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麦克阿瑟为什么会把美军精锐陆战1师派往“死地”长津湖?中美之间的两支王牌部队,又是怎样在零下40度的严寒天气中进行殊死搏杀的?第9兵团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打击,为什么会有4万多人的伤亡?第9兵团又是靠什么击溃了陆战1师?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如果说哪一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堪比上甘岭战役,那么必然是长津湖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投入了15万的兵力,围攻10万左右的“联合国军”,与装备精良和功勋卓著的美国海军陆战1师进行了直接的较量。

这场战役虽未能实现全歼,但还是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成功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成为了朝鲜战争的转折点。数十年后,美国的各种战史中依然称其为“最艰苦的战役”和“最该被遗忘的战役”。

今天,文史不假带您一同回顾历史,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日本投降后,美国和苏联分别派兵进驻朝鲜半岛,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各自驻军。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的南北地区先后成立了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从此进入南北分裂状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终于爆发了。北朝鲜的金日成政权很快就将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打得节节败退,一度占据了整个朝鲜半岛90%左右的土地。

眼见李承晚不堪一击,美国为了抵御社会主义阵营,立即拉拢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希腊、卢森堡、新西兰、比利时、哥伦比亚、土耳其、菲律宾、泰国、南非和埃塞俄比亚,组建了所谓的“联合国军”,统一由麦克阿瑟进行指挥。

1950年9月,麦克阿瑟通过仁川登陆将南下的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半岛局势瞬间就发生了改观。北朝鲜的军队在慌乱中北撤,丢盔弃甲之下退回到了三八线以北,就连首都平壤也被攻占了。

为了抵御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侵略,为了支持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朝鲜,为了稳定东北亚地区和我国边境局势,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彭德怀作为志愿军总司令,于1950年10月底率兵入朝作战。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而几乎没有人烟。

两军之所以要在此地展开对决,起因是“联合国军”在第一次战役失利后,分兵两路从东西两线对朝鲜北部展开了钳形攻势,准备趁着志愿军立足未稳之时向鸭绿江推进,甚至叫嚣着“回国欢度圣诞节”。

在这种背景下,志愿军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和27军奉命阻击,决定采取“迂回切断和包围歼灭”的策略。为了躲避美军的空中侦察和轰炸,达到突然伏击的目的,我军采取了昼伏夜出的方式秘密行军。

因为缺乏御寒衣物,志愿军战士只得将所有棉被都剪开,做成简易的袜子和手套,以防止手脚被冻伤。就这样,他们忍受着极度的严寒和饥饿而翻山越岭,为了隐藏行踪还不能生火取暖和埋锅造饭,终于悄然进入到了预伏的位置。

11月27日,在漫天的飞雪中,第九兵团向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成功将号称“美利坚之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陆军第7师一部分截为五段。之后,志愿军开始在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发起了围歼战。

凭借优良的地面装备和空中优势,美军利用坦克车、装甲车和步兵车组成了环形防线坚守待援。志愿军虽然伤亡很大,但围歼敌人的决心和意志都非常坚决。

11月29日,麦克阿瑟终于意识到此次北进的意图绝对难以达成,自己“回国欢度圣诞节”的豪言壮语也被啪啪打脸了。不得以,他只好下令东西两线部队全面南撤,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当美陆战第1师终于突出重围南逃时,却发现唯一可以通行车辆的水门桥被志愿军炸毁了。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美军派遣运输机空投了大量的架桥组件,成功修复了水门桥并用一个营的兵力严防死守。

当日夜间,志愿军就派遣两个连作为“敢死队”,每人都身背着50公斤的炸药突入桥底,成功将整个大桥连同基座都全部炸毁。不过,美军在24小时之内就再一次完成了架桥,成功撤到了河对岸。

抵达兴南港后,美军开始仓惶登船从海上撤退,而长津湖战役也至此结束,志愿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据美国老兵埃德·里夫斯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记载:

那天晚上,我们连在一个小山村过夜,屋里烤着火,吃着罐头,喝着咖啡,屋外突然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中国士兵一群一群地冲了出来,我们的火力根本无法阻止,枪管都打红了,但他们仍在向前移动……。 我被那些不畏死亡的灵魂震撼了,当时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美军在南逃时,曾被这样的景象所震惊。一片志愿军俯卧在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着钢枪和手榴弹,全部保持着战斗姿态,已经被冻成了冰雕。这些全都被冻死的是20军第59师第177团第6连,在志愿军战报中这样记载:

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才发现。全连干部、战士都呈战斗队形,全部都冻死在了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从此以后,“冰雕连”便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和一种象征。

根据战后的统计,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约7000人,而志愿军战斗伤亡1.9万人,冻伤却有2.9万人。1952年9月,当第九兵团撤军回国时,司令员宋时轮途径长津湖时依然泪流满面。

长津湖战役犹如一个分水岭,彻底将美军驱逐出了朝鲜北部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现出的那种气概和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铸起了我们民族最坚固的长城。@文史不假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如果说起朝鲜战争中,哪一场战役的惨烈堪比上甘岭?那么长津湖之战当属实至名归。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投入兵力15万人,围攻近10万兵力的联合国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近万人。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三万人的代价,其中仅冻死的就有4000余人。

长津湖战役彻底粉碎了美军钦马鸭绿江的狂妄战略目标,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被动局面,成为战争走向的重要拐点,为联合国军签订停战协议奠定了基础。而志愿军的顽强斗志,也深深震撼了美军,动摇了其必胜的信心。

(长津湖战役)

那么长津湖之战究竟有多惨烈呢?

一、战役背景。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后,受到前后夹击的朝鲜主力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十月初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意图一统朝韩。尽管我国多次警告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但自以为是的麦克阿瑟却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军队不会介入,还许诺美军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回家过节。

此后志愿军入朝,第九兵团担负起东线作战任务。通过大范围迂回包抄的手段包围了美第十军,长津湖血战就此打响。此战第九兵团总计15万兵力,实际参战人数不足7万。而美军总人数近10万,实际参战人数不足5万。

由于美第十军部署在朝鲜东北部,战线过于拉长,以至于巴大维的第七步兵师遭到志愿军猛烈攻击。于是美军收缩战线,并向兴南港撤退。但志愿军的包围圈早已布好,突围美军被分割在柳潭里、新兴里、古土里、下碣隅里等战斗区域。

(自以为是的麦克阿瑟)

二、围困柳潭里。

美第十军陆战一师的指挥官史密斯少将,和主力第五陆战团,遭到志愿军89师和79师合围。但美军有绝对的制空权,意图全歼美军的志愿军久久不能攻克。第九兵团指挥部意识到此地是美军主力,于是下令围而不攻。先集中兵力歼灭其它美军,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此处。

但美军总指挥阿尔蒙德将军则让柳潭里美军向下碣隅里撤退,敌我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白天美军依赖战斗机坦克开路,晚上志愿军则利用夜幕反击。由于武器装备太过落后,史密斯最终成功突围,率部前往下碣隅里。

此战79师付出巨大代价,五个营的伤亡殆尽。

三、血战新兴里。

号称北极熊团的第31团战斗队,是美军的王牌团,主要负责长津湖新兴里北部的防卫。由于战线太长,也被分割成三个部分。此后该团发动猛烈的突围攻击,但由于其联络被我方掐断,无法和其它美军联成一体,最终该王牌团在我军的穿插战术下被成建制消灭。

此战中志愿军27军80师和81师付出巨大代价,伤亡加上冻饿非战斗减员高达万人,初次和美军交手的241团2营和3营在公路沟边以密集队形冲击,遭到美军密集火力阻击,伤亡较大,七个连损失殆尽,238团和239团也几乎全部打光。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

四、下碣隅里的突围。

下碣隅里为美军突围的集合点,这里是美军为支援海军陆战队,建立的一个补给站。所以驻守的部队并不多,其守军为陆战一师,第七陆战团等残部以及陆军和海军的工兵部队。

最初志愿军完成了下碣隅里的包围,但由于美军火力强大久攻不下,而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主力又向下碣隅里突围。再加上北极熊团的残部随后也来到这里,美军兵力不断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志愿军第58师伤亡惨重失去战斗力,只能等待增援,但26军到来时,美军所有突围主力已会合,并凭借强大火力轻松突破阻击,向兴南港撤退。

为了阻止美军突围,志愿军第20军先后两次炸毁美军撤退必经大桥水门桥。但美军依靠强大的后勤两次修好了大桥,最后志愿军把桥基炸了,认为这样美军堵在桥头,只能等待被歼灭,可美国空军从日本空运八套重达1.1吨的桥梁组件,仅用两天就架起了一座大桥,可见其后勤能力之强大。

此后美军通过桥梁陆续撤离,而美第90特遣舰队则守在水门桥,用强大的火力逼得志愿军无法靠近兴南港展开追击,确保美军成功脱离包围圈,长津湖血战就此落下帷幕。

长津湖战役爆发时,正赶上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其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度以上,敌我双方因天寒冻死冻伤的兵员数量庞大,许多打伏击的志愿军成连建制的冻死在陈地上。

战役结束后,第九兵团回国时,司令宋时轮向长津湖脱帽致敬泪流满面。而美国少将巴大维得知一支部队被歼灭后,也流下了眼泪。这也是对长津湖战役惨烈程度最好的写照。

(参考资料:《雪地冰天: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纪实》等)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我认为长津湖之战伤亡较大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1.第九兵团来自南方,没有换装棉衣,而且南方士兵们对北方的寒冷非常不适应,致使在战斗中非战斗减员太多,让人痛心不已。这次战斗中冻死冻死的人员数量远远大于战斗伤亡,是一个惨重的教训。又一次说明了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

2.胃口太大,想消灭美陆战一师不太可能。美军陆战一师是美军中战斗意志最顽强的部队。在瓜岛,塞班岛等夺岛战争中,和日军经常是面对面的拼刺刀,所以一般不会惊慌失措的逃跑。而且陆战一师人数众多,说是一个师,打起来有近三万人,快相当于咱们一个军了。再加上美军是决不会让咱们吃掉他一个师的编制。这种耻辱美国是受不了的。所以美军对陆战一师的支援是全方位,无限制的。

虽然这次战斗第九兵团损失巨大,终究没有吃掉美陆战一师,但是陆战一师还是被打残了,而且也是冻死冻死的人员数量远远大于战斗伤亡。自此战后陆战一师退回后方修整,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再也没有走上一线战场。不能不说是第九兵团给他们的心理阴影太大了。

这场战斗结束以后,志愿军领导层们重新审视了双方军队的实力,经过毛主席的认可,觉得一次吃掉美军一个师是不太现实的,后来决定以吃掉美军一个团为目标,再后来,改为一次吃掉美军一个整营是比较有把握的。

朝鲜战争是世界上两个最有特色的大国的直接碰撞,一个历史悠久,一个历史却很短。一个充满了人类的智慧,一个拥有人类最先进的技术。双方打的这场有限规模的战争,最终改写了世界的格局。

朝鲜战争的意义极其重大,不论是对中国,美国,还是全世界。朝鲜战争是一个开端,他开始了中美两国的百年博弈,准确的说是世界上两个大国的世界领导权之争,这场国运之争已经持续了七十年,并且很可能还将持续一百年。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发生在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之战,其艰难程度与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相比毫不逊色,此战役粉碎了美军在西线的进攻,但是也留下很大的遗憾,没有将美军的精锐陆战第一师歼灭,让该部伤痕累累的逃出生天。

双方参战部队

这场战役,我军参战的是第九兵团,其主要参战部队是第20军、第27军,第26军由于受暴雪和美军空军的袭扰,到战役末期才参加战斗。九兵团每个军都是经过加强的,有4个师。

美军主要参战的是美军第10军和美国空军及海军舰队,美军第10军下属有陆战第一师和陆军第三师、第七师。陆军第三师主要任务是镇守港口,保住退路,韩军第10军团和土耳其旅在战役中可以忽略不计。

战役进展情况

美军第10军是以陆战第一师为前锋,陆军第七师掩护其侧翼的战斗队形向朝鲜北方开进的。我军第九兵团采取的战术是,节节抵抗诱其深入,而后再分割穿插包围。

应该说第九兵团的战役目的是完全达到了,因为陆战第一师和陆军第七师的第31团被分割包围成了5个部分。如果有重炮、坦克和飞机,这些被包围的部队用不了几天就会烟消云散。可惜的是第九兵团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重炮,因为道路崎岖和美军的空中封锁,未能带到前线。迫击炮也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连炮弹都放不进去,轻机枪也需不断拨击撞针才能发射,唯一的重武器就是手榴弹。

被分割的美军最初采取坦克做外围的环形阵地来抵抗,不久后就发现情况不对,决定突围。突围途中陆军第七师的第31团被全歼,这也是朝鲜战场美军被消灭最大的建制单位,其“北极熊”的军旗至今还在我国军事博物馆代为保管。

但是其余美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先是汇集到一起,而后逐步撤退到水门桥。在这里双方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志愿军两次炸毁水门桥,甚至连桥基础也都炸掉了。但是美军依靠空中力量,从日本运来了2套钢制桥,架桥成功,顺利的突破了这个狙击点。而后在第三步兵师的接应下,摆脱了26军的追击,逃回连浦兴南港,乘坐军舰撤到朝鲜南部。

战役结局

此战之后,志愿军将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逐出朝鲜38线以北的东北部大部分地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不过9兵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根据战后《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页数据:东线九兵团3个军战伤伤员14062、冻伤伤员30732、战斗死亡7304,总减员52098(冻伤死亡不清)。

美军第10军在此战役中伤亡也非常惊人,根据美国在战后的数据公布的情况来看,在长津湖战役的整个过程中,总共减员一万三千多人,其中死亡2100人,被俘的约为300人左右。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打赢长津湖之战最难的,不是恶劣的寒冬和美军强大火力,而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事实:志愿军参战兵力和面对的敌人是一样多的!大家都是10万人!

在谈论长津湖之战,很多人都以为是“15万志愿军围攻两三万美军”,然而这个数字严重偏离事实。

首先,参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虽然有三个军(20、26、27军)15万人,但实际只有20军和27军投入了战斗,也就是10万人。26军实际上根本没能参战。

相对的,二次战役东线的联合国军主力是美第10军,不仅是美陆战一师,还有美3师、美7师、韩3师、韩首都师,一共有五个满编师,兵力超过了10多万。

虽然战场上也有几万朝鲜人民军,但这时的朝军已经崩溃,完全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志愿军第九兵团在东线战场,要打退的是自己兵力几乎相当的10万敌军,而不仅仅是陆战一师。

长津湖战役过程不多说了,但战役结果并不是简单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击退了陆战一师”,而是将美第十军的10万人全都从东线打跑了!

志愿军第九兵团仅仅投入了10万人参战(还有5万人的26军一直在路上,最后也没追上敌人),而且付出了远超出敌军的伤亡代价(我军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共5.2万人;美10军死亡失踪5923人,战伤4582人,冻伤7338人,共17843人),却将东线的10余万联合国军全都赶进了大海。这才是这场战役最惊人、最艰难、最巨大的战果!

事实上,美10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兵分九路,分成了九个战斗群在朝鲜东北部冒进,每个战斗群都只有1个营到1个师的兵力(美陆战一师战斗群;美7师第31团战斗群;韩首都师第18团战斗群;美31团第3营战斗群;美7师17团战斗群;美32团3营战斗群;韩3师第23团战斗群;韩3师第22团战斗群;韩首都师战斗群。)。

结果,第九兵团集中兵力重点打击美军最强的两个战斗群——陆战一师和美31团战斗群,分别给予重创和歼灭,给其他七路美韩军也造成巨大震慑。七路敌军都认为自己也要面临被歼危险,只好纷纷溃退。

这才是美10军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反而仓皇从兴南港败退的原因。朝鲜东线战场原本已经全面崩溃,战略态势却由此被完全倒转。

第九兵团付出巨大的牺牲,但由于实施了高超的作战部署,并且在气势上压倒了敌手,最终取得战略全胜,这才是这场胜利的真正伟大!

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围攻美军最精锐部队,赢得究竟有多难?

那本身就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所以能赢,除了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之卓越的指挥才能之外,就是被毛泽东思想唤醒的中国革命军人的决胜意志与顽强精神的完美配合。

所以说:在同样的战场条件下,在同样的武器装备如此悬殊的条件下,有,也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才能在遭到巨大伤亡的代价下,彻底击溃不可一世的美军精锐!除此之外,世界上绝无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可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其右!所以说,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万岁、万万岁!一点都不为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