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我怎么一直认为直升机在战时,依它的速度和高度就是个挨打的货!就是个导弹的活靶子。谁来有理有据的驳斥我?

人们常说,直升机是地面防空导弹的活靶子,因为直升机飞的是又低又慢,机动性也不行,面对来袭的防空导弹,除了硬吃一发导弹,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了。甚至还说,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成为直升机的最大威胁。但是这些并不是事实,事实是,地面目标是直升机的好靶子,如果不加以防备,会被直升机打的很惨。

图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携带长弓雷达,探测距离足够远,超过了便携式导弹的打击距离。

怎么会这样呢?这里首先就需要提到人这种动物,本身是不会飞的,对于不会飞的动物而言,对付空中的目标是很难受的,这是被动的防御,也很难在头脑里想象空中的情形。事实上,直升机是飞的高看得远,而且是飞行高度刚刚好。要知道,战斗机飞的很高,但是由于高度和速度的原因,他是看不清地面情况的,直升机不同,他飞的高度刚好能帮助他看清地面情况,甚至在部分情况下,他只是飞一个树梢的高度就发动了攻击。

图为直-19长弓型,携带毫米波雷达。

飞的高,自然看的远、看的更清楚,再搭配先进的雷达设备,比如武装直升机标配的光电探测系统,或者先进武装直升机所配备的毫米波雷达,比如美国的AH-64D/E、AH-1Z,我国的直-19和直-10,俄罗斯的米-28N,都可以配备毫米波雷达,这个时候直升机就能取得远至12公里的搜索探测距离,在这个距离内的目标,都在他的打击半径之内。

不可否认,地面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很厉害的,直升机在天空背景下也是很明显的目标,但是同样的,在直升机看来,地面目标也一样是很明显的目标。资深军迷大概都看过空中的飞机打击地面目标时的雷达影像,他不是简单的视频图像,而是一种经过光电雷达特殊处理过的影像,在途中,明亮的就是目标,而灰暗的是周围的建筑、环境,这种红外/光电探测设备,能够轻易发现隐蔽的目标,甚至是躲在墙后面的目标。

图为直升机飞行在树梢高度,这样的树梢杀手确实难以防备。

武装直升机的机炮转动起来很方便、快捷,一旦发现有目标携带防空导弹,就会马上开火进行压制。而相反的,防空导弹的发射则是比较复杂的,比如便携式防空导弹,还需要士兵站立身体,站在周围没有遮蔽物的地方,才能锁定目标发起攻击,即便是车载便携式导弹,也会因为目标过大而非常容易暴露,并且遭到打击。

要知道,现代直升机的机炮、导弹精确度是很高的,而且火力机动性极强,即便是坦克、战车在逃跑躲避,也会被轻易命中,而战场上并非处处是掩体,等到士兵和防空导弹可以发射时,直升机早已经可以率先发起攻击了,到底谁是靶子还是两码事呢。再者,直升机也很少有单独出动的情况,往往是集群出击,如果是武装直升机,那么还要涉及到相互协同和配合,在这个情况下,即便是直升机的武器操作员没有及时发现目标被打击,那自己的友机也会马上根据导弹尾迹确定目标方位,发动攻击。

再者,直升机由于航程有限,很少执行巡逻作战任务,一般都是应召出击,或者是定点突击,因此在直升机到来之前,目标的防御布置就已经非常清楚了,甚至直升机还有无人机作为掩护和侦查,比如我国的直-11wb直升机,就可以携带SW-6无人机作战,对于这样的情况,地面部队往往不能主动选择作战的方向和时机,只能不断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最终是在百密一疏的情况下,被直升机突破了防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图为直-19E武装直升机。

比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派出了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奇袭了伊拉克南部的两处重要防空导弹阵地,导致伊拉克南部防空网络洞开,战斗机得以进入。直升机之所以还有突然袭击的效果,一方面在于其飞行高度低,雷达难以探测到飞行如此低空的目标,再者也因为直升机飞的低,所以直升机周边的目标信号毕竟复杂,雷达受到地面杂波的影响太大,因此,直升机又往往成为突袭的利器。

图为士兵携带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他们的战斗力比起直升机还是差远了。

最后,即便是直升机被导弹瞄准攻击了,直升机也还有最后的办法,也并非是毫无手段来应对。比如,直升机的雷达告警装置会发出被锁定的警告,然后直升机就能释放出干扰弹对来袭导弹进行干扰,同时进行低空的机动规避。由于直升机的红外信号没有战斗机那么明显,所以在释放干扰弹的时候,很容易骗过红外制导导弹。

就算是硬挨一发导弹,直升机也不会就真的马上被击落。美俄的重型直升机在发动机、座舱等关键部位,都有装甲加强,可以抵抗23毫米弹药的直接攻击,像便携式防空导弹那点战斗部,根本威胁不到他,即便是被击中,只要飞行员和发动机没有事,他就还能保持飞行来返回,在阿富汗战争中,就有几架美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陷入了塔利班的防空陷阱,每一架直升机都遭到了重创,差点就折在那里,但是最后还是依靠很好的防御飞了回来,飞行员起码是安全的。

图为直-10武装直升机。

再比如说,美国的“黑鹰”直升机和我国的直-20等偏重于可靠性和生存性设计的直升机,即便是失去了机尾,也还能继续飞行,这就是直升机的生存力了。我国也曾有直-10武装直升机出现故障,旋转的坠地,但是飞行员也只是受到了轻伤。所以说,直升机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只要不是被击落或者迫降在敌占区,就大概率能安全返航,而且直升机在对抗地面防空导弹时,是占有便宜的。

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这个还真可以这么说,直升机在战时很容易成为导弹的活靶子。

实际上,很多年前美军就已经对直升机产生过疑虑,如果运用不好的话,它们不仅是导弹的活靶子,还会成为高射炮、高射机枪的活靶子。

越南战争时,从1961年到1973年的13年间,美军损失战机8612架,其中有4892架是直升机,占了飞行器战损的一多半。

美军不敢越过17度线,因此大部分直升机都是在南越的丛林战中坠毁。由于越军的武器携带问题,这些直升机的对手甚至不是防空导弹,而是苏制的“德什卡”重机枪,有相当多的直升机都是让这种机枪击落的,它被美军称为“丛林马蜂”。

美军二战玩蛙跳战术跳出了瘾,他们希望能利用直升机的能力,完成复杂地形下的“陆地蛙跳”,结果在丛林地形里,无法有效侦查地面的直升机吃了大亏,经常性的被地面隐藏的弹雨袭击。

没法子,每次进行大规模机降,美军为了让那些直升机能安全降落进丛林,都需要动用巨大的温压弹清场。“DUANG!”一个火球上天,越南人马上知道那群二傻子又要来了,直接在附近布设对空阵地,战果简直捞得笑死。

于是,美军不得不又冲动武直、攻击机和炮艇机,拿疯狂的炮火对地面清场,打来打去最后就没直升机啥事儿了。

等打完了一收拾,运输直升机又要来赴汤蹈火接步兵,不来步兵们就成了靶子,来了直升机就成靶子。

战后一些得了战争综合征的老兵发神经,歇斯底里喊着要砸东西杀人,有医生就开处方,拿录音机给他们放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一放就安静了,比吸了毒还管用。

阿富汗的苏军更倒霉,那个著名的苏军“俯冲式降落”是怎么来的?还不是给小小的肩扛式导弹坑出来的?

阿富汗部族武装仅仅得到美军支援的500枚“毒刺”单兵防空导弹,又仅仅打出去340枚,就创造了干掉269架苏机的战果,效率超高。

他们的打法很简单,埋伏在苏军机场附近的通场航线上,等待苏机起飞或降落,然后一筒子过去就能大几率干掉对方,躲都没法躲。

苏军最后舍卒保车,拿米-24“雌鹿”和米-8“河马”直升机当盾牌,在伊尔运输机起飞的时候先行吸引火力,保卫高价值目标。

何等的悲壮,苏军给这种战法取了个“马特洛索夫护航”的名字,马特洛索夫是苏版黄继光,他在二战时舍身堵住了德军机枪碉堡。

整个阿富汗战争10年,苏军损失的飞机有114架,直升机高达333架,一多半是毒刺导弹打的。

正因为直升机有时候表现的如此不济,才引发了种种争论,主要问题集中在直升机在现代战场的生存率问题上。美军中甚至曾经出现过一种声音,认为快速出动的前线攻击机和战术导弹足以取代武装直升机的职能,普通直升机也应该更慎重的使用。

后来的V-22“鱼鹰”其实就是一种探索,既有直升机的垂升能力,又有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性能。但话说回来,鱼鹰闹的尴尬也不少了。

但是,武装直升机方面美军还是无法放弃,尽管这东西价格极为昂贵,维护率又极高,生存率似乎也有点问题,可谁都无法否认,它是现代反坦克的核心装备。

无论是越战还是阿富汗战争,直升机遭遇的都是不对称作战,如果放到正规的大战场上,直升机发挥的作用无可取代。

比如海湾战争,美军的277架阿帕奇直升机100小时就摧毁了约500辆伊拉克坦克,全场干掉了3700辆伊拉克的坦克装甲车辆,还有大量人员、火炮,自身损失仅1架,战果令人瞠目结舌。

目前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等装备,都是美军几个强力机械化步兵师的大杀器。如第4机部师,“悍马”也才120辆,“黑鹰”通用直升机却多达38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高达48架。如果再配合上空军的直升机部队,这个数字还要多。

可见,不管什么靶子不靶子,直升机拥有优秀的火力和高机动能力,这些优点已经足够它们驰骋疆场了,哪怕是靶子也一样要用。战争本质打的是工业,是钞能力,是消耗,所有上战场的东西理论上都是炮灰。

坦克还不是同样的道理,反坦克的装备从来就不曾少过,打得坦克灰头土脸,但是如果对面有一支坦克、机械化步兵、直升机、空军组成的合成部队呢?恐怕只有核弹能挡住它们的冲锋了。

就算陆军、空军不要,海军还离不开直升机呢,这东西反潜可是一把超级好手,大黑鱼看到吓得颤,潜艇想拿它打靶?打是能打,打完自己也别跑了,直升机换潜艇不亏。

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导弹的确是直升机的大敌,但如果你了解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用直升机仅付出了1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代价,就击毁了伊拉克3700辆坦克,你就不再觉得直升机只是个“挨打的货”。

1961年12月11日,一艘美国航空母舰载着32架美陆军H-12型直升机和400人停靠在南越的西贡码头。12天之后的23日,这些直升机将大约1000名南越伞兵空运到距其首都16千米的一个被怀疑是越共总部的地方。

伞兵仅遇到轻微的抵抗,就缴获了越共的地下无线电台,首战告捷,这次行动揭开了越战期间美军长达10多年的空中机动作战的序幕。

题主之所以觉得直升机脆弱,甚至觉得它就是个“挨打的货”,那是你没去了解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越战和海湾战争中所发挥的巨大功用。

诚然,直升机被击中的概率确实比固定翼飞机要大,而且很多时候都不用导弹,单兵RPG火箭筒就足以击落直升机。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直升机的机械力学结构密切相关。

直升机(除了支奴干那种纵列双旋翼)都有一个抵消主螺旋桨扭力的尾旋翼,这一点是直升机的软肋,无论再强大的直升机,只要尾翼受损,不是坠毁就是坠落。

我最喜欢的直升机就是黑鹰,那流线型的机身给人以轻快有力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就是《黑鹰坠落》这部电影。

在影片里摩加迪沙巷战中,美军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就是RPG火箭弹击中了尾旋翼,这的确让人感觉到它的脆弱,即便是“帅气皮实”如黑鹰的直升机,在简易火箭筒面前也不堪一击。

但抛开战损率较高的事实,直升机以其独特的战术价值至今无可替代,对于直升机的应用达到巅峰的战争非越战莫属。

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后来被称为“直升机战争”,至1973年的12年战争期间,美军广泛地使用了直升机实施各种作战行动,直升机昼夜出动频度最高达2万余架次,总共出动约6400万架次,飞行总时长达1.34亿小时。

直升机飞行员平均日飞行13小时,直升机平均月飞行时间高达200多小时。

对于越南热带丛林山地的战场环境,山沟峡谷陡坡密布,可以说地无三尺平,水系沼泽众多,林密草深,高温高湿,毒虫肆虐,如果没有直升机,美国这些“少爷兵”恐怕很难在战场上靠步行跋涉机动作战。

而正是有了数以万计的直升机作为空中机动工具,这些美国大兵才可以潇洒地坐在直升机仓门边,抱着机枪,双腿垂在下边,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哼着歌曲,在越南丛林上空高来高走、来去自如。

美军直升机不仅执行运输和战场救护这两项主要任务,还从警戒、侦查、通信、扫布雷等辅助军事任务,发展为执行对地攻击、反坦克、攻击导弹阵地等重要军事行动。

在山高林密、路险坑深的越南战场,美军依靠直升机竟创造性地玩起了“蛙跳”、立体攻击和快速机降等战术,而且战果显著。

也是在这次战争中,世界第一代攻击直升机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开始投入实战。

当然,整个越战中,美军的各型直升机数量损失也是惊人的,达到5000架左右,当然这里面除了被击落的,还有不少是因为自身机械故障坠毁。

直升机单从防御上讲,导弹、火箭筒甚至大口径机枪都是它的克星,即便被机枪弹击中尾旋翼或主旋翼桨叶,对直升机都是重伤。

但现代军队为什么各国都没有放弃直升机,反而都更新迭代出最新型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呢?

1、陆军的翅膀和名副其实的“坦克杀手”,尤其是在面对大集群钢铁洪流时。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用1个直升机营的24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攻击伊拉克的1个坦克师,1个小时不到的功夫,伊军84辆坦克和装甲车、8门火炮、39辆汽车被全部击毁。

还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出动300多架直升机,从沙特阿拉伯北部的13个集结地起飞,把2000多名士兵和大量装甲车、大炮、弹药等直接空降到伊拉克境内80多公里的地方,切断了伊军退路。

能够一次出动300多架直升机,快速运输一个整装团的人员设备集中降落到一个地方,这种规模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新纪录。

1965年11月的德浪河谷战役,是越战中美越第一次正面交锋,美第1空中突击师第7团第1营767人,利用直升机垂直机动战术,乘直升机进驻靠近德浪河谷的朱邦山下的“X光”着陆区,并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

4天时间内顶住了数倍越军的进攻,此次战役,美军利用直升机向前线空运了全部步兵、炮兵以及各种作战物资43000余吨。

2、复杂地形下出色的特定地域和特种任务投送能力。

相对于地面和航空运输,直升机运输具有灵活简易的特点,对于出发地和着陆场要求不高,不受地形和地面障碍物的限制。

特别是在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直升机可以任意悬停在需要高度和位置的投送能力更是无可替代。

现在的特种部队普遍装备的单兵旋翼机就是很好的发展,这种旋翼机外形酷似小型直升机,但安全性却比固定翼飞机还要高,失去动力时不会像直升机那样直接坠落,而是会在旋翼反推力下缓慢降落,基本上不会导致人员伤亡。

3、无可替代的战场伤员急救后送能力。

美军在越战中通过直升机救援了大量伤员,在越南那种山地战场,如果没有直升机这种救援工具,很多重伤员基本上没有存活的可能。

而有了直升机,地形阻碍因素完全消失,只要开辟一小片空地,甚至完全不需要着陆就可以把伤员抬到机舱,然后第一时间送到战地医院手术室。

现代战争中,伤员救护始终是战场后勤的第一要务,当年我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重伤员和牺牲的烈士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人工背下或抬下来,那种效率和直升机没法比。

当然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的陆航直升机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武装攻击直升机还是运输支援救护直升机都有了非常巨大的进步。

结语:如题主所言,如果单拿直升机和导弹甚至火箭筒PK,直升机肯定不是对手,但现代战争是各军种、兵种合成作战,在一定的战损比例下,直升机能够发挥种种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其战损率高一点相比,战果性价比很高,是完全值得的。

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谢邀;

题主说,如果战时直升机是否会成为导弹活靶的话题,简答如下;

因为本人对军事题材知道甚少,只能简单地将直升机在上个世纪的优势肤浅地作答。

上世纪中叶,美国直接参与的南越对北越战争中,美国的武装直升机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它不但可以在丛林中随时起降,另外在救援、或投送兵源物资上既快捷又准确,弥补了运输机的许多缺陷。

特别在军事装备上,"有矛必有盾"。随着导弹和便携式武器的出现,直升机防高炮和机枪的装甲再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直升机的弊端就是航速较慢,规避动作较差,一旦被导弹锁定肯定很难逃脱被击毁的命运。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空中无人机的不断涌现,今后,将有察打一体无人机取代战场上的武装直升机。炙手一时的武装直升机也只能在远离战场或被已占领地域使用,像"阿帕奇""黑鹰"卡"52"将逐渐失去在战场上的使用,取而代之的将是各式各样的无人机独领风骚。

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现在的军事装备水平,如果直升机直接面对防空导弹或者比较先进的高炮,确实就是活靶子。这个没有任何疑问。

直升机和导弹、固定翼战斗机比,速度很慢,机动性也弱很多,如果它被防空雷达锁定,然后防空导弹、高炮向它开火,直升机基本上无法摆脱攻击。在导弹面前,它的速度属于太慢了。带雷达的自行高炮,火力非常突然、猛烈,直升机被它盯上,两个点射就会空中解体。就算某些直升机比较结实,有一定的防护,但也扛不住导弹打在身上爆炸引起的伤害。

电影中有单兵防空导弹打直升机,然后导弹跑偏或者直升机机动躲开的镜头,但这也是面对塔利班、游击队这类缺乏训练的散兵游勇。如果对方是正规部队的防空兵,人受过正规训练,导弹经过检验,直升机跑掉的可能性很低。

直升机也可以携带红外干扰弹,但现在的防空导弹也都有对抗红外干扰的能力,干扰也不是万能。

面对单兵防空导弹,一个士兵自己扛着小导弹,直升机还有一定的机会摆脱。如果面对车载防空武器,如自行高炮、车载防空导弹,这类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装备,直升机基本上活不了。

但是、但是,事情还不能全这么看,因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咱们没考虑:人!

下象棋,如果红棋只剩个将,黑棋剩两个车(我知道还得有个帅才能玩,咱为了举例子简洁,就这么说哈),红棋只剩个将,黑棋有俩车,就算把象棋大师请来让他下红棋,普通人下黑棋,大师也赢不了。大师之所以叫大师,是因为他懂得怎样才能不让自己走到只剩个将的局面。而不是一个将就能走出神奇的招数击败两个车。做人也都是一样的道理,真正的高人是懂得怎样让自己不走进困难危险的那一步,而不是事到临头展现神奇的手段去解决困难危险。

直升机,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操纵、指挥直升机的人,他就不会让自己的直升机走到直接面对敌人防空导弹、高射炮的那一步。

打仗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很复杂,不是简单的对比武器参数:我有防空导弹,你的直升机就废了。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使用直升机之前,要有大量的情报准备工作,敌人有多少防空武器、性能、数量、位置......这些东西都要查清楚。不可能敌人的放空导弹在哪都不知道就把直升机冒冒失失的派出去。

先把这些查清楚了,然后搞计划:电子战机电磁压制、反辐射导弹摧毁雷达、巡航导弹、攻击机、激光制导炸弹、弹道导弹、特种部队甚至的装甲部队突击,把对方的防空导弹、高炮打残。其间还得配合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干扰欺骗这些手段。

同时,直升机的出动,要规划路线,这条路要安全,绕过敌方的防空网。抱着炸药包炸碉堡也不能迎着机枪口直接过去呀,得迂回一下,脑子!

表面上是两架直升机在天上飞,其实是头顶的卫星、侦察机、预警机,前方几百公里之外的步兵侦查员、后方基地指挥所,几百上千人在协同工作。周围还得有战斗机掩护。

不是人家对面齐装满员的摆三个防空营,你开着直升机就过去了。被打下来怪直升机不好用......

防空的一方也不是把导弹、高炮往那一立就完事大吉,全自动了。也得加入“人”的因素,防空部队要考虑:敌人的直升机可能在哪过来,怎样伏击它,怎样隐蔽,怎样不被敌人的导弹摧毁......也涉及到伪装、欺骗、干扰。最近几年以色列的空军不断轰炸叙利亚,而部署在叙利亚的俄制防空导弹根本没取得任何战果。这里面估计就是叙利亚、伊朗的“人”出了问题,在斗智方面没干过以色列人。不是俄罗斯导弹不行。

直升机确实比较脆弱,未来前景不是很乐观。它想出击必须要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怎么办?天上飞的全是敌机怎么办?挖个坑埋起来,跟萨达姆学。没有制空权,直升机出击是自杀、送死。天上全是敌人的战斗机,防空系统还完好无损,不知道部署在哪里,就把自己家直升机派出去,那不是疯了嘛。有了制空权以后,自己家的战机再配合其他兵器,压制住敌方的防空部队,这时候直升机才能出动,而且还得挑薄弱环节绕过去。

很明显,这些事要靠人的思维去办。

办完这些事以后,直升机就厉害了。武装直升机可以飞到敌人步兵、坦克、战车的头顶展开屠杀。也可以摧毁固定目标,如雷达、工事、火力点。运输直升机可以投送步兵。

任何武器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没有万能的武器。人,在这中间要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尽量回避自己的缺点,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像防空导弹、自行高炮这些武器是专门用来对付直升机的,属于天生克制。还有固定翼战机。直升机面对这些武器处于绝对的劣势,被克制。操纵直升机的人要知道怎样回避掉这些威胁,而不是拿直升机硬闯。

最近比较火的还有三蹦子,不少人喊:太简陋了,防护力差。这担心纯粹是多余了,不会有谁开着这玩意直接闯敌阵的。肯定要事先规划好路线,走敌人防护弱、相对安全的方向,绕过去。敌人没有漏洞,防护非常严,有直升机、战斗机和各种导弹掩护,怎么办?好办,不派三蹦子出去就ok了。

巡航导弹和三蹦子、直升机完全是一类,规划路线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它直接面对防空火力,比直升机还容易被打下来。

当然,即便上面的功课都做了,也难免有漏网的敌人防空武器,还有火箭弹、机枪的威胁,直升机被攻击的可能还是有,但力度要小多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这时候再依靠自身的机动能力、干扰设备争取一下。这些都做到了,再被打下来,那就没办法了,毕竟是打仗,损失肯定要有,需要接受。

聊军事问题难免有人喊:人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这话对,但不能理解成你意志坚定,能肉身抗住穿甲弹。人起到的作用是:怎样不出现直升机直接面对防空导弹的局面,怎样不走到自己一个将敌人两个车的局面,怎样不发展到自己拿着红缨枪敌人拿着机关枪的局面。真发展到自己拿着红缨枪敌人拿着机关枪的时候,再谈人的意志,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成为笑话。

直升机在战时是导弹的活靶子吗?

不要说导弹,就是火炮,也能在其没有起飞之前,瞬间秒杀了它。

问题是直升机作用于一树之高,未来还有多大的使用空间?各种地空火力装备,发展越来越先进,纵然再强大的直升机,也会变成活靶子,正基于此,美国发展多年,耗资几十亿的“科曼奇”,以下马了事。这么说,直升机并非穷途末路,可以在对方预想不到的作战地域使用,或者在火力洗地以后再展开,战场环境都是具有动态性的,不能纸上谈兵。

现在的“阿帕奇”可以探测到12公里以外的目标,做到在地面防空武器射程之外开火,自然安全性大为提高。

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武装直升机,比如我们的直-11wb,可以携带SW-6无人机出阵,前面上百公里或更远的地方有什么,都可看得一清二楚,选择有效避开,或者呼唤就近的对地攻击平台来打击,把威胁清零后,直升机自可从容出阵了。

装备的对抗王道,从来有矛即有盾,不能带着静止的眼光来观察装备的发展。应该说,地面防空系统的进步,正在压缩和限制直升机使用空间,直升机要继续使用,或扩大自已的作战空间,只有多想办法,以使自已变得更强大。比如静音技术,更加小型化,可进一步拓展使用范围,以供各军种使用。

重型武直会随着适应性变差,变得稀有,失去作用空间,虽然临时看似影响不大,但只是观察点所囿,限于一域使用罢了。如日本大价镥引进的“阿帕奇”生产线,生产不到30架,即告中止,就是看到了此等直升机难有明晰的使用未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