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中国一词是始于何时?
关于“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据《大雅·民劳》记载:
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而且,在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的西周文物“何尊”上面,也有着清晰的铭刻,全文是: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百自之辟民”。
大致意思就是,周武王在消灭商纣王后,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宣告大商灭亡,宣告大周建立:从今起,中国的所有民众都归我管辖。
不过,自从“中国”出现后,这个名词所包含的区域就是不断变化的,从来都没有一层不变。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了满清时期。
1689年9月,沙俄在与满清进行数次军事冲突后,入侵中国的步伐得到了遏制。通过谈判,双方的全权代表索额图和费耀多罗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署了中俄双方的边界条约,史称为《尼布楚条约》:
一、以绰尔纳河、格尔必齐河作为中俄两国的边界;
二、两国彼此互不收容对方的逃亡或者叛逆人员;
三、沙俄军队从此退出雅克萨城,两国军民不得私自越界;
四、中俄两国在边界两侧可以进行正常的往来和贸易;
五、划地的原著民可以自行选择加入沙发或者加入中国。
关于这份条约,虽然后世存在的争议依然很多,依然有人认为丧失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依然有人认为是不平等条约。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却是,这个条约维系了中俄双方近百年的和平,起码没有发生过大的直接战势。
还有一点需要指明,《尼布楚条约》是以“中国”的名义与外国划定的第一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性质的国际条约。而且,签订条约没有使用大清帝国,而是冠之以“中国”的称呼,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
所以说,“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而它具有国际意义则出现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文史不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