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永远停留在图纸上的末日军舰?

世界军事历史中,有一些被海军强国列入规划,甚至开工建造的超强军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建成。

图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

笔者对苏俄海军的军舰一向是情有独钟的,他们代表的“暴力美学”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流派。苏联的解体让很多军舰一下子成为了“图纸舰”,而后续的俄罗斯则因为经济问题,搞出很多停留在图纸上的巨舰。

比如,苏联时期规划的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该航母排水量高达7.5万吨级,使用KH-3-43型核动力装置,战斗机和预警机使用弹射+滑跃结合的起飞方式,其中苏-33战斗机主要在舰首滑跃甲板起飞,以提高起飞效率,而雅克-44固定翼预警机则主要从斜角甲板弹射起飞,一共装备2台蒸汽弹射器。

图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模型。

该航母除了可以搭载60多架舰载机之外,还可以使用12枚“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作战,这些反舰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搭载有战术核弹头,是航母重要的进攻方式,反舰作战的威力比当时仅能空投航弹的美国海军舰载机要强很多。该舰如果能够建成,战斗力肯定会超过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母,成为世界上技术水平仅次于“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大型航母。

图为最终被拆毁在船台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苏联解体之前,该舰已经在船台上开始了建造,核动力装置都已经完成了吊装,航母船体结构基本建成。随着苏联的解体,该航母因为失去了工业链、资金的支持,很快就停工了。虽然已经停止了建造,但是在美国的眼里,他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以建造2艘货船需要腾空船台为理由,逼迫乌克兰拆毁了这艘大型核动力航母,然而在乌克兰拆毁这艘航母后,美国并没有下达2艘货船的订单,让乌克兰自费拆掉了美国的心腹大患。

图为俄罗斯“风暴”号核动力航母设想图。

俄罗斯建国之后,依然有一个大国海军的雄心,但是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建造大型水面舰艇。截止目前,俄罗斯海军建造的作战舰艇中,最大的水面军舰仅仅是4500吨级的22350型“戈尔什科夫”级导弹护卫舰。俄罗斯也规划过超大规模的军舰计划,但是一直都没有付诸实施。

图为“领袖”级驱逐舰和我国海军055大型驱逐舰的对比图。

图为“领袖”级核动力驱逐舰。

比如,俄罗斯公布的23560E型“领袖”级核动力驱逐舰,排水量2万吨级,使用核动力驱动,舰桥上有3层的大型综合射频桅杆,配备了上百单元的3S14U1型大口径冷热通用垂发,被看做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继承者,但是这种巨大的军舰,仅仅停留在模型阶段,迄今为止没有开建。

再比如俄罗斯新设计的“风暴”级超级航母,排水量高达15万吨级,可以搭载80多架舰载机,其中包括50多架苏-57重型第五代战斗机,全舰使用滑跃起飞方式,双舰岛布局,外观时髦、战斗力强悍,在巨大的航母上,苏-57完全可以实现满挂载滑跃起飞。然而,这个巨舰设计也一直停留在模型阶段。

图为俄罗斯新设计的“海牛”号核动力航母。

俄罗斯的“风暴”号航母被认为不切合实际,于是俄罗斯又设计了“海牛”号航母,排水量7.5万吨级,依然使用核动力装置,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艘换了小舰岛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个航母可以搭载60多架舰载机,包括30多架苏-33或者苏-57战斗机,公布之后虽然也曾得到普京的称赞,但是也没有开工建造。

其实,苏联、俄罗斯设计完成没有建造的巨舰有很多,除了上述这些军舰,还有11000型核动力巡洋舰、11990型巡洋舰等,如果这些苏联/俄罗斯设计的巨舰都能够幸运建成的话,也许现在的俄罗斯海军就不是这个“厚重历史感”的残破形象了,但是假设的永远是假设,海军残酷的一点就在于:设计的再好,造不出来也等于0。

历史上有哪些永远停留在图纸上的末日军舰?

太多了,多到数不胜数!这里就说一些吧,全说了这篇文章的估计没人阅读完了。

说一个最近的,那就是俄罗斯的暴风雪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了。计划的吨位足足有十三万吨,要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才十一万吨。并且还使用了先进的核动力和弹射器技术以及五代机(苏57)上舰成为舰载机,不难看出这艘航母的战斗机和心脏动力系统十分惊人!如果造出来说不好就是世界第一,但是这种航母虽然强大,但她不仅造价高昂,还对技术要求十分高。面对目前俄罗斯的国情来说一没资金,二没技术,这艘航母也直能停留在模型上了。

同样,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急需一种吨位大,火力猛的大吨位战列舰。来对付横行天下世界第一的“大和”号战列舰,为此,美国设计出了“蒙大拿”级战列舰,蒙大拿级战列舰以著名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为前型设计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吓人七万吨比现在的很多航母都大。连她的假想敌“大和”号战列舰都比她小三千五百吨,等于小了一艘054型护卫舰。所以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可以强大要付出代价的,她的造价以及物力代价是在太大,为此美最终放弃了她。

类似的还有德国的H级战列舰,苏联级战列舰,她们的大战最大的超过十万吨,最小的也不低于六千吨,正因为太强大才停留在了模型和想象之中。

历史上有哪些永远停留在图纸上的末日军舰?

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它是世界上最后设计的一款战列巡洋舰。它配备3座3联装61倍口径305mm主炮、、排水量42300多吨。动力方面4台单台功率为70000马力的TV-4型蒸汽轮机为其提供澎湃动力,最高航速达到了35.5节,最大航程约为5000海里。该级舰由L.V.季科维奇担任总设计师:苏联最后一款大型火炮战舰。它由斯大林亲自确定技术参数和火力!“斯大林格勒”号:1952年12月5日开工,尼古拉耶夫船厂。1953年建造计划中止,1954年下水作为靶舰。1955年5月23日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被拆毁。“莫斯科”号:1952年11月开工,波罗的海船厂。1953年计划中止,未下水。在船台上被拆毁。“喀琅施塔得”号(82R计划):1955年5月开工,同年计划中止。未下水。在船台上被拆毁。(四号舰未命名):该舰仅提出了计划,没有开工,1953年中止。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极度崇拜"导弹万能论"的他将计划全部终止!

历史上有哪些永远停留在图纸上的末日军舰?

说起超级战列舰,如今谈及的无非都是日本的“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德国的“俾斯麦级”超级战列舰和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等等;但是这些超级战列舰真的是战列舰时代的终结吗?

当然不是,在二战时期,还处于航母和战列舰的转折时期,在各个国家,其实钢铁怪兽超级战列舰更受欢迎,庞大的身躯,粗长的炮管,能给人无限的震慑力和安全感;当时除了以上几艘超级主力战舰以外,其实如果战争还能继续下去,接下来的几款超级战列舰,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战场之上。

苏联——苏联级战列舰

“苏联”级1939年5月13日的技术指标如下设计标准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全长269.4米;在主尺度上和“大和”级有着惊人程度的相似, “苏联”级采用了长首楼型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上甲板为强力甲板。

“苏联”级装备了3座三联装Б-37型406毫米主炮塔,23型装备有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有3座КДП-8主炮射击指挥仪,其中2具位于前后司令塔顶部,另一具布置在前桅楼顶端。

23型采用了极为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其装甲总重达23306吨,甚至超过了装甲重23262吨的“大和”级。“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为独特的不完整双装甲舱式,结构极其复杂,在中央的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外,还分别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围艏艉装甲隔墙。

“苏联”级预装备安装6座三锅筒高发热量燃油锅炉和3台冲动式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工作参数37个大气压/380℃。涡轮机总功率201000轴马力,2小时紧急过载功率231000轴马力,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分别为27.5和28.5节。由于后来改进了螺旋桨,最大航速于1939年7月13日修改为28和29节。

美国——蒙大拿级战列舰

蒙大拿级原本是美国海军为抗衡日本秘密建造的新型战列舰建造的大型战列舰。因为二战后期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它们最终没有建成。

蒙大拿级的满载排水量被设计为72109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依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战列舰。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依阿华级多一座。对于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艘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

蒙大拿级的设计重点是强化火力。该舰装备的是MK7舰炮(406mm,初速:762.5米/秒)。蒙大拿级的副炮采用新研制的54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舰炮。该炮的炮弹重量、初速、射程、射高都比依阿华级的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炮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让蒙大拿级战列舰有较高的命中率和强大的夜战能力,它上面安装了新型雷达火控系统。与大和级的雷达相比,蒙大拿级的雷达在各方面都要比前者相比都要好得多。再加上它强劲的火力,就可以在战时发挥出较高的实战效能。

日本——“纪伊”级超大和战列舰

超大和型战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旧日本帝国海军继大和级战列舰后的下一个战列舰计划,不过只停留在图纸上从未开工建造过。

超大和级战列舰,在建造之初就要求具备超越大和级的整体性能,全长:263米,宽:37米,排水量64000吨,钢铁战舰堪称理论上能够实现的世界顶级战舰;因为军方对大和级的27节航速并不满意,因此要求本舰需具有19万马力,能使舰船达到30节左右的航速,但因为种种原因限制,最后提升至29节。

日本海军在建造战列舰时一直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要求本舰的装甲一定要能抵挡住本舰主炮的轰击,采用特殊钢建造的大和级侧面装甲达到了457惊人的毫米,理论上可以抵抗460毫米重炮的轰击。那么超大和级战列舰主炮有多大呢?510mm超重炮全重227吨,四十五倍口径,双联装,最大射程50KM,弹丸重1950KG,全封闭式炮塔,前装甲厚800毫米,顶板厚295毫米,射速:1-1.5发/分。

德国——兴登堡级战列舰

对战列舰迷来说,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战斗力绝对一流的“俾斯麦”级。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与没有完工的“兴登堡”级战列舰相比,“俾斯麦”级就属小儿科了。

1939年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计划的大规模造船计划,“Z”计划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其中之一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另一级就是“兴登堡”级战列舰,"Z"计划中的“兴登堡”级战列舰计始于1937年。

当时计划中“俾斯麦”级战列舰排水量42000吨,建造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排水量56000吨,准备建造6艘。

在整个“Z计划”中,“兴登堡”级大型战列舰是重中之重,德军海军特别是水面舰艇部队寄予厚望,希望凭借着“兴登堡”级一举击败英国庞大的战列舰队,实现数百年来德军海军的宿愿。

但是经过最后确定,“兴登堡”级前四艘的标准排水量为60500吨,满载排水量达69000吨,主炮口径定在420毫米。至于追加的M、N舰,最后一次设计任务书标明:设计排水量达109246吨,最大排水量118104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