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是晚清历史上最著名的红顶商人,没有之一。所谓“红顶商人”,也就是拥有品级的官商,正是这个官商的头衔成就了胡雪岩,也正是这个官商的头衔拖垮了胡雪岩。一句话,他成也“官商”,败也“官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胡雪岩,竭力还原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初名顺官, 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县,父亲病逝后移居浙江杭州。后世对他贬褒不一,推崇者甚多,批判者也不在少数,但不可否认的一点,胡雪岩称得上是清末时期的风云人物。
幼年时,胡雪岩家境非常贫寒,只得为当地的地主和富户放牛。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他也没有过多久,十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顶起家门,他只得远赴杭州当起了钱庄的学徒。
在此期间,他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个候补官员,名叫王有龄。谁都不曾想到,这竟是胡雪岩日后的贵人,更促成了他的人生重大转折。
不过,当时的王有龄时运不济,为了上下打点而四处筹措银两。通过敏锐观察,胡雪岩认定此人未来不可限量,就擅自将钱庄的银子借给了王有龄,自己也因此被掌柜逐出了钱庄。
不久后,王有龄开始时来运转,他在何桂清的推荐下担任了浙江粮台督办。为了答谢昔日的雪中送炭之恩,王有龄资助胡雪岩开办了一家名为“阜康”的钱庄,并且将许多官府业务都交由他办理。
几年下来,王有龄和胡雪岩可谓相得益彰。前者步步高升,做到了浙江巡抚;后者财源滚滚,做到了杭州巨贾。
不过,随着太平军的步步逼近,苏州、常州、嘉兴等地纷纷陷落,杭州城也危在旦夕。由于心存嫌隙,左宗棠竟然拒绝发兵救援,导致巡抚王有龄在城破后自杀殉节。
在曾国藩的举荐下,左宗棠继任了浙江巡抚一职。面对清军后勤补给和兵源供应的严重不足,胡雪岩放下私怨与左宗棠精诚合作,短短几天时间就筹足了十万石粮食,保障了左宗棠稳住阵脚。
期间,虽然镇压太平天国的战势依然胶着,但左宗棠却开始对胡雪岩刮目相看。他认为,眼前这个商人绝不简单,可以承担更多的重任,比如经办粮草转运和军需供应的业务。
背靠大树,胡雪岩的钱庄生意遍及了长江沿岸,个人资产也达到了两千万两白银。可以说,此时的胡雪岩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真正成为了大清朝第一商人。
富起来的胡雪岩开始更加鼎力支持左宗棠,为他积极提供财力支持,还训练了数千人的洋枪队用于同太平军作战。在剿灭太平天国后,随着左宗棠的水涨船高,胡雪岩也继续受益,又积极协助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
阿古柏分裂势力长期借助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新疆为祸,长期困扰着清政府。对此,朝廷出现了两种声音,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张放弃新疆,而以左宗棠为首的却坚决主张武力收复。
胡雪岩选择坚决支持左宗棠,为他积极筹措西征的巨量军费,还向英国汇丰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担保借款。最终,左宗棠不辱使命,抱着必死的决心一举消灭了阿古柏势力,顺利收复了新疆。
面对这次久违的胜利,慈禧太后非常欣慰,不仅大力奖赏了左宗棠,还特旨赏赐了胡雪岩正二品顶戴并赏穿黄马褂。这一封赏,使得胡雪岩一时间名声大噪,成就了自己“红顶商人”的威名。
假如!胡雪岩能够在此时见好就收并且急流勇退的话,或许可以善始善终。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大难将至,为了打破国外资本对于中国生丝行业的垄断,胡雪岩耗资两千万两白银收购各地的生丝,引发了一场“生丝大战”。
此举,无疑激怒了各国资本势力,他们结成同盟拒购华丝,造成了胡雪岩生丝的积压。而且,由于大清的海关早就被各国所操控,导致了胡雪岩的生丝根本就无法外运,只得无奈地贱卖。
胡雪岩在政治上始终站在左宗棠的一边,从而彻底得罪了李鸿章。新疆收复后,朝廷将各省的赋税准备用于偿还左宗棠西征时借下的洋债,可是李鸿章却有意截留并成心刁难,导致胡雪岩的经济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伴随着自己的靠山左宗棠被李鸿章逐渐压制,胡雪岩的日子更加艰难。此时,李鸿章再一次推波助澜,上疏朝廷弹劾胡雪岩的许多罪状。其中,最具杀伤力的一条就是他为左宗棠借洋债时收取了高额的利息,终于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强烈不满。
1885年,也就是光绪十一年,清廷下令将胡雪岩革职查抄。而此时,左宗棠已经大不如前,根本无力保全自己的钱袋子胡雪岩。
胡雪岩自知已经难逃一死,没有向任何人求救或者求饶。他选择了体面的自缢身亡,满怀遗憾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纵观胡雪岩的人生,他靠着诚信经营和仗义疏财,风光无限地影响过满清王朝的走势,为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过力量。但是,由于“官商不分”的观念,使得他积极攀扯政治权力和选择政治站队,最终遭到了政治的反噬,沦为了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引用《桃花扇》中的一句名言: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胡雪岩从一穷二白的寒门子弟,到万贯家私的大清首富,他用了超过三十年的时间;胡雪岩从誉满天下的红顶商人,到罪恶昭彰的阶下囚徒,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文史不假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破产,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1、生意人陷入朝堂的权力之争,注定了不会有好结果。
2、自己没有认清形势,盲目自信和信任别人。
其实,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却不少。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没落的最直接原因是他投机蚕丝失败,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他能起家主要是借助官场之力,自然也就被卷进了官场斗争。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红顶商人,虽然现在出了很多胡雪岩的传记,说他多会做生意,然而他能发家,主要还是攀附上了王有龄和左宗棠两个贵人,说白了就是借助官场的力量。
王有龄署理湖州知府时,胡雪岩就和他攀上了关系,并代理湖州的公库。并利用公库的官银经营丝行。由于公库的资金不需要利息,胡雪岩自然是从中获得了暴利。王有龄出任浙江巡抚以后,胡雪岩的生意自然也是越做越大,他开设的丝行、钱庄、药店遍布浙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胡雪岩更是通过代理浙江军队的军费、粮草、军械,为他的商业帝国提供获得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太平军攻打杭州,王有龄自杀以后,左宗棠继任了浙江巡抚。
胡雪岩因为之前协助王有龄处理后勤,有一定经验,因此很快就又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继续负责管理浙江的钱粮、军饷和军需物资。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胡雪岩还代理了浙江的藩库,这让他的阜康钱庄多了一大笔低息存款,生意自然是越做越顺。
然而依靠左宗棠之力固然可以让胡雪岩的生意得到极大助力,但是也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他对官府的资金依赖度极大,二是给自己打上了左宗棠的标签。
1882年胡雪岩试图垄断蚕丝生意,大量收购囤积。然而当年意大利蚕丝丰收,蚕丝价格暴跌,胡雪岩囤积居奇的算盘落空,亏损近千万两,差不多损失了总资产的一半。其实此时除非得到外力支援,否则胡雪岩已经难以支撑。
然而由于担心阜康钱庄破产,各地官府纷纷提取存放在阜康钱庄的官银,胡雪岩的流动资金日益枯竭。而此时和左宗棠政见不和的李鸿章等人也趁机落井下石,要求清查胡雪岩资产以抵债。在这种情况下,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迅速崩溃。
所以胡雪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他错误估计形式,进行商业投机失败。而胡雪岩又卷入政治斗争,这就让他在面临危机时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撑,最终崩溃。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起于官商,也亡于官商,本来对于胡雪岩而言,安安分分做一个官商自然可以安然无恙,只不过,一招失措,卷入了清朝的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一招错,满盘输。
胡雪岩
在胡雪岩的一生当中有两个主要的贵人,一个就是王有龄,另一个就是左宗棠了,对于王有龄来说,他算得上是胡雪岩前半程最大的贵人了,也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得胡雪岩走上了这条亦官亦商之路,而也是王有龄的大力协助,信任之下,使得胡雪岩曾一度掌控着一半的浙江战时财政,势力可谓是达到了人之所不能及的地步,只不过可惜的是最后由于太平军攻破杭州城而导致其自缢而死了。
不过胡雪岩也是幸运的,由于之前对于这些军务财政的熟悉,不久便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也使得左宗棠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二贵人,而胡雪岩最为辉煌鼎盛的时候,也正是在左宗棠的支持协助之下实现的。
而最让胡雪岩自豪的就是由于资助了左宗棠收复了新疆,立下了大功,赏下了黄马褂,二品红色顶戴,成为了人人羡慕的红顶商人,这也是他人生事业上的巅峰之时。
左宗棠与李鸿章
只不过,他的资助左宗棠的行为,却也陷入了清朝政治斗争当中,毕竟当时以海防为主的李鸿章跟与疆防为主的左宗棠可谓是势同水火,而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竟然能够以一己之力使得原本不可能的收复新疆战役变成了可能,这也就不得不令李鸿章侧目了,而胡雪岩又是一条大腿抱到底,有自己的底线和想法的,就面对李鸿章的拉拢和警告也就没搭理,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破产的惨祸。
随着生意上的失利,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而这时偏偏又遇到各地官员纷纷取款,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也只能郁郁而终于贫困交加当中。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朝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独特的经商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经过著名小说家和文史学者的演绎和渲染演化成了一个传奇。然而他像一颗耀眼流星划过晚清中国的历史天空之后却落得一个无比凄凉的晚景。他头上的顶戴花翎没能成为他的护身符,他的万贯家财最终也如过眼云烟一般人间蒸发。胡雪岩的神奇发迹究竟靠的是什么?当他富可敌国之时又为何迅速走向破败呢?“红顶商人”的头衔和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商手段背后究竟折射出那个时代怎样的社会生态呢?
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靠帮人放牛维生,胡雪岩12岁时父亲去世,于是胡雪岩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成为了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尽管胡雪岩办事灵活,逐渐在商场上打开了局面。胡雪岩不仅从一个钱庄里跑腿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老板,后来更是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以致于成为天下闻名的红顶商人,那么胡雪岩究竟是凭借什么本事发展壮大的呢?胡雪岩自己曾总结说:“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那么你就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国,你做的是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机会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后,你做十年以后的生意”。
胡雪岩年轻时有次帮东家讨债时在路上遇到下大雨,当时刚好路过的一个陌生人见胡雪岩没带伞就让胡雪岩和自己共打一把伞。多年之后胡雪岩一直记得这件事,而且他只要在下雨天看到别人没打伞就一定会让别人和自己打伞。久而久之街坊四邻都说胡雪岩是一个好人。胡雪岩自己却说:”只有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后来当地一位知名布商在一次生意中栽了跟头,所以急需一笔资金周转。这位布商就想把自家的房产以2000两银子的低价转让给胡雪岩,而事实上这套房产的市价至少值5000两。胡雪岩当时并没立即答应这位布商。
5000两的房产以2000两转卖看起来让胡雪岩占了一个大便宜,那么他为什么没立刻答应呢?如果要按我们今天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如果别人以明显低于市价的价格把某样东西卖给你,那么你会作何感想呢?要么这个人真是困难到不管什么市价不市价,只要给钱就卖的地步;要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整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骗局。事实上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出于贪小便宜的心理吃亏上当。胡雪岩面对这种事表现得很谨慎:他并没立即答复这位布商,而是让自己的手下从多方面多渠道打听这件事的真伪。这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胡雪岩在经过多方打听后了解到这位布商是真有困难,所以他就把这位布商叫到自己的钱庄对他说:“我买下你的家产,但不是2000两,而是按市价出5000两”。能多卖3000两当然令这位布商兴奋不已,但他仍对胡雪岩为什么愿意多出3000两银子感到不解。胡雪岩对他说:“我只是暂时替你保管家产。等你渡过难关之后随时可以赎回去,到时你只需付给我替你保管家业的利息就好”。不妨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您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会很感动呢?后来这个布商果然东山再起,而且他从此就认定胡雪岩是一个值得深交的讲诚信的合作伙伴。
胡雪岩的生意就这样越做越大,但在当时的官本位制度下商人几乎处于社会最底层。胡雪岩却不甘心于自己身处的社会地位,所以他积极和官府靠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有抱大腿的嫌疑的,问题是在那个年代要做一番事业还真没比抱大腿更便捷的途径。他傍上的第一个大佬是王有龄:在王有龄最落魄时胡雪岩出资为他上下打点四处活动,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后胡雪岩被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由此和军界取得联系并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当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的资金来源就是代理浙江公库以及各政府官员的存款,至于资金的主要去向有两项。
其中一项是给官员以及逃难到上海的地方乡绅放款,另一项则是倒腾蚕丝生意。为什么要给官员放款呢?这是因为官员在没上任之前手里是没钱的,如果没有一笔盘缠与安家银子就不得行。为什么官员能还呢?因为清朝自从开办厘金以来就已成为地方的一项重要收入,官员早一天到任就可以早一天收税,所以再高利息也要借。第二项放款是放给逃难到上海来的内地乡绅。这些乡绅在原籍多是靠收租过日子的,刚逃难来上海的时候总有些现款细软在手里,但长期坐吃山空之后也只能向钱庄告贷了,不过这些人在太平军占领区多有田产房产。
太平军来了之后这些人要逃难只能带金银细软,总不可能把房产田产背在身上吧?不过只要将来太平军被镇压下去,那么这些田产房产还是属于这些原主人的,所以胡雪岩就让他们拿原来的地契来抵押,拿不出地契的就写借据声明以某处田地抵押欠款。胡雪岩不仅向官绅放款,甚至还吸收太平军将领的存款,因为这时他已看出只要将来太平军战败之后这笔钱也就归了自己。正因为胡雪岩看准了这几点才使他的阜康钱庄得以迅速在浙江与上海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阜康钱庄在经营收放款的老本行之外又开始倒腾起蚕丝生意。
胡雪岩之所以决定做蚕丝生意是因为他有一套盘算:王有龄一到湖州之后公款解省,当然由他的阜康钱庄代理府库来收支,所以他就盘算着用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运到杭州之后脱手变现。这可以说是无本的生意。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雪岩因此失去了在官场上的依靠。幸运的是他随即又获得了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从此胡雪岩就成为一位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
取得左宗棠信任的胡雪岩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一方面为左宗棠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另一方面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由于和军界大佬的这层关系,所以清军将官在平定太平军后都将自己所掠之物及朝廷赏赐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这当然又让胡雪岩大赚了一笔。善于敛财的胡雪岩同样会散财: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及战后重建时期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
不过胡雪岩可不满足于此,他是一个极其有野心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希望自己能青史留名,而接下来做的事的确足以令他青史留名。1866年他协助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正是在他的协助料理下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成功下水,也是他首先向左宗棠建议应该利用中国自己的工匠和技术致力于制造国产轮船。到了1872年他的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与此同时他被授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按说此时他既有钱又有官职在身,还协助左宗棠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国产轮船下水这样的壮举,足够荣耀了吧?
可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在传统的士农工商身份等级体系下像胡雪岩这样的商人是处于最底层的。尽管胡雪岩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成为了一名有官职在身的红顶商人,然而他的顶戴花翎不过是朝廷给他的一种安慰与鼓励,事实上所谓的“红顶商人”在朝廷官员们眼中依然是不入流的。事实上清政府之所以扶持胡雪岩就是把他当初一枚随时可以使用和抛弃的棋子。清政府利用胡雪岩这种民间商人可以完成一些政府不方便出面的事务,同时如果胡雪岩完不成任务也不至于伤及朝廷官员的颜面。胡雪岩何尝不知道自己这种尴尬处境呢?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有必要做出更大的事业。
就在这时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侵略军在英、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入侵新疆,与此同时日本也乘机兵发台湾。西北和东南两地同时告警令清政府内部发生了一次塞防和海防大讨论,而在这次争论中左宗棠和李鸿章正好处于对立面。事实上二人的对立由来已久:除了观念的分歧之外,二人分别作为湘、淮二系的领袖本身就构成一种竞争关系。最终左宗棠率部战胜了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新疆。在这一过程中胡雪岩再次为西征新疆的大军筹办军需粮饷:胡雪岩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的收入作为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从而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
胡雪岩还给西征将士送去大批药材,从而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曾盛赞:“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然而胡雪岩不知道他的这一爱国壮举已为自己悄然埋下祸根。当时为筹措西征大军的军需粮饷朝廷让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结果朝廷办不成的事愣是让胡雪岩给办成了。朝廷大员们嘴上不说,心里可都记着:朝廷办不成的事让你胡雪岩给办了,你可真是富可敌国呀。这时陶醉在左宗棠的高度评价之中胡雪岩多少有些自我膨胀:他在为西征军筹饷的过程中自己也没从中少捞好处。胡雪岩甚至不需要在业务中吃回扣,因为左宗棠在每笔业务里都给他留足了相应的好处。
左宗棠在国家财政没钱的情况下展开荡平太平天国、镇压回民起义、收复新疆、援越抗法、击退倭寇等军事行动背后无不是胡雪岩在提供财力上的支持,而左宗棠也从来不会让自己这位合作伙伴做亏本买卖。胡雪岩根本不需要冒着风险中饱私囊,因为左宗棠早就以合法公开的名义为他留足了好处费。胡雪岩支持了左宗棠历次军事行动不假,不过每次行动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胡雪岩仗着自己有钱,又自认为有功于国家,所以在生活上也就日渐奢侈起来:他在上海、杭州大修豪宅。也许我们今天会以为人家乐意管得着吗?可在当时还真就有人管。
封建帝制时代的中国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否则就会视为是逾制。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标准、大臣的生活是什么标准、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标准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你胡雪岩就是再有钱也不能把自家宅院弄得和朝廷大员家看齐。胡雪岩以为自己作为红顶商人也是有官职在身的,所以也就没太把这当回事。殊不知红顶商人本身就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当时的中国依然是一个官本位制的社会,并没形成独立的商业氛围,而胡雪岩这个所谓的红顶商人在大多数朝廷官员眼中是不入流的,如今看着这个不入流的家伙比自己还风光显贵又会作何感想?
果然就有人向左宗棠举报胡雪岩生活奢侈、违反朝廷制度。左宗棠直接回复道:“胡雪岩在筹款过程中拿的每一笔钱都是经过我同意的。和他为西征军筹措军饷、支持国家收复新疆的功劳比起来拿点钱、生活奢侈一点算什么大问题呢?他的个人享用比起为国家所谋的大利来何足道哉?“事实上这时的胡雪岩早已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只不过靠着左宗棠的保护才使其得以躲过各种明枪暗箭的攻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有志于加大对新疆及邻近的西北各省份的开发建设力度,于是胡雪岩又协助其创建“兰州织呢总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
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创立的“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尽管胡雪岩因为免费赠药和大做广告而花费巨大,但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清光绪七年(1881年)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
就在胡雪岩商场、官场皆得意之时他命里的克星出现了——这个人就是盛宣怀。盛宣怀和胡雪岩一样也是一位红顶商人,而且也有不落于胡雪岩之下的成就——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11项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按理说二人都为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应该算是合作者吧,可实际上二人尽管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近代化建设,但却是一山难容二虎,都想把对方排挤开,从而完成由自己主导的中国近代化建设,由此可见二人的野心抱负确实不小。这两个具有非凡野心抱负的人从一开始就构成强烈的竞争关系,而为了给自己寻找靠山,他们又分别依傍于左宗棠和李鸿章。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也是一种竞争关系,于是湘、淮两系的政治斗争也促使胡雪岩和盛宣怀中商场上的斗争走向白热化。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耗银2000万两在上海开办蚕丝厂,企图垄断丝茧贸易。
胡雪岩此举引起了外商的联合抵制,于是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一开始胡雪岩高价通过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然而胡雪岩却没预料到后来欧洲生丝会丰收,一时间丝价大跌,于是胡雪岩顿时悲剧了。这点恰好被盛宣怀利用:他掌握着电报局,胡雪岩生意上的所有情报都被他知晓,于是胡雪岩卖丝,他就致电各国商行,让其不要下单。而此时胡雪岩的汇丰银行借款到期,需要偿还本息共八十万两。青黄不接的胡雪岩哪里能还上,这时胡雪岩唯一的一线生机就是上海有一笔协饷快要到账,但这一情报同样被手握电报资源的盛宣怀所掌握。
盛宣怀利用李鸿章的官威让上海道台将这笔协饷后拖二十天。胡雪岩等不来救急钱,而汇丰银行又在盛宣怀鼓动下开始催款。无可奈何的胡雪岩只好将手里的生丝贱卖,由此导致亏耗1000万两,更严重的是胡雪岩的资金链至此断裂,那些原本在他的钱庄存钱的官僚们竞提存款,一时间胡雪岩被挤兑狂潮逼得焦头烂额。不过事情并未就此完结:胡雪岩是一名红顶商人,他的产业中是有大清政府的国有资产入股的,于是李鸿章、盛宣怀一系开始以此为由向胡雪岩追缴欠款。此时的胡雪岩当然还不上了,最终他被抄家革职并一再追缴欠款,终于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胡雪岩是如何被没落的?
胡雪岩没落,左宗棠负有最大责任。
胡雪岩出身平民,一直在钱庄当做伙计,也就是现在银行客户经理职位,能简单的识文断字,但知识水平不高。胡雪岩人生的转折点,偶遇打算进京投官的王松龄,给王松龄挪用五百两公款做进京的路费,促成两人成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王松龄回来后,两人官商互助。胡雪岩借助官方靠山做了钱庄,丝号,药堂,贩卖军火等生意。但好事不长久,生意做起来后,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在杭州做官的王松龄城破人亡,胡雪岩失去了最大的官方靠山。
胡雪岩被逼无奈,加上好友的去世的悲痛,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次面见左宗棠的机会,胡雪岩能言善辩,深得左宗棠器重。因此,迎来了胡雪岩事业的巅峰。胡雪岩顺势成为了左宗棠的私家银行,得力助手,左宗棠身边第一红人。为左宗棠建立洋务筹款,赈灾捐钱,出征筹响,并且当时出头为左宗棠去洋人银行贷款,这可是开了清政府在洋贷款的先例,这也是后来胡雪岩倒台的一个把柄就在这件事情上出现的。
胡雪岩和左宗棠的相互利用下,成就了胡雪岩一代巨商。捐官至二品,带红顶,身披御赐黄马褂,为老母求得一品夫人。娶妻纳妾十二金钗,建大宅院于元宝街,当地人叫做“十二楼”,堪比王公府第。人称:活财神、胡大人、雪公、小爷叔、胡大老爷。
时间飞逝,左宗棠年龄越来越大,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也越来越危险,直到自身难保,胡雪岩也开始他逐渐没落的历程。- 左宗棠政敌李鸿章决定搬倒左宗棠先从胡雪岩下手,查到胡雪岩有笔洋务的贷款不清不楚,这是一笔巨款。于是,安排幕僚去对胡雪岩的埠康钱庄攻击和查封。
- 胡雪岩识人不当,为他管理钱庄的大伙(大伙相当于银行的行长)挪用钱庄的钱做南北通货,后来赔了钱,刚好这时候李鸿章展开了对胡雪岩的攻击,钱庄因为没有现银被迫关门。
- 胡雪岩一心为民,当时国内各地的养丝人家都受到洋人的压榨,收入低微。胡雪岩就用自己大部分资金压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丝和洋人进行抵抗。当李鸿章攻击胡雪岩的时候,胡雪岩一年的批丝难于出手,最终大部分丝都黄了,不值钱了,砸在自己手上了。
- 最后,胡雪岩的官商朋友帮忙下,撑了一个月苟延残喘,还是被官府查封了家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