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亚樵?

只要您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定然会对片中的斧头帮记忆犹新。因为,这股黑帮势力简直到了无法无天和令人发指的地步,烧杀抢劫,恣意妄为。而要讲述斧头帮,就必定绕不开它的创始人王亚樵。

王亚樵的大名,在民国可谓是风极一时,俨然如同传奇一般存在着。他除了是“斧头帮创始帮主”,还是抗日爱国志士、铁血锄奸团团长和天字第一号杀手,令无数人都闻风丧胆,比如蒋介石、汪精卫和宋子文等人。

在王亚樵过世后,毛主席曾如此评价这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一起回顾王亚樵,点评他的一生功过是非。

王亚樵(1889年——1936年),字九光,安徽省合肥人。面对晚清的昏庸腐朽,他很早就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积极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并且为之终生努力。

王亚樵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磨店乡,祖辈都以种田为生。为了改变门风,父亲竭尽全力供他读书识字,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而他本人也很争气,从小就能勤奋学习,立志要光宗耀祖。

不过,由于王家无力交付高昂的地租,王亚樵只得在考中秀才后辍学谋生。当然,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他也没有了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的可能和必要。

安徽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故乡,淮军系的军事将领在当时有很多。因此,合肥一带历来就非常尚武,王亚樵所在的村子就有不少原来淮军的官兵。受此影响,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武术,还拜师学得了一手好拳脚,习得了一手好枪法。

在此期间,他也终于认识到了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才是导致内部民不聊生和外部遭受欺凌的根源所在。因此,只有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中国的命运才能改观。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消亡了,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了顺应这股潮流,为了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王亚樵积极参与创立了合肥革命军,组建了军政府。

不过,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孙中山并没有承认这个地方政府,反而从上海派来了孙品骖重新建立了地方政府。于是,合肥突然之间就同时存在了两个军政府,都宣称自己最革命,都视对方为假政府。

王亚樵仗着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和本土派,不断扩充军力以逼迫对方妥协。但是,孙品骖毕竟得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支持,而且更具政治手腕,最终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击败了王亚樵,逼迫他逃离了合肥。

来到南京后,王亚樵继续支持变革图强,但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却敬而远之。不久,他在江亢虎的吸纳下加入中国社会党,主要负责安徽支部的创建工作。所谓“中国社会党”,就是支持民主共和与平均地权的一个进步组织,甚至包含了一些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王亚樵开始四处演讲,他身材瘦弱,长相文弱,戴着眼镜,看起来非常的斯文和进步,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年支持者。终于,中国社会党引起了北洋军阀倪嗣冲的关注,下令通缉包括王亚樵在内的社会党人士。

不得以,王亚樵只好再次逃亡异地,来到了上海。这段时期,他没有了必要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甚至到了食不果腹和居无定所的地步,只能从事最苦最累的体力工作。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绝望过,在上海变得小有名气。

1921年,王亚樵正式接管了安徽的旅沪同乡会,号召所有人都要团结一致。某次,有一名工人因为索要合理的工资而遭到工厂老板毒打,王亚樵集结了一百名安徽籍劳工前去讨要说法,逼迫对方道歉并且结清了工资。

事后,王亚樵在上海变得声名大振,任谁也不敢再继续小觑这些安徽人。于是,他索性成立了一个帮会,取名为“斧头帮”,最先宗旨就是除暴安良和救国救民。

有幸荣登王亚樵除暴安良名单“第一人”的,应该是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他为了上位,对于镇压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可谓“不遗余力”,手上沾满了累累的血迹。

1923年11月10日下午,徐国梁遭到了王亚樵的暗杀,他也成为了革命派中的旗手和偶像。期间,还与戴笠、胡宗南等人成为了莫逆之交,甚至还结为了异姓兄弟。至于说,这二人先后考上黄埔军校并成为蒋介石的红人后,结拜兄弟反目成仇就是后话了。

李鸿章的嫡长孙李国杰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董事长,但在蒋介石进入上海后,立即就盯上了这个肥缺,多次以不同理由“敲竹杠”。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逼迫,李国杰只得无奈同意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指导”。

于是,赵铁桥就成为了官派的上海轮船局总办,还强势架空了李国杰的所有权力。在此危难时刻,李国杰想起了自己的安徽同乡王亚樵,请求帮忙对付赵铁桥以及他身后的蒋介石。

当时,王亚樵看到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背叛了民主革命的初衷,早就对他心存不满。如今,眼看是机会来了,正好可以通过对赵铁桥出手敲打敲打蒋介石。

而且,财大气粗的李国杰自然不会让自己白白出手,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八千块大洋作为定金。事成之后,还会将旗下最大的海轮“江安号”赠予王亚樵,双方达成了交易。

1930年7月24日晨,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办公大楼前,刚刚前来上班的赵铁桥突然遭到了不明人物的枪杀,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闻讯后,蒋介石非常气愤,但是苦于没有直接证据,而且以自己的身份公开与王亚樵为敌有些掉价,只能暂时隐忍。

不过,王亚樵与蒋介石矛盾的最巅峰,还是由于胡汉民。胡汉民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后,其家属找到了最厉害的杀手王亚樵,以20万大洋的高价,请求他执行刺杀蒋介石的计划。

为了刺杀蒋介石,王亚樵特意购买了十几只大火腿并掏空,借助这种伪装将武器带上了庐山。不过,卫兵搜山时发现了被遗弃的火腿,断定出有人已经借助火腿将武器带上了庐山,立即就加强了戒备。

因此,原定的刺杀计划只得做出调整,派出的暗杀人员虽然完成了射击,但只击中了蒋介石身边的警卫,他本人却毫发未伤,这就是著名的“庐山刺蒋事件”。

刺蒋虽然失败了,但王亚樵却被所有的反蒋人士视为英雄,再次公举他出手,这次的目标是蒋介石的“钱袋子”宋子文。当宋子文抵达火车站时,王亚樵率人亲自出手,可惜宋和他的随从们都穿着白色西装,竟然误将他的秘书击毙了。

当时,上海滩最大的帮会势力莫过于以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为首的“三大亨”。他们三人基本上垄断了上海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人都很有影响力。

1932年,王亚樵终于取得了“江安号”海轮的所有权。但是,又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因为“江安号”的经理是张延龄,他仗着自己的叔叔是张啸林,竟然拒绝交出轮船。

王亚樵明知张延龄的身份,依然毫不畏惧,提出和平解决的办法却遭到了对方无视。于是,他派人去张啸林的后院炸开了大洞,警告对方赶快收手,否则下次就是他本人挨炸。

经过与杜月笙和黄金荣的商议,张啸林尽管嘴上骂骂咧咧,但还是让人交出了“江安号”。难怪,军统的大特务沈醉曾这样私下评价:

人人都害怕魔鬼,但是魔鬼害怕王亚樵!

王亚樵这一路走来,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坚决反蒋”和“坚决抗日”。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期间,虽然蒋介石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但许多爱国将领却始终站在抗日的第一线。爱国将领马占山就是其中一位,他得不到国民政府的军费,只得向全国人民进行募捐。

对于此事,王亚樵表现得非常积极。凭借影响力,他积极负责在上海的募捐活动,积极支持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

第一次上海事变,日军突然从海上向驻扎在上海闸北的19路军发起了攻击。王亚樵紧急召集部下、工人、学生和市民组成了敢死队3000余人,自任上海义勇军司令,赶赴了抗日第一线,配合19路军抗击外敌。

得知此事后,蒋介石非但没有鼓励和支持,反而极为震怒,立即下令解除王亚樵的职务,并且就地解散了这支义勇军。职务虽然没了,但王亚樵并没有离开前线,继续进行了坚决的抗日。

“出云号”是日军入侵上海的主力战舰,王亚樵选出了7名水性最好的手下组建敢死队,悄悄潜至“出云号”的舰底安放炸药。虽然,“出云号”没有被最终炸毁,但是船体却受到了严重损伤,使得日军士气锐减。

在19路军和社会各界的誓死抵抗下,日军吹嘘的“24小时占领京沪”成为了笑柄。但是,蒋介石还是与之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日军在虹口留驻了大量部队。

日军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甚至日本外相还亲自赶来参加。王亚樵为了洗刷国耻,联络到了朝鲜在沪的革命人士安昌浩,由他通过热水瓶带入了定时炸弹,将日军指挥官白川义炸死,将重光葵炸伤了一条腿。

1933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王亚樵再次出手。他安排杀手在各位代表合影留念时,取出藏在相机中的手枪对着汪精卫连开三枪,送医院抢救后才脱离了危险。不过,事后得知汪精卫只是他此次暗杀的“第二人选”,而“第一人选”蒋介石当时没有出席才算是躲过一劫。

这一系列的事件下来,蒋介石彻底震怒了,下令戴笠要不惜一切代价捕杀王亚樵。不过,对王亚樵相交甚深的戴笠,深知他行踪诡秘,但唯一的缺点就是特别义气。

于是,戴笠将王亚樵的心腹余立奎抓来,但余立奎却宁死不吐露王亚樵的行踪。不过,余立奎的小妾余婉君却没有顶住威逼利诱,带领军统特务抵达了梧州,成功诱杀了王亚樵。

得知王亚樵的死讯后,周恩来无比感慨地表示:

若是我们早点把王亚樵先生接来延安,该能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做出多么大的贡献啊!

时至今日,王亚樵的身上依旧有着太多的争议,属于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但是,他最大的两个标签“反蒋”“抗日”,都使得他成为了被后人所尊敬的历史人物。@文史不假

如何评价王亚樵?

民国上海滩,传奇人物很多,王亚樵属于越传越邪乎的那一类,有人说他是斧头帮帮主,敢跟上海滩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掰手腕、抢地盘,其实就是黑道流氓;有人说他是民国第一杀手、比魔鬼更恐怖的暗杀大王,他想取谁的性命,那人十有八九要去见阎王;还有人说他杀权贵,刺老蒋,炸日酋,是民国几十年少有的乱世豪侠,甚至可说是民族英雄,最后栽在兄弟女人的手中,遭戴笠手下扒了整张脸皮,实在可惜。

一个强人,身上的江湖色彩过重,当他沉入历史再打捞上来时,世人的评价往往都是看热闹,好坏都朝过瘾了说。

真实的王亚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经志同道合的兄弟,才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才是最趋于真实的。

王亚樵有个好兄弟,名叫华克之,江湖传言此人是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在真实的历史中,华克之比江湖传说要厚重得多,此人早年是国民党左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走向反蒋之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的得力助手。

因为在一个时期,华克之与王亚樵是同道中人,又因为华克之后来走向了王亚樵没来及走向的光明之路,所以他对王亚樵的评价不仅客观,而且深刻,很值得了解。

华克之认为,评价王亚樵一定要从他的籍贯说起。王亚樵是安徽合肥人,清末民初,合肥这块地方唯一的特点,就是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这两位合肥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这群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把持着中枢权柄。

王亚樵因为在合肥长大成人,耳渲目染之下,野心极大,但他欲向上爬,没有贵人提携,最后只好向下发展,而当时的上海滩租界林立,鱼龙混杂,即是向下发展的理想之地。

果然,头脑灵活、拼劲十足的王亚樵,一到上海就踏上了一条捷径歧途,他自称朱家、郭解、要离、专诸,轻财重义,为人报仇,一诺千金,不惜生命。

但是在那样一个乱世,一朝成为这样的江湖义士,再想走向真正的光明大道,过程也就曲折、艰难了。正因为如此,王亚樵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变迁,最早与人义结金兰,密谋反清;后来又加入中国社会党,并为宣传其思想、发展其组织而四处奔走;结识孙中山后,又拥护三民主义,积极推进民权;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干脆成了主张暗杀的无政府主义者。

华克之说,江湖人物只知行侠仗义,拉帮结派,对思想主义是不那么感兴趣的,但王亚樵不是这样,他身在江湖,却在不停地求索,说他是乌烟瘴气的江湖中人,有些贬低了他,他是有追求、有抱负的爱国者,那一身的江湖气让他显得有缺陷,也尤让人钦佩。

杜月笙之流,说他是亡命之徒,那是一种污蔑。

论人格、爱国理想,杜月笙之流不能和他相提并论。

讲到暗杀,华克之也不认同将王亚樵评价成黑帮流氓、暗杀大王。华克之说,王亚樵搞暗杀,对象主要有四类人:一是政敌,如1923年枪杀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徐国梁是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的得力干将,杀他是为了能与浙江督军卢永祥联合反对直系军阀;二是贪官污吏,如1928年刺杀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张秋白,杀他是为了反对安徽省省长陈调元在安徽的横征暴敛;三是外国侵略者,如1932年炸死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刺杀国际联盟调查团团长、侵略者的帮凶李顿,这些都是为了打击外敌的嚣张气焰;四是叛徒,如1930年枪杀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赵铁桥,杀他是因为他出卖害死了王亚樵的好友王乐平,破坏了方振武、石友三、余立奎三军讨蒋。

华克之说,在上海滩,王亚樵搞的这一些暗杀,虽有私利,但多是出于心中的公道,除此之外,他绝少像上海滩青红帮那样,动辄三刀六洞,将人丢进黄浦江,种荷花。

将他描绘成暗杀大王,其实包含着毁之者的险恶用心。被冠上这样的恶名,时代注定是容不下他的,今日来看,暗杀大王好似是江湖威名,但在当时,这是要把他树成靶心,一旦有大事发生,必是万箭穿心的结果。

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被刺,流传出来的说法,这是王亚樵策划的刺蒋事件,只是蒋介石在合影环节没有出现,王亚樵派出的杀手才转而朝汪精卫下手。

华克之曾不止一次地披露,此次刺杀汪精卫,是他与几位义士合力完成的,王亚樵只是帮助解决了一些活动经费,从头到尾他并没有参与进来,根本谈不上幕后主谋。

但他的死,直接的导火索却是因为这一件事。

代己受死!华克之认为,所谓的江湖威名扼杀了王亚樵本该有的光明前途,实在让人痛心。

华克之说,评价王亚樵,许多人都轻视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抗日壮举以及为求索光明所付出的努力,而这部分才是王亚樵身上最浓烈的历史原色。

九一八事变后,世人多津津乐道王亚樵是如何威胁张学良的,少有人提及他强有力地声援了东北马占山抗日。

一二八淞沪会战中,为积极配合十九路作战,王亚樵振臂一呼,不仅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义勇军开赴前线,而且还拉起了数支敢死队,专门锄杀日军、汉奸。

他曾派人潜水到停泊在黄埔滩的“出云”号日本军舰下面,放置炸药。这次行动,因为炸药放置位置不对,虽未能炸沉日军军舰,但还是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1932年4月29日,日军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天长节”,王亚樵派人提前混进会场,放置炸弹,将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等炸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等炸成重伤。

华克之说,这起锄杀行动,轰动一时,此等气概,世人实在不该只评价说这是暗杀,此乃轰轰烈烈的爱国者之奋战。

王亚樵对光明正道的求索,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在上海滩,他曾帮助共产党开办印刷厂,出版发行《红旗》杂志;他曾专门办了一个“和平米店”,一为救济遇到经济困难的共产党人,二为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可以有个“铺保”。

华克之说,王亚樵并非一味地偏激,在曲折的求索之路上,他有着不为人知的牺牲精神。

王亚樵曾对自己的暗杀主义和虚无主义作过这样的解释:没有伟大的共产党存在,我的某些行动也许是虚无主义、悲观主义;有了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就不是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了,一切真理存在于时空之中。

华克之见他多次为共产党筹款,曾问过他,无政府主义在哪里?

王亚樵说,我相信无政府主义,不能张挂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否则当局必定千方百计要把我捉去砍头,那样就不能追随诸公之后了。你现在应该知道了,我这无政府主义也有可能协助你们做出更多的事情!

然而,命运对待王亚樵是那样的残酷,就在他即将奔赴延安,为自己正名,为正道进行新的奋斗的时候,他却死在了军统戴笠的手下,不仅被剥掉了脸皮,而且被定格在了江湖杀手这一层面上。

为此,周恩来曾十分惋惜地对人说,若是我们早点把王亚樵先生接来延安,该能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做出多么大的贡献啊!

毛主席得知王亚樵遇害后,亦送上了一句让人感慨叹息的评价: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尘埃落定,壮志未酬。

击杀三千里,一步愧豪杰!

这就是王亚樵。

如何评价王亚樵?

上海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被称为“远东第一杀手”,“民国暗杀第一人”等,对于他的一生,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道:“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这算是对王亚樵比较中肯的一个评价。

纵观王亚樵一生,他除汉奸,杀鬼子是民族英雄,但是他的暗杀活动也并不是全都是为了正义,也有不少个人江湖恩怨在里面。

像这样的江湖人士一般大多出自草莽,但王亚樵不同,他自幼读书,聪颖过人,清末科举考试甲前十名。年少时候就看不惯官吏豪强压榨人民,时常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豪言挂在嘴边。还积极响应孙中山大兴民主革命。

后来,在上海成立斧头帮,不论封建余孽、反动党政要人、日本鬼子、流氓恶霸杀、汉奸特务,都是他的暗杀对象,就连上海滩大佬黄金荣,杜月笙都避其三分。

1931年,王亚樵更是组织刺客潜入庐山,暗杀蒋介石,虽然蒋介石侥幸逃脱,但是也吓得够呛。同年,又策划在上海北火车站刺杀宋子文,蒋介石曾悬赏100万大洋要杀王亚樵。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王亚樵宣布“全力以赴抗日”,成立淞沪抗日义勇军,同时组织成立以日军高级军官和铁杆汉奸为暗杀对象的“铁血锄奸团”,更是在淞沪停战后暗杀掉了日本原关东军总司令、上海侵华日军总指挥白川义则大将。

王亚樵一生极具传奇色彩、行事风格就像是古代侠客。“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这是伟大毛主席的评价,而我个人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论其一生。

以上观点,青梅煮史原创

如何评价王亚樵?

怎么评价王亚樵?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听说王亚樵的事迹后,说过一句话,用在这非常合适,也十分中肯,就是“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大事不糊涂,小节欠考虑”。总之一句话,草莽英雄,对人民和国家是有功的。

王亚樵,出生于今安徽合肥,小时聪明伶俐,还曾考过科举,后来在上海创立了无人不知的斧头帮,就是星爷电影《功夫》里,斧头帮的原型。

不过,真实的斧头帮,基本上不欺压百姓,相反他们会对不守规矩的流氓,实施惩罚,斧头帮名声最盛的时候,青帮杜月笙也不敢招惹他们,因为斧头帮大多都是亡命之徒,人手一把斧头,斧头帮由此得名。

日本在上海发动事变,占领上海后,王亚樵利用斧头帮成立了铁血锄奸团,专门暗杀卖国求荣的汉奸,他在上海最出名的算是,暗杀了日本少将白川义则了,当然这其中也有江湖恩怨,毕竟他是江湖中人。

因为这,他被人称为“民国第一杀手”,“远东第一杀手”,闻名海内外,许多汉奸流氓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瑟瑟发抖。

因为,庐山暗杀蒋介石失败,王亚樵遭到蒋介石的搜捕,逃亡香港,本来想投奔共产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带队来到香港,设计枪杀了王亚樵,他身中五枪,据说他死前,一直不停说到两个字“延安”。

所以,王亚樵出身草莽,但爱国忧民,也算是个抗日义士了,只是不拘小节,也犯过错误!!若有不同了解,欢迎在评论区,学习交流,感谢关注贫道!

如何评价王亚樵?

说王亚樵是抗日英雄就离谱,因为他也收日本人的钱,帮日本人暗杀国民党高官显贵。

因为王亚樵这个人是典型的“江湖人”,他讲义气不假,但是属于典型的有小义无大节的人。

因为王亚樵只有简单朴素的是非观念“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

王亚樵和国民粤系派系领袖陈铭枢关系很好,或者直白的说,王亚樵攀上了陈铭枢的关系,王成了国民党粤系的打手。

马超俊,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密友,还曾经担任过孙科的副手,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国民粤系安插在蒋介石中枢这边的耳目。

根据马超俊披露,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王亚樵就受雇于日本,在上海创造混乱,日本方面还批给了王亚樵200挺机枪和若干步枪。

另外,王亚樵通日是有多条情报渠道证实的。

比如韩国人的情报渠道,蒋介石这辈子没做过多少高瞻远瞩的事情,但是秘密扶持韩国复国势力算是他做的为数不多高瞻远瞩的事情。

根据受蒋介石扶持的金九曾给陈立夫(陈是联络人)发电报,说日本驻天津司令部收买王亚樵,让王亚樵刺杀蒋介石。

另外,戴笠方面曾经跟踪到王亚樵得力助手与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顾问,其实就是日本军方特务的山本荣治关系密切。

(画圈这位就是山本荣治。)

山本荣治后来策划王克敏公开投日,结果他和王克敏都被军统派人刺杀了。

最后,根据金九撰写的《白凡逸志》介绍,刺杀白川义则和王亚樵没有任何关系。是以金九为首的韩国复国势力自己策划的。

综上,王亚樵就是民国时期常见的“有小义无大节”的江湖人,说他收钱办事有职业道德还算不错,说他是抗日英雄就太扯了。

如何评价王亚樵?

旧上海滩历来就是冒险家的乐园。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哪一个都是“吼一吼,上海抖三抖”的人物。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告诫手下小混混“见了九爷,绕着走”。军统特务头子沈醉曾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却怕王亚樵。蒋介石曾悬赏100万取王亚樵的人头,当时林彪的人头赏金是10万!

王亚樵,安徽合肥人,别名王九光,民族英雄。职业:斧头帮帮主、铁血锄奸团团长、民国第一杀手。出生于1889年2月14日。情人节出生本应多点浪漫与柔情,但其一生除了刀光就是剑影。谁给中国制造苦难,他就给谁制造苦难!

一、抗日无罪

1932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王亚樵成立淞沪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配合19路军浴血奋战。淞沪停战后,日本外相重光葵在虹口公园召开“中日淞沪战争胜利庆祝大会”,王亚樵联合朝鲜抗日志士,炸死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炸伤重光葵,庆祝大会变成丧葬大会。

二、杀敌有功

王亚樵率手下斧头帮成员,从安徽杀到上海,从上海杀遍中国,所杀之人皆为独夫民贼,汉奸国贼。1923年11月10日,刺杀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疑犯王亚樵。1928年8月18日,刺杀安徽省建设厅长张秋白,疑犯王亚樵。1930年7月24日,刺杀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疑犯王亚樵。1931年6月14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庐山遭枪击,疑犯王亚樵。1931年7月23日,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疑犯王亚樵。1932年11月10日,国际调查团团长李顿伯爵在上海华懋饭店遇刺,疑犯王亚樵。1935年11月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身中三枪,疑犯王亚樵。1935年12月25日,刺杀国民党外交次长唐有壬,疑犯王亚樵。

三、大事不糊涂

王亚樵一生,始终主张拥孙、反蒋、抗日,一开始是同盟会成员,继而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再向共产党靠拢,他希望通过暗杀震动社会、促使变革。王亚樵兼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还保留着江湖豪侠的风范,他想凭一已之力,用炸弹和匕首来改变社会的游戏规则。在其生前,积极与延安联系,但壮志未酬身先死!

小节欠检点

王亚樵一生传奇极具个性,早期与安徽建设厅长张秋白有过工作关系,但王亚樵瞧不起张秋白的为人,曾警告张秋白要永远同他保持一里路的距离。一日,张秋白外出偶遇王亚樵,躲避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王亚樵见之,破口大骂:“混账东西,竟敢跟我走在一条路上”,举起拐杖便打将过去,张秋白抱头鼠窜。

五、英雄不死

屡次逆蒋介石的龙鳞,蒋介石对戴笠下了必杀令:要么提着王亚樵的人头来见我,要么提着自己的人头来见我。戴笠屡次失手,最后想出了一计,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于是派出手下奶油小生勾搭上了王亚樵一名手下的老婆余婉君。据相关报道,余婉君长相俊俏,生性轻浮,与王亚樵有点瓜田李下。戴笠对余婉君先施以美男计,继而允诺事成后送余去美国留学。估计,余婉君也是胸大无脑类型,同意了刺王计划,从香港来到了王亚樵隐居的梧州,与王续上了前缘。1936年10月20日,王亚樵从李济深家大醉归来,瞒着夫人,不顾手下的阻拦,应余婉君之约来到了梧州水轻东街八号旅馆,躲藏在里面的特务迎面投来一包石灰,王亚樵心知不妙,拼命反抗,但双拳难敌四脚,特务一拥而上,王亚樵身中五枪,被刺四刀,一代豪杰,没有死于日本人之手,反死于国民党的暗算中。因王亚樵屡次逃脱暗算,国民党特务害怕再次中计,剥下王的面皮以便确认,回去向戴笠复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