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再起,如今的英国是否还能获胜?

感觉现在英国海军的力量明显不如从前了。

如果以目前英国和阿根廷海军的现状,如果再打一次马岛战争,那英国的优势将会比1982年更大。在1982年英阿两国爆发战争的时候,是英国和阿根廷军事差距最小的时候,阿根廷就是瞄准那个时机才发动的战争。

图为马岛海战时期的英国海军航母舰队。

1982年的阿根廷,拥有1艘航空母舰“五月二十五日”号,搭载有A-4“天鹰”和“超级军旗”攻击机,拥有较强的攻击力,同时,阿根廷还拥有火炮巡洋舰“贝尔格拉诺”海军上将号,是一艘“布鲁克林”级重型巡洋舰,排水量1.2万吨,装甲厚、火力猛,有15门152毫米舰炮,分为三联装装在5座炮塔内,还拥有1艘42型驱逐舰,还是从英国买来的,当时的阿根廷海军足以在大洋上和英国海军拉开阵势打一仗。

英国当时进入了一个低估,“鹰”号航母和“皇家方舟”号航母前后脚退役,只剩下了1艘“竞技神”号轻型航母,只能搭载“海鹞”战斗机,飞机性能不如阿根廷航母上的A-4和“超级军旗”,另外还有1艘“无敌”号轻型航母,这两艘航母都是2万吨级,再加上一些42型驱逐舰、21型护卫舰、22型护卫舰和“郡”级驱逐舰,也就比阿根廷强一些,当然,有核潜艇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图为贝尔格拉诺海军上将号,原名美国海军“凤凰城”号,二战没有沉,马岛海战被英国打沉了,真是造化弄人。

不过当时阿根廷根本没有发挥出实力,在英国海军的核潜艇抵达战场后,阿根廷的航母都不敢出港了,最终航母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巡洋舰还被击沉,阿根廷海军基本就废了。现在过去了38年,阿根廷和英国海军差距进一步拉大。阿根廷海军如今有12艘护卫舰、2艘现役潜艇,其中最强的军舰是4艘从德国购买的“布朗海军上将”级护卫舰,剩下都是一些不提也罢的老旧军舰,还不如当年的阿根廷海军。

倒是英国海军这边,拥有2艘6.5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每一艘可以搭载30多架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虽然战斗力不如其他大国的正规航母,但是由于五代机F-35B攻击力很强,因此压垮阿根廷还是没有问题的。驱逐舰上,英国海军有6艘45型“勇敢”级驱逐舰,吨位8000吨,装备了“桑普森”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使用紫菀-15/30防空导弹,有2艘45型装备了“飞鱼”反舰导弹,虽然战斗力很有限,但是打打阿根廷不成问题。

图为阿根廷海军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

图为英国海军竞技神号航母。

英国海军现在还有13艘23型“公爵”级护卫舰,虽然性能比其他大国护卫舰都差,但是好歹有32单元的“海狼”近程防空导弹和8枚“鱼叉”反舰导弹,数量、质量都比阿根廷海军强。至于说核潜艇,阿根廷都没有,英国的“机敏”级又很先进,自然也是压倒性优势。所以,从任何角度来看,如今如果再打一次马岛海战,阿根廷还是一败涂地的结果,阿根廷在马岛战后快40年的时间,军力一直在退步,从未增长,恐怕也已经放弃了军事斗争的努力了吧。

如果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再起,如今的英国是否还能获胜?

两国关于马岛的较量,最近一次上新闻还是2013年,英国主导了个岛上的“民主公投”,参加公投的共有1518人,结果是99.8%的投票者支持马岛继续归属于英国。

对此,时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立即宣布拒绝承认公投结果。之后,阿根廷政府在各种国际场合表示了“抗议”,但也仅仅是口头“抗议”而已,远达不到武装对峙的局面。因为,双方都清楚,虽说目前彼此的境遇都不乐观,但英国再不济,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对付阿根廷还是可以的。

先不提英、阿的国力、装备对比,就看如今马岛的形势。

当年在开战之初,阿根廷之所以能够轻松占领马岛,很大程度上因为阿军行动的突然性,让英军疏于防守,毫无准备。

1982年4月2日,当4000多人的阿根廷部队扑上来时,驻守马岛的英军仅有区区182人,且缺乏重武器,其余的岛民多是科研人员和军属。更糟糕的是,不久前,英国人刚刚把在南大西洋驻扎的“坚忍号”撤走,这让英军短时间内不具备在马岛周边地区的反应、打击能力,外援一时半会儿也指望不上了。

此情此景下,面对掌握着绝对优势的阿根廷人,岛上英军只得选择了投降。

然而,在打赢了马岛战争后,英国充分吸取了教训,开始往马岛下了本儿的部署防务力量。目前,英军在马岛上的驻军常年保持着一定规模,这还不算一些马岛人自发组织的防御志愿军。岛上设有防空导弹和防空炮营,3个雷达站和数个野战雷达系统。这些雷达站可以覆盖马岛周边数上百公里的海面和空域,阿根廷那边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英国驻军很快就能精确探测,做出反应;

此外,英军在马岛上还有2个主要机场,常驻多架战机和运输机;马岛的英军配有海上巡逻船队,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会经常来马岛地区高调巡航,刷刷存在感。

(马岛机场的狂风战机)面对防守严密的马岛,当今的阿根廷军队除非掌握了更高手段的信息化压制手段和绝对优势的装备,否则真是连根针都不好插进去。

而阿根廷呢,经济形势一直非常糟糕,其货币比索“哗哗”的往下跌,按照比索和美元的比价关系来看,十年时间贬值了近95%,国内政局也不稳定,军队是没钱更新装备,很多军备都属于“超期服役”,士兵缺乏训练,更没有像样的两栖登陆舰来运送兵源;

空军方面呢,从本土一起飞,没多久,就会被马岛上的英军反导系统探测出来,根本够不着马岛上空,就会早早的被英军在半路上解决掉了。

而且,前些年阿根廷招标时,在西方的花样忽悠下,舍弃了跟咱们中国合作的枭龙战机,竟然选择了二手法国幻影,看来1982年法国的对阿根廷落井下石的事儿,貌似没留下什么阴影。

就这样,阿根廷嫌贵,放弃了带配套生产线的枭龙,等于再一次放弃了空军装备的自给机会,难道1982年的惨败,没有留下什么让他们好好吸取的教训吗?真是搞不懂。

此外,阿根廷水面作战力量方面也是衰败的不行。目前,阿军唯一具有防空能力的舰艇只剩下了4艘艾米兰特·布朗级驱逐舰,可携带24枚舰空导弹。但这批导弹早已经过了“保质期”,不知道还靠不靠谱。即便导弹还能用,其射程才20—30公里左右,也不足以为舰队提供保护。

所以,综合来看阿根廷讲,作战能力算是不升反降。

再看英国,衡量一国是否为全球性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其是否具备全球战略投送能力。所以,一直特别骄傲的英国,虽然日子过的紧巴巴,但向来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建设发展,以保障自己的大国地位。

因此,即使“脱欧”把英国的政治搞得一团糟,经济也不景气,但军事实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比如,刚刚开始服役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重型航空母舰,虽说比不上美国尼米兹级那么潮,但搭配着F-35战机,综合战斗能力还是可以的。英国即使没有战略轰炸机,但搭配着航母编队和加油机,皇家空军的远程投送能力也算相当可观。

而且,英军航母编队的护卫舰多采用美式装备,这样,随着英美两国装备制式趋于统一,也不排除两军共享数据链、甚至整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可能。如果加上美方的技术支持,阿根廷就更不是对手了。

所以,与英国紧随美国跟进新军事技术革命相比,阿根廷的总体军事技术水平比1982年马岛之战时并未有什么实质性进步,加上目前马岛上的英国在吸取早年教训后,较为完善的戍防措施,阿根廷再次叫板英国,几乎就等于以卵击石。

如果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再起,如今的英国是否还能获胜?

恐怕胜得更无悬念。

没错,英国军队在萎缩:2018年三军总人数只有146500,加上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也不到20万,陆军只剩下50个营,主战坦克压缩到最低数量,海军航母“有舰无机”,水面舰艇数量萎缩也比较厉害,空军则已不复存在战略轰炸机这一兵种。尽管如此其军队基本框架犹在,对远洋海岛作战至关重要的两栖舰艇、攻击核潜艇、航母和护航舰艇在需要时仍能凑出一个不错的阵容(缺乏固定翼舰载机的问题可以启封退役“鹞式”或想办法“借来”F35B凑合,也有其他办法,下详),而且在上次马岛战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海军陆战队“康曼德”旅仍然保持强大战斗力。

英军大概是全球现存国家中参与境外战争最多的,仅2000年之后就参与过塞拉利昂、阿富汗、索马里、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六场境外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保持了足够的机动能力和战场兵力、装备投送能力。且英军的应急动员机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上次马岛之战就已经大显身手,如今40多年过去,马岛已建成可起降A400大型运输机的机场,英军也已多次进行过A400远程输送演习,甚至将这种大型机部署在岛上,改装用于空中加油和电子战,这些都是81/82年的英军所没有的。

蓝色为英军常规部署的地方,红色为21世纪英军曾进行过海外军事干预的地方

不仅如此,自2009年起英国在马岛部署了6架“台风”多用途战斗机,辅以加油机足以24小时不间断巡逻周围海域,确保制空权和海上监视,战时还可补充舰载机不足的短板,这个条件是当年驻马岛英军所不具备的。

尽管驻马岛英军不足千人,岛上志愿民兵更只有两百多人,但其战斗力和准备情况实际上远好于马岛战争时。

“台风”上岛让英国守住马岛底气大增

相反,阿根廷三军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不断萎缩,陆军原本就不强,如今主战坦克还是当年马岛战争时已装备且并不先进的TAM,海军已丧失了唯一的航母,仅存的水面舰艇和潜艇也老旧不堪、缺乏训练,自上次马岛战争后仅增加了几艘战前就订货的MIKO护卫舰,相反,42级驱逐舰等当时还算不错的舰艇如今已经退役,潜艇更因为屡屡事故元气大伤,海军实力甚至不如马岛战争时。至于空军,2016年退役A4“天鹰”这种马岛战争时就屡屡被英军击落的老爷机后,就只有自制的螺旋桨攻击机“普卡拉”堪用,后来补充的也不过是以色列二手“幼狮”(貌似还应拖欠款被拒绝交付)和韩国用教练机改的A50。综合一下,和1982年的阿军比,陆军稳中有降,海军几乎崩盘,空军最多算战力持平,这样的实力如何去突破拥有“台风”的马岛防御圈?

IAR58这种古色古香的螺旋桨飞机马岛战争时就被“康曼德”炸得人仰马翻,如今却仍然是阿根廷空军的台柱子

英阿40多年的军力对比虽不能说是此消彼长,但足够说成“此小消彼大消”,且马岛居民几乎全部倾向英国(本来就全是英国血统),而阿根廷如今半数国民对马岛问题漠不关心(2010年阿根廷自己的民调显示,45%的受访者完全不想听到任何有关马岛的话题),经济、金融濒临崩盘,当年是登了岛守不住,如今恐怕连岛都未必登得上去。

如果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再起,如今的英国是否还能获胜?

如果马岛争端再起,英国仍能获胜。

其一,1982年阿根廷夺岛失败,马岛仍由英国控制,从此,英舰艇战机常驻。考虑到马岛战争爆发前,英军在岛上只象征性驻扎部队,导致马岛战争初期被阿军轻易攻占,为了巩固和提高实际控制能力,加强和调整武装力量的部署。不惜花巨资改造和建造军舰和战机。英阿马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海军为主,有陆,空军参加,规模较大的海上局部战争。目前,英国在马岛驻有1000多兵力,英国空军在马岛部署有3个中队,并增派4架轰炸机。另外,英国海军有4艘军舰部署在马岛海域,应对马岛随时可能出现的紧张局势。英国驻马岛陆军为500人,由步兵,工程兵,通信部队和后勤支援部队组成。英军还在马岛上驻有一支电子作战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一旦收到阿根廷即将进攻马岛的情报或有迹象显示马岛受到威胁,英军远征部队将赶赴马岛参战。

其二,反观阿根廷方面,马岛战争后,本来就落后的海空军,因国家经济萎靡,财力不足,更是惨不忍睹。考虑到夺岛战役还得靠陆军,根据快速作战原则,阿陆军取消了师级编制,全国共3个军,军下辖不同种类的作战旅,目前阿陆军共有2个装甲旅,3个机械化旅,3个山地旅,1个空降旅和2个丛林作战旅,机动作战能力大为加强。军事变革力度可谓很大。

其三,英阿双方综合国力和作战力量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没有根本逆转,阿根廷总体实力仍无法和英国相比,因此,若马岛再次发生争端,阿根廷仍无胜算。

如果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再起,如今的英国是否还能获胜?

马岛战争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37年,当年的一次现代化战争实打实的的考验了两国的军事实力,有人欢喜有人愁,对英国人来讲,这彰显了大英帝国最后的余晖,有人说马岛战争是英国人最后的倔强,我觉得说的挺符合心境的。战争结束后,铁娘子领导的政府赢得了大选的胜利,阿根廷的军政府迅速倒台,这次战争对阿根廷来讲简直就是雪上加霜,这次失败宣告了阿根廷的彻底衰落。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如果两国战端再开,英国人还有没有能力进行远征?能不能守住大英帝国的荣誉?简单聊一聊。从军事实力来讲,阿军目前陆海空三军共有70,000名现役军人,受马岛战争失败因素影响,作为阿根廷撑门面的空军也过上了苦日子,甚至一度被英媒嘲笑为“只有螺旋桨战机”的空军。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随着阿根廷经济严重恶化,加上受到北约对其武器禁运的影响,整个阿根廷军队尤其是阿根廷空军质量与数量急剧下降。从2015年年底开始,阿根廷空军所有的喷气式战机全部停飞,国土防空巡逻任务只能由螺旋桨攻击机IA-58执行。70年前就能研制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如今却落到“拾人爪牙”的地步,实在令人唏嘘。不过在今年的5月14日阿根廷花费1250万美金购买了五架法军退役封存的二手超军旗战斗机。而阿根廷海军日子也不好过!继圣胡安号在2017年失踪之后,阿根廷到了2019年已无一艘可用潜艇了,想当年阿根廷海军曾经在全球都排名前列,曾经拥有过航空母舰等主力舰,让我们羡慕不已,谁也没有想到,竟落到如此地步,真是太悲哀了。综合来看目前的阿根廷海空军的实力在“马岛战争”的40来年时间里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反观英国来讲,英国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有人说现在英国的军事力量十分孱弱,简直就是五常之耻,这句话听起来也十分有道理,毕竟现在的英国政府对待英军的态度就一个字“裁、裁、裁”。不过英国作为传统的海洋强国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国五大流氓国家,经济、军事和科技研发实力还是不容小觑,201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28662亿美元,综合世界排名第五,经费开支达到530亿美金,世界排名第三。目前英军总兵力约23万人,其中陆军11.39万人,皇家海军4.45万人,皇家空军5.254万人,虽然二战后英国海军一直在自废武功,但是也一直在打造一支与自身国力和能够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相等的海军,规模不大,技术先进,人员素质一流,依然是一支蓝水海军,目前英国海军拥有76艘水面舰艇、11艘核动力潜艇、2艘航母,编有1个舰队、5个分舰队,9近几年也是硬硬的从为数不多的军费里面拨出来建造新的航母,这也说明英国人对海军还是相当的重视!当前的英国空军紧紧追随美国的步伐,加紧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退役了火神轰炸机,并保持适度规模,在列装了“台风”多用途战斗机和F-35战斗机,并拥有一定规模的空中预警机、加油机、战略运输机、战术轰战机、电子侦察机等主战装备,英国皇家空军仍是一支强大的地区性空中力量,其整体实力仍占据世界前列。阿军在马岛战争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打过仗,已经和平了很久,当和平兵的思想应该也比较重,实战经验基本上为零,而英国这几年紧随美国人的脚步,多次参与了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战争和局部战争,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兵员素质和战斗经验都遥遥领先阿军。再者阿空军的实力都可能比不上英军在岛上的空军实力,有人说英军已经不具备远征的能力了,我一直在怀疑这种说法,像英国这个搅屎棍子都积极的参与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战争,怎么可能会任由自己的核心利益受损?从各个方面来看,英国再次送儿上战场,组织一次远征的能力还是有的,特别是对付阿根廷这种三流的军队,应该不成问题!

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是绿色征衣,期待您的关注!

如果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再起,如今的英国是否还能获胜?

如果现在发生第二次马岛战争,单独以纯军事因素探讨战争结局,尽管阿根廷军队实力或许比37年前还差强人意,但同时英国军队的堕落更凄惨,他们能够战胜上万公里的征途就算不错了,还打什么仗?如果阿根廷军队决心夺回马岛控制权,不借助外力,英军根本无法在马岛生存。

其实英国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得以转败为胜,还真有点儿胜之不武。阿根廷军队曾经打得有声有色,让英国皇家海军庞大舰队在损失了一艘谢菲尔德之后,已经不敢正面面对阿根廷空军的攻击,只能躲到马岛背面的大西洋上,以舰载机为马岛战场提供空中支援。

由于阿根廷空军超级军旗战机,以两发飞鱼空舰导弹把当时英军最先进的,号称不会沉没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送进了海底,已经彻底打掉了皇家海军的锐气,同时也让英方感觉到只要阿军有足够的飞鱼导弹,皇家海军必败,其竞技神、无敌号航母也将葬身海底。

于是英美联合对法国施压,迫使法国对阿根廷断供了飞鱼导弹等关键作战装备,让阿根廷空军失去了对英国舰队防区外打击的优势。在使用其它攻击弹药,与英军舰载机、防空火力经过一段时间拼命,遭受了重大损失之后,只能无可奈何的放弃了制空权的争夺。把马岛地区的制空权连同制海权一并奉送给了英国海军,使阿军马岛地面部队失去了来自本土的所有支援保障,造成军心动摇唯有投降一途。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英国确实胜利了,但胜之不武。

但现在的英国早已今非昔比,其经济实力的严重衰落使皇家海军早已一蹶不振。一条漏水问题无法解决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率领六艘经常无故动力停车的【45】型驱逐舰,很难想象这舰队能够保证顺利的投入马岛战场,那几架还没成军的【f35b】,比阿根廷空军性能优势再大,怎么飞到万里之外投入战场?更不可想象凭这样一支舰队,还可以持续支撑到这场战争的胜利。面对脱欧后将四分五裂的国力,英国当局还有没有信心派出这支舰队再打一场拉岛战争?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如果单纯评估英国自身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他甚至已经无力再发动这场马岛战争,更不可想像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