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作为一个山西人,应该都听说过“阎锡山“这三个字。这个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统治了山西将近半个世纪。今天,咱就一起聊聊这个充满功过是非的历史人物。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号龙池,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出生。这小子从小就很顽劣,而且家境还算殷实,所以一堆小屁孩儿跟他混。12岁时,他就敢带人直捣狼窝,吓跑母狼并活捉狼崽吊在村头的大树上示众,一个典型的“愣头青”和“混不吝”。

可惜,美好的生活很快过完了。因老阎生意失败,不仅血本无归,而且几乎倾家荡产。没办法,老阎只能带着小阎一起出门逃债?这件事对阎锡山的触动非常大,让他从那时起就牢记了一点,任何时候都要把算盘打好。

福兮祸兮?离家躲债的阎锡山,很快便见识了外面的世界,20岁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那会儿的阎锡山,真可谓是踌躇满志,心怀天下,铁血报国。

随后,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并在那时候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铁血丈夫团的一员,成员除了阎锡山以外,还有蔡锷、李烈钧、程潜、唐继尧等人,个个都是日后响当当的人物。

1909年,阎锡山回到了山西太原,一步步混到了标统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团长吧,成为一名县处级的干部。

也就该人家阎团长得意,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真是瞌睡了就有枕头。为了积极响应武昌起义,阎团长所在的新军在1911年10月29日时于太原发动起义。

本来还以为是一场激战呢,结果起义的过程却出奇的顺利,没费多大功夫就拿下了太原城。阎团长也没客气,越过比自己资历老的头头们,29岁时就当仁不让的做了山西的督军,开启了自己山西王的岁月。

按理说,作为同盟会的成员,阎锡山应该拥护孙中山才对。可事实上,阎锡山对孙的拥护,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却慢慢地靠近了袁世凯。或许是作为精于算盘的阎锡山,早就观察到了孙中山手中无兵无权,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所以,他果断的押宝袁世凯,事实证明,他押对了!

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他一步步坐稳了“山西王”的宝座。这时候,袁世凯才出事了,瞧瞧人家阎的这命,不服不行啊。

阎锡山立即调转船头,摇身一变又成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急先锋,开始跟孙中山混。

但是,不管跟谁混,阎锡山有一条铁律是不可逾越的,那就是,他可以走出山西去,但别人不许走进山西来。虽说有些狭隘,想搞自己的独立小王国,但却必须承认,阎锡山对山西的治理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乱世中显得难能可贵。

阎锡山在山西提倡新式作风,禁止男人留辫子,禁止女人裹小脚,摒弃满清封建的那一套;推行身份证制度:好人证使用正方形,次好人证使用圆形,中人证使用椭圆形,坏人证使用三角形。这个制度非常有特点和新意,类似于现在的诚信和不良记录;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校,大力提倡教育的推广,甚至还第一次出现了义务教育,这点非常的具有进步性和积极意义;发行债券用于基础建设和兴办实业,建成窄轨火车等其他许多方面。

重点谈谈教育和实业这两点。到1929年时,山西全省共有学校26489所,山西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70%,位于当时全中国的第一名,遥遥领先于其它各个省份,极大改善了山西省的教育环境。

山西大学最早成立于1902年,原名山西大学堂,由此前设在太原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而成。到了阎锡山时期,着力推进该校的理科、工科和医科等学科的全面发展,山西大学甚至一度被评为是全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阎锡山本人也从1939年起亲自担任山西大学的校长。

据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视察山西省教育报告》,1932年山西各地的教育经费支出占总开支的比例:忻县122021元,占61%;定襄县64543元,占50%;大同县91789元, 占57%。这个比重可是很恐怖的,放眼现在的全世界也是没有的,充分体现出阎锡山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扶持程度。

阎锡山积极进行实业建设,创办各类型的工厂,例如西北实业公司、太原兵工厂等,建设同蒲铁路。尤其是他修的铁路,很有意思也很有智慧,山西的铁路跟外省的不一样宽,是一种窄轨的铁路。这样既节省了基建的费用,又可防止外地的军阀运兵进入山西。

还有一点也是很难得的,阎锡山本人不好色、不忘本。他的日常饮食起居,从来都是粗茶淡饭,布衣军服,没有过那种奢糜享受的生活,始终牢记自己农民的出身,这个本,他从来不曾忘却。

民国时期的军阀,哪个不是妻妾成群。但阎锡山却只有一个妻子徐竹青,在外从不沾花惹草。因为徐竹青的原因不能生育,作为家中独子的阎锡山,迫于父母和族人的压力才又续迫于父母和族人的压力才又续娶了唯一的姨太太徐兰森,阎的5个子女都是由其所生。

对山西的普通百姓而言,阎锡山是不错的领导人。短短十年间,就将山西从一个落后的内陆省份,发展成为当时国民政府的模范省份,百姓的生活也改善不少。

别人对于阎锡山的印象,或许只是一个精于算计的投机客,一个修筑窄轨的土皇帝,一个外貌土气的旧军阀……。那么,真正的阎锡山果真如此吗?NO!

尽管,阎锡山的确提出过“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颗也不行”的怪论。但是,在面对小日本的威逼利诱时,他最终没有失掉民族大节和国家大义。当时的山西太原,是国统区内抗日氛围最浓烈的一座城市。

作为第二战区的司令长官,阎锡山亲自指挥了太原会战。尽管最后失利了,但他提出的“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的抗日口号,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日热情。阎所领导的晋绥军虽然屡战屡败,但也屡败屡战,从未放弃。

他和八路军协同作战,一起把小日本挡在了山西,没有让山西全境沦陷,就冲这一点,比张学良强出不知多少!他在民族存亡时的历史功绩是值得后人铭记和尊重的。

抗战胜利后,面对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阎锡山也被赶出了山西,彻底失去自己的枪杆子。1949年,空壳的阎锡山出任当时已经逃到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同时兼任国防部部长,12月后流亡台湾。以前经常给老蒋找别扭的阎锡山。自然不受人家待见,他也很识趣的主动隐退,安心的种地和写书,不问政事。

1960年5月23日,77岁的阎锡山在台湾病逝,蒋介石亲往吊唁。

阎曾经深情的说过:“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谦恭,有德于百姓,则伯川可少过矣!”

阎锡山死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两岸的统一,没有能葬在自己的家乡山西。

“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阎锡山主政山西从时间上横跨整个民国,是当之无愧割据最久的军阀,民国多长时间,阎锡山在山西就统治了多长时间。

阎锡山为何能在山西割据如此之久,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阎锡山治理有方,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在阎锡山的治理下,山西是民国时期的模范省,从原来一个穷乡僻壤的省份,硬是被阎锡山弄出个太行山下小天堂,老百姓安居乐业。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山西内部歌舞升平,自然而然就不容易扳倒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了,关于阎锡山在山西时的政绩,纵横在这里就不去说了,长期关注民国的读者应该都了解。

本文,从阎锡山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阎锡山为何能够成为政坛不倒翁。

阎锡山政治上的投机倒把使其能够一直蛰伏在山西

分析阎锡山在政治上的投机倒把,先要从他的经历上来说,阎锡山是地主经商家庭出身,也是标准的晋商,早年曾经参与家里的钱铺生意,从事一些放债收息等金融业务,后来生意破产,阎锡山只得另谋出路去投军了。

这段生意上投机的失败对于阎锡山的影响是巨大的,做过金融的都明白,刚入场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折一次本之后就变得畏首畏尾,谨慎的不得了。

所以,晋商出身的人做事情往往比较保守,比如李彦宏。

随后阎锡山考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参加了山西新军的建设,并且以同盟会成员的身份在山西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山西太原起义爆发,在这次起义当中,阎锡山将他的政治投机主义发挥到了巅峰。

阎锡山当时是山西新军的军官,也是清廷比较信任的人之一,在起义的过程中,阎锡山始终摇摆不定,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于是当起义军造反的时候,阎锡山并不是领导人,而是尾随着,观察局势,如果清廷势大,就会站在清廷一边剿灭叛贼;如果起义军势大,那就抢夺胜利果实,当起义军杀死山西巡抚后,阎锡山随即跳出来。

以阎锡山在同盟会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清廷中的威望,成为辛亥太原起义中最大的赢家,阎锡山的手下曾经说阎锡山:“阎锡山是‘钱鬼子’出身,算盘打得最精,总要把敌我双方的力量,放在戥子上称了又称,只有在自己的力量大大超过敌人的时候,他才会明白表示态度;不然,他照例是八面玲珑,决不贸然得罪人的……”

在获得了政治上的第一桶金后,阎锡山也曾想染指中原,和前来镇压山西新军起义的北洋第六镇吴禄贞组成燕晋联军,准备反攻北京,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然而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吴禄贞后,阎锡山迅速的做出反应,自己绝非袁世凯的对手,干脆认怂吧!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排斥同盟会成员,阎锡山就将山西境内的同盟会成员全部清仓,全力支持袁世凯,袁世凯对其还是不放心因此派金永到山西主政,阎锡山就选择蛰伏。

袁世凯要称帝的时候,阎锡山表现的最卖力,劝袁世凯称帝,鞍前马后,不亦乐乎,等到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阎锡山翻脸不认人,并且表示是遵守中山先生的指示,打入袁世凯的内部,为保存北方的革命力量。

阎锡山打造的只有山西人的晋绥政治军事集团成为其坚强的后盾

在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张作霖当政期间,始终没能拿阎锡山怎样,也不完全是阎锡山政治上的投机倒把,所以,投机也要有本钱,没有本钱什么也玩不转!阎锡山的政治本钱就是其打造的晋绥军政治军事集团。

在民国时期的军阀,形成各种军事集团,比如老蒋是依靠黄埔军校形成学缘关系的黄埔军事集团,而阎锡山却是利用地缘关系建立其大山西主义的军事集团。

阎锡山的用人策略可以总结为“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夸”,阎锡山是一个典型的地缘政治专家,所用的大部分军政人员都是山西人,阎锡山是五台山人,所以,五台山人更受重要。

阎锡山手下十三太保,其中三个人是五台系的,是核心中的核心,其他还有六人为山西人,属于较受信任的人,只有四人不是山西人,处于晋绥军事集团的外围。

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全国形成了四大军事集团,一个是老蒋的中央军事集团,冯玉祥的西北军事集团,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军事集团,还有一个就是阎锡山的晋绥军事集团(张学良的东北军事集团前期未入局),四方为了争夺中央政府的地位大打出手,最终爆发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后,老蒋获胜,冯玉祥和阎锡山下野,冯玉祥这个野下的是一步到位,此后再也没有崛起,西北军也再也没有冯玉祥立足之地,阎锡山通过蛰伏一阵,九一八事变爆发,老蒋发现竟然短时间内无法吃掉晋绥军。

当时蒋介石希望通过收买阎锡山的部下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然而,这些部下并不吃那套,反而事事都向阎锡山汇报,把阎锡山当成太上皇一般。

无奈之下,老蒋只能让阎锡山以代理人的方式回到山西执政,阎锡山人生最大的政治危局就这样过去了,说起来还是他的这帮晋绥军事集团的功劳。

“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阎锡山确实是民国时期割据时间最长的军阀,从辛亥革命之后就一直存在,直到解放战争中徐帅率军解放山西才被赶走,与民国在大陆持续的时间相始终,完整经历了北洋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阎锡山是整个民国军阀史上的唯一一个。

而其它地区的军阀都是起起伏伏、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比如滇军,虽然也出现得很早,但前后经历了唐继尧、龙云、卢汉三个时期,并没有一个军阀能够始终保持统治。东北军和西北军更是在抗战之前就已经四分五裂了,唯一算是持续时间比较长一点的,只有桂系,但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和之前陆荣廷的老桂系也不一样,是新桂系。

阎锡山之所以能够成为民国史上的一道奇观,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因,第一就是山西的地理特点,第二是整个华北地区在民国时期从来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山西的地理特点是表里山河,东边是太行山,把山西和河北隔开了,只有几个主要的通道相连,北边是长城和山脉,西边和南边是黄河,所以是一个很容易封闭的区域,类似四川之于全国的情况。

在历史上,山西也是很容易出现割据政权的,尤其是在分裂的情况下,山西就会关起门来成一统。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在完成山西内部的统一之后,就逐步跨过太行山和黄河,一度把势力向外扩张到了河北中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的地区,对秦国保持着压制态势,一直到晋国三分,秦国才摆脱了被晋国压制的态势,可以向关东出击了。尤其是控制着从关中向关东进出的主要通道的是三晋中实力最弱的韩国,为秦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在地理板块上,山西和华北地区是一个板块,所以历史上在全国大分裂的时候,经常出现关东和关中两个地理板块相互对峙的局面。但在潼关以东的关东地区,山西又是一个单独的板块,很容易独立,往往是华北地区出现大乱之后,山西会先摆脱控制,而在华北地区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又往往是山西最后被征服。比如五代时期的后唐和后梁,就是这种情况,双方进行了长期拉锯,最后还是后唐灭了后梁。

后唐与后梁之所以能够长期拉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后梁始终没有完全控制河北北部,也就是当时的燕云地区,燕云地区始终在后梁、后唐和契丹三个势力之间摇摆。所以,在当时的华北地区,实际上是一个三足鼎立的格局,这样就为李克用和李存勖闪转腾挪提供了空间,而不用全力对付后梁,处于过于被动的局面之下。

但如果华北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统一,能够持续不断的保持对山西的进攻态势和军事压力,尤其是在河北和河南、山东都已被同一个势力完全控制的时候,山西也很难持久独立。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在消灭袁谭、袁尚的时候,本来高幹已经投降了曹操,但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后,高幹又企图反叛,很快就被曹操消灭了。这就是因为这时候曹操已经完全控制了河南、山东和河北地区,山西完全处于被包围的态势。

再比如北汉。后周取代后汉之后,后汉的刘崇在河东地区重建了后汉,是为北汉。整个后周时期,也未能消灭北汉。这一方面时因为北汉当时背靠契丹,与契丹结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后周还未能完全控制整个北方地区。而到北宋取代后周之后,北汉也一直存在,太祖时期曾经大举进攻,未能消灭北汉,一直到太宗时期,才彻底消灭了北汉,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而阎锡山碰到的情况是,整个华北地区自从直皖战争北洋系分裂之后,北洋系再未完成对北方地区的统一,直系虽然一度表面上完成了对华北的统一,但因为当时直系仍然面临着各种内外挑战和危机,尤其是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东北的张作霖,所以并没有全力对付阎锡山。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东北军入关,虽然一度控制平津地区,但同样对山西鞭长莫及。

中原大战之后到抗战之前,整个北方都处在比较为妙的平衡状态下,华北地区最强大的军阀势力是张学良,但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北方的大体稳定,威慑其它势力,而没有能力完全彻底消灭山东的韩复榘和山西的阎锡山,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势力。所以,整个华北地区在民国时期始终处于混乱和分裂的状态,也就为阎锡山长期割据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此外不能不提的就是,阎锡山掉头很快,每次发现华北地区的形势有变化,他都会赶紧掉头跟上,始终保持着紧紧保住最粗的大腿的态势,从不与华北地区最强的势力为敌。直系控制北洋政府,他跟着直系混,北伐开始后他加入国民政府,中原大战他先和冯玉祥结盟,后来看形势不对,又赶紧掉头。所以他在整个民国时期始终能够牢牢控制山西,形势有利了就向外发展一下,形势不利就赶紧缩回山西。所以,阎锡山的势力曾经多次出山西,控制平津地区。

相对来讲,阎锡山对山西的控制比较危险的时期是在红军到达陕北之后,而抗战尚未开始的那段时期。尤其是红一方面军恢复番号之后,大举东征,进入山西,在山西活动了一段时间,给阎锡山造成特别大的压力。当时中央军已经在河南一带完成集结,准备进入山西,名义上是帮阎锡山对付红军,实际上是要把中央军的势力渗透进山西。这个办法中央军在西南多次用过,消灭了贵州的王家烈,四川也在中央军进入之后,被迫进行整编,压缩各个势力的军队规模。所以阎锡山只能硬着头皮全力堵截红军,迫使红军退出山西,退回陕北。这样才避免了中央军进入山西。

抗战期间,一方面是八路军大举进入山西,在山西境内的沦陷区活动,并建立了五台山、太行山等根据地,但另一方面,阎锡山的势力也在逐步向平津地区延伸。比如傅作义原本就是阎锡山的部下,先是奉命在绥远驻守,抗战结束后,又向平津地区扩张。1947年李宗仁就任副总统后,傅作义接替李宗仁,成为华北地区的最高军政负责人。

“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阎锡山1911年成为山西都督,掌握军权,一直到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然后到1932年又回到山西,一直掌权到1949年。

不管中国怎么风云变幻,政府换了一个又一个,20世纪前五十年,他掌握山西的时间居然达到35年之久!

35年什么概念?就谈大家都熟悉的刘备,一生戎马,从攻下成都开始第一次拥有一块地盘开始,一直到在白帝城去世,执政时间也不过9年而已。

战国时期想占用一块地盘稳定发展,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之所以没多少人和他抢。也是因为当时的山西也确实是个穷地方,1936年人口仅有1200万不到,甚至不如1875年(1640万)。从晚清到民国,山西的人口与经济其实是在走下坡路。山西的近代工业,起步比东南沿海落后30年。

所以阎锡山在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着手,努力维持山西的割据地位,平心而论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

比如在内政方面,他兴办教育,修建公路铁路,开办工厂,加强军队实力。1916年山西全省只有两个混成旅的兵力约7000人。到1926年却有10个军,4个骑兵师,7个炮兵旅,加上保安队,兵力超过了30万!

在外交方面就不那么光彩了,阎锡山实际是试图在国共和日本这三方之间走钢丝,到处捞好处,尽可能不得罪别人。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阎就与一些日本人有了交情。他所熟悉的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等都已经是侵华日军中的大头目,山西扩军时,通过在京津的日本特务机关从日本购买过大批军火;阎参加“北伐”时,也是得到了日本在天津驻屯军的大力支持,才顺利地占据了平、津两市,阎中原大战失败后从天津逃往日本控制下的大连,乘坐的就是日本特别提供的轮船。从大连跑回山西,也用的是日本特别提供的飞机。

在汪精卫叛国后,阎锡山即加以响应说:“抗战与和平是个政治问题,不能说主张抗战就对,主张和平就不对。“企图在抗战和和谈之间和稀泥。

阎锡山甚至还提出“抗日要准备联日”!

1941年阎锡山和日本达成协议:

1.日阎双方必须消除敌对行为,互相提携,共同防共。前线部队彼此友好往来,互派人员联络,不得发生冲突。

2.离石———军渡(黄河东岸)公路以北地区,对共军之进剿,由日军负责;离军公路以南,汾阳、孝义以西地区由阎军负责。必要时双方可以会剿。

公平的说,从国家民族角度看,阎锡山并不打算把山西卖给日本人,但是他在抗战中首鼠两端,不用力抗日是事实,这也是他能一直控制山西到1949年的原因。

“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从辛亥革命始,至到1949年败退台湾,一直割据一方始终不倒,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首先,阎锡山作为一个山西人,这为他的统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了解山西的各种状况,他根据山西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山西。先后设立公私合办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为山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这些功劳使他3赢得了山西人民的民心。正是因为这,即使在中原大战失败,他仍然可以重掌山西大权。在他统治时期,中央军向进入山西都没有机会。在他重新掌控山西后,他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在他的统治下,山西是中国最幸福、发展最快的省份。

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其他省份都被中央政府接受以后,只有山西仍然还是阎锡山掌控。这种状况直到1949年4月逃到台湾,山西才从阎锡山的手下解放出来,回到人民的手中。所以说“阎老西”为何被称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