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亊吗?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了,战争结束后,他的生前部队回国了,这支英雄的部队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由于准备充分,朝鲜人民军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将韩军压缩至釜山一隅,基本占领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

为了挽救自己所扶持的李承晚政权,美国拼凑了所谓的“联合国军”成功实现仁川登陆,从此开始直接介入了朝鲜战争并很快改变了战场的局势。

在朝鲜政府的多次请求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终于将战线稳定在了北纬38度线一带,有力维护了东北亚的稳定和局势。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无比巨大的牺牲圆满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使命。其中,荣立三等功以上者多达三万多名,特级英雄却只有两名,分别是杨根思和黄继光。

杨根思(1922年11月——1950年11月),江苏省泰兴县人。历经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洗礼而成长为英勇的革命战士,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了“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不过,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英雄人物不是杨根思,而是另一位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2月——1952年10月),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军的机枪口,被追认为“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1931年冬,黄继光出身于四川一户黄姓的贫苦农家。因为大儿子幼年被狗咬伤落下了病根,二儿子又是先天的聋哑和残疾,所以三儿子黄继光就成了当时家中唯一健康的孩子。

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也为了照顾生病的两个哥哥,黄继光很早就开始务农拾柴。不过,由于父亲黄德仲为了偿还地租而长年劳作,终于还是累病而死了。

看着家徒四壁的光景和不能自理的儿子,母亲邓芝芳已经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一年,黄继光还不到10岁。

从此以后,母亲邓芝芳只好带着黄继光出外沿街乞讨,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鄙视。不到两年,黄继光开始从事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搬运、苦力、装卸……,这些活儿极大地影响到了他的生长发育。

随着解放军解放了大西南,黄继光终于迎来了人生转机,如愿担任了当地的民兵。没过多久,我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而他也积极入伍参军成为了志愿军战士。

当黄继光随军进入朝鲜时,志愿军已经取得了五次战役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被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作为一名通讯员,他有些不甘心,总希望能够奔赴最前线作战,多次主动请缨。

1952年10月,美军为了推进战局,开始向位于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的上甘岭发起了攻击,打响了“上甘岭战役”。短短数日,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高地上,美军先后投入了六万兵力,倾泻了近两百万发炮弹和数千枚导弹,每秒落弹平均六发。

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志愿军的伤亡很大,表面阵地已经失守,全部转入坑道隐藏。10月19日夜,黄继光受命前去六连进行补充,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在最前线作战的愿望。

美军占领高地后,立即构筑了非常坚固的火力点,企图彻底压制志愿军的反攻。而为了拔掉这处据点,六连已经派出了三批突击队员,可惜全都牺牲了。

眼看已经临近了拂晓,如果此时再不能突破,那白天更加不可能。黄继光不畏牺牲,和两名战士再一次携带炸药包冲了出去,一直冒着炮火匍匐前行。很快,另外两名战士牺牲一个,重伤一个,只有黄继光轻伤。

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黄继光没有退却,终于在爬近机枪火力点后将炸药包丢了出去。随着一声惊天巨响,美军的火力点被炸掉半边,志愿军战士开始发起了冲锋。

不过,美军的机枪在短暂停歇后,又一次开始了疯狂的扫射。黄继光身边已经没有了炸药包,而且多处受伤,但看到战友们的牺牲,他竟跃身而起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机枪口。

战役取胜后,黄继光的遗体终于被找到。据当时的志愿军战士李继德这样回忆:

他已经不成人形,但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早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还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都已经流光了。

战士们含着热泪为黄继光的残躯清洗了三天,才勉强为他穿上了军装,举行了追悼会。根据他生前的遗愿,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远在老家的母亲邓芝芳得知儿子的死讯后,尽管五内俱焚,但还是托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写了一封信:

光儿在朝鲜前线牺牲了,就像割了我的一块肉,天下母亲谁不疼她的儿女。但是,我的儿子死得值!

之后,黄继光的母亲出席了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感谢她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了如此英勇的儿子。

黄继光牺牲后,他所在的连队被保留了下来,始终都高擎着英雄的旗帜,弘扬着英雄的事迹。和平年代,他们先后完成了多次的抗洪抢险、国庆阅兵和联合军演等任务,获得了“黄继光英雄连”、“空降兵模范六连”、“抗洪抢险先锋连”和“模范空降兵连”等称号。

可以说,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留存了下来。@文史不假

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亊吗?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华好儿女踊跃报名参军,1951年3月,在四川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点有一个矮个子青年早早地来报名,可征兵同志嫌他个子矮不愿收他,他就在那软磨硬泡,这时一位征兵营长走了过来,被他当兵的热情所感染,同意破格录取了他,他就是用身体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黄继光到了前线后被分配在第十五军四十五师135团2营6连担任通信员,虽然部队是在前线,可前线也分前沿和后勤,由于通信员的特殊工种,他被留在了后勤,当他看到一起入伍的老乡已几度战火锤炼,有的甚至立功受奖,就坚决要求上前沿杀敌,同在后勤的副指导员耐心地教育他,战场是个整体,无论在哪里都是在作贡献,战斗的胜利离不开后勤的保障,黄继光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片面性,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于是工作干的非常出色,1952年7月光荣入团,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了2个师的兵力争夺五圣山,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进攻,志愿军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2营奉命必须在天亮前夺回上甘岭右翼的597.7高地,这关系到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当时敌军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着2营不能前进,营长命令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6连在机抢掩护下5次爆破都未成功,而且战士一个个倒下,离天亮只有40分钟时间了。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向营长请缨,并递交了决心书,向营首长保证,坚决完成任务,于是,黄继光被临时任命为6连6班班长,执行第6次爆破任务。黄继光带上手雷和两名战士向敌军火力点爬去,他们巧妙地躲过了照明弹的亮光,当离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敌军发现了他们,随之密集的弹雨扫射了过来,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也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他忍着伤痛继续前进,当离敌火力火八九米时,他将手雷投向了敌军,这时2营趁势发起了冲锋,可敌军突然又从地堡里射出机枪火力,战士纷纷倒下,这时的黄继光顽强地爬向敌军,突然站立起来挺起胸瞠,张开双臂朝敌军喷出火舌的枪口扑了上去,正在吼叫的枪口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部队顺利地占领了阵地,全歼了2个营的敌军。

为表彰黄继光烈士视死如归、无畏无惧的伟大精神,1953年5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的称号,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毛主席还亲切接见了他的母亲。

谢谢阅读

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亊吗?

笔者是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第十五军四十五师的一员。是六十、七十年代担任全军战备值班的《战备营》一员。是毛泽东时代走进这支部队序列的。今天能说说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和这支英雄部队的故事,是我的荣耀与骄傲!

在毛泽东时代,凡是每年入伍的新兵在政治学习、传统教育阶段,都要在师部黄继光展览馆参观瞻仰,那里陈列着黄继光牺牲时穿的那一身棉军装,上面有许多被机枪打穿的洞眼,那挺美国机枪、和碉堡里那几名美国士兵的头盔一同都在陈列着。

更有当时几百封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仁人志士写给黄继光母亲的慰问信也在墙壁上贴着,我记得很清,每封信的第一句都是:请允许我称您伟大的黄妈妈!这些都是真真实实我亲眼所视,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热爱英雄尊敬英雄母亲的心境。黄继光母亲在北京幸福的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黄继光展览馆里的遗物遗品,再现了英雄在战场上轰轰烈烈的一幕,他的壮举,震撼了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号称是最强大的美国军队。

一九七二年身兼四lll省革委会妇联职务的黄妈妈来部队看望官兵,我们全师官兵列队数公里欢迎。

那时每年入伍的新兵在进行军史教育时,除了参观黄继光展览馆,同时还要观看电影《上甘岭》。因为这部片子是我们师的战斗记实,是我们师的荣耀。时任师政治部主任特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赵毛臣是影片的军事顾问。他给我们讲了当年许多拍片时如何做到和实战一致的彩排经过。

《上甘岭》战役和黃继光的故事,反映了志愿军为保家卫国不惧牺牲、勇于奉献的国际英雄主义,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篇。他将永远激励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我们的国家安宁而献身伟大的国防事业。

朝鲜战争结束后,志愿军部队陆续撤回,十五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回国以后,为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现代化,遵毛主席”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指示,我们部队改装成了空军空降兵,肩负起了一支快速反应、随时可到任何地方做战、让统帅部放心、敌人害怕的威武之师。

千米高空炼忠诚,

万里蓝天展宏图。

壮志凌云冲霄汉,

试问天下谁能敌!

今天,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的飞跃发展,这支英雄的空降兵部队战斗力更强!更能适应未来反侵略战爭的需要!更能肩负起捍卫祖国领土的重任!

风雨人生

2018.9.10.

于乌鲁木齐

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亊吗?

一些人拿出人性说话,说“黄继光长的也是血肉身躯,凭什么能够堵住机枪眼呢”什么话来否定黄继光英雄事迹,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最可耻的把戏。

今天让我给你讲讲黄继光及其部队的事迹,驳斥污蔑抹黑我军特等英雄黄继光的无耻谰言。

黄继光1931年生于四川中江县贫苦农民家庭,他六七岁就不得不下地干活割猪草放羊等都做得了。黄继光十岁时,父亲被地主强逼追债(借一还三)而害死,黄继光就成了孤儿。

1949年中江县解放,被地主老财压迫了八年多(那些给刘文彩洗白的人还有良心吗)的18岁青年黄继光,被选为村儿童团长,还因立功被评为民兵模范。昔日的孤儿小长工,翻身做主人了。

这样经历下成长起来的黄继光,必然是嫉恶如仇意志坚定的解放军战士。1951年,黄继光作为全村第一个参军的士兵,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第 15 军第 135 团 2 营6 连任通讯员。

1952 年 10 月 14 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 597.9 高地和 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9 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 2 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 597.9 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攻势,志愿军部队不能前进。第 2 营参谋长命令第 6 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

在实施爆破中,第 6 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均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先后倒下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 40 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提上手雷,带领战士吴三羊和肖登良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不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碉堡。

时间不等人,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上又有多处重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疯狂射击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堵住敌人火力点上最后一挺机枪的枪口。这一壮举极大震撼了敌人,他用身体为部队创造了一个十分珍贵而又短暂的冲锋时机,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利用黄继光用生命换来的难得机遇,部队吹响了冲锋号,并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2100 余人。

黄继光生前战友李继德在战场上曾亲眼目睹黄继光堵敌人枪眼的过程。至今,李继德也还清晰记得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细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 “我看见已经爬到碉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后来,他看到英雄被子弹打烂了,“后背血肉糊拉糊拉的,不成形了。”李继德老人还通过记忆模仿还原黄继光的身姿,用痛苦的表情连说了七八个“哎呀”。

除了目击者,珍贵的历史照片也证实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在包含了黄继光正面全身照和半身照的照片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英雄保持着双手高攀、扑向敌人枪口时的姿势,也能看到照片中黄继光用来封堵枪口的胸部以上部位被大量子弹击穿,这张照片就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抗美援朝志愿军第15军,军长是秦基伟,因为上甘岭的英勇奋战,第15军被称作为“千岁军”,与38军的万岁军遥相呼应。第十五军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下辖第43、44、45共3个空降兵旅。

黄继光所在的第45师,师长崔建功,下辖三个团分别是133团、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就是第135团的。后来,45师先后成为歼击机师和强击机师。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就出自于空军15军45师133团。

45师133团还有一个战斗英雄,就是高射机枪连班长牛喜生。他在掩护炮兵部队时击落敌炮兵校正机1架,在忠贤山用12发子弹打落敌侦察机1架,上甘岭战役中,又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

这就是黄继光及其所属部队的英雄事迹,这样的英雄事迹太多太多了,说也说不玩,根本没有必要去虚构。

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亊吗?

不仅有黄继光,还有邱少云等很多英雄,都出自我们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就是这个在志愿军中算不上主力的部队,用一场举世闻名的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千古留名。在这场战役中,黄继光获得的“特级英雄”称号,是解放军至今仅有杨根思等几个人获得过的最高级别的荣誉。

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1955年被授中将,1988年被授上将),黄继光是15军45师135团6连通信员。

1952年,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在谈判陷入僵局之时,志愿军方面接替彭德怀的陈赓代司令员回国,邓华继任代司令员,而“联合国军”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成为总司令,双方大大小小的战斗也没停止过,美军想尽各种办法消耗中朝军队,甚至不惜使用下流的细菌战,但反而激起了中朝军民的更大斗志。

10月4日,交战双方朝鲜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展开了争夺。这两个高地背后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中方称为“上甘岭战役”,美方叫作“三角形山战役”。

彭德怀在回国之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上,单独把15军军长秦基伟留了下来,指着地图上的五圣山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秦基伟肃然答到“有15军在,就有五圣山在”。

但战役未开始之前,双方都没有特别重视,美方指挥官范弗里特计划用200人的代价,在5天内占领五圣山,为保险起见他动用了6万余人的后援兵力。

而中方在敌情判断上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在五圣山方向,只留下连秦基伟都承认算不上主力的1万余人的45师。这样使敌方的兵力是中方的六倍之多,飞机、火炮、补给更是没有可比性,美方全面占优。

凌晨3点半,战斗打响,“联合国军”重炮、坦克以每秒6发的火力密度,将炮弹倾泻到两个小山包上,志愿军因判断失误,在8小时内没有得到自己炮火的支援,头一天伤亡就达550人。

45师师长崔建功因电话线全部炸断,基本失去指挥作用,只能任由部队各自为战。这一天“联合国军”共发射了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将上甘岭主峰整整削低了两米,寸草皆无。4天后,志愿军阵地失守,投入的15个步兵连全部被打残,最多的剩30多人,少的不足一个班。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19日晚,45师发起反攻,135团2营6连,只剩下16人,在进攻战斗中,仅存营参谋长,连长,指导员和包括黄继光在内的三个通讯员,6个人继续战斗,相继又摧毁了几个火力点,当黄继光身边的战友牺牲,身上已无弹药的情况下,面对敌军残存地堡中压制进攻战友们的机枪火力点,黄继光义无反顾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当战友们冲上去后,发现黄继光仍然压在敌人射击孔上,胸口堵着敌人的枪口,双手紧紧地抓着旁边的沙袋。

20日早晨,“联合国军”再度反攻,上甘岭阵地又一次失守,45师21个步兵连,伤亡均超半数以。“联合国军”也伤亡7000多人,美军随军记者报道“一个连长点名,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应到”。

地面阵地失守,转入坑道作战,坑道工程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一项壮举,据统计,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挖的坑道长达1250公里,等于挖了一条中国连云港到西安的大隧道。

10月30日,志愿军再度反攻,并调动133门重炮支援,几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联合国军”反攻40余次未果,11月1日接着进攻,打到2日,我军乘势打了个反冲峰,把597.9高地全部收复,45师补充的10个连又全部打残。

11月5日,“联合国军”再度进攻,45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3点,连长趴在敌军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送到指挥部“我已巩固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当天,美国人向外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打败了”。

反攻之后,曾经有三四百人的1号坑道,只走出了8个人,下阵地时,在炮火下牺牲了2个,到后方后又被饼干和牛肉罐头撑死了1个。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在这片小小的山山包上,加上后期参加作战的12军,志愿军先后投入了4.3万余人,阵亡7100余人,负伤8500余人。”联合国军”投入兵力6万余人,死伤2.5万余人。

15军,这支原本不是主力的部队,经此一战,跨入了解放军一流主力的行列,被誉为“千岁军”。至今美国军事科学院教科书中,唯一的中国战例就是“上甘岭战役”,而且世界各国的军队也大多把“上甘岭战役”作为教学战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1949年改编为第15军,归属刘伯承的第二野战军,陈赓的第4兵团建制,1951年入朝作战,1954年回国,1961年,被空军司令刘亚楼从军委给的三个候选主力军里选中,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5军,1993年划归为军委空军直接领导。

15军自建立起,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仅在“上甘岭战役”中,除黄继光外,龙世昌用胸口抵住爆破简,用生命炸掉敌军地堡。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王世成,手握爆破筒跃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邱少云烈士也是15军29师的战士。

2017年,空15军已调整为空降兵军,取消了以前的番号,空15军也成为了历史,但后人将永远铭记这支部队自成立以来,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你知道黄继光和他的生前部队有哪些故亊吗?

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第十五军,这支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一战成名,打出了国威军威。十五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1947年8月15日在河南省博爱县王卜昌村组建,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黄镇,下辖25、26、27三个旅。 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1949年2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下辖43、44、45三个师。

解放战争时期,这支成立不久的部队好学上进,边打仗边学习,成长进步较快。先后参加了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从河南一直打到云南。邓小平在1989年接见二野战史编撰人员曾说:“经过大别山斗争,二野受到削弱,只有秦基伟的九纵,你们那一坨,保持兴盛的旺气。”

朝鲜战争爆发时,十五军正奉命在云南剿匪,军委原计划将其整建制改编为云南公安军,秦基伟主动请缨,积极要求赴朝作战。1951年3月底,秦基伟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43师留在云南继续剿匪,邱少云所在的29师配属十五军。十五军入朝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顽强的十五军官兵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毛主席曾评价:“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1961年,军委决定扩建空降兵,经反复遴选,由于在抗美援朝中的出色表现,十五军被整建制改编为空降兵。截止目前,仍是全军唯一的空降兵部队。这支部队继承了上甘岭黄继光的优良传统,重担敢挑、困难敢上,组建11天便升空跳伞,从成立初期“陆军+跳伞”的“一人一具伞一杆枪”,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包括20多个专业兵种组成的“空中集团军”。

1998长江年长江特大洪水。空降十五军官兵坚守大堤79昼夜,转战11个县市,加筑堤坝261公里,排除险情700多起,抢运物资8000多吨,解救群众5.4万多人,战胜了8次洪峰,以未溃一口、未破一垸、未亡一人的骄人战绩,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空降兵1.1万名官兵千里驰援,在外区部队中第一个成建制到达灾区。5月14日,“空降15勇士” 在无引导、无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情况下,5000米高空生死一跳。在无任何补给的情况下,他们历经7天6夜,圆满完成勘察报告灾情和引导救援物资投送等任务,打通了重灾区茂县、汶川与外界的生命通道,为科学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宝贵依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