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
反舰导弹能不能对抗战列舰,这是一个军迷圈长盛不衰的话题。无他,这代表着现代海军流派和“BB党”,也就是战列舰铁粉之间的根本性、原则性的争论。
图为鱼叉反舰导弹,像这样的反舰导弹肯定是无法击穿战列舰的装甲带的。
今天海事先锋也不妨透个底,其实我是支持反舰导弹可以击毁战列舰的,但是必须要是特殊的反舰导弹。很多人都说,就现有的这些反舰导弹来看,是无法击穿战列舰装甲的,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现在没有战列舰,也没有重甲军舰,反舰导弹没有必要设计出专用的穿甲战斗部,但是如果有战列舰,那么反舰导弹绝对会演化出强穿甲的战斗部的。
图为法国飞鱼反舰导弹,他也不能击穿战列舰的装甲带。
当然,“BB党”们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即便反舰导弹可以穿甲,也无非是在战列舰身上戳几个洞洞罢了,反舰导弹的爆炸威力绝对不会造成战列舰内部结构性的损伤,毕竟隔舱系统还是很强大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主要还是看运气,如果真的有战列舰,也许反舰导弹的装药量就不止这么点了。
图为战列舰的装甲和隔舱设计,可以说,战列舰玩的就是装甲设计,防护性能很强大。
话说回来,在世界上还有战列舰的时期,苏联海军还真的对反舰导弹能否干掉重装甲军舰,或者是战列舰,进行过专门的测试,不论是“BB党”还是现代海军派,都必须要认可科学的测试结果吧?这次测试,被轰击的对象是还没有完全建成的苏联海军重巡洋舰,82型重巡,有些地方将其称为战列巡洋舰,他的装甲厚度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的。
图为花岗岩反舰导弹,他具有核战斗部,超音速突防,打战列舰很轻松。
82型重巡的设计目标是击沉敌人的巡洋舰,尤其是高速巡洋舰,还有就是为机动舰队提供作战稳定性,他的主炮口径高达305毫米,在二战中绝对是战列舰级别的口径,以3联装的方式配备了3座炮塔,也是非常经典的布局。装甲方面,他设置有总重量达到10400吨的装甲,占到全舰重量的29%,包括240毫米的炮塔正面装甲,225毫米的炮塔侧装甲,上层建筑指挥室附近是260毫米,三层甲板总装甲厚度135毫米,主装甲带厚度180毫米,延伸长度占全舰长度的60%,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其他的加强装甲系统。
图为光荣级巡洋舰的火山反舰导弹,他也可以重创战列舰。
图为苏联海军82型重巡洋舰的设计图。
根据该设计,82型重巡完全可以抵挡在14公里处的203毫米口径炮弹的攻击,并且还有一些水下防护结构。1953年,所有建造中的82型重巡停工,其首舰“斯大林格勒”号已经建成了大部分舰体,并且因为全球海军进入了导弹时代,苏联海军把这艘82型重巡拿出来当导弹攻击的靶子,以测试反舰导弹对重装甲军舰的伤害。
图为82型重巡洋舰。
测试结果完全超出了人们的理论设想,理论上,装甲厚度很大的军舰是很难被反舰导弹洞穿并且伤害的,但是实际上,在反舰导弹的连续密集攻击下,军舰的装甲很快会因为爆炸、高温和金属射流变软变脆,82型重巡的主装甲带在抗住了3发反舰导弹后,最终还是被反舰导弹彻底摧毁。最终,这艘用于测试导弹打击的82型重巡在一片导弹的火光中被炸成了稀碎。可以说,他宣告了导弹时代的到来和重装甲军舰的结束。
图为现代化改造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美国海军最终也为战列舰加装了反舰导弹。
在这里,海事先锋必须声明,世界上除了正常的反舰导弹,还有一些特殊的反舰导弹,比如俄罗斯海军配备的“花岗岩”反舰导弹,可以使用战术核战斗部,一发别说是摧毁战列舰了,就连其舰队也可以一起摧毁掉的。还有一些反舰导弹,比如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锆石”,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光是质量加速度就够撞碎战列舰的装甲了。至于那些反舰弹道导弹,比如DF-21D,那直接攻顶,从战列舰薄弱的甲板防御处以10多马赫的末端速度打进去,也不是战列舰能承受住的。
所以说,战列舰是扛不住反舰导弹的,当然,如果仅仅是1枚或者少量几枚反舰导弹的打击,而且打的是不同的位置,那战列舰抗住还是无压力的。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
现有的反舰导弹要想打穿战列舰确实有点困难,因为现在的反舰导弹压根也不是为打战列舰而设计的。现代的反舰导弹一般是使用半穿甲战斗部,命中吃水线以上的舰体,不论是战斗部本身还是攻击方式都很难对战列舰有致命。比如我国的鹰击-8反舰导弹,以60度角命中舰艇时,依靠动能可穿透120毫米厚的52号钢制甲板,然后经过2-4米的距离延迟后起爆。这已经是半穿甲战斗部的极限了,而战列舰比如大和号,舷侧装甲带410mm,炮塔主装甲650mm,铁定是打不穿的。
一块为大和级研制的26英寸装甲板(未装船),战后被美国人拿来做穿甲测试。这种装甲使用的是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比均质钢装甲可要硬多了
我们拿战列舰主炮的穿甲弹和半穿甲战斗部做一个对比就知道有什么差异:
美国战列舰使用的AP
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
在弹体上二者最大的差异其实就是壳体厚度。半穿甲战斗部仅仅是头部的位置稍微厚那么一点,壳体其实还是比较薄的,内部大部分的容积都用来装药了。而AP恰好相反,这个弹体大部分的体积都是钢壳,装药只有那么一点点,做这么厚的目的一个是为了增加炮弹惯性,第二个是保证穿透装甲之前自身不会解体。比如美国16英寸主炮Mark 8穿甲弹,弹重1吨,装药15.2 kg。。。这点药唯一的目的就是让炮弹穿透装甲后碎的彻底一点。所以半穿甲战斗部用来打战列舰,装甲还没打穿,自己就先解体了。
不过其实战后第一代的反舰导弹,其实是考虑了要打穿战列舰主装甲的。比如苏联的P-15,也就是北约命名的SS-N-2“冥河”反舰导弹用的就是,这种导弹的战斗部是空心聚能战斗部,通过一个锥形药罩把炸药的能量集中到一个方向上,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破甲弹的原理。这种战斗部要打穿战列舰主装甲是很轻松的,但问题是,这种弹头的后效向来是比较渣的,战列舰主装甲带后还是隔舱,相当于一个厚厚的间隙装甲,即便打穿了也没办法造成多少伤害,顶多开个洞。随着战列舰普遍退出现役,现代战舰的装甲越来越薄甚至没有,继续研究穿甲型战斗部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半穿甲战斗部。
苏联第一代反舰导弹P-15就是聚能战斗部
战列舰在主装甲带后还有水密隔舱,聚能爆破战斗部很难造成致命威胁
反舰导弹打战列舰的几个构想
所以不是在反舰导弹上做不到打穿战列舰,而是没有这个需求,这个逻辑还是搞清楚的。如果真的要考虑让反舰导弹打战列舰,今天的技术其实是可以轻松做到的。如今中国、俄罗斯都已经有使用冲压发动机,超过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有超过1000米的末端速度,比二战时的战列舰主炮的初速都要高。所以只要把战斗部的壳体做成类似AP的形状,打穿战列舰装甲跟玩一样。甚至俄罗斯还搞出了超然冲压发动机的锆石反舰导弹,末端速度高达8倍音速,装个铁疙瘩也够战列舰喝一壶了。
我国的鹰击-12末端突防速度超过1000米/秒,已经相当于二战最先进的加农炮的水平
俄罗斯的锆石反舰导弹可以达到8倍音速
再或者还用半穿甲战斗部,但是选择高抛弹道,末端灌顶攻击打战列舰的甲板,因为战列舰甲板一般只有200-230毫米,只要适当加厚战斗部壳体就可以打穿。而如今美国最新的AGM-158C反舰导弹,已经具备通过红外成像来识别出军舰的各部分的位置,来选择性攻击其薄弱点的能力,用这种导弹打战列舰,甚至没必要打穿它的装甲,直接往司令塔和测距仪上打就行。
最新一代的AGM-158C反舰导弹,已经可以选择要攻击的位置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
现在的反舰导弹能不能打穿战力舰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那就是不能!
因为现在的反舰导弹它的假想目标根本不是大件,惧怕身披重甲的战列舰,而是皮儿薄馅儿大18个褶的现代驱护舰!再加上作为欧美主流的反舰导弹,也就是鱼叉飞鱼,奥拓马克这种弱鸡,别说干掉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了,就是干掉一艘谢菲尔德级驱逐舰,那都得撞大运。
问题就是。不能拿鱼叉飞鱼奥托马克这些弱鸡列比现在反舰导弹的杀伤能力吧?能够击沉战列舰的,至少也得是能够击沉航母的反舰导弹吧?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花岗岩,需要的是玄武岩!而不是全重还没有苏联反舰导弹战斗部重的弱鸡!
然而就算是苏联的反舰导弹,穿甲能力也就那样啊!但是现在反舰导弹穿甲能力差,就是因为现代舰艇的装甲实在太薄了,所以要那么厚的穿甲能力也没用啊。
可是增强反舰导弹穿甲厚度很难吗?以花岗岩反舰导弹为例。长十米,弹体直径0.58米,翼展2.1米,重6.98吨,战斗部重达750千克。最大射程550公里(高高常)最大速度2.5马赫的花岗岩反舰导弹。要增强穿甲能力需要的仅仅是将战斗部换成一枚381毫米的炮弹!然后直奔战列舰脆弱的水平装甲带而去,全世界有能够抵得住381毫米口径的炮弹,以2.5马赫的高速垂直命中水平装甲带吗?没有!
问题是非得他的脸皮哪里厚,你往哪里揍吗?他不嫌脸疼,你还嫌手疼呢!
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海军处理无法回家战列舰的方法都非常的简单,也就两种选择,第1种通海阀,但通海阀太慢,万一被捞回去咋整呢:第2种拉过来一艘驱逐舰,发射几枚鱼雷,瞬间干掉!
- 二战的时候都知道,鱼雷才是对付战列舰最为有力的武器装备,21世纪了都想不明白了鱼雷的重要性?虽然说现在的机载鱼雷或者舰载鱼雷的口径普遍比较小,也就是324mm反潜鱼雷这种弱鸡,533mm鱼雷都少。但是潜艇的鱼雷。起步就是533用潜艇打战列舰,岂不是又方便又快捷,安全性又高?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
因为有人对反舰导弹的威力过度自信,认为导弹就是无敌的,而这种想法曾经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这么认为。首先能不能打得穿和命中爆炸效果是两回事。由于现代战舰基本没有装甲,所以现代反舰导弹基本不用穿甲体导弹,而是使用半穿甲爆破战斗部,但是这种半穿甲战斗部的穿甲能否击穿我是抱有疑问的,如果能击穿那威力又如何呢?能否击沉?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
日本神风自杀飞机撞上平洋舰的装甲将飞机提前引爆但是由于有着装甲的保护在装甲外部爆炸,对军舰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只不过是留下一个痕迹而已。
首先,战列舰退出海军主力舰的位置是因为海军各种因素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导弹一种。至于说导弹能不能击穿战列舰的主装甲、以及击穿之后能有多大伤害、能否击沉这是一个系列问题,并不是说你只要反舰导弹就能打得穿。而且有穿甲体的反舰导弹和半穿甲体破甲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威力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针对于有装甲防护的战列舰。像1967年埃及击沉以色列1700多吨的冥河反舰导弹自身就高达2.5吨,而且还是带有穿甲体的,即便是这样击沉1700多吨的驱逐舰,都还要三枚导弹,那几万多的战列舰你以为好欺负的啊?
就是这个玩意,击沉一艘7700多吨的驱逐舰都还要三枚导弹,而且它是带有穿甲体的,
还有就是有半穿甲体破甲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就算能击穿厚重的装甲,但是它的原理跟穿甲体的动能穿甲是不一样的,就好比陆军用的反坦克使用的破甲弹类似。而且但穿甲体并不具备穿甲能力,在接触战列舰装甲的时候就有可能将装药提前引爆,那这样对战列舰基本上没有啥伤害。当然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仅凭这一两句并不能详细的概括,但是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分的迷信导弹的威,。现代的反舰导弹主要是针对于现在没有装甲保护的现代军舰。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
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那还叫反舰导弹吗?估计不相信反舰导弹能打穿战列舰的朋友们,那是还不了解导弹跟火炮的区别。
通常460毫米火炮的炮弹重1吨左右,装药49公斤,炮口初速大约2马赫,击中目标上的速度估计也就1马赫左右了。我们就以俄罗斯的花岗岩反舰导弹为例,它自重3吨,战斗部装药重达750公斤,末端攻击速度2.5马赫。因此,花岗岩反舰导弹威力,相当于460毫米口径火炮威力的15倍。任何战列舰的舰体在花岗岩反舰导弹的攻击下,瞬间都变得犹如纸糊的一样,试问哪艘战列舰的舰体都顶住一个重达3吨的反舰导弹以2.5马赫的速度直接撞上来呢?更何况还有那700公斤烈性炸药。
如果要是换上我国的东风-21D、东风-26或者鹰击系列反舰导弹,那都是一击入魂般的存在,只要不是被战舰的远近程防空导弹完全拦截,仅一枚命中舰船下场就非沉即伤,最起码也是完全丧失战斗力,不然那还怎么反舰啊?连航空母舰都害怕它们为克星,更何况战列舰呢?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
导弹打不穿战列舰这个问题流传很久了,还是在“马岛战争”后不久,当时阿根廷的“超级军旗攻击机+飞鱼反舰导弹”的组合一举击沉了排水量4200吨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输者号”征用货轮,而当时美国海军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还在服役,美军很自信的称:飞鱼导弹打在战列舰上,就像蚊子叮了一下,没多大威胁…。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说,MM38/AM39(空射型)“飞鱼”这样的中型反舰导弹对战列舰这种巨型厚甲战舰的破坏能力确实很低,即便打在了水线位置也起不到大的伤害,因为它的“半穿甲战斗部”只有165公斤重,装药90公斤对战列舰侧面甲板击穿效果不佳,安装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擦破点皮,绝不是伤筋动骨。
与菲律宾货轮相撞的美军“伯克级”驱逐舰,舰体钢板厚度只有20~35毫米,比二战期间相同排水量的轻型巡洋舰钢板薄了一倍,所以被几万吨的货轮相撞之后舰体受损程度就像踩瘪了的易拉罐。
那么战后的战舰为何要降低钢板厚度?首先就是冶金工业水平的提高,战后的舰用钢材的强度是战前的2.5~3倍左右,所以不在需要加厚钢板来提高舰体的结构强度。
现代战舰各种雷达天线林立,电子设备也非常的多,这些都是耗电大户,对于常规动力舰船来说发电的油耗问题不得不考虑。
第二个原因就是:战舰武器装备电器化水平的提高了,不但各种型号的反舰/防空导弹要用到电,原先的火炮也大大的提高了自动化电器化的水平,不但武器装备需要电,各种雷达、电子设备耗电量也很大,同时在生活方面的照明、空调、视听娱乐设施也大幅度增加了耗电…这样就势必会增加辅机的数量和发电连量的提高,可问题是辅机发电又增加了油耗,在增加发电量与舰船航程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最后折中的办法就是降低舰船的自重量,也就是必须降低钢板的厚度,以降低“死重量”。
德国“鸬鹚”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上面有多个凹坑,是自锻型预制弹片,当炸药爆炸之后这些凹坑会被相反的方向爆炸成型为一支支炙热的金属小箭,在舰体内四散崩开将舰内的设备打坏,并且燃起大火。
现代反舰导弹大多采用“半穿甲战斗部”而不是穿甲战斗部,就是因为战舰的甲板变薄了的原因,如果采用穿甲战斗部导弹击中舰体之后就不会在内部的中间位置爆炸,减少了对军舰的杀伤。
“大和级战列舰”各舱室的钢板厚度,可以看到位于舯部水线以上的要害位置达到了410毫米(蓝色横线),这样的厚度就是为了抵御敌方战列舰主炮的打击。
从上面这张图片来看,“飞鱼”或者“鱼叉”一类的中型反舰导弹确实是很难击穿,即便是半穿甲战斗部爆炸也只是皮外伤。
那么真的没有能击穿(击沉)战列舰的导弹了?非也!中型反舰导弹不行,还有重型反舰导弹,比如说上面图片里图–16轰炸机挂载的AS–6“王鱼”大型反舰导弹,其战斗部重量高达1000公斤,虽然说也采用半穿甲战斗部,但是装药量为700公斤黑索金高爆炸药,加上它在空中发射,导弹头部呈锥体状高速穿甲能力非常强…苏联研制重型反舰导弹的目的就是考虑到要打击航母这样的大型战舰,而当时美军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还在服役,它们也是打击的对象,所以苏联的反舰导弹一开始就发展重型弹,目的就是有一枚图片美军的拦截就会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
“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司令塔,其钢板厚度在300毫米左右,理论上能承受一发40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但是面对苏联重型反舰导弹确实是无能为力,挨上一枚也会被炸烂。
苏联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弹重7吨 使用750公斤战斗部破坏威力巨大,是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苏联一开始研制的反舰导弹都是重型标准,到现在也是如此,鲜见中型标准的。
战列舰虽然永久性的退出了海军的编制序列,这是因为它早已不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了,它横行大洋的1900年代时代是因为没有海军航空兵和反舰导弹,但是到了1940年代中期海军航空的出现和反舰导弹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后,这海上钢铁巨兽就变成了“待宰羔羊”!大量的历史名舰都沉没在了飞机的面前。
而反舰导弹也初尝战果,德军的“弗里茨X”反舰导弹只使用了两枚就击沉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
所以说,反舰导弹要击沉战列舰这样的大型军舰就必须使用重型导弹才行。武器的使用要根据目标的大小和坚固程度决定,子弹几乎不了坦克,只能使用大口径反坦克炮或者反坦克导弹,打击战列舰也是一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