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的军事专家能在战时接替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吗?
虽然媒体上的军事专家不能指挥作战,但是他们也很重要!因为他们研究的是军事学说、军事理论,而这些是属于整个军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是“头部部分”,某种角度来看,比指挥战斗还关键。
媒体上常见的军事专家,比如“局座”张召忠、尹卓等,他们大都是研究军事理论、军事学说的高级别军事专家,这和作战指挥是不同的系统。张召忠是少将军衔,本来就能接触到大量常人不能获取的资料,同时还是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的博士生导师;尹卓则是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综合论证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这里有两个词需要重点提及:战略学和装备论证。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局座”们的真正实力!
张召忠将军是国防大学战略学的博士生导师,什么叫战略学?有说法认为,战略学起源于一战之前的美国,美国在一战之前就对其军事总纲进行制定,叫做“大战略”;同时,一战之前还诞生了马汉“海权论”、杜黑“制空权”等军事学说,他们也属于军事战略的一部分;经过不断的演进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还诞生了德国的“闪电战”、苏联的“大纵深战役学”等经典军事战略。
到了现代,战略学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如今的战略学涵盖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心理”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综合运用和发挥其各方面实力的总的纲领。以美国为例,在冷战时期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的军事战略,指导海陆空及海军陆战队等军种,围绕打赢欧洲大陆上的陆地战争,进行一系列的装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作战部队编成。
图为第四代战斗机歼-11B,第四代战斗机诞生的军事理论是能量空战理论。
此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空地一体战的战略发挥了巨大威力,美军先是进行了38天的空袭,然后陆军一个纵深突击就彻底击败了伊拉克,被称为“现代战争第一战”,美军对空地一体战进行总结后,提炼出“联合作战”的理论,随后发展为“顶层联合”、“联合集成”、“联合作战介入”等军事理论,并且衍生出“空海一体战”等全新军事战略,这些理论又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军的两栖突击和“由海向陆”式的进攻犀利异常,这都是军事战略的功劳。
图为第二代战斗机歼-8II,他诞生于高空高速的军事理论。
军事战略有多重要?一般军迷会认为军事战略只是“指挥作战的艺术”,资深军迷恐怕会认为军事战略服务于作战指挥,但实际上真正的军事专家会认为,军事战略是指导一国军事建设所有方面的总纲。现代军事战略的典型代表有很多,比如美国最新出台的2022版《国防战略》、日本最新的《防卫大纲》、印度已经失败的“冷启动”改革等,正是这些军事战略指导了这些国家军事装备的研发、军事体系的组建。
图为印度国产航母,航母这种武器就是对制海权理论的最好注解。
直接地说,比如美国发展出“联合作战”系列军事学说之后,在1986年通过了《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重构法案》,将美国海军、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等诸军种的作战指挥权统一收回,交给参谋长联席会,实战中,美国总统直接向国防部下令,国防部确定作战总体方针后交给参谋长联席会,参联会则负责对各战区作战的直接指挥,而在战区内部,则组建涵盖海陆空所有军种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战区辖区范围内的美军力量。
过去,美军都是由各军种直接指挥,比如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区由海军主导,但是欧洲战区则是陆军主导,西南太平洋战区也是陆军主导,分散了美军的作战力量,而且造成了三军无法形成统一作战的合力。联合作战系列改革实施后,美军相继出台过“空天一体战”“由海向陆”“空海一体战”“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等军事战略,并且以此为基础,发展出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濒海战斗舰、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等新型装备。
说到底,现代军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是先有头部的军事战略指导,才有随后的部队作战编成改革和作战装备更新,而打仗时怎么指挥战斗,这已经是最为具体的、多变的、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实际灵活决定的“细枝末节”了,可以说,作战指挥虽然重要,但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综合国力,就是军事战略了,军事战略是根本性的。比如德国综合国力不如苏联,但是“闪电战”依然给整个世界造成了震动,而正是“闪电战”的提出,才让大规模装甲集群集中使用成为现实,至于德国的装甲兵实战中是如何指挥战斗的,其实都已经不再关键,因为在“闪电战”提出的一刻,其实就决定了德军是“速战速决、无法久战”的底子,这是任何作战指挥都无法突破的框架。
而我们的军事专家,比如张召忠、尹卓他们,大都属于战略学的研究人员,他们或许对具体的装备情况不太熟悉,或许对作战指挥不够精通
媒体上的军事专家能在战时接替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吗?
当不了,当不了。
要里面的关系捋顺:正是因为他指挥不了部队,才成媒体上军事专家的......部队那边已经做了判断。
前一阵有个著名教授,住在美国,女儿嫁给美国人,还有个可爱的外孙,然后每天在媒体上骂美国,引起很大的争议。然后有支持那个教授的粉丝说:他是我们国家的智库......人能蠢到这种程度,就别抱怨被骗。这个世界不是骗子太多,而是傻子太多,没办法。十四亿人,一百个里出一个傻子,1400万,就够骗子过滋润的小日子了。
用脚后跟想想:国家的智库,中美对抗这样的大事,大战略,大棋局,大较量,能拿出来做成节目,天天在网上公开播吗?是猪撞树上还是你撞猪上了?
怎样对付美国?真正管用的办法,能拿出来,让你天天在外面叭叭吗?真正管用的招,能让你知道吗?
一定要明白,中国真正有本事的人,我们都不认识。
部队里,真正能指挥战斗的,当军长、师长呢。咱们能认识吗?真正懂军事的,在参谋部小黑屋里做方案呢。咱们能认识吗?做出的这些真正有用的方案,能拿出来做节目给你看吗?真正懂武器,365天起早贪黑在设计所搞测试呢。咱们能认识吗?对不对?
这些人是部队里真正有本事的人。而这些人平时使个手机都受限制,咱们上哪认识去?
还有那么几个人,也是正经科班出身,资历也有,政治上也很可靠,也是自己同志,人品绝对没问题,还比较招人喜欢。但是,心不够狠,关键时刻,下不去决心,做事不够干脆。这样的性格当不了指挥官。他心软。不管死活,关键时刻,拿人往里填,决心他下不了。你说他是不是好人?绝对是好人。能不能当指挥官?当不了。让他做参谋,搞武器研发,能力还是差点。
怎么办?还是好同志,还是自己人,还得给他安排个位置。最后:去电视台当嘉宾去吧......不是口才好嘛。这也是一个很光荣的岗位,不要有情绪,也是为部队做贡献,要努力......
政治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在小黑屋里写东西呢,咱们都不认识。再不就是关上门,几个人研究研究。最后,真研究出成果了,和美国较量,真正有价值的策略,上交。上面看了,锁起来。然后慢慢部署。
肯定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把有用的策略拿出来做成电视节目,天天播。
人也是一样。都是一群专家,一层层的筛。他研究的那玩意根本用不了,太轻浮,都是扯淡。怎么办?去电视台当嘉宾去吧......真有能耐的人,继续在办公室里搞研究。
专家认为自己发现了美国的死穴,跟上面说了,上面认为他是扯淡,才把他放出来当嘉宾的。上面要是认为他说的有用,早收编走了,咱就不认识了。
咱们网上看到的这些专家教授都是淘汰下来的,正经事干不了,扯犊子一个顶俩。
还在那喊:我不怕美国人来暗杀我......评论区一群人跟着喊:正能量、正能量......没招。一个脱口秀演员,爱国表脸艺术家,人家暗杀你干啥!
当然,部队出身媒体上的专家,和那些大学什么的专家不是一个性质。住在美国,女儿嫁到美国,天天骂美国,靠这个挣钱,这是人品问题。认为这样的人是中国智库,是智力问题。部队出来的专家是性格问题,不涉及人品好坏。而且某些部队出来的专家,还是很可爱的。
有些人是天生能说会道,这不是毛病。生性随和,容易沟通。然后又是种种因缘,成为军人。但这种性格很难成为指挥员。真正的指挥员都是沉默寡言的,三天憋出一个字:打。然后再憋几天,再来一个字:撤。
话少,不分心,更能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思考,判断形势。话多的人容易分心,注意力难集中,不利于思考和判断形势。所以,有时候,不但需要闭嘴,甚至还得把眼睛闭上,不看,专注思考。
媒体上的专家和部队里的干部,最大的差距是:决心。专家和干部可能在军事素养、知识上不差太多,你懂的他也都懂。但干部能下决心,专家不能。口开神气散,话多的人定力不足。沉默寡言的人是在那憋元气呢。专家平时说得天花乱坠,事到临头,打不打,现在立马打,不怕死人不怕惹祸,不怕担责任地打,这个决心,他下不了。部队里的军事干部,每天喊123,他下决心的能力是专家不能比的。
而且慈不掌兵,心软也不行。局座绝对大好人,看着一群十八九的小伙子,让他下命令,小战士往炮火里钻,很难。95%下不了这个命令。纠结两小时,晚了。真正能指挥打仗的,得脸上都是横肉,面无表情的这些将军。局座看面相,都快成佛了,慈眉善目的,咋指挥部队打仗?
指挥员,必须话少。必须。
媒体专家,必须话多。必须。
所以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职业,互不兼容。而且话多、话少,是性格决定的,改不了。有的人天生话多,天生适合当媒体专家。有的天生话少,天生适合干实事。每个人都是天生有自己的位置,没法改。不涉及谁好谁坏,谁强谁弱。都是先天带来的,没办法。
我们实际生活中也能体会到,话多,能说会道的人,干不了大事,办事掉链子的,全是这些人。他们是公关型人才,决断力、判断力不行。让他们拍板,肯定跑偏。
再回到爱国表脸艺术家,还有部队,真正有用的东西,国家的大政方针,作战方案,咱看不懂。都是一些非常平淡、晦涩的文字。至于专家在节目里,侃的眉飞色舞,你听得热血沸腾,那都是:娱乐节目。
把网络公开传播的东西,娱乐节目,当智库看,那得是啥脑袋呀?都是街边下象棋的大爷,小区门口保安大叔,一天到晚,研究和美国决一死战,最乐意看这些东西,还贼激动。一个个滴,都没长心。国家真正智库的东西,第一,咱看不见,第二,看了,咱也看不懂。
即便是央视的军事节目,也得在前面加上娱乐两个字:军事娱乐节目。不是教你打仗的,是帮你打发时间的。很多人对这个有兴趣,办这个节目有收视率。专家在电视里讲,主持人负责捧哏,观众在电视前面看得津津有味,和大家蹲在马路边侃大山,性质是一样的。真打仗,在电视里、网上学的东西,用不上。
媒体上的军事专家能在战时接替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吗?
不一定啊,看指挥的领域和指挥的规模,有的人的确具备指挥能力。
这些年出镜率较高的有张召忠、杜文龙、房兵、尹卓,以及香港的马鼎盛,台湾的亓乐义等,呃,国外还有网红李根大尉等人,我们就逐一说一下吧。
张召忠人称局座,有自媒体号“局座召忠”,是一位在军事栏目中陪伴了军迷很多年的老干部了。
局座最后的军衔是海军少将,2015年退休,如今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是越来越少。
他曾担任的职务为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属于军事装备学科带头人。
他研究过导弹和军舰,担任过翻译,亲历过海湾战争,担任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过国际战略、海战法,还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进修过,唯独没有指挥过打仗。
很显然,要局座去指挥战斗这纯属胡闹,他对海军装备和战术战法甚至战略都很熟悉,可这与实际指挥战斗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但是,如果非要局座上的话,我认为他大抵是能指挥一艘军舰的。
可以参考美海军为水手搞的“一日舰长”活动,在基本概念差不离十的情况下,有一大帮军官可以辅助这个水货舰长发号施令。
现代军舰指挥作战并非舰长一个人的事儿,何况操船上舰成油条的局座呢?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只是说,一般情况下没这个必要,也产生不了让局座操船的条件。
与局座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尹卓,他也是海军少将衔,《军情连连看》的老面孔了。
尹卓研究的是海军战略、海军战役、海军发展战略,毕竟他就是海军战略研究所所长。这一类都属于学术类的军事理论研究,可以为策略制定给予方向,却并不具备很高的战场指挥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尹卓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别看他是海军,他是个从陆军战士一路做上去的将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都做过,还当过军作训处的参谋,别怀疑人家能力。
就算海军的指挥他也不会有太大问题,80年代他在法国军事学院海军系、法国合成军高级班进修,在这里每个月都会有学员的对抗性演习“作业”。
因为成绩很出色,尹卓经常在“作业”中充当司令员和参谋长角色,领导同学进行对抗,而且每次都取得了胜利。
他还在法国“福熙号”航母上进行过短期的实习。
而且尹卓真的见识过战争,解放战争中他跟着家人转战中国,随大军南下,后来在丹东经历过美机轰炸,小时候就经历了大场面。
所以,尹卓的指挥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很出色的,他唯独缺乏的只是专精岗位上的磨炼,以及实际的作战经验。
杜文龙大校就不行了,他是个纯理论技术方面的人才,担任过的工作职务有:
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部合同战术研究室副主任
训练研究室主任和军队建设研究部后勤和装备研究室主任
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杜大校的文章特别多,常年看《世界军事》、《舰船知识》以及《兵器》等书刊的人,应该能冷不丁地瞄到他的文章。
他还给部队编了不少作战法规和训练教材。
换个方法说,杜大校就是个文人,他实际上进行的都是文职编纂和系统研究工作,讲硬度比局座还缺了点,怎么可能指挥打仗呢?
尹卓那类危急时刻真的可以顶上去,杜文龙一级一级指挥员死光了还得把他抢救下火线呢,专业真不对口。
张口就是火药的房大炮也是有指挥战斗能力的。
房兵一开始就读的是“总参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系”,学的是“坦克指挥与车辆运用工程”专业,还有国防大学“联合战役学”的硕士学位。
所以,让房大炮指挥个小战斗没毛病,人家学的就是这个,只不过后来搞学术研究去了。
凤凰的马鼎盛就完全没指挥素养了,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老百姓,是个包装得很厉害的媒体人和演员,没在军营相关岗位趴过一分钟,绝对不具备任何军事素养,谈何指挥战斗?
马鼎盛出身戏剧家庭,小时候在东莞当过农民,80年代跑到香港当了《明报》等刊物的时评编辑。某种方面来说,他的军事文化积累比头条上一些朋友差多了。
马的成功,完全是凤凰卫视包装的成功,属于集体的智慧和栏目的成功,纸上谈兵的东西特别多,他就是个时评人。
台湾的亓乐义是深圳卫视的老面孔,经常就搞连线,他的相关资历比马鼎盛要强点。
他是台湾“国防部”几届国防报告书的咨委,出身军队家庭,自小就读于一所“很多学生都出自军情系统家庭”、“均为为党国献身者后代”的特殊学校,很多同学被台当局葬送在对陆间谍活动中,所以对谍战有很深的直观印象。
但说到头,亓乐义也就是个咨询专家而已,他对历史的了解比对部队战斗的理解要高,宏观的评价水平与完全为0的指挥水平不在一个次元,不可能指挥战斗。
最后说说李根大尉,这小子演绎了一场俄乌冲突期间跑去支持乌克兰战斗的闹剧,着实炒红了半边天,惹得沸沸扬扬。
结果呢,他被人揭穿躲在波兰耍酷拍戏,拿酒店后花园当外景地。后来虽然上去了,又突然传出3月份战死的消息。之后消息被他本人否定,称“作战中膝盖两侧十字韧带撕裂损伤,需要至少数月的康复,5已回到韩国养伤……”
李根的战场表演主要以单兵作战和装备介绍为主,并不掺杂任何指挥情节,乌克兰人也不会真的让这货指挥战斗。
对了,德爷几年前的《决胜荒野》的“哈萨克斯坦荒地”中也有这个李根大尉,不过那里面翻译成李肯。水平还是有的,比挨饿德还能挨饿。
媒体上的军事专家能在战时接替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吗?
1.有句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如果媒体上的专家指挥打仗做得好,那么早就去当军长、当司令员去了,这只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
2.媒体上的军事专家更多的是来自于院校的研究机构,他们经常分析国际军情,所以对这个更了解一些,但是如果说排兵布阵、如何实施作战、如何有效进行联合,这方面还是需要一线的人来去做,需要真正的指挥员来去干。
3.我们有句古话说,猛将必起于卒伍,优秀的指挥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不断地经历各个层级的历练才能够培养出来,这个恐怕是经历相对单一的军事专家所不具备的。
4.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现在也在推动人才交流的机制,让军官在院校、基层、机关多个岗位进行锻炼,从多维度来使人才得到成长和锻炼,其实这个方式还是真的不错的,对一个人拓宽视野、提高站位、转化思维去看待问题,是极有帮助的。
本文系头条号“军校和入伍指导”原创,如有转载、引用请联系本号。如有关于报考军校、入伍参军及后续发展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咨询。媒体上的军事专家能在战时接替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吗?
专家擅长的是打嘴炮,你让他去上战场放真炮,那是在拿战争和性命开玩笑!
媒体上的军事专家能在战时接替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吗?
媒体上的军事专家只能是作为某种预测或者事后分析的具有一定军事、国际理论的学者,这与军事指挥人员是毫无联系的两个不同的职业,从根本上来讲军事专家无法取代军事指挥官来进行战场指挥,但是在某些时候充当团一级一般参谋或许还有些贴近。
这样说或许更明白,军事指挥员有朝一日离开军队可能会成为媒体上侃侃而谈的军事专家,而媒体军事专家永远不可能会成为军事指挥官,所以战时军事专家接替军事指挥官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
优秀的军事指挥官需要具有综合、系统的作战理论和战场态势分析以及各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尤其还需要具有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和刚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敢于果断下定决心进行作战命令的强大担当。
我们知道,作战指挥更多的是需要根据战场态势结合己方情况进行临时的作战部署,而这对于军事专家来说是无法想象、更无法预判的一种战场情况。这种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战场的全线崩溃。
作战指挥需要非常了解和掌握己方各类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以及与对方相比的优劣势,而这些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指挥管理是不可能具备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媒体军事专家更无法胜任战场指挥官。
打仗取得胜利要以鲜血、生命和各类武器装备的损毁为代价,己方如此,对手也如此,所以指挥官就必须有果断、坚韧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承担后果的内心,而军事专家日常所做的就是事后分析或者事前研判,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更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所以可以大谈特谈,而这些对于战场来说只会是灾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