贾珍、贾蓉等人放在眼里,平时除了吃酒就是骂人,换做谁也受不了的。
不被主子们喜欢焦大性格如此,又爱醉骂,偏偏说出来的又是贾府肮脏的实情,实则真的是不被主子们喜欢。
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肐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段话说出来自然让贾府难堪,作为一个侯门世家,哪里容得下这种言论?哪怕是事实,也是要尽力隐瞒下去的。可焦大倒好,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醉酒了一股脑儿全抖落出来。
可了解宁国府的贾敬、贾珍两父子一个爱好烧丹炼汞,什么都不管,一个不喜读书,到处寻欢作乐的情况。
你总该理解焦大醉骂的缘由了,最好的解释便是对宁国府后代“怒其不争”。自己当年跟着太爷九死一生才拼下的贾府基业,倒是被子孙后辈如果荒废,作为一个忠心的奴仆,当然是看不下去,可那又能怎么办?
原文说到尤氏对焦大的评论:
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焦大在贾府压根不被重视,虽然有他自大的成分在,但遭遇如此对待总归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所以焦大只能借着酒意把心中的苦闷说出来。
焦大万分愤懑的,固然是如今主子们对自己不公正的待遇;然而,这些后人的不争气、一代不如一代,才是他忧心如焚的根源。
而焦大的在宁府地位不如小厮,也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当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哪怕做的事情再多,也不能妄自菲薄、居功自傲,给人留下把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