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是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他是逊尼派穆斯林,巴勒斯坦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巴勒斯坦,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在一战结束后,他们就和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摩擦。最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原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一个是阿拉伯国家,另一个是犹太国家。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并很快获得全世界的承认。而巴勒斯坦,则一直备受困扰。
1959年,面对巴勒斯坦的一系列内忧外患,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坚持以“革命。直到胜利!”作为自己的宗旨,致力于巴勒斯坦的建国和和平。
1964年5月,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个国家的代表,总计400多人,在耶路撒冷举行巴勒斯坦人国民大会,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法塔赫正式成为巴解组织中最大的派别。
1967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暗中支持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法特率领巴勒斯坦军队积极参战。
1973年,围绕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归属权问题,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再次加入作战,希望为巴勒斯坦建国创造条件。
1988年,巴勒斯坦国成立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也开始积极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1989年,阿拉法特正式当选为巴勒斯坦总统。期间,他开始转变对以色列的强硬态度,双方开始进行积极的接触。
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奥斯陆经过14次的秘密谈判,终于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斯陆协议”,在加沙和杰里科首先自治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原则协议。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一里程碑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
1994年,阿拉法特因巴以和平进程的推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阿拉法特以其个人的魅力和无畏,长期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积极呼吁和奔走。自然,他引起了敌对势力和极端宗教组织的不满,多次遭遇了袭击与刺杀,但是他却屡屡化险为夷,他的传奇经历,丝毫不逊于古巴的卡斯特罗。所以,阿拉法特被称为是中东的“不死鸟”。
2004年11月1日,75岁的阿拉法特在巴黎治病时去世。关于他的死因,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宣称,阿拉法特是钋中毒而死,因为在他衣物上发现大量的钋-210残留,这些残留足够以杀死数十人。“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的结论,也推断阿拉法特是中毒身亡的。
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比如,法国科学家通过对阿拉法特尸骨的化验和检测,认为并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他是被放射性物质杀死的。
直到现在,对于阿拉法特的死因,也没有明确的结论。
作为巴勒斯坦的核心人物,阿拉法特之死,将对巴勒斯坦内部、以色列内部、阿拉伯国家内部,甚至未来的中东和平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回答完毕!
参考资料:
《巴解之父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传》
阿拉法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到巴勒斯坦,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前总统阿拉法特。作为“巴以问题”的中心人物之一,阿拉法特将一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的事业。直至今日,国际社会上对于阿拉法特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止。
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战斗了一生,一度与以色列签署友好协议。但最后又提出用“人肉炸弹”对以色列进行报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阿拉法特旧照)
阿拉法特于1929年出生在耶路撒冷,是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我们知道,阿拉伯人自公元7世纪便开始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但在更早以前,这片土地却曾经是犹太人的家园。
19世纪末期,犹太人在欧洲强国的支持下,开始逐渐回到了巴勒斯坦地区生活。犹太人从阿拉伯人手中购买了土地,他们学起西方强国的经营模式,让犹太人占领区逐渐具备了国家的雏形。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对犹太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政策,这让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越来越多。
二战之后,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的方案,巴勒斯坦地区被切割成两个板块。一个是由犹太人组成的以色列,另一个是阿拉伯国。这样的结果,让阿拉伯人非常不满,他们随即对犹太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打响。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法特正值血气方刚的少年时期。他在早年间担任过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领导人阿卜杜勒·侯赛尼的私人秘书,这让他从小就有着鲜明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色彩。
在战争中,阿拉法特所在的阿拉伯联军,本来已经快要攻下以色列。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介入,阿拉伯联军最终败下阵来。阿拉法特在战争结束后去到了开罗,在开罗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大学期间,阿拉法特成为了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在毕业之后进入埃及军事学院成为了一名中尉。
(中东战争)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打响,阿拉法特在塞得港参加抗击英国、法国、以色列三国入侵埃及的战争。尽管最终以色列在联合国的调停下撤出了西奈半岛,但阿拉伯人仍然还是失利的一方。
这场战争后,阿拉法特参与秘密筹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1964年,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并正式成立巴解。阿拉法特作为法特赫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1967年,以色列以压倒性的力量,在短短6天内横扫阿拉伯世界。第三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联军的再一次失败而告终。
但在第二年进行的卡拉迈战役中,阿拉法特领导的“暴风”突击队同以色列军队进行了一场正面交锋。阿拉法特使用“空城计”,引导以色列15000人的军队进入了卡拉迈城中。最终在“暴风”突击队和巴勒斯坦各方面武装势力的支援中,以色列400多名官兵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难得的胜利,让阿拉伯世界士气大振,阿拉法特因此在1969年当选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失败后,阿拉法特改变了法塔赫武装斗争的立场。他努力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努力,希望为巴解谋求更多的生存空间。
(沙龙旧照)
此后十多年间,阿拉法特又多次当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1988年11月,巴勒斯坦正式建国,阿拉法特在次年正式被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阿拉法特在当选总统后,正式声明放弃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政策。在1991年蝉联总统后,阿拉法特开始与以色列和平谈判。
1993年9月13日,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华盛顿签订了《奥斯陆协议》,这对整个巴勒斯坦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也因为阿拉法特的努力,他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不过好景不长,自2001年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进行了残酷的轰炸,阿拉法特随即领导人民以“人肉炸弹”进行报复。巴以双方均死伤惨重,巴勒斯坦地区再一次被战火笼罩。
2004年,阿拉法特因病(一说毒杀)在法国去世,享年75岁。
阿拉法特始终以头戴方格头巾的形象示人。据他本人表示,这是巴勒斯坦农民的传统。他希望以一直戴头巾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挚感情。
作为以色列人眼中的极端恐怖分子,阿拉法特自60年代以来,无数次遭到暗杀,但最终都大难不死,他也因此被称为“不死鸟”。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眼中的英雄,可以说,阿拉法特为了民族解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阿拉法特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