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伊朗海军有一艘叫做“萨汉德”号的导弹驱逐舰,是伊朗海军最新型的军舰,他的排水量是2000吨,是伊朗海军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艇。而在德国,他们建造了F-125型导弹护卫舰,排水量是8000吨级,比全球很多驱逐舰都要更大。最离奇的是巴基斯坦,他们从英国进口了6艘21型“女将”级护卫舰,将其改名为驱逐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划分确实是越来越模糊了,但是就其任务和发展脉络来看,一艘军舰究竟如何划分还是有章可循的。
图为伊朗海军较小的萨汉德号驱逐舰,他在其他国家只能被称为是轻型护卫舰。
护卫舰,名字叫做Frigate,他早在风帆战舰时代就出现了。那个时候,世界上并没有驱逐舰,而护卫舰就是比风帆战列舰、风帆巡洋舰要次一级的中型军舰,他不参加海上的主力大决战,但是他需要在航线上反复巡航,保护航线和商路的畅通,因此也被称为是“巡航舰”。驱逐舰的出现就要晚一些了,他的英文名称Destroyer,他一开始是一种大型鱼雷战舰,主要用于驱逐对方的鱼雷艇,并且使用自己的鱼雷发动攻击。
图为日本海自的朝日级驱逐舰,虽然很先进,但是吨位并不是特别大,6000吨的排水量,目前也只是和欧洲很多大型护卫舰相当。
图为意大利海军造型奇特的PPA型导弹护卫舰,他有三种型号,最大的超过了6000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划分开始变得模糊,在当时的主要海军强国中,很少有装备护卫舰的,在当时,所有装备鱼雷、中口径舰炮的中型、小型水面作战舰船,都叫做驱逐舰,只不过,有些是DD,也就是驱逐舰,有些是DE,就是护航驱逐舰,还有一些是DL,叫做驱逐领舰,当然不管怎么叫,他们总还都是驱逐舰,除了驱逐领舰需要指挥小型舰队作战外,其余的DD和DE,都是用来执行为大型军舰护航,并且驱逐打击潜艇的任务。
图为伊朗海军1400多吨的贾马兰级导弹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护航驱逐舰,也就是DE被更名为护卫舰,代号也变成了FF,这种军舰成为弥补驱逐舰数量不足的舰体。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太过于巨大的军舰面临着目标大、生存能力差、性价比低的困境,比如排水量上万吨的巡洋舰,或者排水量上3万吨的战列舰,就成为了各种潜艇、喷气式飞机的好目标,连躲都没法躲,而面对反舰导弹的出现,大型军舰非常容易被命中,并且失去战斗力,于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退役大型军舰,把驱逐舰扶上了主力军舰的地位。
图为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目前,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界限已经被彻底打破了,提康也只是从驱逐舰升格为巡洋舰,而非是作为巡洋舰建造。
由此,护卫舰也顺利成章的发展壮大,成为伴随在驱逐舰或者航母等大型军舰身边的带刀护卫。在上世纪80年代,这种分化非常明显,美国海军装备了排水量7000吨级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同时还装备了排水量4000吨级的“佩里”级护卫舰和排水量3000吨级的“诺克斯”级护卫舰;苏联海军也在同期装备了排水量8000吨的“现代”级驱逐舰和排水量3000多吨的“克里瓦克”级护卫舰。
图为我国海军的驱护舰编队,一般来说,驱逐舰是要比护卫舰大的,起码在同一个国家是这样的。
但是这种明显的区分界限维持了不长时间,在80年代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就同时装备了排水量4000吨级的42型导弹驱逐舰和排水量5000多吨的22型导弹护卫舰,出现了在同一个国家中,护卫舰排水量比驱逐舰还要大的情况。当然,42型驱逐舰作为驱逐舰,战斗力还是比22型护卫舰要强大很多的,42型驱逐舰装备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射程达到25公里,配备了远程对空搜索雷达,而22型“大刀”级护卫舰仅仅装备了“海狼”近程防空导弹,射程只有10公里,主要任务是反潜作战。
图为在芬坎蒂尼造船厂建造完成的意大利海军米尼级护卫舰,也是一种大型护卫舰,战斗力堪比驱逐舰。
也是从这种配合开始,驱逐舰侧重于更大范围的作战和更多功能的任务,而护卫舰侧重于巡逻、反潜作战,防空只是自卫,就成为了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比如当时的美国“佩里”级护卫舰就被称为是航母的移动装甲板,因为他就是主要为了反潜而生的,必要的时候要以自己的舰体阻挡射向航母的导弹、鱼雷。同样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阿武隈”级护卫舰,也是执行类似的任务,苏联海军的1135型“克里瓦克”级护卫舰,更是被直接称为是反潜舰。
图为我国海军052D型驱逐舰,虽然排水量只有不到7000吨,但是战斗力却比欧洲8000吨级的护卫舰强许多倍。
进入2010年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战后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大量退役,进入了一个只装备少量驱逐舰的时代,其他欧洲国家则直接连驱逐舰都不需要了。英国海军迄今只有6艘45型驱逐舰,法国海军则只有3艘“地平线”级导弹驱逐舰,其余的像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已经没有了驱逐舰。
图为052D型驱逐舰,130毫米舰炮,4面有源相控阵大雷达,64单元850毫米冷热通用垂发,让他的战斗力格外强大。
没有驱逐舰了怎么办?怎么维持一定的作战能力?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护卫舰,没错,就是提高护卫舰的战斗力,提升护卫舰的远航能力,增加护卫舰的数量。法国研发了排水量6000多吨的“阿基坦”级导弹护卫舰,装备“武仙座”双面旋转式有源相控阵雷达,配备“紫菀”系列防空导弹,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甚至还能垂直发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成为了一种接近通用驱逐舰战斗力的护卫舰。
图为德国8000吨级的F-125型大型导弹护卫舰。
德国则推出了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排水量超过了6000吨,意大利装备了“米尼”级护卫舰,排水量也在6000多吨,西班牙研发了F-100型“巴赞”级导弹护卫舰,排水量超过了5000吨,这款护卫舰很有名,他和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一样,配备了4部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装备宙斯盾基线5.1作战系统,能发射标准-2防空导弹,成为一种战斗力堪比驱逐舰的大型护卫舰。同期,挪威海军也装备了“南森”级护卫舰,虽然排水量稍小,但是也有4座SPY-1D(V)雷达。
图为俄罗斯海军22350型导弹护卫舰。
此后,护卫舰和驱逐舰都开始越来越大,英国的26型护卫舰达到了接近7000吨的排水量,德国的F-125更是达到了8000吨,澳大利亚的“猎人”级护卫舰有8000吨级,俄罗斯海军新规划的22350M型护卫舰也达到了8000吨级,似乎未来的护卫舰已经最少要6000吨才能撑得起门面了,像我国054A这种4200吨级的护卫舰,已经不算是大型护卫舰了。
图为伊朗1400吨级的贾马兰级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可见他和反舰导弹的比例。
护卫舰的大型化让驱护舰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到了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000吨的伊朗“萨汉德”号驱逐舰和德国8000吨的F-125型护卫舰并存了,即便是在军事强国中,也存在像俄罗斯这种装备7000吨级的“无畏”级驱逐舰,却在规划8000吨级的护卫舰的情况。现在如果非要问一艘护卫舰和一艘驱逐舰的区别,那除了在海军中的地位和命名不同外,真的找不到太多区别了。因此,有人提出,不妨将未来的军舰称为XX吨级舰,或者直接叫大型舰、中型舰、小型舰,到那个时候,或许就没有什么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了。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先说定义,对于驱逐舰,定义是一种多用途军舰,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同时也能够承担防空、反潜、支援登陆、反登陆作战任务,以及巡逻警戒、海上封锁和救援等等。可以说,除了无法起降固定翼飞机,以及无法潜入水下、飞到天上,驱逐舰的功能基本涵盖了海战之中舰队所需要的全部功能。
再说护卫舰,护卫舰的定义与驱逐舰颇为类似,都能够执行反潜、巡逻等任务,但是与驱逐舰不同的地方在于护卫舰是轻型军舰,在现代海军编队中吨位和火力往往都要比驱逐舰逊色一筹。换句话说,护卫舰的功能覆盖面较驱逐舰来说相对窄一些,正如其名字那样,更加倾向于“护卫”,在中近海保护己方舰队和利益。
传统的驱逐舰是围绕着鱼雷袭击战而设计的,这决定了驱逐舰需要有更高的速度和更轻的吨位来确保机动性,在战斗中起辅助攻击的作用以小博大,在战前则负责执行斥候任务侦察敌情。传统的护卫舰则是为了反潜护航,对吨位的要求不高,功能性相对来说更重要。但是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造船工业通用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理念也在不断改进,早期驱护异型的情况到了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反而是驱护同型正在成为未来军舰发展的主流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驱逐舰和护卫舰,虽然名称上仍是两款军舰,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多重叠之处:功能重叠自不用说,在建造时也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即用同一船台、同一设备、同一批人建造,这是上午曾提到的造船工业三化的结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硬要说的话可能只剩下了功能覆盖面和吨位这两个区别,其他的基本都已经统一。
功能覆盖面上,总的来说驱逐舰所能执行的任务更多,而护卫舰则偏向守护。而吨位的区别,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导致功能覆盖面有所区别的重要原因。由于吨位更高,驱逐舰往往能够携带更多的功能模块,比如说在垂发孔上比护卫舰多出十几到几十个,这就给了其搭载更多不同类型的导弹的可能性。而护卫舰则由于吨位不足,无法像驱逐舰那样发展出更为全面的能力,因此更偏向特化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功能来确保存在必要性。所以说驱逐舰总体上相当于海上多面手,而护卫舰则是海上保镖。
这反映出的是现代海战的变化:太平洋战争确定了航母在海军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制空权从此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重点所在。许多过去的老旧军舰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但是在这些老旧军舰退出后,新的军舰不仅需要适应制空权第一的现代海战,也要弥补这些老军舰的离开所造成的空白,因此新军舰向多面手、万金油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在可预期的未来里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只不过,这种情况可能更多地针对中美俄等海军强国,一般国家的军舰,甚至没有资格参与到“是驱逐舰还是护卫舰”的讨论中来。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
1,吨位,驱逐舰最高吨位达万吨,而护卫舰则只有4000吨左右。像中国的052D导弹驱逐舰达7500吨,055导弹驱逐舰则过万吨;054A护卫舰达到了4000吨。
2,用途,驱逐舰具有对海、对空、对潜打击能力,是一种“多面手”中型舰艇。航速也比较快达到了38节之高,可以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打击等,也可以与航母一起为航母护航、侦查、警戒、打造航母警戒圈,单独行动还可以进行巡逻、布雷、火力支援登陆和打击岸上目标。
驱逐舰在无航母国家用来做舰队编队旗舰,与航母一起呢则是航母的带刀护卫。
护卫舰是一种轻、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为舰艇编队或航母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查,高达35节的航速,配上直升机,现代护卫舰已经具备了远洋机动作战能力。主要武器配载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和鱼雷。像054A就是一型导弹护卫舰,火力强,续航力大。护卫舰一般主攻反潜和防空护航,在航母编队中起到贴身护卫的作用。
在无航母国家,护卫舰与驱逐舰组成驱护编队,驱逐舰主攻打击,护卫舰则重点做好防卫,兼具导弹打击能力。在为航母护航的时候,则贴身防卫空中空袭和水下的潜艇攻击。
这就是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主要区别,驱逐舰火力打击比护卫舰大,主导导弹打击和反导,护卫舰兼具防导和主攻水下反潜等护卫。
图片来源网络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驱逐舰和护卫舰都是海军重要的舰种,光从舰名来看就知道他们承担的任务还是有所不同。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可以对空、对海、对潜、对陆进行攻击,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仅次于巡洋舰的中型作战舰艇。它主要担负攻击潜艇,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查巡逻警戒,布雷,攻击岸上目标,可以是单独作战单位。驱逐舰一般在4000吨以上。
护卫舰以反潜鱼雷,舰炮,导弹为主要武器仅次于驱逐舰的轻型作战潜艇,主要担护舰艇编队护航、侦查、警戒、巡逻、布雷、和支援登陆,护卫舰一般在4000吨以下。
在航母编队中驱逐舰和护卫舰就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援,他们共同的任务就是保护航空母舰。
在航母编队中,驱逐舰部署在航母的最外层。它就像一个先锋部队和御林军的组合,担负着侦查攻击歼灭敌人,击落来袭导弹,承担着敌人第一波打击,是航母安全的第一道保障。而护卫舰则部署在航母的最里层,就像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和贴身保镖,它是航母最后一道安全保障。它利用低空防空的优势击落露网的来袭导弹,以及反潜优势歼灭突防成功的潜艇。
在航母编队中,驱逐舰和护卫舰相互搭配优势互补。驱逐舰的攻击强度远高于护卫舰,而护卫舰的反潜能力要优于驱逐舰。驱逐舰肩负着远中程防空,护卫舰担负着短低层防空。驱逐舰护卫舰完美组合最大限度保障了航母的生存能力。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二战之前的驱护舰差别很大,定位完全不同。在战列舰、巡洋舰当家的年代,驱逐舰主要干的是反潜的活,充当巡洋舰的补充力量,后期才逐渐承担有限的防空和反舰任务。而比驱逐舰吨位更小的护卫舰,起初的任务是近海反潜和护卫,在海军中的地位低,干的都是杂活。二战后随着战列舰消失、巡洋舰没落,驱逐舰开始登堂入室,逐步取代巡洋舰的位置成为海战火力核心。法国敦刻尔号战列舰新奥尔良级重型巡洋舰
二战后,原本以反潜为主的驱逐舰吨位原来越大,甚至超过1万吨,比一些巡洋舰都大,用途也呈现多样化,防空、反导、反潜、反舰甚至对陆攻击无所不能,堪称海战多面手。而原先打杂的护卫舰大型化趋势同样明显,接过了驱逐舰分化出来的反潜功能,并开拓出反舰、防空的能力,应该说,现代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功能重叠,本质上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叫驱逐舰还是护卫舰,纯粹看各国的定位和兴趣。美国现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纵观目前世界各国,在海军大国中驱逐舰是绝对主力,不少中小国家则专心发展护卫舰。前者的代表,如中美日,包括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金刚/爱宕级驱逐舰、052C/052D/055驱逐舰等,这些主流驱逐舰以编队防空任务为主,兼具反潜、反舰、甚至对陆攻击能力,用途全面,性能均衡,总体战力相当强大。伯克llA型驱逐舰脱胎于伯克llA的“爱宕”级驱逐舰国产055万吨大驱
后者的代表则是欧洲一众小盾舰,如法意地平线/阿基坦级、德国F-124/125级、英国23型以及处于建造中的26型等,主要任务也是防空,一般排水量介于6000~7500吨之间,其中的26型预计排水量将达到8000吨以上,比很多驱逐舰还大。德国F-125法国阿基坦级护卫舰,颜值很耐打英国建造中的26型护卫舰
所以说,现在判断一艘驱逐舰的战力,不能看名称,还是得回归到最基本的排水量、武备上来。排水量越大、武器系统越先进、雷达探测能力越强,那军舰的总体战力就越强。不然,即使是驱逐舰,也有可能被全副武装的护卫舰按在地上摩擦!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如何区分的?
驱逐舰和护卫舰,都是海军舰队序列中的中流砥柱。他们不是简单的大和小,"上等马、下等马",这些高低搭配的关系,区别复杂着呢!
首先区别是历史。护卫舰,英文名称Frigate,出现得早,风帆时代就有了。顾名思义,护卫舰主要就是"护卫",也就是护航,保护大舰进出港,保护商船等等。但是,护卫舰不参与决战,纯粹辅助!而驱逐舰,英文名称Destroyer,是20世纪才出现的!驱逐舰到底是要驱逐什么呢?最初就是驱逐鱼雷艇,敌方鱼雷艇的奔袭和伏击,有时是很致命的!驱逐舰首先为驱逐鱼雷艇,才被发明出来!这赋予驱逐舰很高的速度,正好追着鱼雷艇打,速度快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后来驱逐舰主要"驱逐"任务,则是驱逐潜艇。当然,驱逐舰和护卫舰发展到今天,"驱逐"和"护卫"都已经不是唯一任务,往往什么都得干!
其次是具体任务。二战和冷战早期的护卫舰,还是不参加舰队决战的!舰队到了开阔海上,准备和对方PK,这时护卫舰是不去的。护卫舰干什么呢?还是在近海、狭窄水道保护笨重的大舰,或者在各种海区保护商船。因此它的武备被设定地比很简单,威力小,规格低,因为都是简单的护卫任务。速度也慢,加速差,反正不用跟上舰队的速度,比柴电潜艇快一点,比商船快一点就行了!但是性能差点,却特别便宜!而驱逐舰不行,驱逐舰必须跟得上大舰速度,在风平浪静时,速度还得比大舰快。因为可能要使用鱼雷突击敌大舰!很多时候,驱逐舰还得独自挑大梁——二战中日本驱逐舰独自组成编队,在"东京快车"行动中为太平洋岛屿送补给,还击沉击伤多艘美国拦截的巡洋舰。
冷战后,导弹和飞机的作用更加突出,需要水面舰的各种任务,又有变化了!驱逐舰中分出一支"大型驱逐舰",开始替代巡洋舰,比如美国未来伯克-3型,中国055型,韩国KDD-3"世宗大王"级,日本"摩耶"级、"爱宕"级、"金刚"级……负责带领小型水面舰编队,或者作为航母编队防空指挥所。差一点的英国45型、法/意"地平线级",中国052D型、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其实任务差不太多,也得指挥,也得作为防空等作战主力,但是配置规格差一点,够不上"大型"。也就是说,驱逐舰花开两支,分野了…… 护卫舰也变化巨大。冷战结束,远洋决战场合大大减少,护卫舰因为速度慢、板材薄,毕竟经济实惠,立刻成了世界上最普及的主力舰只!毕竟大部分国家是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
护卫舰同样发展分野、花开两支。一支是主力护卫舰,要参加舰队主力决战的!包括英国26型、法意FREMM型、德国F-124型、俄国22350型、中国054型、西班牙F100型、挪威南森级等。这一支除了速度慢点、结构弱点,配置不差于以前的驱逐舰。战斗力是起来了,而且排水量也大得可怕,比如英国26型都8000吨以上了!
另一支护卫舰是轻型护卫舰,英文叫corvette,就是以前的巡逻舰、炮舰等。这些舰只排水量也上来了,相当于以前的护卫舰,战斗力也差不多。但是现在的轻型护卫舰,要么作为小国家的主力,要么作为大国的撩舰、辅助作战舰只,跟着大舰打酱油,或者扛住次要方向和任务!在浅水、岛链、峡湾等等近海区域攻防作战,就得靠它!这一支,算是发展最最人丁兴旺的,型号那是茫茫多!包括英国31型、意大利PPA型、俄罗斯20380、20385型、法国追风级、德国K130型、中国056型、韩国大邱级、仁川级、印度"科莫尔塔"级、印尼西格玛级、以色列萨尔-5型等……反正是大家居家旅行、小打大战所有场合必备。
所以,驱逐舰、护卫舰发展到现在,好多特点都变了,其中很多方面有重合,只能泛泛地说,有远海和近海分工,有主力和辅助分工,有单舰战斗力差异,但是硬要一刀切,不合适的!而且,最后总归要协同作战,都很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