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造出航空母舰能用吗?

印度新造的航母是“维克兰特”号航母,排水量4.2万吨,可以搭载20多架米格-29K舰载机,他是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

这艘航母说是印度国产,其实是多国合作的产品。我们来看一看,他有意大利设计的舰岛,法国设计的舰体,俄罗斯设计的X型布局飞行甲板,俄罗斯的舰载机,美国的LM2500发动机,以色列的E/LM-2248雷达,然后还可能会搭载印度的LCA战斗机,然后LCA又是以色列的雷达、美国的F-404发动机、法国设计的气动布局,可以说,印度这艘航母的每一个系统、子系统,都是多国产品,根本算不得国产。

算不算国产且先不说,这艘航母如果服役了能用吗?笔者认为,用是肯定能用的, 起码起飞飞机,回收飞机不是问题,只是存在好不好用的问题。就现在看来,这艘航母肯定不会好用,一来他只能搭载米格-29K这个中型第四代舰载机,肯定不如其他国家的F-35五代机或者重型舰载机,比如歼-15和F/A-18E/F等好用。

其次,这艘航母的飞行甲板布局有问题,他和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一样,都使用了X型飞行甲板,这个布局太有意思了,看上去他是斜角甲板,是起飞区和降落区分开,实际上,他的两个起飞点全部都在降落区内,根本就无法实现起飞降落分开,也无法实现排队起飞,甲板调度非常困难,这是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固有问题,现在的印度还是不改。

另外,维克兰特号如何完成各个系统的整合是个问题。各个系统的总线不能兼容,俄罗斯的、法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都不能兼容,数据处理上,各自为一套,这样全舰的工程量、维护的难度、使用的复杂性都大大增加,都说印度海军士兵要精通多国语言,这个梗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这艘航母肯定到时候战斗力不会很强,也就是作为印度而言,在印度洋周边称霸足够用了,只要有能用的航母,印度就在印度洋上是区域内最强海军国家,有一定的对外干涉和影响力,能够进攻作战,至于应对域外大国,反正怎么也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也就可以了,这就是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的真正实力了。

印度造出航空母舰能用吗?

虽然我们经常取消印度,但是印度还是拥有一定的实力,就拿航母来说,印度是二战后,亚洲唯一在实战当中使用航母的国家,并且效果不错,比如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当中,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就封锁了巴基斯坦沿海,获得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为印度赢得战争胜利立了大功。

所以印度在印巴战争当中吃到了航母的甜头,所以战争后期不遗余力的发展航母,曾经印度还在几段时间内,拥有双航母编队。不过印度的航母都是进口的,并且全部是二手,比如印度目前服役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就是改造自俄罗斯二手基辅级重型载机巡洋舰。

同时印度觉得一艘航母不够用,所以就开始进行国产航母建造,再次命名为“维克兰特号”航母,可是由于印度工业实力差,导致这艘航母从2009年动工,到现在2020年都没有服役,连海试都没有进行,预计印度这艘国产航母的服役时间要延迟到2025年以后。

不过虽然建造过程艰辛,但是建造好了,肯定是可以使用的,并且印度为了这艘航母可以获得舰载机,还对国产LCA“光辉”战斗机进行了改造,升级成为舰载机,目前已经进行了航母的着舰和起飞训练,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印度这艘航母的总体实力,和我们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是无法比较的,首先是舰载机方面,印度维克兰特号只能使用米格29K和光辉舰载机,属于中轻型舰载机,作战能力有限,而山东舰使用的歼15重型舰载机,作战能力超过前面两款战斗机。

并且印度的航母配套舰只也落后于我国,我国有055和052D导弹驱逐舰,而印度同类型的军舰勉强只有加尔各答级可以达到,严格来说它不如052D。所以印度海军实力和我国相差不少,不过也不能轻视印度海军!

印度造出航空母舰能用吗?

一句话,印度造不好航空母舰。

印度这么大的国家, GDP已超法国,为何造不好航空母舰?

造船实际上也不是很容易,能够造巨型船舶,全世界也就这么几个工业化充分的国家,那么造航空母舰就尤其不容易了。

先讲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印度买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要从航空母舰的机库里提升到甲板以后,现场组装翅膀。

原因就是目前印度唯一的航空母舰“超日王号”是由前苏联的基辅级航空母舰改装而来的,它的升降机在甲板中部,只能适应俄罗斯的原配战斗机,也就是米格29的尺寸。

米格29的舰载型可以折叠翅膀,折叠好了以后可以从升降机直接提升到甲板,但是达索公司的阵风战斗机因为是鸭翼加三角翼布局,不折叠翅膀,没办法在原尺寸的情况下通过这个升降机。

达索公司为了得到这个订单,给印度的方案就是把机身、机翼拆开,升到甲板上以后再组装。

由此可见,能够自己自建航母是多么的重要。

印度最近的一个号称全国产化的航母~“维克兰特”号,1990年立项,舰体在水里泡了10多年后,2021年终于开到海上试车了。

但是根据海试结果,普遍认为这个航母的设计有问题,会出现纵摇。

也就是说“维克兰特”号适航性不合格,开到高速船头会起伏,迎风放飞战斗机,如果船头低下去,战斗机起飞就容易一头扎到海里。

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印度GDP高达2.6万亿,已经超过法国,早已超过俄罗斯。当然这个只是名义上的GDP,把牛粪、牛尿都计算进去的,然而印度还是一个未工业化的国家。

印度的工业化率在2006年达到了顶峰,是30%,随后就逐步下降,现在只有23%左右。

这说明印度的GDP构成中,很多都是其他因素,这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服务外包,也就是所谓的软件外包产业、呼叫中心。

但是,第三产业是没有办法直接为生产先进军用装备服务的。

▍那么,到底生产一艘航空母舰需要些什么工业设备、配套措施呢?

航空母舰在任何国家都是保密的,虽然我们知道涉及到很多部门,但即使是比较开放的美国也不会告诉你生产航空母舰到底需要哪些配套企业。

但是,因为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有一个特殊的人物,说了一段话,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任何内幕渠道的人,能够从一个侧面知道生产一艘航空母舰,到底需要些什么东西。

中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实际上是前苏联生产的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改建的。

而且,把这艘军舰拉回中国的过程中也一波三折,中国去买这艘军舰的时候,它已经完工了68%。

但是自从1992年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在黑海造船厂一直泡在海水里。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际油价普遍上涨,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所以俄罗斯当时也很想让黑海造船厂把这艘船建造完成。

当时的黑海造船厂厂长是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他对俄罗斯海军司令说:建成瓦良格号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

马卡洛夫出生于1934年,从42岁起担任黑海造船厂的总工程师,一直负责建造前苏联的各型载机巡洋舰、航空母舰,所以他的话是权威。

▍只有伟大的工业化国家才可以建造航空母舰。

能够建造航空母舰的国家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的时候就可以建造航空母舰。

唯一的例外是前苏联跟中国,这两个国家都经过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而且高速的工业化积累时期。

中国的工业化实际上并不晚,追溯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像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始建于1865年)、福州马尾造船厂(始建于1866年)、大连造船厂(始建于1898年)等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属于亚洲第一批能够建造轮船的企业。

江南造船厂的造船史,比日本的老牌军工企业三菱重工还要长。

印度在独立之前是彻底的英国殖民地,而中国即使在清朝、民国时期,都只称为半殖民地,还是稍微有一点主权,能够发展一点自己的工业。

印度1947年独立,1950年通过宪法成为共和国,名义上是属于资产阶级立法的公民平权社会,但是国内种姓制度根深蒂固,阶层分割仍然很严重。

工业化的社会基础,广泛的受教育人群,可以自由择业的劳动者,在印度都不存在,或者不充分存在。

印度的文盲率占全世界的40%,有2.8亿人,而且根据印度的种姓制度,每一个人出生以来所选择的职业都是由于上一辈子的种姓所确定的。

也正因为如此,印度虽然有庞大的人口,但是缺乏成熟、合格的产业工人群体。

印度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因为婆罗门种姓有很多学者,但是印度缺工程师。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家,尤其是初始创业的第1代,都是从产业工人、工程师群体中走出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印度缺乏指挥工人有效劳动的企业家,因此不会有强大的本土企业。

世界代工企业50强以东亚为主、加上欧美企业和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几家,印度空有了世界第二大人群,没有一家本土代工巨头。

▍印度将来能够制造出合格的航空母舰吗?

这取决于印度完成工业化的程度,可以肯定的说印度达不到彻底工业化的阶段,就会半途而衰。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印度半岛的土地局限性。

印度虽然有大量的平地,可供开垦,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耕地,唯一的问题就是你有适合种地的地方,就不适合发展工业。。

美国最适合种地的地方是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美国大平原,但是那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

美国的工业区就三大块,以洛杉矶为首的西部太平洋沿岸,以纽约为核心的东部大西洋沿岸,以及休斯顿为核心的南部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口。

发展工业首先是有充分水源,地形为岛屿、内陆山谷地、半山区、河口冲积平原。因为这些地区水的流速快、污染物稀释速度快。

全世界所有的工业区都在这些地方,没有例外。

印度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太平坦,只有沿海的一小块地方适合发展工业,但是它为了发展大工业在内陆平原建工厂,导致工业污染非常严重。

工业污染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最终还是要治理的,治理污染的高额投入会严重制约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扩张。

现在全球都在搞碳排放管理,就是为了把这些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永远的挡在工业化门口之外。

所以可以肯定、彻底的说,从印度国内的地理硬件条件、国际大趋势来看,印度已经永远不可能完成工业化积累了。

引用黑海造船厂前厂长马卡洛夫的话,建造航母需要600个专业8000个配套企业,印度攒不起。

所以,印度也永远不可能自己生产出合格的航空母舰。

印度造出航空母舰能用吗?

说实话,本人对于印度航母的大名是认认真真依然记不住分不清,所以也懒得去“死记硬背”了。

媒体报道说,印度一艘还在“海试”的航母突然着火了,经过舰上人员的努力,大火被扑灭,人家管宣说-由此显示出了印度消防水平和消防人员的强大能力。记得,上次航母海试,专家和业内人士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该航母在平静的海上航行,却是“一步一点头”,专家说,这样人为的制造舰体类似跷跷板状态,让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处于一种危险境地。这些“好事者”经过观察,说印度造船厂把舰首的“球鼻艏”取消了(是忘了安装还是有意取掉?),还有资深专家表示,可能是航母的重力分布不均造成,看客是满腹狐疑在废寝忘食分析,当事者造舰者却在暗地里“哂笑”(你们如何知道山人的妙计哉?)

印度政府宣布,他们的航母要在8月15日正式交给部队服役了。

以前甲板上用拖拉机拖拽舰载机,现在也自己造了一辆“牵引车”,多事者还发布了视频。

不过,印度的工匠们喜欢和大家“藏猫猫”,比如,领导视察航母要向世界宣布“印度有了国产航母时”,工匠们悄悄告诉领导(老大,航母忘了装发动机了,暂缓宣布吧),比如,前不久的海试,眼尖的看客又发现他们的甲板上没有安装“拦阻索”,估计又忘了。还有那次海试才发现里面的核心装备“电脑”被人携走了等等,他们总是“搞怪”给看客制造出人意料的惊喜。

精益求精的印度工匠们用超长时间的耐心、用多次的下水、用多次的海试打磨出来的产品,不能用?岂不是侮辱人么?所以,题主猜疑是错误的,是别有用心,大家要给予“严厉的批评”

何况,印度“耍”航母的经验非常丰富。

何况,世界虽然不太平,但印度周边依然是一片“祥和的氛围”,航母不会真正地参加实战,最多哪个有权势的议员开着它到印度洋上“观光旅游”一两趟罢了。

何况,至多哪一年印度呼朋引伴,来一场航母外加其他国家的军舰海上大规模演习。

这些行动都不需要航母出全力使大劲,航母一定会游刃有余。

引以为傲的国产航母,印度人满怀期待,

我们同样也是满怀期待。

2022年7月24日 17.18

印度造出航空母舰能用吗?

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终于出现了新动向,而且算是大的行动。因为这艘航母终于动了。预印媒体称维克兰特号航母预定于今年4月份出海试航。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被拖延。其实大家都知道,就算没有疫情,这艘航母也出不了海。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最近印度网友居然拍到了航母出航的照片,而且航母上仍然不完的脚手架,这也能够出行。

“维克兰特号”航母根本就不具备自主航行的能力。航母海试居然是在几艘拖轮的拖拽下,在附近海面上转一圈。就像是拖出去遛狗一样。看来我们真的不能够按照常理来揣测印度这艘航母。海试可能就是出海看看船会不会漏水吧,至于航行能力那还再等等吧。

“维克兰特号”航母是印度国产第一艘航母。虽然印度海军有比较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但是印度船厂却没有一丁半点儿航母建造的经验。按照万国造的原则,除了航母船体外基本上所有的部件都来自国外。这使得这艘航母建造的历程耗时十来年始终没有完工。似乎这艘航母建造工作非常随性。造到什么位置的再去订货,然后大家停工等部件。

“维克兰特号”数次下水和重新上船台,基本上都是号称明年就能够服役。要明年复明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造成功。算是世界航母建造历史上的奇葩案例。“维克兰特号”航母能够建造成功就是奇迹儿,等这艘航母建成估计早已落后于时代了。让这艘航母服役,不如直接将其开导拆船厂算了。

印度造出航空母舰能用吗?

你说什么呢?印度造的航母不能用?谁说印度造的航母不能用?嘿嘿,我也这么认为。

因为印度的制造能力太不一般了,就是太一般一般以下了。其实印度应该向英国学,英国能为印度造出整个一套来。但是印度航母是意大利设计的,钢材主要由俄罗斯提供,动力是美国提供的,系统是法国设计,电子是以色列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印度做什么了?印度造航母了。

印度新航母原来就蓝天卫士号,后来改名维克兰特号,应该是印度英雄的名字。航母满载排水量4万吨,航速由原来的27节据说降到了23节,只是一说还不知道具体情况,血用实践来检验。

怎么检验呢?当然是海试。维克兰特号原来是说在4月10号海试,当时人们不信,后来真的实现了,现在马上6月份了,维克兰特号海试还遥遥无期。问题是维克兰特号已经在水里泡了十几年了,还在水里泡着。等到服役的时候,估计就退役了。

维克兰特号航母本身遥遥无期,据说舰载机是俄罗斯的米格29K,还没服役,已经摔了一架了。航母编队在哪里呢?估计也是凑的吧。至于印度造的航母能用吗?你问印度。估计你要这么问印度,估计印度会向你双掌合十的。你信不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