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刚在鉴宝节目里砸的东西是真品,王刚需要负责吗?
随着古董和文物收藏的升温,形式多样的鉴宝栏目逐渐兴起。从最早的《鉴宝》,到后来的《寻宝》、《华山论剑》、《一锤定音》、《华豫之门》和《天下收藏》等等,多到令人目不暇接的程度。
在这些栏目中,会邀请知名的专家和演员出场,对于各类参品评头论足和指点江山。由于风趣幽默的对话和台词,由于背后蕴藏的历史和文化,更由于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叫价,让这种鉴宝类栏目长期霸屏。
期间,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天下收藏》就成为了这些节目中的翘楚。其最大的特点和卖点就是“去伪存真”,每一位出场的持宝人都会与节目组事先签订免责声明。合约中明确规定,若专家组鉴定为赝品就当场砸毁;若专家组鉴定为真品就颁发证书并做出估值。
在2012年10月28日播出的那期《天下收藏》中,一位来自河北省的收藏爱好者付常勇带着一对“甜白釉压手杯”出场。节目中,他坚称是真品并请专家做出估值。
结果,在场专家做出了“暗刻龙纹生硬呆板,胎质过于粗杂,明显不是永乐或宣德胎”的评判,鉴定此物为赝品。于是,主持人王刚根据节目的规则和流程,拿起“护宝锤”后当场砸毁。
付常勇当时就凌乱了,他拒绝接受这样的结果并带走残片去找其他机构鉴定。经过仪器的分析,多家机构都表示此物是真品,乃明朝永乐年间青花瓷中的稀有精品,估值两亿人民币。
盛怒之下,付常勇将王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一并告上了法庭,引爆了“王刚误砸宝物”的消息。
不过,付常勇并没有获得这场官司的最终胜利,两审均败诉了。因为,他和栏目组事先签订了《天下收藏藏品鉴定约定书》及《藏宝人承诺书》,明确只要在场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定为赝品后,就应该被砸毁。
官司虽然打完了,但事件并没有平息。针对《天下收藏》中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人就表示,节目中砸掉的赝品虽然不少,但也不乏漏网的真品。而且,有的赝品也属珍品,也有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积淀,就这样被砸毁的确惋惜。
针对方方面面的质疑,《天下收藏》制片人韩勇则表示邀请的鉴赏团队非常权威,虽然在节目中只有几个专家亮相,但背后却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作为支撑。
对于这种解释,公众显然并没有真正认同,使得《天下收藏》和王刚的口碑都出现了直线下降。不得以,《天下收藏》在2013年进行了改版,虽然依旧继续鉴宝,但王刚离开了,“护宝锤”消失了,砸宝环节也取消了。
随着公众猎奇心理的减弱,越来越理性看待文物的价值和价格,这种鉴宝类节目终于不再长期霸屏,渐渐的销声匿迹了。@文史不假
如果王刚在鉴宝节目里砸的东西是真品,王刚需要负责吗?
当初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误砸真品被告上法庭,却胜诉不用赔
著名演员王刚老师的演技非常好,他的一些影视剧作品也深受一代人的喜爱。而年纪大了之后王刚老师也是不再演戏,转战了主持人行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当初王刚老师主持的一档鉴宝节目了,而后来这档节目却因为一些原因停播了。
想必有网友也听说过当初王刚误砸了真品的事情吧,这个节目的规定也迎来了不少争议。因为一旦被专家鉴定为赝品,那么就要当场砸毁,虽然这个行为能够防止赝品流入市场,但是很多人觉得有些赝品也做工精美,没必要砸掉。
而王刚当初误砸事件其实也是因为当时节目中专家给的鉴定结果是赝品,所以王刚老师才不得不砸。不过后来鉴宝人将碎片又找了专家鉴定发现是真品,所以直接将王刚和节目组告上了法庭,这件事情也让这档节目不得不停播。
有人觉得砸东西的是王刚,所以理应他赔。也有人觉得节目组和专家的失误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不过后来持宝人却并没有胜诉,所以不需要赔偿。原来能够上这档节目的人都是和节目组签了协议的,一旦宝物被砸,不管真假节目组和王刚老师都不用赔偿。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节目中的一些规则和设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后来这档节目也是直接停播了。后续出来的一些新鉴宝节目也没有强制销毁宝物这个环节了,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持宝人能够放心的参加节目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