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一枚现代核弹足以摧毁一个现代的航母战斗群,美国曾做过试验予以证明。

其实,用核弹打航母战斗群,这不光是军迷的想象,而是已经成为现实的事情,不但美国专门做过试验,美国、苏联、我国等三大国,还都专门为此研发了带核弹头的反舰导弹。所以说,核弹打航母,不但靠谱,而且在大国战争中,恐怕还是常态呢。我们先从著名的“十字路口”行动说起吧。

图为在比基尼环礁进行的”十字路口“核试验,核阴云下可见大量军舰的黑色影子。

二战结束后,全球都领教了美国原子弹的威力,但是美国没有高兴两天,先陷入了苦恼。1946年的美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他苦恼什么呢?苦恼的是究竟还要不要给海军大规模投资了,毕竟,空军凭借核弹,就足够对付任何对手了,干嘛还要用海军?即便是要,那到底还需不需要维持一个大规模的海军?作为一个靠着海军立国的海洋强国,美国确实是很难以明确未来的道路。

图为十字路口核试验,可见冲击波把很多军舰都覆盖了。

干脆做个试验吧!1946年7月,美国决定开展“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利用自己在二战中退役的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以及从日本、德国等缴获而来的战列舰,组成一个庞大的“幽灵舰队”,停靠在比基尼环礁,准备接受核弹的轰击。被用来进行核试验的军舰都有很大的名气,比如,美国的二战功勋航母“萨拉托加”号、“独立”号,著名战列舰美国“纽约”号、“内华达”号、“阿肯色”号,日本“长门”号,大名鼎鼎的德国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美国重型巡洋舰“彭萨克拉”号等。

图为核爆炸后备严重损毁的独立号航母。

正如试验的名字一样,当时的海军发展可谓是走到了“十字路口”,如果试验证明海军无用,那么美国海军将会面临被压缩的风险。那么试验的结果如何呢?结果证明:核弹炸海军,很有用。试验分两次进行,一次是空爆,也就是在舰队头顶160米的空中引爆核弹,一次是水下核试验,在水面以下27米引爆核弹。两次爆炸,都完全消灭了舰艇上搭载的生物试验品,也就是各种小动物,证明在核弹轰击下,舰艇上的人是很难生存的。

图为比基尼环礁核爆炸引爆的一瞬间。

而就舰艇自身而言,试验证明,舰艇也很难在核爆炸下维持战斗力。比如说参与试验的两艘航母,“萨拉托加”号第一次核爆炸后烟道就倒了,砸在了飞行甲板上,飞行甲板的前端被掀起来,折叠在后边的甲板上,舰体严重受损,这要是实战中,就已经成“废铁”了。防御性比较顽强的战列舰还是抗住了第一次核爆炸,比如“长门”号,虽然上层建筑严重受损,但是还能继续稳定飘在海面上。

图为核攻击下的日本长门号战列舰,严重受损。

但是第二次核爆炸后,”长门“号就不淡定了,进水沉没。而用来承载核弹的LSM型登陆舰就更悲剧了,核爆炸后,已经找不到他的影子了,估计已经整体气化了。核试验结束后,很多参与试验的美军士兵都受到了辐射伤害,特别是前往进行洗消作业的士兵,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美军后来把剩下的军舰拖走。试验结束后,美国海军迅速提出要发展搭载轰炸机、可以投掷核弹的大型航空母舰,比如”合众国“号航母计划,由此衍生了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时代,推动了美国海军的重新复兴,这都是后话了。

图为被核爆炸严重损毁后,接受洗消的战列舰。

海军在核弹打击下,几乎是不堪一击的。当然,有人要说,现代航母战斗群的军舰是比较分散的,但是绝对不是他们所谓的相距几十到上百公里,大部分情况下,在实战中,航母战斗群内的作战单位是位于视距范围内的,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互相的通信和支援。毕竟,纵然反舰导弹的射程已经有几百公里,但承担中层防空圈的防空导弹射程也只有最多50公里,区域防空导弹的射程也不过200公里,难道还能在极限距离作战吗?

至于声呐和反潜作战,更多是在十多公里的距离开展,所以,航母战斗群的三层防空圈最外围也是在200公里外,中层是30公里左右,反潜防御圈最外层则只有50公里,实战中,大部分舰艇是位于半径20公里的区域范围之内,互相可以在视距内支援,这也可以通过很多实战中美军航母舰队的编队方式和我军航母编队在训练时的区域范围来证明。

过去的核弹,当量很不大,1946年用于测试的核弹是2.3万吨TNT当量的,而现代核弹不同,即便是反舰导弹搭载的核弹头,当量也在20万吨TNT左右,威力要大得多,虽然爆炸和物理摧毁的范围也没有几十公里半径那么大,但是产生的冲击波、核辐射、电磁干扰等影响非常大,如果准确命中航母附近(现代导弹绝对做的到直接命中),那航母是有可能被直接摧毁解体的,甚至气化大量的部分。

图为苏联基辅级航母,他的前甲板有8枚花岗岩核弹头反舰导弹。

至于其余舰艇,也会在冲击波中严重受损,人员会受到直接的辐射攻击,被核攻击后的航母舰队,是很难继续执行任务的,基本就被瘫痪和摧毁掉了。正是因为核武器对海军有很强力的打击效果,因此,才会出现苏联花岗岩、P-1000这样的核常兼备的反舰导弹,即便是今天的俄罗斯,使用的锆石反舰导弹也是核常兼备的,至于我国的东风-21D和东风-26,那更是核常兼备,目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直接上核弹摧毁敌人的航母编队,最少也是重创他们,让其丧失战斗力。

图为苏联双航母编队,他们以核武器作为自己的主要进攻武器。

中美俄三大国共同选择核弹头反舰,美国还有核试验证明,足以证明核武器对摧毁航母编队的有效性。事实也证明,如何提高海军的防核攻击能力,提升军舰防核辐射水平非常关键,毕竟打仗的是人,即便军舰没有沉,军舰上没人也等于丧失战斗力。未来的大国之间海战,很可能就是核武器背景下的海战,谁能保证敌人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不会使用核武器呢?作为拥有航母战斗群的国家,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提高舰队在核攻击背景下继续作战这个问题了。

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毫无问题,因为美军已经做过实验了。

当年用的原子弹是第一代技术,所以没能让舰队“气化”,但杀死了几乎全部的舰上生物试验品,造成了大批军舰的重创和沉没。

1946年,已经准备从陆航分家的美国空军与海军大闹一场。

原因出自1945年扔的那两颗原子弹。

空军认为自己太腻害了,简直可以毁天灭地。

只要空军开上轰炸机,挂上原子弹,那世界还会有战争吗?

所以,没用还占着军费的废柴们都可以滚了,尤其是海军马鹿。

海军当然不爽:“你做春秋大梦!海权论读过吗!”

空军说:“你海个鬼的权!挡得住原子弹吗?”

于是两边不欢而散,但极为不忿的海军把事情戳了上去,推动了一场核试验。

美国人要试试看,究竟一颗原子弹是否能毁灭一个舰队。

于是,1946年7月,美国制定了一个名为“十字路口行动”(Operation Crossroads)的核试验。

美国海军憋了一肚子气,他们找来了一堆具有代表性的军舰,硬凑了一支双航母、带战列舰的大型舰队。

这个挨炮的舰队有哪些船呢?那些小船和运输舰之类的就不说了,总之,美国人确实是做戏做全套。

海军马鹿们拉来了德国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他们还拉来了让无数胶佬痛哭的日本“长门号”战列舰。

美国自家的战舰也没少摆,比如两艘战列舰“内华达”和“阿肯色”、“纽约”,重巡“彭萨科拉”、巡洋舰“盐湖城”,驱逐舰“兰德”、“休斯”,甚至还拖来了几艘潜艇。

两艘航母也是自家的,一艘是二战的功勋航母“萨拉托加号”,另一艘是轻型航母“独立号”。

上图.电影《哥斯拉》片头用的就是十字路口的核弹素材

核试验一共进行了两次,一次是从天空160米引爆的,一次是由水底27米引爆。

爆炸的结果非常理想,展现出了原子弹绝强的杀伤力,但也出现了不少玄幻场景。

坚固战舰的耐受力远超人们想象,如爆心400米距离的长门号,它没有迎来美军预想的“重创”,基本就是个轻伤。

上图.舰载的实验动物,基本死光

第二次试验时,长门号飘在爆心910米处,仅造成侧倾5度的进水,之后才缓缓沉没。

欧根亲王号也很厉害,它硬是扛过了两次核爆炸,最后也是拖行途中美军不愿损管才沉没的。

上图.第一次核爆后的“独立号”航母

两艘航母也没沉,但基本都给炸得破破烂烂,甲板被扭曲掀飞,萨拉托加还燃起了大火,后来它们都被损管后拖走。

当时实验者们非常失望,因为第一轮核爆尽管重创了整个舰队,但只沉没了5艘船,分别是酒匂号轻巡、安德森号驱逐舰、林森号驱逐舰、吉列姆号运输舰、卡莱尔号运输舰。

后来原因被归结为B-29轰炸机投弹投歪了所致,原子弹偏离了原本的核爆中心。

第二次水下核爆就凶猛多了,用于承载核弹的LSM登陆舰整体消失,阿肯色、长门等战列舰在核爆后沉没,欧根亲王顶住了一时,晾了很多天才沉。

实际上被直接击沉的只有“鲣鱼号”潜艇,它被水压造成了艇翻,事后被打捞出水,然后拖走维修。

上图.这个身影大家都熟吧?

之所以说凶猛,主要在于第二次核爆产生了极为复杂的高辐射沾染,还造成了观察人员伤亡。

海水、船身都被污染,许多爬船做损管的海军,因为抽了海水洗消,倒了大霉。

最后,美军不得不匆匆扔下一些军舰,拖着几个还能抢救的废物逃离了比基尼环礁。

上图.在洗消的纽约号战列舰

当时采用的核弹当量才23000吨,实际爆炸当量也就还不到2万吨,与广岛、长崎的核弹是一致的。

这种当量的核弹,在今天的核大国看来完全就是个玩具,哪怕美军“战斧”巡航导弹上的W80核弹,都有5-15万吨的可调当量。

上图.独立号被撕裂的船身

二战时期的原子弹技术,早已在战后被淘汰升级,变成了氢弹这种热核武器。

如举世皆知的5800万吨TNT当量的“大伊万”,它就是枚典型的氢弹,其原始数据本来是1亿吨,结果苏联人怕炸出事儿来,临时缩减了当量。

实际上,以今天的弹道导弹技术,一次可将4-8枚20-50万吨级的氢弹按有序范围扔出去,轰炸效果比大伊万恐怖的得多。

航母舰队连颗23000吨的原子弹都能炸成残废,舰上猪羊死得精光,如果遇到现代这些威力翻了10倍、百倍的核弹轰炸,下场还用说吗?

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用一枚核弹可以摧毁一个航母,瘫痪一个航母战斗群,但不能毁灭一个航母战斗群:

因为一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800-1000公里,航母的驱逐舰,护卫舰,护卫潜艇都间隔很远,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战时状态并不是图片上看到的都扎堆挤在一块航行,他们是根据作战能力和职能护卫布局的,一个核弹的摧毁能力不过半径几公里或十几公里,摧毁一艘航母是绰绰有余的,就算不沉入海底,也会成为废铁,几乎剩不下喘气的。

一个航母战斗群,失去了航母这个平台,就没有了制空权,单凭那些舰艇的导弹和自身防御能力是无法对抗对方导弹攻击的,更何况那些驱逐舰、护卫舰的舰载导弹大都是远程打击用的,近防能力很有限,航母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他们提供制空权,一旦失去了制空权,几乎就成了活靶子,一个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生存空间很小,在几十年前还是可以的,现在不行了,在二战时期,没有精确打击,独立舰队很容易生存,现在三位一体立体打击,导弹定位精确到米,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只有跑的份,远离对方导弹射程范围,或者航空打击范围,其实这也就失去了舰队自己导弹的射程有效打击范围,等于废了。只有那些核潜艇生存空间更大一些,他的打击射程也更远,能够起到攻击作用。

整个航母战斗群,是相互提供防御和支持的,航母提供制空权,舰队提供制海权,航母战斗群是主动进攻性作战,航母最大的威胁就是为战斗群提供制空权,摧毁了航母就等于摧毁了战斗群的制空权,但是核潜艇的威力也极具危险,核潜艇几乎都是携带的洲际导弹核弹头,只要有一艘具备核反击能力,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具有反潜能力的国家还能制约它的威胁,但对于一些小国家,几乎就是干瞪眼,等着挨打。

所以一旦核攻击航母,就等于开启了核大战,几乎双方都是输家,除非先毁掉敌方制导定位系统,比如导航卫星,地面雷达,潜艇的长波系统,战争的前奏就是电子战,单纯的摧毁一艘航母,并不会加快战争结束进程,摧毁电子网比摧毁航母更有效,因为没有了精确定位,就等于变成了瞎子,你火力再猛也是瞎打,无效打击等于自取灭亡,所以失去电子权,你的战争就已经输了。

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核弹有空投核弹,也有核导弹,并且两者之间的爆炸当量也根本不一样,有的只有几万吨,有的甚至高达千万吨级以上。

比如说在二战末期,美国向日本投放的那两颗原子弹,爆炸当量也就两三万吨左右,在那种技术落后的时期,也是可以称为大杀伤性武器的。

可到了后来,核武器的发展技术变得更加迅猛,苏联曾经更是造出过两颗爆炸当量高达5000吨TNT的氢弹,与这样它相比起来,二战时期那种两三万吨的原子弹就显得太小儿科了。

如果说一枚核弹,到底能不能摧毁一个航空母舰编队,那就要看它的爆炸当量有多大。

比如美国在1946年进行的“十字路口行动”,当时面对原子弹的问世,美国陆军说:“海军舰艇在面对原子弹轰炸的时候,在海上只能被炸得粉身碎骨、已经毫无用处,所以提议国会取消“海军”编制”。

美国陆军还建议:“将美国海军编制取消后,把海军航空兵以及陆军航空兵整合组建独立的空军,以后就让空军承担一切的空投核弹任务”。

可美国海军肯定不乐意,虽然他们也不知道海军的水面舰艇,到底能不能够应对核弹在海上爆炸的破坏力,但海军的将领也绝不想让国会真的将他们的编制取消。

所以,经过海军与陆军几番的舌战之后,他们最终决定要进行一场海上核试验,以检验海军编队到底能不能抵挡住核弹的攻击。

1946年,美国海军弄了将近100艘各型军舰,其中包括了航空母舰2艘、四艘巡洋舰、5艘战列舰、12艘驱逐舰、8艘潜艇,以及超过60艘运输舰与各种登陆舰艇,这已经完完全全超过了两个航母舰战斗群的编制规模。

  • 在这一场核试验当中,美国还往这些试验舰艇上的各个舱室里丢进去了、包括200只猪、200多只山羊等几千只动物。

并且,陆军还要求美国海军必须要将这将近100艘的实验军舰,全部加满燃油以及弹药,让这些军舰更加容易起火沉没。

而美国海军为了更好的收集实验的破坏数据,更是将这些舰艇密集在半径只有两三公里的海面上,这根本就是扎堆等着挨炸。

7月1日,一架B-29型轰炸机携带者一颗当量2.3万吨的核弹,飞抵目标舰只上空丢下,核弹在距离海面160米的上空引爆。

本来美国人还以为,在这么密集排放的舰艇编队上空引爆核弹,那么这些用于实验的舰艇将毫无幸存的可能,应该会全部立马被炸毁、炸烂、沉没。

可现实却令他们失望,核弹爆炸之后,近百艘用于实验的舰艇当中,却只有两艘距离炸点中心太近的军舰即时沉没、另外两艘驱逐舰则是在一小时内才沉到海面下,另一艘轻型巡洋舰更是在第2天才沉入海中。

虽然这一次的核爆,对这些实验舰艇的损伤不是很大,但上面牛羊之类的活物倒是死伤大半。

而剩余的几十艘试验舰艇,只有14艘严重受损、但未沉没,其余的竟只受轻度损伤。

看到这些情况,美国海军将领福莱斯特称:“重型军舰只会在近距离水下核试验的情况下,才会受到巨大的损伤”。

所以,“十字路口”计划决定再引爆一枚核弹对剩余的试验舰只进行轰炸,不过这一次的核弹引爆点被改为水下。

7月25日,一枚被放置在试验舰艇列阵水下55米深的核弹被引爆,爆炸当量大约为2.1万吨。

核爆过后,距离爆炸中心点最近的一艘登陆艇,在爆炸中直接被气化,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辨认的残骸,其余还有9艘军舰在核弹从水下引爆后陆续沉没。

  • 距离水下核爆中心点、超过1.6公里外的一艘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依然是抵挡不住核爆炸的攻击,遭到严重受损,于大概一个礼拜之后沉没。

所以,如果是同等当量的核弹去打击水面舰艇编队、航空母舰舰队,那么像俄罗斯的核鱼雷从水下攻击,肯定要比常规从空中投掷的核弹打击威力更高。

不过,如果只是像广岛原子弹那种三五万吨的核弹,那是远远不够摧毁一个航母舰队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十字路口核试验”当中的舰艇是密集排放,但仅几万吨当量的核弹,依然是没能将这些舰艇全部击沉,如距离爆炸中心点超2公里以外的舰艇,那么在核爆攻击后的舰艇存活率为90%以上。

而正常情况下的航空母舰编队,当中的各型舰艇绝不可能这么密集航行,一般驱护舰、潜艇等为航母护航的舰艇,都会以航母为核心向外铺开最少100~200公里以上。

如果说,一颗仅仅只有几万吨当量的核弹,无论是从空中还是水下被投掷,如攻击目标中心点为航母,那么这颗核弹理论上也只能够仅击沉这艘航母,而航母战斗群当中的其他驱、护舰艇将会“毫发无伤”。

不过,几万吨当量的核弹实在小儿科,苏联当初制造出来的“沙皇炸弹”才是大家伙,爆炸当量足足超过5000万吨。

如果是用“沙皇炸弹”来攻击航空母舰战斗群,那就算是航母编队各舰艇之间铺开200公里以上,那也绝对能够将这些舰艇“全歼”,让它们完全失去战斗力。

因为“沙皇炸弹”引爆时所产生的冲击波,覆盖范围绝对超过200公里以上,就算不能够将一整个航母编队立马击沉,那也绝对能够将里面的活人“震死”。

  • 不过用“沙皇炸弹”去攻击航母编队显然不现实,因为这种核武器只能够用飞机携带投放,但面对航母编队庞大的防空圈时,携带“沙皇炸弹”的轰炸机不可能飞得到里面去。

所以打击现代航空母舰编队最有效的手段,除了核鱼雷从水下攻击之外,还可以利用“洲际导弹”、“高超音速导弹”携带核弹头进行精确打击,这也被称之为航母杀手。

比如说俄罗斯有一款名为“撒旦-2”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1万公里以上,可以携带单个爆炸当量2000万吨级的核弹头。

如果拿这种武器去打击敌人的航母编队,只要能够突破敌方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圈,那么这种导弹击中目标引爆后,肯定可以让敌方航母编队喝上一壶的了,将所有舰艇全部击沉我不敢说,但让敌方航母编队损失惨重丧失战斗力肯定绰绰有余。

总结:用一枚核弹去打击敌方航母编队,到底会不会够用?

这就要看这没核弹的爆炸当量有多大,如果只是几万吨TNT当量的核弹,那么是不能全部摧毁战时的航母编队。

不过除了核弹之外,还有威力更大的氢弹,只要是用超过千万吨级当量的氢弹去攻击敌方航母编队,那么肯定够用了。

“军器战位”

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可以准确的告诉网友们说,从理论上讲用一枚核导弹准能摧毁一支航母战斗群。一枚核导弹的威力能摧毁方圆几百公里的建筑物,相当于灭掉了一座大城市,可想而知一个小小的航母战斗群,它能有多大的抵抗力。也就是说只要核导弹在航母上空爆炸,航母战斗群瞬间消失沉入大海。航母因为块大一时不会下沉,但是甲板上的舰载机也会瞬间消失。因此航母战斗群就会失去战斗力。

话又说回来了,中美目前防导系统做的非常好,前段中国对外宣布又成功进行了一次中段导弹拦截试验。这充分说明中美目前防导系统已经做到位了,一般的导弹难以接近中美的航母,当导弹升上大气层后,就有可能被拦截击毁。这样的后果更可怕,有可能核导弹炸毁发射方。

航母战斗群也是有一定安全保证,航母周围是驱护舰、上有反潜飞机、水下有潜艇,舰上有反导系统导弹。可以说能够提供方圆1500公里的安全屏障。因此没有先进的智能变轨导弹,是难以摧毁航母战斗群。

用一枚核弹打击一支航母战斗群,到底够不够用?

高山人/2021.4.21

对于这个问题,理论上讲应该是够用的,因为一支航母编队的配置范围是在核打击范围之内的,何况核打击会引起局部的海面波动,故而,用一枚核弹可以足够摧毁一个航母或者一个航母编队,瘫痪一个航母战斗群,但不能毁灭一个航母战斗群。

具体而言,因为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半径800-1000公里,航母的驱逐舰,护卫舰,护卫潜艇都间隔在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战时状态并不是图片上看到的都扎堆挤在一块航行,他们是根据作战能力和职能护卫布局的,一个核弹的摧毁能力往往最多不过是半径几十公里,故摧毁一艘航母是绰绰有余的,就算不沉入海底,也会将其变成废铁,几乎剩不下喘气的。但一个航母战斗群,若失去了航母这个平台,就等于失去了制空权,单凭那些舰艇的导弹和自身防御能力是无法对抗对方导弹攻击的,更何况那些驱逐舰、护卫舰的舰载导弹大都是远程打击用的,近防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航母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他们提供制空保障,一旦失去了制空权,那它就成了活靶子,一个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生存空间很小,这在几十年前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肯定不行,因为在二战时期还没有精确打击,独立舰队很容易生存,现在的三位一体立体打击已登峰造极,导弹定位精确到米,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只有跑的份。面对远离对方导弹射程范围或者航空打击范围,就等废了其舰队自身导弹有效射程打击。而只有那些核潜艇的生存空间会更大一些,因为它的打击射程会更远,故而还能起到攻击作用。

正因为整个航母战斗群,是相互提供防御和支持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上讲,摧毁了航母就等于摧毁了其战斗群的制空权。但不可忽视的是,核潜艇的威力也极具危险,由于核潜艇几乎都携有洲际导弹核弹头,只要有一艘具备核反击能力,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具有反潜能力的国家还能制约它的威胁,而对于一些小国家,几乎只能干瞪眼地等着挨打。故而一旦核攻击航母,就等于开启了核大战,几乎没有赢家,除非先毁掉敌方制导定位系统,比如导航卫星,地面雷达,潜艇长波系统,战争的前奏就是电子战,单纯的摧毁一艘航母,并不会加快战争结束进程,摧毁电子网比摧毁航母更有效,由于没有了精确定位,就等于将其变成了瞎子,你火力再猛也白搭。相反,无效打击就等于自取灭亡。故此失去电子权,就意味着你的战争输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