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给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改名为阿其那与塞思黑?
现在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到处都是对帝王,尤其是满清帝王的歌功颂德。当然,也不乏戏说和调侃的,搞得皇帝们一个个都很忙,在每个电视台轮流上班,节假日都不休息。比如《雍正王朝》、《甄嬛传》等等,在荧屏上是轮番轰炸。
可是,像老八胤禩这样的人,不是充当配角,就是被无情的抹黑,极少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雍正王朝》,当然,我们不反对提升男一号雍正的地位和光环,可也不能在塑造雍正同志高大光辉形象的同时,把老八弄成奸猾狠毒的十恶不赦之辈吧。
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成王败寇自古有之啊!难怪人人都要争皇帝大位,争领导岗位,无论你自身多么牛逼,登不上皇帝的大位,终究会很快被历史遗忘,甚至是被诋毁。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清康熙皇帝的第八子,历史上的“廉亲王“,雍正皇帝的异母弟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卒于雍正四年九月,享年仅仅四十五岁。
老八自幼便聪慧异常,而且颇通世故,被夸赞“心性好,不务矜夸”,深得老爹康熙帝的疼爱。十七岁时,即被封为多罗贝勒,开始署理内务府的各项事务。
其生母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所以家庭出生并不高贵。没有显赫母家背景的老八胤禩,在诸阿哥中不甘平庸,渐渐激发出他奋发向上的勇气。
从小便颇通世故的老八,特别会与人相处,非常亲切随和,体贴细致,不摆排场,不端架子,因此广结人缘。不仅在众兄弟中颇有人望,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蛾、皇十四子胤祯交情极好,与众多的宗室和朝臣亦相交甚厚,常有往来。
老爹康熙交办他的各种事务,也都能悉数办妥,没有遗漏,让他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老爹康熙也曾多次夸奖其“有德有才“。至于《雍正王朝》中提到的老八推诿江南赈灾和催讨借款之事,历史上不曾找到记载。
至于说闹得沸沸扬扬的“九子夺嫡”,也不能说全怪老八吧,他也就是占到九分之一的罪责而已啊。
其实,本也就无可厚非的,你想,老爹康熙在废除太子的前提下,要求各朝臣推举贤能,作为贤能之士的老八,当然要争一争啦。
一时间,文武群臣拥戴,众位阿哥推举,瞬间使他成了一根出头的椽子。
这可不得了啦,老皇帝康熙一看,行啊,你小子一直都在拉帮结派啊!这是要逼我下台让位的节奏啊,于是,不再喜欢老八,开始处处提防。
客观的讲,个人认为这“九子夺嫡“就好比是公开竞选,作为皇子,老八当然有候选人的资格了。难道不对吗?还有人说,老八太阴险,结交老九、老十和老十四组成“八爷党”。这就更是胡扯了,你既然要竞选,当然要组建竞选团队了。而且,老四胤禛就没有“四爷党”了么?那老十三胤祥又是咋回事。
竞选皇帝失败后,老八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老四上台后把他当作头等的心腹大患,雍正不停地对自己说:“老八这小子有两把刷子,一定不能让他抖擞起来,必须严格关照!“。但是,为了稳定朝局,平复各方情绪,还在表面进封了老八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
几年后,雍正终于开始反攻倒算,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名圈禁老八,并削其王爵,甚至还去其宗籍,改名为"阿其那"。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清圣祖康熙的第九子,雍正皇帝的异母弟弟,在老四雍正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
咱先说这老九的出身,之前文章《胤禩如何由“廉亲王”变成了“阿其那”》时,我就提到过说老八廉亲王出身一般,而这老九的出身呢,却是要远远高于老八。
老九的生母是谁呢?宜妃。或许光提名字你还不熟悉,那提播个没完没了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你一定知道。宜妃就是剧中邓婕扮演的那位主儿,她可是历史上,康熙爷正儿八经的宠妃啊。当然啦,子凭母贵的道理谁都懂,老九一出生就比其他阿哥更受关注。
单从出生来看,老九应该领衔老八才对啊,可结果却是老八领衔老九,甚至老九甘愿成为“八爷党“的一员。究其原因,确实是因为老八太会做人了,自带“主角光环“,可惜却一天也没有真正做过主角。
老八尽管在众皇子中,出身显得不够高贵,但起码也是一个皇子。少年立志的他,在日常为人处事上,尤其是与阿哥们的相处中,都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儒雅。久而久之,诸位阿哥都有愿意和老八交往,就连老大、老三和老四,在“九子夺嫡“前也对老八的评价很高。而老九胤禟则尤其愿意跟随这个八哥混,简直当成了自己的“带头大哥“一般。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时,老九受封为固山贝子,编入正蓝旗。他不同于其他的满人,自幼便好书嗜读。还有一点特别的难能可贵,他平时喜欢发明和创造,曾亲手设计了新式战车的模板, 并且首开满族人学习拉丁语的先河。这些事迹都是其他的任何阿哥或者王公所不拥有的。
可见,老九根本不是《雍正王朝》中的那种贪婪无脑之辈。
由于老九聪明而且忠诚,所以老八也非常信任自己的这个弟弟。大清朝严禁皇子们结交大臣,所以老八与心腹大臣的私密信件,全部都由九弟胤禟用拉丁文书写,相当于给信件加了密,非常的安全。老九胤禟瞬间就由工程师变成了谍报人员,成为了老八集团内部信息可以畅通无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人担当,喜好施舍, 讲究义气, 这些都是老九胤禟的突出特点。康熙时期,他有一次前往西北大营,途径巩昌府(今甘肃省陇西县)。发现知府何图颇有才干,甚是喜欢,遂赠其房产,而且前后两次为其捐纳。并嘱托十四弟胤禵:“人才难得,你该为留意。”后来派往胤禵的军中效力。
老九的确是一直对自己的八哥忠心耿耿,“九子夺嫡”时期为老八与军队之间的往来穿针引线,出力颇多。在老八竞选皇帝失败后,甘愿和他一起受难,丝毫没有改旗易帜,更没有落井下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老爹康熙驾崩,老四胤禛成为大清公司新的董事长。老八胤禩集团彻底玩儿完,从此老九胤禟也开始一起连遭厄运。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老九胤禟被革去黄带子,去除宗籍。三月,他的名字被老四雍正皇帝改为“塞思黑“。朝廷议奏其罪状共计28条,内有行止恶乱、夺据各处、希图储位、贪得无厌等等内容。在狱中倍受煎熬而死,享年仅43岁。
到乾隆四十三年时,上谕:“就二人心术而论,觊觎窥测,诚所不免。及皇考诏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有待。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唐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实仰皇考仁心,申未竟之事,想在天之灵当愉慰也。”
弘历总算把这两个苦难的叔叔名字又改了回来,继续收入族谱,也算是为这哥俩平了反。
雍正为什么给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改名为阿其那与塞思黑?
阿其那,塞思黑按满音意是蔑称。
是雍正帝对八阿哥集团在精神上的愤怒的最终真正发泄。
雍正帝与胤禩集团有如下恩怨:
1.九王夺嫡时,他们勾心斗角,相互提防,相互进攻,都在找机会把对方置于死敌。雍正看不惯胤禩拿朝廷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也说明了他们政治理念巨大的差异,最终成为死敌。
2.雍正帝刚登极时,在提防胤禩同时,为了大局,也是为了和好,也是为了康熙帝临终嘱托,委以重任,不仅没达到雍正要求,胤禩没体会皇上用意,继续顽抗到底,朝堂暗流涌动,给雍正王朝带来前所未有危机。
3.八王议政,试图罢免皇上,胤禩罪大恶极,没有老13反戈一击,可能胤禩就得成了,这一次已经彻底触碰雍正的底线,雍正的愤怒像海啸一样孕育,那是迟早要爆发的。
4.在雍正朝,胤禩背后妄议朝政,说雍正篡位,让雍正精神上承受很大压力,事实上,雍正得位不正,竟真成了历史疑案,雍正有多冤枉!
5.在朝堂上,胤禩继续拉帮结派,离间隆科多,年羹尧,甚至弘时。这些都会让雍正警觉,反感,甚至恐惧。
综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是兄弟,为争储位,已无兄弟之情;是政敌,因相互没有欣赏,而成为死敌。最终,抄家,流放还不解雍正的恨,所以是雍正帝对胤禩集团在精神上的愤怒最终真正的发泄。
其实,做为现代人和旁观者,雍正需感谢胤禩集团:(1)没有胤禩集团执着地把太子赶下马,也许历史只有雍亲王,(2)没有胤禩集团棋逢对手的较量,雍正的政治智慧就不能超水平发挥。事实上,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九王夺嫡是紧次于唐帝国的玄武门之变。
国庆节敬上。
雍正为什么给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改名为阿其那与塞思黑?
“最是无情帝王家”,权力越大,利益越大,斗的越厉害,兄弟成仇的事举不胜举。不过,象雍正那样直接给兄弟改名的事情却不多见。雍正登基后给八王改名阿其那,九王改名塞思黑。而阿其那和塞思黑是满语狗和猪的音译,这说起来无论如何都有点过分,士可杀不可辱,何况是自己的同父兄弟。当然,也有说法,阿其那和塞恩狗并不是猪和狗的意思。
雍正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也是事出有因。
雍正的皇位得来的太不容易,不知道背地里都耍了哪些阴招。太子被废之后,所有的皇子都看到了希望,大家都开始频频运作,而四皇子胤禛在当时并不占优势,最占优势的反而是八皇子胤禩,老八在官场人脉极多,堪称是仅次于康熙的二皇帝,一呼百应。而且在皇子,跟着老八的也不多,比如老九、老十、和雍正同母的老十四。势力之大,连太子都不如,更不要说以孤臣自居的胤禛。胤禛要夺皇位,老八是头号劲敌。
胤禛最终险胜,夺得夺位。刚开始为稳住局势,封老八为亲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除掉老八,雍正的皇位根本坐不稳。而老八心里也明白,四哥早晚是要清算他的。甚至是福晋也看出了一点,在百官向老八恭喜晋升亲王后,福晋说了句: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意思是说有什么好庆贺的,早晚都是要掉脑袋。
嘴上这么说,老八其实还是没有放弃皇位的争夺。雍正即位之初,他仍然伙同自己的一众亲信,不断在各方面给雍正下绊子,攻击雍正的新政,败坏他的声名,甚至还密谋逼宫。
在大权终于稳固之后,雍正终于不用再忍耐了,新仇旧怨一次算个清楚,雍正一方面下令革去老八老九的黄带子,削宗离籍,一方面又给他们改名。
这种人格上的羞辱,对当事人造成的打击是极大的, 雍正四年,也就是老八胤禟、老九胤禩被迫改名的这一年八月、九月,经受不住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先后死掉了。尤其是老九,有种说法是被雍正给毒死的,可见雍正对这两个弟弟有多仇恨。
雍正为什么给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改名为阿其那与塞思黑?
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朝最高爵位为贝勒。
他在魇鸩太子胤礽一案中有涉,康熙说他:“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然后把他圈禁。虽然后来获釋,并恢复了贝勒爵位,但是这个评语却恢复不了。
后来议举新太子,有人推荐胤禩,康熙说:“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后来大学士马奇仍然举荐胤禩,遭到康熙严厉斥责。
康熙对胤禩福晋郭络罗氏也不满意,他说:“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怕老婆,生不出儿子。
康熙五十三年,胤禩送给康熙一只老鹰,竟然是奄奄一息快要死的。康熙大怒:“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不久康熙停胤禩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几乎断绝父子之情。
所以说,胤禩虽然在朝臣中有很高威望,但是在康熙心里却很不喜欢他,对他从未重用。但在现有史料当中,看不到在康熙朝他和胤禛之间有直接的冲突。
雍正登基以后,进胤禩为廉亲王,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授理蕃院尚书,掌工部事务,明显在拉拢胤禩。那么胤禩到底因何获罪,目前的史料并不清晰。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日,雍正谕责胤禩及其亲信,称马尔齐哈、常明等都是夤缘妄乱之人,是廉亲王胤禩的党羽。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时,不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等人盘缠,胤禩再受雍正谕责。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谕责胤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搅扰阻挠雍正的施政方针。看起来胤禩一党仍在积极活动。
雍正三年十一月,胤禩获罪。雍正指责他的罪名是:
〔一,对康熙皇帝不敬。
比如有一次康熙得病初愈,他说:“目前虽然好了,不知道以后还会怎么样呢。”还有一次把皇帝御批过得奏章给烧了。先帝去世后,允禩没有半点为人之子应有的悲伤,和他母亲去世时的表现对比强烈。
二,结党营私。
他贿赂太监阎俊为其隐瞒罪行,赏银阎俊二百两。雍正赏赐别人从来没这么多。
三,居心叵测。
1,当年谋害太子和大阿哥,并以此相比陷害雍正。
2,提议减少佐领下辖人数,雍正令人议论,他又改口增加佐领下辖人数。令雍正背负骂名。
3,雍正让胤禩整治内务府,结果引起扰乱。雍正查问时,胤禩指证了几个不在场的人。这几个人几乎被雍正误杀。
4,修建先帝皇陵,胤禩要求消减人数降低规格,这是要破坏雍正的名声。
5,奏请减少上驷院马匹,这实际是指责先帝养马太多了,陷雍正于不孝。〕
再没什么了。这算什么罪名?几乎全是诛心之论。难道这个时候,胤禩还能威胁到雍正的地位?不会吧?完全不可能啊!胤禩在康熙朝正太子过程中不断被康熙打压,那时候都威胁不了雍正,这会儿怎么反倒可以?雍正那么记恨他,为什么要抬举他呢?
雍正多次斥责允禩“不忠不孝,大奸大恶”,是僭越乱国,“行同狗彘”,“灭绝父子兄弟纲常之人”等等。看这份罪名列表,实在看不出这些批语怎么来的。
雍正对胤禩的处罚是革去黄带子,除宗籍,不许做皇室子孙了。因为不再是皇室子孙,就必须得改名,不能再用皇家序齿的名姓。
被逼无奈,胤禩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阿其那。据考证,这个词在满语中并不存在,是胤禩生造出来。阿其那,在满文老档《黑图档》中写作akina,最接近的一个词是acimbi(阿其姆比),汉意是指马、牛等牲畜驮载东西之“驮”的意思。我觉得与其说他自污,还不如说他背负强加而来的罪名,难以承担的意思。
九阿哥胤禟改的那个名字被皇帝驳回,诚亲王为他起的“塞思黑”。在《黑图档》中写作“seshe”,应由动词seshembi(即色思和姆比)演变而来,有厌恶、厌烦及抖动之意。这个名字大概就是“讨厌鬼”。诚亲王还给他的八个儿子都取了类似的名字。
把“阿其那”,“塞思黑”传为猪狗,显然是为了抹黑雍正由不懂满语的人编出来的。清朝反清复明造反的人很多都有文化,估计是他们干的。
雍正为什么给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改名为阿其那与塞思黑?
争皇位失败就蛰伏搞地下组织,再次失败才被如此赐名。第一次失败就有把命搭进去的觉悟,可是雍正没要他们的命,还赐官掌权,可谓恩同再造!但是第二次还继续想搞翻雍正,雍正这么做也算对待恩将仇报的人的一种惩戒。
雍正为什么给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改名为阿其那与塞思黑?
谢谢悟空的邀请。
1.雍正继位之初对八弟九弟有过优待,其中八弟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这个无可置疑,不论是书中记载还是影视形象,都是优秀的,但是胤禩、胤禟为首的皇兄皇弟们跟雍正耍两面派手段,表面听从雍正指挥,暗地里不断抹黑雍正,说什么雍正得到皇帝大位“来路不正” 。这类的谣言。
2.以胤禩、胤禟为首的“八爷党”不断攻击,雍正得“新政”一时又说不符合祖宗法制,一时又说雍正得做法不体恤百姓,一时又说不够严谨,总之他们是“逢雍必反“他们这种做法让雍正觉得,他们只有拖后腿的功能没有建设性的意见。
3.综合以上两点归纳为胤禩野心不死,誓要把雍正拉下皇位,自己做皇帝。
最终雍正三年,雍正忍无可忍,怒斥胤禩和胤禟,说他们:怀挟私心,搬弄是非,阻挠施政。将胤禩革去王爵,并且把胤禩围困在府中。同年,雍正又借胤禟纵容下人扰乱民间秩序为由,送往宗人府管教约束。
在次年,雍正就将胤禩、胤禟革去黄带子,宗人府内除其名,他们的福晋也休妻回外家,将二人的名字改成了阿其那、塞思黑,在满语中的意思是猪、狗。他们二人在宗人府受尽苦楚,被各方针对,后来胤禩病死在监所,而胤禟也不久也撒手人寰。 注:阿其那,塞思黑,可以理解为猪狗不如的东西,或者是不要脸的两个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