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定都天京后,天平天国的众多大王小王们,一个个都膨胀了,享受了,天天开始争女人、争房子、争面子、争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爆发了“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在天王洪秀全的纵容下,断断两个月的时间,杀死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属2万多人,整个南京城,血洗如河。
紧接着,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又先后被杀,再接着,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受影响,结束了全胜的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太平天国本来是依靠一整套神权体系才建立和维持的,而今天,整个神权体系轰然坍塌,而政权体制又十分混乱。太平军的将士,从上至下都精神涣散,离心离德,毫无斗志可言。显而易见,太平天国已经开始了走向了灭亡的进程。
个人觉得,造成这场灾难的最大祸根,绝对离不开韦昌辉,即便不是他的全责,也是他的主责。
韦昌辉首先残忍的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全家及部属两万多人,凶残程度令人发指。
翼王石达开返回天京后,本来是为了平息局势,安抚天京城。可是,韦昌辉非但不买账,还企图连石达开也一并灭了,在石达开逃离天京后,杀红眼的韦昌辉,居然连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不放过,格杀勿论。
做完这些事,韦昌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枪口对准了天平天国的老大洪秀全,竟然率兵攻打天王府,想要逼迫洪秀全退位。
究其起因,很多一部分是由于韦昌辉和东王杨秀清的私人恩怨。据史料记载,韦昌辉和杨秀清的过节,主要是两人的亲戚之间发生过财产纠纷,杨秀清让韦昌辉评判,韦昌辉偏袒了自己的亲属,令杨秀清不满并借故杖击了韦昌辉几百下,打得韦昌辉躺了几个月。
不过,说起来,这个过节也真不算大,不至于惹得韦昌辉要灭人家两万多人,那得多大的仇恨啊。两人的矛盾,必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权力的欲望。
当时,太平天国的宗教神权体系下,由东王主政,相当于真正的CEO,天王洪秀全更多的是精神领袖。因为当时,南王和西王已死,所以北王韦昌辉就成了这个天国的三把手。
三把手韦昌辉就想,你二把手可以牛逼哄哄,有时甚至借着“天父下凡”,还能凌驾于天王之上,那我为何就不能也嘚瑟嘚瑟呢。
于是,他开始逢迎实权派的二把手杨秀清,希望杨秀清能够摒弃前嫌,拉他一把,让他也能享受享受人生。可惜,杨秀清根本不屌他,还告诫他,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老老实实的做好份内工作,别整天胡思乱想。就是说,你没戏!
韦昌辉吃了闭门羹,还不死心,于是开始打天王洪秀全的主意,毕竟这才是真正的一把手啊。结果,洪秀全还真就给他抛出绣球了,表示愿意接纳他成为自己的心腹。
其实,洪秀全当时也对东王杨秀清不满了,希望接韦昌辉之手除掉杨秀清。因为,杨秀清动辄就来个“天父附体”,搞得洪秀全还得嗷嗷磕头,谁让天王是“天子”,而东王是“天父代言人”呢。
就这样,在这一大帮心怀鬼胎之下,“天京事变”爆发了。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韦昌辉称为“贼”,是大清和太平天国不多的“共识”之一。
其实,韦昌辉的才能、功绩在整个太平天国的领导集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而在“天京事变”中,他也不过是洪天王的“背锅侠”。
逼上梁山韦昌辉家有水田二百六十亩,其中金田村外约一百六十亩。他们家靠收租放债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不过,韦家有钱无势,韦昌辉一直想在政治上搞出些地位来。
韦昌辉读书多年,但成绩不理想,二十多岁了,连个秀才也没考上。便捐了个监生。
为了庆祝捐纳监生,韦家在门口搞上成均进士匾,以炫耀。
仇家谢家晚上把“成均”二字削下。
结果,韦昌辉不但仕途走不通(乱挂“进士牌匾”),更为附近有势力的家族欺侮。
恰此时,冯云山传交到韦家,韦昌辉遂“入伙”。
毁家举义“入伙”,韦昌辉就几乎赌上了全家的性命。
韦家全家入伙,近支亲戚一百余人,远房亲戚及其他人(如会计、家庭教师等人)一千余人,拜上帝会瞬间实力大增。
当时,萧朝贵在拉拢韦昌辉后,实力、影响力一度压倒杨秀清,可见韦昌辉集团在当时拜上帝会中实力的比重!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起义也叫“金田起义”。金田,就是韦家的山头!
当时,太平天国偷偷打造兵器,正是在韦昌辉家中。为了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韦家养了一百多只鹅,整天叫唤,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
兵器打造好以后,放在韦家附近的池塘隐藏。
韦家冒着举族被灭的风险,为太平天国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韦昌辉家在太平军中起到的作用太大,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清军情报都把韦正(昌辉)列韦匪首,排名在洪秀全之前。
此后,在争战过程中,韦家许多人都战死在战场上。比如韦昌辉的堂叔、表兄弟,都是死于争战。
可以说,韦家为了支持起义,既奉献了全族的财富,也献出了许多族人的生命。
被低估的才能在太平天国早期诸王中,一般人们都称赞石达开而认为韦昌辉一般。
这可能是误解。
太平天国早期被俘的洪大全认为:太平天国诸王能力都平平,唯有韦昌辉是他佩服的人,“常说他带1000人,就有10000官兵也不怕”。
认为韦昌辉军事才能一般的证据是:定都天京后,西征、东征作战中,石达开立功甚多,而韦昌辉似乎表现平平。
其实,这是因为杨秀清提防着韦昌辉,不敢令他在外统兵。
杨秀清不但提防韦昌辉,也提防石达开。
在北伐、西征早期,杨秀清启用的都是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等人,不敢委韦昌辉、石达开方面之任。
直到北伐、西征遭遇失利,杨秀清才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让石达开、秦日纲等人走上战场。
而韦昌辉呢?似乎只在西征末期上过一次。
天京事变前,杨秀清以韦昌辉督军江西,结果韦昌辉作战失利。
其实,天京事变前的这次安排,杨秀清调韦昌辉、石达开出征的原因,只是因为与洪秀全摊牌将近,他需要将两位危险人物调离天京!同时,为了制衡二王,特意让韦昌辉指挥石达开的部队,石达开指挥韦昌辉的部队!
因此,这个阶段的作战,韦昌辉、石达开都打得很别扭。
韦昌辉在江西失利,石达开在湖北也是数万大军打不过李续宾3000人。
而由于太平军后期将领李秀成等人都曾受达开指挥作战,不曾与韦昌辉合作,故只是赞许翼王,对韦昌辉不甚了解。
权力游戏的“牺牲品”韦昌辉一直被称为“阴谋家”。
其实,韦昌辉还真配不上这个称号。
在权力游戏中,韦昌辉一直都是被利用的一方。
萧朝贵与杨秀清争权时,韦昌辉作为实力派,被萧笼络,以制衡杨秀清。
而且初入天京时,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拉来制衡杨秀清。
洪秀全最初的安排中,虽仍以杨秀清节制诸王,但具体事务分工是:韦昌辉主管兵事,杨秀清主管政事。
所以:林凤祥北伐军的战报,开始都是写给韦昌辉的。而天京城防也由韦昌辉主管、搭建。
奈何杨秀清以天父下凡改变形势,彻底压制了韦昌辉。
而在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则彻底成了洪秀全的“背锅侠”。
韦昌辉回天京诛杀杨秀清时,只带了3000人。3000人,若没有洪秀全的安排,韦昌辉只怕是天京城都进不了!
而且,韦昌辉所部已经被悉数调离天京,杨秀清被杀后,韦昌辉3000人如何控制天京呢?何况,配合韦昌辉的秦日纲、陈承瑢,都是天王死党!
可以说:在杨秀清被杀的那一刻起,洪秀全就已经是唯一有能力掌控天京城的人!
而在屠杀石达开家的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洪秀全下诏捉拿韦昌辉时,韦昌辉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扑街了。
在“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石达开都不过是“牺牲品”,被洪秀全玩弄于鼓掌之中。
最后的结果是:连杨秀清都得到“平反”,而韦昌辉成了唯一一个“反派”,而洪秀全呢?轻松夺回了权力,连杀杨秀清的锅都彻底甩给了韦昌辉。
总的来说,韦昌辉绝不是脸谱化的“阴谋家”。
韦昌辉拥有不错的军事、政治才能,且在起义中贡献的力量极大。
但正因如此,他在太平天国权力格局中,一直充当着“制衡者”的角色,也是一位一直被利用的角色。
最终,当他失去利用价值后,背上了所有的锅。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韦昌辉本名韦志正,1826年(道光六年)生于广西桂平金田村。《李秀成自述》说他是“监生出身,出入衙门,包揽词讼”。据《清史稿》记载:韦昌辉之父韦元玠是当地“家资累万”的大地主,实际上韦家“每年收租谷二百余石”,在当地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土财主。韦家尽管在当地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土财主,但由于没科举功名在身,因此是没什么政治地位的。另一方面韦家并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家族,而是祖籍广东南海县,在金田村韦家属于不折不扣的外来户,加之人丁单薄,以致于常被同乡的大姓人家欺负。
到了韦元玠这一辈为改变自己家族被别人欺负的命运就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韦昌辉考取功名,然而这位日后的太平天国北王和他们的天王一样一再名落孙山,最后韦家人见考取功名基本没戏,只好花钱给韦昌辉捐了一个监生的头衔。没承想就是这一头衔给韦家惹来了一场风波——关于这场风波现有两种大同小异的说法:其一是说韦家在获得监生这个头衔之后挂出了“登仕郎”的匾额,结果有个叫梁嘉的生员职责韦家此举为僭越,唆使大湟江巡检王基到韦家抓人勒索,最后韦家交了几百两银子以求破财免灾;其二是说韦家获得监生这个头衔之后挂出了“成均进士”的匾额——所谓成均进士其实并不是进士,而是对监生的美誉,属于往自家脸上贴金的说法,没承想当地的大姓豪绅们勾结县衙的差役连夜将“成均”二字铲去。到了第二天这些人就公然闯进韦家指责韦元玠、韦昌辉父子冒充进士之举实属大逆不道,还把韦元玠捉到牢里关了几天,后来韦家花了三百两银子打通关节才使韦元玠得以走出监牢。这两种说法归结起来:其实就是韦家在获得监生这个头衔之后本想炫耀一下,结果被别人抓住把柄趁机勒索,暂且不管以上两种说法哪种更接近于这次勒索事件的真相细节,总之这事把韦元玠、韦昌辉父子气得够呛,此后韦家父子就一直伺机报复羞辱自己的人。
正当韦家人一门心思想着要报仇之时一股外来势力在金田悄然做大:这股势力是由洪秀全和冯云山两个广东人组织起来的拜上帝教,随着以杨秀清和萧朝贵为代表的本地人的加入使拜上帝教在当地的势力急剧膨胀。这时拜上帝教已基本上建构起自己的一套组织体系,对这时的拜上帝教而言: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缺乏的就是钱。这很好理解——没钱怎么招兵买马以图大事呢?问题是真正的世家豪族是不会对拜上帝教这么一个野路子的组织看得上眼的,韦家在金田村算是一方土财主,但绝算不上什么世家豪族,因此在拜上帝教看来正是适合被拉拢的对象。萧朝贵以耶稣的名义给韦家赠诗一首:“年霄花景挂满堂,玠人此钱自由当;为子监生读书郎,正人子前二萧凉。”且不论这诗写得如何,关键是这时正在气头上愤愤不平的韦家人从中读到了一份雪中送炭的义气,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颗可以倚靠的大树。
1849年9月萧朝贵以天兄耶稣下凡的名义命韦昌辉和萧朝贵上贵县接洪秀全、冯云山来韦家居住,同时借天兄耶稣之口宣布:韦昌辉也是天父上帝之子,还煞有介事地弄出一个天父上帝的子女排行位次:耶稣为上帝长子、洪秀全为次子、冯云山为第三子、杨秀清为第四子韦昌辉为第五子、萧朝贵之妻洪宣娇为第六女、萧朝贵为帝婿、石达开为第七子。韦昌辉之所以会被拜上帝教主动吸收并一来就被宣布为上帝之子主要是因为韦昌辉是带资入伙——据说韦昌辉带着数万银两入伙并利用这些银子开了十二座铁炉,以打制农具为名加紧暗中打造兵器。当时韦家特意养了一群鹅,用鹅群的叫声掩盖打铁的响声。打造好的兵器全部秘密丢入村西头的犀牛潭中,等到要用的时候再捞起来,声称是上帝赐予的,以此收揽人心。韦家不仅带来了资金和兵器,也带来了人马——尽管韦家在当地是小姓,可再小也是全家举族从征,这比起杨秀清和萧朝贵这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儿出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天平天国这首义六王之中冯云山和萧朝贵没多久就战死了,韦昌辉在剩下的四王中一度被清政府当作“逆首”,以致于在不少奏折和上谕中竟把他的地位置于洪秀全之上。然而实际上这时太平天国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身为天王的洪秀全基本上扮演着一个精神领袖的角色,而太平天国的军权和政权则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同时杨秀清还掌握了天父上帝下凡附体这一逻辑话语上的优势。在起事之初洪秀全安心当他的精神领袖,杨秀清则实际处置军政事务,倒也能相安无事。然而作为太平天国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日常事务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这也是为什么杨秀清要以天父下凡的名义安定人心的原因所在,问题在于当他这么做时他实际上已从洪秀全手中拿走了部分教权,更何况他只要一宣称自己被天父附体立马就具有了比洪秀全更大的教权。这样一来实际掌握政权和军权的杨秀清已然开始挤压到洪秀全的教权,于是在太平天国内部就形成了一国二君的格局,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构成了权力的竞争关系。
如果太平天国只有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那么可以说此时洪秀全已完全被杨秀清架空,这不能不令其深感恼怒,于是历朝历代传统的权臣功高震主的戏码就在太平天国上演了,而其结局无非不过就是权臣发动政变上位或是君主设计铲除权臣。然而太平天国除了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外还有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他们合称首义六王。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时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都已阵亡,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就成为左右洪秀全和杨秀清之争的重要力量。表面上看杨秀清实际控制着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军权,还以天父下凡的名义控制着部分教权,然而正因为他实际处理日常军政事务必须和部下多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他和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也有矛盾;而洪秀全恰恰因为不管实事,反而不会得罪人,而他作为最高精神领袖的大义名分也使韦昌辉心生奉天王之名讨伐东王的念头,于是1856年9月2日韦昌辉奉洪秀全之命乘夜率三千兵众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几乎尽遭屠戮。
天京事变中杨秀清的死成为了太平天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因为这使太平天国原本微妙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于是围绕权力真空各路人马开始群雄逐鹿,而韦昌辉恰恰就是其中最先膨胀起来的:在此之前韦昌辉在太平天国内部的地位仅次于东王杨秀清,然而杨秀清对韦昌辉照样动辄辱骂乃至杖责,然而心机城府老辣的韦昌辉反而对杨秀清表现得更加恭顺。韦昌辉的恭顺姿态确实蒙蔽了杨秀清,以致于当韦昌辉突然发难之时杨秀清根本没任何准备。杨秀清死后在太平天国内部就出现了权力真空,一时间再没人能制衡韦昌辉,他那压抑已久的野心开始全面爆发,昔日谦恭拘谨的北王变成了比东王杨秀清更傲慢、更疯狂的杀手。韦昌辉在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之后更是打算对天京城中诸将领的家眷大开杀戒,这就激怒了领兵在外的翼王石达开和各路将领,同时也使天王洪秀全对他日益警惕起来。要知道杨秀清身为实际执掌太平天国军政事务的人物其权威一多半来自自己,而韦昌辉是打着天王洪秀全的旗号诛杀东王杨秀清后才得以上位,如果一旦失去天王洪秀全对他的授权、背书,那么他的权威必将大打折扣。事实也的确如此:1856年11月2日洪秀全暗中联络天京城中的秦日纲、陈承镕和领兵在安徽宁国的石达开,由于在诛杀东王的过程中韦昌辉趁机大开杀戒的行为吓坏了天京军民,当早就对韦昌辉又怕又恨的人们看到翼王石达开的旗帜出现时一股脑倒了过去。适才还不可一世的北王韦昌辉登时众叛亲离,最终落了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太平天国诸王中,翼王石达开比较耀眼,北王韦昌辉比较扎眼。
翼王耀眼,那是因为无论敌我都钦佩悲情英雄;北王扎眼,那是因为无论敌我都痛恨丑陋恶鬼。
韦昌辉最终被历史定格成这样一副模样,不是他天生就恶,而是失控的欲望最终将他篡改成了这样。
其实,韦昌辉在为被洪秀全当枪使之前,他身上的光泽一点不比石达开少,甚至比石达开还要多一些。
受爱憎分明的历史阶级观的影响,一说到韦昌辉,大家第一个印象,这家伙是地主阶级的阴谋家、投机份子。
这种说法是粗暴地戴面具。
韦昌辉族谱名叫志正,通称“韦正”。他是广西桂平金田村人,祖上是从外地迁来的客家人,他家在当地既不属于大户,也远远没富到大地主的程度,充其量只是个能保温饱的小康之家。
民国时期,有专家发掘出的一条史料能很鲜明的证明这一点。韦昌辉老家所在的地界曾发掘出一块《重修三界庙碑》,碑上记载了各家各户对重修神庙的捐银情况,韦昌辉家捐了多少呢?
四文钱。
在敬神修庙这种乡村大事上,如此寒酸,无论如何,韦昌辉家都无法跟大地主挂上边。
当地人称,当年的韦家一年能”收租谷二百余担“,过的是耕读人家的富裕日子。
这一点从韦昌辉的早期经历也能看出来。韦昌辉身上有个监生的功名,这功名是他爹韦元玠花银子为他捐来的。有了这个功名后,韦昌辉便在当地的衙门里干一些词讼的活,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个乡村小知识分子。
韦家的转折点发生在道光二十九年的二月中旬,韦元玠过八十一大寿的时候。为了让老爷子的生日过的体面一点,韦家特意制了块“成均进士”的匾,意思是韦家是有监生功名的。
哪知道,乡间有个土著蓝秀才,一直看韦家不顺眼,这家伙趁人不备,先用刀子刮去了匾上的“成均”二字,跟着就去衙门告韦家私挂“进士”匾额。
结果韦家被罚了三百两银子。
含冤折了三百两银子,这事对韦家的打击很大。跟韦家早先认识的萧朝贵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因为同情,一方面为了拉拢韦家入伙,就给韦家老爷子送来了一首以耶稣名义的安慰诗。
此举让韦家老爷子很感动。也可能是在地方上没少受鸟气的缘故,接下来韦家老爷子干了件很豪爽的事,他不仅把全部家财都捐给了拜上帝会,而且鼓励长子韦昌辉入了伙。
韦昌辉入伙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在杨秀清、萧朝贵的安排下,洪秀全便住进了金田韦家。八月二十三日,通过萧朝贵所传的耶稣圣旨,韦昌辉被确认为上帝的亲儿子、耶稣和洪秀全的亲弟弟,从此成了太平天国的核心成员。
据说,那时候的韦昌辉性格很柔和,很顺从,杨秀清、萧朝贵很信任他,否则也不可能把起事的大本营设在他家。
1850年,洪秀全、杨秀清发出金田团营令,正式起事。韦氏家族一百人多加入了起事队伍,这些人后来大都没能返乡,基本都死在了征战途中。
关于韦昌辉在太平天国征战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说法不一,有的说他像个白面书生,负责的是后勤一类的工作,有的则说他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其军事才能并不在石达开等人之下。
从清军一度把韦昌辉当成匪首这一点看,韦昌辉在领兵征战上应该不弱,肯定不是有些人说的那样,这家伙始终是个阴险狡诈的白面书生。
随着萧朝贵、冯云山相继战死,韦昌辉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赫,杨秀清之后就是他了。但作为杨秀清的副手,韦昌辉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没有掌握军权的机会,而且时不时地还要遭受杨秀清的排挤打压。
从韦家因为三百两银子能集体加入造反队伍这一点看,韦家人遇到不公,骨子里是敢偏激反抗的,这一点无疑为韦昌辉仇杀杨秀清埋下了伏笔。
1856年7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军势很是鼎盛,这时候,不可一世的杨秀清派韦昌辉出京,名义上是赴湖北督师,实际上排挤打压。
随后不久,杨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爆发,不管有没有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一事,天京城陷入一山难容二虎的险局已成事实。
洪秀全这个人拿捏人心,利用矛盾,玩弄权术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为了清除杨秀清势力,他先是给韦昌辉、秦日纲发去了进京勤王、诛杀杨秀清的密诏,跟着又用朝臣领袖、佐天侯陈秉镕做内应,悄无声息地让韦昌辉领兵入了天京城。
应该说洪秀全是真会点将,韦昌辉进城后,对杨秀清集团的诛杀可谓是疯狂之极,完全是杀红了眼的状态。
有句话说,欲让人灭亡,先让其疯狂。
被当枪使的韦昌辉就是这样,将杨秀清诛杀后,他是见谁想灭谁,石达开对他滥杀有意见,他随即就举屠刀,石达开机警逃脱后,他依旧没能善罢甘休,索性将石达开一家灭门了。
举刀之后的韦昌辉如此疯狂,洪秀全有所预料吗?
坐在他那个位子,但凡了解一点历史权斗的残酷性,洪秀全不可能不做预判。
从他利用石达开这一点便能看出来,利用韦昌辉疯狂的同时,洪秀全其实是留有后手的。所以当韦昌辉疯狂到要攻击天王府的时候,洪秀全略施一计,便把韦昌辉击溃了。
他怎么对付韦昌辉的呢?
令天王府的女官打出了翼王石达开的黄心蓝边旗。
见到城头四处飘扬的翼王旗,韦昌辉以为石达开大军已开进天京城,顿时便做了鸟兽散。
韦昌辉逃亡被搜出后,寸割而死,首级被割下送往宁国石达开军营。据说,韦昌辉的肉被割成无数小块,挂在天京城内各处木棚示众,旁边竖着木牌——“北奸肉,只许看,不许取。”
最终落得这个下场,韦昌辉其实也是另一种悲剧,有种人就是这样,一旦被人当枪时,随即便疯狂成鬼。
世人无法同情,他亦怪不得别人。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对韦昌辉,多是负面的评价,说他心怀阴谋,做事阴狠,乱杀无辜,制造矛盾。说他是造成“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太平天国因为他的残忍杀戮,由盛到衰,最后走向了灭亡。不过,我倒是认为,对韦昌辉的一味否定,其实是不公允的。韦昌辉本身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韦昌辉其人韦昌辉是太平天国中领袖中唯一的壮族人,而且他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也不一样,他的家境其实是非常富裕的,又从小读书,非常有才华,属于典型的士大夫地主阶层,按照他的背景条件,原本应该是清政府统治的既得利益者,但因为他们家没有功名,同时他又是客籍,由此经常被当地的官宦和士绅阶层欺侮与讹索。
可以说,韦昌辉就是太平天国的大股东,没有他赞助,金田起义搞不起来。正因为韦昌辉带来的“股份”太大,所以永安封王时,他被封为北王,地位仅次于南王冯云山,高石达开一等。韦昌辉对太平天国之贡献相当大,是天国的缔造者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韦昌辉过于阴险狠毒,后来被洪秀全加以利用,成为“天京事变”的实际操刀手,留下了千古骂名。
韦昌辉犯的错韦昌辉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骨干之一,并且起义也是在金田村的韦昌辉家中发动的。毕竟他们家有钱。当然加入了太平天国的韦昌辉作战也是非常勇敢的,当时据说他带着一千人遇到一万官兵也不会害怕。他后来成了太平天国的北王,居第五位。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我们知道洪秀全这个人其实是不大管事情的。所以太平天国的主要权力便落在杨秀清手中。当然,杨秀清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这个人比较骄横,加上洪秀全这个人比较贪恋权位,所以双方最终爆发了冲突。
不过洪秀全实力是不足的,所以他拉上了韦昌辉,秘密让西征前线的韦昌辉回南京勤王。韦昌辉乘机诛杀了东王杨秀清,同时还牵连了2万多人,甚至还诛杀了石达开全家。此时的韦昌辉可谓是大权独揽,横行于南京。洪秀全无奈,只能借机杀掉韦昌辉。
其实韦昌辉犯了每一个普通人都会犯的错误,贪恋权力,滥用权力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至于说韦昌辉的在天京之变中为什么这样?客观上来说是当时定都南京以后,洪秀全身居深宫,而具体事务又是东王杨秀清独揽,使得两个人的矛盾开始激化,各个天王之间的矛盾同样也开始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天京之乱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韦昌辉个人肯定是有责任的。他这个人杀性确实太重,天京之变中诛杀太多,加上掌权之后过于飞扬跋扈,引起众怒,使得自己两个月之后便被诛杀了。
韦昌辉军事才能一般的证据是:定都天京后,西征、东征作战中,石达开立功甚多,而韦昌辉似乎表现平平。其实,这是因为杨秀清提防着韦昌辉,不敢令他在外统兵。杨秀清不但提防韦昌辉,也提防石达开。在北伐、西征早期,杨秀清启用的都是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等人,不敢委韦昌辉、石达开方面之任。直到北伐、西征遭遇失利,杨秀清才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让石达开、秦日纲等人走上战场。而韦昌辉呢?似乎只在西征末期上过一次。天京事变前,杨秀清以韦昌辉督军江西,结果韦昌辉作战失利。其实,天京事变前的这次安排,杨秀清调韦昌辉、石达开出征的原因,只是因为与洪秀全摊牌将近,他需要将两位危险人物调离天京。
同时,为了制衡二王,特意让韦昌辉指挥石达开的部队,石达开指挥韦昌辉的部队。因此,这个阶段的作战,韦昌辉、石达开都打得很别扭。韦昌辉在江西失利,石达开在湖北也是数万大军打不过李续宾3000人。而由于太平军后期将领李秀成等人都曾受达开指挥作战,不曾与韦昌辉合作,故只是赞许翼王,对韦昌辉不甚了解。权力游戏的“牺牲品”韦昌辉一直被称为“阴谋家”。其实,韦昌辉还真配不上这个称号。在权力游戏中,韦昌辉一直都是被利用的一方。萧朝贵与杨秀清争权时,韦昌辉作为实力派,被萧笼络,以制衡杨秀清。而且初入天京时,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拉来制衡杨秀清。
韦昌辉的结局洪秀全最初的安排中,虽仍以杨秀清节制诸王,但具体事务分工是:韦昌辉主管兵事,杨秀清主管政事。所以:林凤祥北伐军的战报,开始都是写给韦昌辉的。而天京城防也由韦昌辉主管、搭建。奈何杨秀清以天父下凡改变形势,彻底压制了韦昌辉。而在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则彻底成了洪秀全的“背锅侠”。韦昌辉回天京诛杀杨秀清时,只带了3000人。3000人,若没有洪秀全的安排,韦昌辉只怕是天京城都进不了。而且,韦昌辉所部已经被悉数调离天京,杨秀清被杀后,韦昌辉3000人如何控制天京呢?何况,配合韦昌辉的秦日纲、陈承瑢,都是天王死党。可以说:在杨秀清被杀的那一刻起,洪秀全就已经是唯一有能力掌控天京城的人。
而在屠杀石达开家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洪秀全下诏捉拿韦昌辉时,韦昌辉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扑街了。在“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石达开都不过是“牺牲品”,被洪秀全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的结果是:连杨秀清都得到“平反”,而韦昌辉成了唯一一个“反派”,而洪秀全呢?轻松夺回了权力,连杀杨秀清的锅都彻底甩给了韦昌辉。总的来说,韦昌辉绝不是脸谱化的“阴谋家”。韦昌辉拥有不错的军事、政治才能,且在起义中贡献的力量极大。但正因如此,他在太平天国权力格局中,一直充当着“制衡者”的角色,也是一位一直被利用的角色。最终,当他失去利用价值后,背上了所有的锅。
后来韦昌辉被洪秀全五马分尸,结束了天京事变,韦昌辉为什么造反?这是韦昌辉与杨秀清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杨秀清与天王洪秀全权利之争的结果。
韦昌辉被心甘情愿的利用完后,洪秀全又将其五马分尸,去平熄别的王的怒火,韦昌辉用全家性命做了一颗弃子!
历史上真实的韦昌辉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起韦昌辉,估计大伙的印象不是很好,毕竟让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他难辞其咎,甚至被人当成祸首。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率北殿3000精锐将士突袭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府上几千号人。紧接着,韦昌辉与秦日纲以“观北燕受刑”为幌子,诱骗东殿将士五千余人前来观刑,而后将其一网打尽,一个不留。翼王石达开回天京劝阻时,韦昌辉杀红了眼,连同石达开也要一起干掉;石达开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其家人可就遭殃了,屠戮殆尽。正因为如此,韦昌辉被认为灭亡天国的凶手,他滥杀无辜,让天国大伤元气,失去了灭亡清王朝的最佳机会。对此,“纵横国史”并不否认,但韦昌辉之所以这么做必定有自己无奈之举,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般而言,但凡参加农民起义者,都是因生活所迫,家里揭不开锅,时刻在死亡线上挣扎之人。例如,朱元璋,其家境贫寒,父母兄嫂因饥饿而死,自己也沦落到讨饭之地步;生活实在无法再继续,朱元璋只好参加郭子兴所部红巾军,最后单干,创建了刚性十足的大明王朝。李自成,被裁撤之驿卒,为了讨口饭,只好带着大伙与高迎祥混,最终攻入北京,过了一把皇帝瘾。可惜,李闯王毕竟格局太低,缺少战略眼光,容易自我满足,不是干大事的料;虽然推翻了大明,却得罪了吴三桂,最终便宜了多尔衮,满清由此而统治中原近300年。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参加农民起义的也不一定都是穷人,也可能是小土豪,小地主。
韦昌辉,太平天国北王,广西桂平人,金田起义主要赞助者。1848年10月,冯云山从广东花县再次来到紫荆山,此次借宿韦昌辉家,两人交谈甚欢,韦昌辉决定全家入伙拜上帝教,与冯云山共谋大业。韦昌辉是桂平县金田村小地主,家境丰厚,每年谷物收入几万斤,其他铺面收入更可观,生活过得相当滋润。按常理来说,韦昌辉没必要参加起义,不必要冒着被“诛九族”之危险干这行充满刺激与血腥之职业。那么,韦昌辉为何愿意入伙呢?答案很简单,韦昌辉属于暴发户的那种,有钱无势,经常被当地大地主、官僚欺负,时不时被讹诈,搞得十分狼狈,在家乡抬不起头,很没面子。根据李秀成《自述》,韦昌辉“阴险毒辣”、“见机灵便”。如此之人,怎会甘愿受欺负呢?
不管怎么说,韦昌辉带着全家入伙摆上帝教,对洪秀全、冯云山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要知道,冯云山之前发展的会员几乎都是底层群众,如杨秀清、萧朝贵等属于“烧炭佬”,一贫如洗,一无所有。要创业,不能只靠农民群众的一腔热血和昂扬斗志,充足的资金更加重要。俗话说得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上无一分钱而敢胸怀天下者,一般下场都很悲惨。韦昌辉入伙拜上帝教后,洪、冯起事所需要的资金、武器、粮草等均不成问题。此外,金田起义时大伙手中之枪、弹、炮等,几乎都是在韦昌辉家生产。可以说,韦昌辉就是太平天国的大股东,没有他赞助,金田起义搞不起来。正因为韦昌辉带来的“股份”太大,所以永安封王时,他被封为北王,地位仅次于南王冯云山,高石达开一等。
从上述可知,韦昌辉对太平天国之贡献相当大,是天国的缔造者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韦昌辉过于阴险狠毒,后来被洪秀全加以利用,成为“天京事变”的实际操刀手,留下了千古骂名。
在太平天国特殊之政治体制下,取得“代天父传言”之东王杨秀清是天国实际掌舵者,东殿势力远超北殿、翼殿、燕殿,俨然就是中央政府和权力中枢。洪秀全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手中也没直属部队,典型的光杆司令。不过,洪秀全毕竟是“天王”,是上帝派到人间“斩妖除魔”之使者,正常情况下其宗教地位高于任何人,是太平天国的精神所在。正因为如此,韦昌辉、秦日纲等人才敢率兵回来勤王,诛杀杨秀清。要知道,杨秀清亲信把持军政要职,以及天京卫戍大权,东殿势力遍布京城各要隘,就算韦昌辉杀了东王,其麾下3000将士也不是东殿对手,随时会被扑灭。
那么,韦昌辉为何赶回来诛杀杨秀清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天王下令,有密诏在手,他相信诛杀东王以后,天王会直接下诏书,宣布杨秀清罪名,将天京事变控制在“诛杨一人及兄弟仨”这地步,不会扩大化。可惜,韦昌辉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活生生成为了操刀手和刽子手。杨秀清死后,洪秀全没有下诏,东殿集团傅学贤等核心要员认为这是韦昌辉夺权之表现,立马率东殿士兵与其血战,若不是秦日纲及时加入战斗,鹿死谁手未可知。东王余党被诛杀后,若是洪秀全能够及时下诏书,宣布杨秀清等犯上作乱,韦昌辉乃“奉诏勤王”,估计石达开回京时也不会劈头盖脸就责骂北王,以致酿成更惨痛之恶果。
正因为洪秀全迟迟不下“诏书”,韦昌辉处境便十分被动,他就是刽子手,是此次事变的主要阴谋者。因此,韦昌辉除了放手一搏,继续扩大事态,血洗“翼王府”,乃至攻击天王府外,别无选择。若不如此,韦昌辉除了当替罪羊,确实不知道该如何给“天京事变”画上句号。所以,韦昌辉这位大股东,在某种程度上讲,他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人生输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