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驱护舰上面携带的导弹打光了怎么办?
现在的驱逐舰,导弹装的多,比如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就有96单元的MK-41导弹垂直发射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则有128单元垂发。我国的055大型驱逐舰有112单元的垂发,052D驱逐舰也有64单元垂发。现在的驱逐舰导弹多了,自然不怕打光,毕竟很少有哪一场战斗让他能打完全部几十发导弹的,如果遇到了这种打完导弹都无法脱离战斗的情况,那么多装填那么几发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图为现代级驱逐舰的9K90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他的再装填时间为3秒。
当然,这是现在使用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之后,导弹够用的情况下。在过去,驱逐舰或者护卫舰都只是装备倾斜导弹发射装置,在垂发导弹普及之前,可以转动的单臂式、双臂式、多联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就是最先进的设备,典型的例子比如我国海军的HHQ-7、HHQ-61防空导弹,苏联/俄罗斯海军的B-611“风暴”式防空导弹,9K90防空导弹发射架,美国海军的M-26、M-10导弹发射架等。
图为基德级驱逐舰及其装备的MK-26双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
在当时,这些倾斜式导弹发射架上能容纳的导弹极少,一般都是单臂式、双臂式的,像我国HHQ-7这种8联装式的少之又少,类似的还有美国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8联装发射装置,可以发射“海麻雀”防空导弹。如果是7-8枚导弹,还有个回旋的余地,大部分单臂式、双臂式的垂发,就必须要考虑导弹再装填的问题,因为敌人肯定会对军舰大量发射导弹,如果防空导弹数量跟不上,就无法实现自保。
图为美国MK-41垂发系统配备的再装填起重机。
因此,各国都采取了各种为导弹自动装填的办法。比如,俄罗斯的9K90单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就只有1枚9M38防空导弹,打完这发导弹,发射架就要复位,垂直对着装填通道,装填口会送出一枚导弹直接装载发射架上,然后再次瞄准发射。看似复杂的过程,其实速度很快,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数据,该系统只需要3秒钟就能完成重新击发,一艘现代级驱逐舰有2部这样的发射架,交替发射基本就能实现1.5秒发射一枚导弹,虽然没有垂直发射系统1秒1发导弹那么快,但是也还能接受了。
图为MK-41垂发系统再装填起重机,可见其占据了3个发射单元的位置。
再比如说较早的苏联时期研发的B-611“风暴”式双臂防空导弹发射架,他也可以自动装填。此外像美国的MK-10,以及装备在基德级驱逐舰(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防空大改型)使用的MK-26双臂发射架,也都可以采用直接对准装填口进行导弹装填的办法,来完成海上导弹补充,再装填的时间最长的也不会超过4秒。
按照导弹的装填速度和军舰的吨位,这些单臂式、双臂式垂发系统也有自己的备弹数量限制,比如现代级驱逐舰的9K90单臂式防空导弹系统就备弹48枚,美国MK-26双臂式防空导弹系统则共备弹72枚,苏联时期的B-611双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则备弹48枚。我国的HHQ-7防空导弹虽然有8联装,看上去导弹不少,但是也有自己的再装填系统,一次可以装填8枚导弹,不过装填速度有限,在出口型的F-22P、C-28A等护卫舰上,都取消了该系统。
图为我国海军在海上(其实是港口内)进行反舰导弹的再装填训练。
不过,80年代科技出现了重大进步,苏联和美国先后进入了防空导弹垂直发射时代,导弹的数量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火力通道也变多了,大家都实现了1秒1发导弹的发射速度,也都能一次性把所有的备弹都放进发射系统中,似乎再装填已经不再必要。不过,美国还是为了保险起见,在一开始装备MK-41垂发的年代里,还在每一艘军舰上配备了1座导弹再装填起重机,部署的位置就在垂发系统的发射井内。
图为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他是出现较早,结构非常紧凑的一种垂发系统。
这台起重机一次就能占据3个发射单元的位置,从类型上属于伸缩式油压起重机,平时和导弹一样被藏在发射井内,使用时伸出来固定在发射口上。该起重机完全按照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的尺寸重量设计,他臂长8米多一点,起吊高度为7.62米,起吊质量是2吨,完全就是对着标准防空导弹做的,补给速度为每小时装填10枚导弹。
图为052D驱逐舰使用自己配备的起重机进行防空导弹的再装填,他也是安装在导弹发射井口,不过他是可拆卸的,收起时放在军舰的侧面甲板,不占据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兼具了再装填和导弹数量,算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由于再装填起重机的使用,美国海军一开始使用MK-41垂发系统的伯克级驱逐舰垂发数量从96个缩小到93个,后来,美国发现在实战中基本用不着再装填,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的,如果要用到再装填,那军舰都已经打完了导弹,如果一场战争让一艘军舰打完几十发导弹都打不完,那可真没必要打了,赶紧跑吧。所以,美国海军后来取消了这个起重机的设计,所有的伯克级驱逐舰都恢复了96单元的垂发数量。
图为052C型驱逐舰的再装填起重机,就在红圈内的盖子里。
我国海军的052C型驱逐舰上也装备了起重机,部署的位置就在圆形垂发系统中间的突出物内,他一方面可以吊装导弹,一方面还能检修设备。我国为052C配备再装填设备,还是因为这艘先进的神盾驱逐舰,只有48单元的防空导弹垂发,只有伯克级驱逐舰的一半,数量严重的不足,所以使用了再装填系统。不过等到了052D和055型驱逐舰的时代,吊机就被取消了固定式,改成在军舰侧面配置,使用时装载发射口上进行再装填,因为垂发的数量也提升到了052D有64单元、055有112单元,也不一定能用上再装填系统了。
图为在港口装填导弹的054A型护卫舰,他是没有海上再装填系统的。
总的来看,海军的导弹海上再装填系统,是一个导弹化海军的早期产物,进入全垂发时代后,这样的系统就不再需要了,毕竟最省空间、最能发挥导弹威力的方式,还就是让导弹垂直放置在发射井内,随着我国850毫米冷热通用大口径垂发、美国MK-56多功能垂发的出现,一个新的不需要再装填的时代已经到来,至于说目前仍在服役的老军舰,自然还是需要再装填系统的,等到他们都退役了,也就不会再有这种复杂的机械系统了。到那个时候,军舰打完了导弹,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跑吧。
如果驱护舰上面携带的导弹打光了怎么办?
驱逐舰,驱逐最初的本意是驱逐鱼雷艇、炮艇。后来驱逐舰主要驱逐的是:潜艇。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驱逐舰最主要任务是打潜艇。在那以后,反舰导弹越来越普及,舰队面对的空中威胁越来越严重,驱逐舰开始越来越重视防空,防空的能力不断提高,防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后来美国开发了宙斯盾舰,中国开发了中华神盾舰。美国的盟友也装备了很多宙斯盾舰。这些舰都叫盾舰。
盾舰主要的任务是防空,防空能力最强。次要任务是反潜,也不弱。
盾舰是现在最先进的驱逐舰。换句话讲,现在全世界只有中美两国能独立设计、建造最先进的驱逐舰。日本、韩国的驱逐舰都是美舰的仿版,里面关键设备,也不能说关键设备,而是绝大部分设备,都是直接买美国的,买回去以后,自己组装起来。
不是盾舰的老式驱逐舰,和盾舰在战力上没有可比性。盾舰在防空能力上超级强,在反潜能力上,和普通驱逐舰差不多。
盾舰最大的特征是顶着四面相控阵雷达。盾舰上的相控阵雷达,面积非常大,里面的发射单元更多。军舰本身体积大,能为雷达提供强劲大电力。盾舰雷达的功率也非常大。盾舰上雷达的探测能力,是飞机远远不能比的。盾舰的雷达本质是一座移动的雷达基地。
探测空中目标的能力非常强。
盾舰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垂直发射管。以前的导弹是倾斜发射,发射臂发射,非常占地方。没有垂发系统的驱逐舰,处于待发的导弹,也就是十几枚。发射完了还得再装填,非常麻烦,还慢。盾舰的垂发管,90多个,100多个。盾舰垂发管,里面装的都是导弹,都处于待发状态。在数量上,比以前的驱逐舰多好几倍,反应速度也快好几倍。每一枚导弹都是随时准备发射。
盾舰的主要职责是防空,所以它的发射管里装的绝大多数,都是防空导弹,中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很远的大中型防空导弹。70-80个垂直发射管里面装的是防空导弹。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雷达如果能发现导弹、飞机这些目标,引导防空导弹把它打下来,问题不大。一枚防空导弹拦截一个目标。但很多时候为了保险,都是用两枚防空导弹拦截一个目标,97%的概率打下来。
一艘盾舰的垂发系统里装七八十枚防空,2枚拦截1个目标,能拦35-40个目标。这是拦截中远程空中目标。再靠近,驱逐舰还有近程防御系统,或者是近程防空导弹,或者是近防炮。怎么也能拦截三五个目标。也就是说,1艘盾舰,导弹装满了,最低能拦截40-45个空中目标。
军舰不是自己出去单挑的,肯定是编队作战。就像航母舰队,一艘航母的最前方要部署两艘驱逐舰,构成第一道拦截网。这两艘的后面十几海里,还得再部署两艘驱逐舰,作为第二道防线,之后才是航母。航母的两侧,各部署一艘驱逐舰,保护侧翼。航母屁股后,再跟两艘。作战的时候,航母舰队的正面,也就是前方两层、四艘驱逐舰的这面,始终对准敌人。
一艘航母标配8艘盾舰。
8艘盾舰加一起,总计能拦截三四百个空中目标。而且航母往往也不是单舰编队作战,最低要组成双航母编队,2艘航母16艘驱逐舰,能拦截六百到八百个空中目标。
那么新问题就来了,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一次打出去六百到八百枚反舰导弹?中美两国自己都很难做到,其他国家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这还是双航母编队。四航母编队......
上面是按2枚防空导弹拦截1个目标算的。必然会有人不服:盾舰的雷达、防空导弹没这么厉害,要是10枚、20枚才能拦一个目标呢?要是一个都拦不住呢?
这事可以用脚后跟想想:中国自身是反舰导弹大国,超音速、亚音速的反舰导弹都有,种类非常全,隐身战斗机,隐身攻击机也都有。中国在设计盾舰的时候,必然是做实验的,这边发射导弹,那边雷达探测,防空导弹拦截。一定是实验都通过了,效果很理想,这才能通过检验,正式生产。不可能自己家的反舰导弹都没拦住,就生产了。这是不可能的。
这又得被某些人抓到话柄:做实验,盾舰能拦住自己家的反舰导弹,这是说自己家的反舰导弹不行。
话可以这么说。任何国家的反舰导弹,单独面对盾舰,真不行。如果反舰导弹面对盾舰行的话,也就不用搞弹道反舰弹道了。
盾舰是专门针对反舰导弹设计的,对抗中,盾舰是优势一方,反舰导弹是劣势一方。单纯讲品质,反舰导弹就是打不过盾舰。所以,现在的反舰导弹都是在打法上做文章:饱和攻击。
一次向一艘盾舰打出几十枚反舰导弹,让盾舰忙不过来。单纯想靠一两枚、三五枚反舰导弹击中盾舰,那是不可能。
不说一支舰队8艘盾舰的事,单纯对付1艘盾舰,全世界,能一起打出几十枚反舰导弹的国家,都不多。上面说了8艘盾舰能拦截六百到八百个空中目标。但是,六百到八百枚反舰导弹理论上也能击中这8艘驱逐舰,再少一些,譬如400枚,理论上也能击中这8艘驱逐舰。但得有个前提:这些导弹是一起、突然、同时,打到每一艘驱逐舰的面前。饱和攻击,让盾舰处理不过来。
如果说这些导弹是零散、分批,间隔时间超过十秒,八百枚也不够用。
全世界,能做到几百枚导弹同时打到8艘驱逐舰面前的国家,恐怕是没有。中美两国自己都很难做到。
还得再强调一遍,盾舰就是这么厉害,几十亿美元一艘,一分钱一分货。要是普通的反舰导弹都能轻松击败盾舰,中国也就没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搞反舰弹道导弹了,也不会自己装备这么多盾舰。
一艘盾舰,一艘防空驱逐舰,搭载七八十枚中远程防空导弹,几十枚近程防空导弹或者近防炮,一支单航母舰队配8艘盾舰,在主要任务方面,防空方面,导弹的数量是足足够了。只有中美打起来,才可能涉及导弹打光的问题,也仅仅是可能。和其他任何国家打,完全没必要担心。
上升到双航母、四航母的高度,即便是中美,拿对方也没啥好办法了。只能把东风21D、东风26请出来。
现在最强的盾舰,防空型驱逐舰,干主业,防空,导弹的数量是足够了,不需要担心。根本上讲,就没几个国家能拿出那么多的反舰导弹攻击盾舰。这些弹药都打完了,战争基本上也就告一段落了。有时间再装填。
驱逐舰第二个任务,反潜,靠的是搭载的直升机、驱逐舰自身声纳,以及直升机和驱逐舰投掷的鱼雷、深弹。直升机、鱼雷、深弹不占导弹的地方,和导弹没冲突。
盾舰能搭载1-2架反潜直升机,直升机上能挂鱼雷,军舰内部存储几十枚鱼雷,舰艇自身也有鱼雷发射管,能直接发射鱼雷,攻击潜艇。航母有声纳,有反潜的能力,搭载6架左右的反潜直升机,航母自身的反潜能力也比较强。
一艘盾舰+一架反潜直升机,对付一艘潜艇是绝对没问题。整个舰队算起来,8艘驱逐舰加上航母,加上自带的鱼雷、深弹,可以对付十几艘潜艇。双航母编队,能力翻倍。而能拿出这么多潜艇的国家,又没几个。
盾舰第一任务是防空,第二任务是反潜,严格讲它也可以叫:防空/反潜驱逐舰。防空在前,反潜在后。执行这两个主要任务,盾舰的弹药足够了。
以055大驱为例,112个垂直发射管,按70%算,可以装78枚中远程防空导弹,前面1门1130近防炮,后面1套24单元的海红旗10近程拦截系统。拦截50个空中目标问题不大。两架反潜直升机,加上驱逐舰的声纳、反潜火箭弹发射器、鱼雷发射管,以及存储的上百枚反潜深弹、鱼雷,反潜的能力、火力极其充足。
驱逐舰排在第三位的任务是对地攻击,第四是反舰。排在第三、第四的位置,就不是很重要了。
打对手的军舰,攻击对手家里的地面目标,主要还是靠航母的舰载机。所以整个舰队是有分工的。反舰、对地攻击,属于进攻,主要靠舰载机。防空/反潜属于防御,主要靠驱逐舰。当然,舰载机也有拦截能力,驱逐舰也能反舰、对地攻击,但已经是不擅长、次要任务。
用舰载机执行反舰任务,最大的优势是打得远,可以攻击1千五百公里之外的目标。驱逐舰也能装反舰导弹,但只能打三百-五百公里左右的目标。对手的主力军舰还得靠舰载机去打,驱逐舰的反舰能力只是一种应急补充,譬如几百公里之内的零星目标,漏网之鱼,驱逐舰可以参与打一下。
所以驱逐舰搭载的反舰导弹比较少,十几二十枚。应急补充,还是够用。
对地攻击主要也是靠舰载机,打击距离远,突防能力强,威力大。驱逐舰的对地打击能力,也是补充,主要武器是舰炮。通常舰炮配备200枚左右的炮弹,也够用。驱逐舰还能搭载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但毕竟不是主业,也就不用装太多,十几二十枚。
综合起来,以一支单航母编队,配备8艘驱逐舰计算:
1、对地,几十架舰载机是主力,不断重复的轰炸,可以投掷上千枚炸弹、空地导弹。8艘驱逐舰8门舰炮,1600枚炮弹打击近距离岸上目标。1艘驱逐舰搭载20枚巡航导弹,总计160枚。作为补充。
2、反舰,也是几十架舰载机做主力,远程攻击敌舰,备弹几百枚。每艘驱逐舰搭载20枚反舰导弹,总计160枚,作为补充,临时打击近距离目标。
3、反潜,航母自带4-6架反潜直升机,每艘驱逐舰搭载1-2架直升机,总计12-22架。全舰队储备的反潜鱼雷、火箭深弹,上千枚。
4、防空,每艘驱逐舰有七八十枚的中远程防空导弹,8艘总计560-640枚。近程弹、近防炮另算。能拦截三四百个空中目标。
这还是只是单航母舰队的火力,而且没算航母舰队必备的攻击型核潜艇。
现在的盾舰、航母,就是移动的军火库,弹药相当充足。如果一个双航母舰队把导弹打光,得是一场高烈度战争,都打完了一个阶段。
如果驱护舰上面携带的导弹打光了怎么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915条回答。
这种可能性很低。
因为现代化海战同二战时候大炮巨舰海战不同了,以往双方巨炮互相对射几百发,往往毛都没打到。
尤其是防空火炮大多是打弹幕,形成防空火力覆盖,耗费大量炮弹是寻常事。
但导弹时代的现代海战,就完全不同。
已经发生的几次海战中,双方发射的导弹数量都极少。
比如第一艘被导弹击沉的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埃及共发射4枚P-15“冥河”导弹,其中3枚击中目标,击沉了这艘1700吨的驱逐舰。
而没有击中目标的那枚冥河导弹是补刀的,袭击的是驱逐舰已经基本沉没的残骸。导弹射出以后,驱逐舰大体沉没,所以导弹坠入海中,不然就是4发4中。
在80年代的波斯湾海战中,伊朗集中了大部分大型军舰,对美军发动攻击。
伊朗海军最新的“女勇士Ⅱ”型导弹艇“约尚”号试图冲击美军驱逐舰“温莱特”号,并抢先射出一枚美制“鱼叉”反舰导弹。
美军驱逐舰立即发射MK-36诱饵弹,躲过攻击,随后连续发射5枚“标准1”对空/舰两用导弹,全部命中“约尚”号上层建筑,全艇燃起大火瘫在海面上,而后被美舰舰炮击沉。艇上15名乘员阵亡,29人跳海逃生。
伊朗出动1500吨的“萨汉德”号护卫舰发动导弹袭击,但没有成功,随后被附近的“施特劳斯”号驱逐舰也发射两枚“鱼叉”导弹攻击,全部击中目标。“萨汉德”号护卫舰又被两架A-6E巡逻机投下四枚激光制导炸弹,迅速成功。
排水量1500吨的“萨巴兰”号被A-6E投放的一枚MK-82激光制导炸弹命中,导致战舰起火,失去战斗力。
此战伊朗一艘护卫舰、四艘快艇被击沉,一艘护卫舰重伤,一架F-4战斗机被击伤,还损失两个钻井平台,元气大伤。
大家看看这场海战,美军导弹命中率是很高的,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而且现代化导弹都是很厉害的,一两枚就可以将敌人军舰击毁或者打成重伤。
而即便是伊朗这种海军弱国,此次也是出动了4艘护卫舰和大量辅助军舰。
而即便1500吨的MK.5型轻型护卫舰,每艘军舰携带4枚反舰导弹。只要操作得法,这4艘护卫舰可以至少击沉或者重创敌人8艘主力舰。
而敌人的分舰队未必有这么多艘军舰,导弹数量应该说足够的。
这些轻型护卫舰尚且如此,更别说主力舰。
比如最近被击沉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装备16枚P-500”玄武岩“(SS-N-12"沙箱”)反舰导弹,还有64枚 S-300PMU(SA-N-6)“雷鸣”防空导弹、40枚 OSA-M(SA-N-4)短程防空导弹。
正常来说,即便是进行饱和攻击,70年代莫斯科号也是无敌的存在,16枚导弹可能对当时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致命威胁。而104枚防空导弹,也足以应付防空作战。
而且莫斯科号也是一个战斗群,还有大量的辅助军舰。
我国的052D驱逐舰,拥有64座垂发装置,可惜携带32枚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8枚鹰击-18反舰导弹,16枚-鱼8反潜导弹和8枚红旗16中近程防空导弹。加上机库上的24联装红旗10防空导弹,那么一艘052D目前能携带88枚导弹。
万吨的055驱逐舰就更牛了,拥有112单元的弹道垂直发射系统,垂发系统同样拥有“一坑四弹”的能力。055驱逐舰全部导弹数量至少会达到160枚以上,也可以更多。
所以,现代海战任何一支舰队,导弹足以应付至少一次大规模海战,不存在导弹打光的情况。
即便出现一次大规模海战,消耗了不少弹药,海军也会相机行事。比如将舰队撤回港口补充弹药,新的舰队赶来接替作战,或者直接使用模块化的吊装设备对海上军舰进行弹药补给。
至于海上弹药补充,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比如较小的导弹补充是比较简单的,难得主要是大型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
目前主要在海况较好的时候,采用吊臂方式进行两舰间的补充。
但这种补充效率较低,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比如052D驱逐舰安装的起重机就同早期的阿利伯克级比较接近,安装在几个弹舱内,可以自行补弹。因为这种补充模式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几乎看不见类似的补弹。
052D驱逐舰基本用码头的起重机进行吊装,这种效率高也比较安全。
新式军舰在海上也是可以进行补给的,但完全补给还是需要回到港口的。
所以海军大国同海军中等国家,区别还是很大的。
美军认为必须有三个航母战斗群互相备份,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也就是一个战斗群在港口进行日常维护,一个战斗群在执行任务,一个战斗群可能在母港进行大修。
如果驱护舰上面携带的导弹打光了怎么办?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驱逐舰上搭载的导弹可不是只有几十枚。有的还有几枚,甚至上百枚的。
如阿利伯克级,摩耶级,金刚级,爱宕级,世宗大王级,朱姆沃尔特级这几型驱逐舰。
在混合装填ESSM防空导弹时,数量就可以超过100枚。
其次要告诉大家的是:很难发生驱逐舰导弹被打完的情况。
主要就是因为:根本不会有一艘驱逐舰单独作战这样的情况出现,往往是数艘组成编队协同作战。
如组成航母打击群,驱逐舰编队,驱护舰编队。
有数艘驱护舰共同作战时,搭载的导弹数量就上去了。故,很难出现单一舰艇,将所有导弹都打光的局面。
由此可见,基本上是不会存在驱逐舰将导弹都给打光的情况,毕竟出动舰艇的数量是根据作战目标而定的。
敌人强大时,多出动几艘;敌人弱小时,少出动几艘,这样灵活的配置,也显得物尽其用。
当面对的敌人太过于强大时,还是有可能发生驱逐舰将所有导弹都打光的情况。
驱逐舰上搭载导弹的数量为了应对不同的作战目标,驱逐舰往往会混合搭载“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攻陆巡航导弹”。
无论执行何种任务,搭载数量最多的就是防空导弹。其次才是反舰导弹和攻陆巡航导弹以及反潜导弹。
在反舰导弹大行其道的现代海战中,驱逐舰上的很多设备都是冲着提高防空能力去的。像防空导弹,四面相控阵雷达等等。
也只有在自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顾及攻陆和反舰以及反潜。
由于驱逐舰的排水量不同,安装垂直发射系统的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
现役的驱逐舰排水量小至1500吨,大致至14000吨。
也正是排水量有区别,所以在搭载的导弹数量上也有差别。
就像伊朗建造的排水量为1500吨的萨罕德号驱逐舰,其只搭载了2枚防空导弹,4枚反舰导弹。
美国建造的排水量高达14000吨的DDG1000级驱逐舰,只安装了80单元MK-57垂直发射系统,但是可以装填导弹的数量要超过了100枚。
综合来看,驱逐舰可以搭载导弹的数量超过100枚的很少,绝大部分都在几十枚。
当驱逐舰上的导弹打完之后,往往意味着战争的烈度比较强。
由于驱逐舰搭载有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攻陆巡航导弹。
在交战的过程中,最先发射的是反舰导弹或者攻陆巡航导弹,其次才是防空导弹。
毕竟反舰导弹和攻陆巡航导弹都是主攻的,而防空导弹是司职防御的。
在对海打击时,作为主攻方在这种海战模式下,驱逐舰只会装填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既然要作为主攻方,那么就会发生反舰导导弹被打光,剩下的防空导弹并未被用完,甚至一弹未发的情况。
在对海打击时,作为主守方在这种作战模式下,也只会装填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既然作为主守方,就会发生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被打光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防空导弹被打完,反舰导弹一弹未发就被击沉了。
在对陆打击时,作为主攻方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只会装填攻陆巡航导弹和防空导弹。既然要执行对陆攻击任务,那就证明防空任务不会太重,可以多装填一些攻陆巡航导弹。
这就可能发生,攻陆巡航导弹被打光,防空导弹一弹未发的情况。
当己方驱逐舰导弹都打光了。这种情况,主要就是面对的敌人太强大了,具备实现饱和反舰的能力,也就是敌人所能够发射的反舰导弹数量,已经超过我方防空导弹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己方的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都打光了,依旧未能拦截敌方发射的反舰导弹。
最后的结果就是用近防速射炮,主炮继续拦截反舰导弹,直至被击沉。
其实,在现代的海战中,基本就不用想着逃跑。你驱逐舰跑得再快,也快不过导弹。
当然还有一枚导弹都没有发射,就被击沉了。在实战中,一艘驱逐舰能够抗到,所有的舰载导弹打完还不被击沉,已经够幸运了。
在很多时候,驱逐舰上的导弹都用不了一半,就会被反舰导弹给击沉。
譬如说: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连一枚导弹弹都未来得及发射,就被空射飞鱼反舰导弹给击沉了。
在2006年以色列海军一艘萨尔5级护卫舰,被黎巴嫩发射的一枚C-802型反舰导弹给击伤,同样是一枚导弹未来得及发射。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可知:在实战中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驱逐舰都没能发现来袭的反舰导弹就被击沉了。
由于反舰导弹的性能越来越强,比如:飞行高度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隐身性能越来越好。
受地球曲率的影响,驱逐舰上面的防空雷达,发现来袭的反舰导弹,最远的距离也不过50千米。
也就是说:留给驱逐舰的反应时间,也就没剩多少。
而现役的反舰导弹速度在0.85马赫(903千米/小时)~8马赫(9792千米/小时)之间。
50千米的距离,也就只剩18秒~3分钟的反应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便驱逐舰搭载的防空导弹数量再多,也不会有机会全部都发射出去的。
尤其是面对饱和攻击时,因为驱逐舰的火力通道是有限的,只能同时拦截不超过火力通道数量的反舰导弹。多余的反舰导弹就需要下一批次统一进行拦截。
很有可能的是,根本就没有机会进行第二批次的拦截,驱逐舰就被击沉了。
所以说,基本上就不用担心驱逐舰上面搭载的导弹不够用,很多时候是导弹用不完海战就结束了。
如果驱护舰上面携带的导弹打光了怎么办?
一艘驱逐舰携带几十枚导弹,火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如果这些导弹全部命中,差不多足以消灭一整支舰队了。对方都已经被你消灭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即使你导弹全部打光了又怎么样?而且导弹打光了,还有舰炮和鱼雷等武器呢。
以美国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为例,这种导弹能携带约90枚各种导弹,包括对地攻击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假设它携带的反舰导弹有40枚,假设每三枚击沉一艘敌舰,那么这些导弹能够击沉13艘敌舰,相当于一支大型海上作战编队了。这样的战绩是相当可观的。
但实际上,在现代海战中,一艘驱逐舰基本上没有机会发射完全部导弹,也不可能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因为海军作战一般都是由舰艇编队来进行的,一场海战,即使要消灭对方的全部军舰,每艘军舰需要发射的导弹数量也比较有限,一般都不需要发射完全部导弹。也就是说,不等它的导弹发射完,就已经胜负已分,结束战斗了。
总之,驱逐舰上携带的导弹是高精度、大杀伤力的武器,这种武器的打击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它不像舰炮那样需要发射很多才能摧毁目标。所以,别看驱逐舰上携带的导弹数量好像不是很多,但一般来说都是足够用的。
如果驱护舰上面携带的导弹打光了怎么办?
可以说,这就需要弹药装填和综合补给舰的问题了,就主炮和密集阵速射炮及近防炮而言,其在炮座底部都有弹库,弹链可随时跟进供应,扬弹机则可以不断供弹,抛弃弹壳,而就导弹,特别是防空导弹而言,则有些特别,就拿早期的标准II和英国的海标枪&海狼和俄罗斯的施基利而言,其采用的是单臂式或者双臂式发射装置,可在发射架上供应一枚或者两枚防空导弹,再次装填则要从发射架底部的的弹库中提升装填新导弹进入发射架,中国的江东级导弹护卫舰采用的也是双臂式发射装置,附带弹库。
而在海响尾蛇或者海红旗7A、B上,则采用八联装发射架,护卫舰上不带弹库,而在052和051及051B上则附带弹库,当然弹库装填时间比单臂式或者双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的装填时间要慢,但就海红旗7的联装数目来看,其也可以在优劣上相比单臂式或者双臂式防空导弹发射架各有胜长。就反舰导弹的倾斜式发射架来说,则要通过靠岸的再装填或者弹药补给舰及综合补给舰提供弹药吊装,实现再装填。就近防导弹如拉姆和中国的海红旗十而言,其也通过吊装实现再装填,但由于此类导弹相对较小,人工也可以实现,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小。
而就垂发导弹来说,战时补给,则要提供垂发导弹附带的装填装置通过弹药补给舰或者综合补给舰运送至驱护舰上后进行装填,美国的MK41的垂发单元里有部分单元是专门附带装填装置的,来实施快速弹药装填,中国则另有装填装置。
而就战场上的装填过程来说,一旦导弹打光,就要退出一线战场,在二线海域实施装填,或者回到基地靠岸补给,而后续战斗则由齐装满员的接替舰只来进行。在高烈度的海战中,舰艇数量的优势由此凸现,而在大洋决战中,大型舰艇的适航性和远航性都是小型舰艇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大洋决战中,大中型舰艇的数量是战斗成败的关键。
就驱护舰的再装填能力来说,其是高烈度海战中战力更新和战力复生的关键,装填速度的快慢和有效性也是反映战斗持续保障的关键的,也决定这高烈度海战的成败!End!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