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俄罗斯空天军没有单发战机,不论是中型飞机米格-29,还是重型战机苏-27,不论是截击机米格-31,还是五代机苏-57,不论是战术轰炸机苏-34,还是他的前型苏-24,俄罗斯空天军战斗机全部都是双发。

图为米格-29战斗机,他的气动布局和苏-27如出一辙。

俄罗斯没有配备单发飞机,原因有很多,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重视空天军的建设。单发飞机对比双发飞机,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作战能力要差很多,但是好处就是价格便宜。因此我们能看出,苏联时期构建空军时的财大气粗,从前线的米格-29到远程歼击机苏-27,在同一代战机的高低搭配中都使用了双发战机。

图为经典的苏-27“侧卫”战斗机,该气动设计的精髓被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继承,继续使用。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很大,要求战机具备更大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比如说,美国的F-16战斗机,这是一种单发的四代战斗机,以其最新的改进型F-16C战斗机为例,他的最大飞行速度是2175千米/小时,相比而言,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的最快速度就超过了2810千米/小时,飞行速度快有利于缩短抵达战区的时间,这对于作战范围较大的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国土面积大,一架飞机就要飞的远、飞的快,最好能顶两架用,拉大布置的密度,降低开销。

图为苏-57战斗机,他也是双发重型战机,对于俄罗斯而言,航程和速度非常重要。

同时,双发战斗机的加速、减速也更加敏捷。米格-29战斗机的机动性非常好,他使用了和苏-27战机差不多类似的气动布局,他们的气动都来自于同一个设计,不过苏-27随后进行了一些改动。苏联,或者说俄罗斯,一直在战机的电子设备上落后于西方,随着第四代战机时代的来临,这种电子设备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影响到空战能力的发挥。对此,俄罗斯采取的办法就是提高战机的机动性,米格-29战机也许无法在中距离取得对F-16的优势,但是格斗空战优势很大。

图为米格-35战斗机,是米格-28战机的深度改进型,但是不论怎么改,俄罗斯就是没有单发飞机。

再者,俄罗斯战机的使用条件更加严酷。苏联虽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但是也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广大的国家,无法保证在任何作战区域都有良好的维修工厂和作战机场,尤其在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就更加落后,城镇都不多。因此,对于战机的独立作战能力要求很高,确保较高的战备率。因此,俄罗斯战机全部使用双发,以便于在严酷环境中作战,毕竟一台发动机受损,还有一台可以确保飞机继续飞行,这一考虑类似于舰载机对双发的追求,是一个道理。

图为苏-34“鸭嘴兽”战术轰炸机,他的挂载能力极强,可以携带7枚KH-31导弹作战。

最后也是因为双发战机的挂载能力更强。俄罗斯的空天军虽然侧重于制空作战,但是在实际作战中,俄罗斯更多面对的是欧洲的国家,而非是强大的美国,在这个局面下,战斗机的纵深突破和对地支援能力就很重要了。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其历史上作战方向一直集中在西部面向欧洲的区域,在那里,苏联的军队曾经以空地协同的大纵深作战方式横扫东欧,只达德国柏林,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如何发挥战机的多功能作战能力尤其重要。

图为俄罗斯较小的苏-25攻击机,就算是这么小的攻击机,也采用双发配置,这就是作战环境较为恶劣的原因了。

双发战机可以携带大量的弹药,比如说苏-34战斗机,在苏-27系战机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就能成为战术轰炸机,可以携带多达7枚KH-31反舰导弹或者KH-59MK2巡航导弹,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图-22M3轰炸机,这些战术轰炸机在实战中扮演着火力大范围机动和纵深打击的任务,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战机的双发布局是最好的选择,反倒是单发飞机,航程段、速度慢,在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下,很可能无法发挥出作战能力。

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俄罗斯空军现役的确没有单发战斗机,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普遍可靠性不足。俄罗斯航发可靠性差一直饱受诟病,AL31FN由于支撑和滑油系统的设计缺陷,在用于歼10A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成了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一台发动机出故障的概率要远大于两台发动机,像日本P1反潜机那样四发全停的概率此彩票中奖还要渺茫。单发战机如果发生空中停车事故,在自动重启和风车起动失败后,就只能滑翔迫降了,但那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飞行员承受的压力极大。

AL31FN可靠性不佳的缺点在单发的歼10A身上表现的更加突出

二是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广大,单发战机的航程不足。俄罗斯的面积达170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达9000公里,别说是单发战机,就是苏27不经过空中加油,也难以完成一般的东西转场。正因为庞大的国土面积,才出现了俄罗斯国土防空需要比边境防空更大更重的战机这一奇特现象。

俄罗斯辽阔的疆域催生了苏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

三是俄罗斯的电子设备落后,体积和重量偏大,单发战机也很难容纳。早期苏27的N001雷达整个系统重量接近1吨,导致飞机基本上就是围绕雷达来设计的。另外,俄罗斯研制的导弹也普遍偏大偏重,轻型战机挂载起来非常吃力。

N001雷达巨大的块头使它与单发战斗机无缘

四是战斗民族粗犷豪放的风格,也影响到了俄罗斯人的审美,使他们看不上小巧玲珑的单发战机。就象我们买车一样,都往大了买,况且双发战机看着就高大威猛,不怒自威。

其实,在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中,大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坦克、火炮、舰艇、无人机等等莫不如此,大了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升级空间大,不是说大块头有大智慧嘛!其实,俄罗斯武器的“大”还是蛮符合武器装备未来发展趋势的,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大名鼎鼎的苏霍伊设计局怎么可能放弃单发战斗机的研发呢?苏联末期,它就开启单发苏—37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其功能类似歼—10;

1989年,深陷经济危机的苏联政府要求苏霍伊设计局研制一款重型单发多用途战斗机:单发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具有单座和双座两种型号,取代苏联前线航空兵苏-7、苏-17、苏-25、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战斗机和攻击机。

按照苏联前线航空兵最新"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它必须深入敌后150公里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精确摧毁敌方地面静止/活动目标、防空系统;此外,S—37具备强悍空战能力,它有效摧毁敌战斗机和直升机兼顾侦察任务;对于苏联前线航空兵而言,S-37以多用途取代多种单一用途、性能重叠的机型,统一装备并降低成本!

由于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末濒临财政破产、军费开支庞大,所以,苏霍伊设计局被要求尽量采用成熟部件、减少研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S-37大量使用现有组件或者已经为其他飞机开始研制的组件。为了提高机动性,该机采用鸭式布局依靠电传飞控系统来放宽静稳定度;S-37机鼻安装一台可能基于N010“甲虫”的多模雷达,机腹布置一套光电瞄准系统,机身具有“粉彩”雷达告警接收机,翼尖挂载Sorbstiya电子战吊舱——全部自其他飞机现成组件。S-37原型机安装一台推力18吨的雅克-41M战斗机的R-79发动机,不过为了省钱踢出推力矢量尾喷管,生产型换装AL-41F发动机。按照苏联人的特性,虽然它是一架单发战斗机,功能需求却一个不能少:导致它的机体非常庞大!

S-37翼展12.08米,机长17.65米,空重12吨,正常起飞重量16-18吨,最大起飞重量25吨,内油8.3吨,最大载弹量8吨,高空最大速度达马赫数2.0,低空以1500公里/小时的大表速飞行;9个机身挂架和8个翼下挂架,右侧翼根内置一门GSh-30机炮。该机全机具有重达800千克的装甲板:对飞行员、发动机引擎和其他关键组件进行保护。

尽管它的字面技术指标完全符合苏联前线航空兵需要,可是,苏联解体了,它也被迫下马——亚洲的同类机却一飞冲天!

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战斗机肯定是以双发为首选。

双发战机爆发力、机动性更强,空战中,对单发战机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双发战机安全性也更高,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依靠另一台也能保证回家降落。单发战机如果遇见空中停车,那是非常要命。

哎,为了杠精,还得再多说几句:双发战机比单发战机更好,但你不能拿F16和苏27来比较,更不能拿最新款F16和老款苏27来比较。得拿最新款F15和最新款F16来比较。对不对?最新款的F15和最新款的F16来比较才有价值,因为这是同等科技水平下的战机,除了发动机之外,雷达、航电、武器......都在同一个水平线,这才能对比出单发战机和双发战机的差距。老式的苏27肯定打不过新款的F16,但这跟发动机没半毛钱关系。苏27确实是双发战机,但它的雷达、航电、武器......要远远落后于新款单发的F16,几十年来没有像样的升级,这才导致不如F16。

双发战机方方面面都比单发战机要好。这事还得再从美国这绕一下。当年美国是先有了双发的F15,后又造了单发的F16。他们装备F16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省钱。只有这一个目的。按照美国空军的意愿,全装备F15才是最理想的。但由于F15太贵,国会的老爷们逼着空军又买了便宜的F16。F16是一代名机,不但美军装备了很多,出口量也很大。它之所以卖的好,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便宜,比F15便宜。

同时代,在技术水平相等的情况下,双发的F15要比单发的F16,强!因为这是双发战机对单发战机的先天优势。

单发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也可以说这是它唯一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在俄罗斯就不太成立了。

首先,俄罗斯发动机是自己家产的,以他的人工,生产成本,发动机就贵不到哪去。当然,这是针对于他自己使用,出口的事另说。我们中国买苏35,8000万美金一架,但他自己用的,只有1600万美金。飞机才这点钱,上面的两台发动机根本就贵不到哪去。

另外,俄制发动机的寿命要远远低于欧美发动机,往往要低一个数量级。

欧美发动机的寿命都是上万小时,俄制发动机的寿命是3千、5千。冷战时期,俄制发动机的寿命更是只有几百小时。使用寿命低,看着是个弊端,但从另一方面看就是:便宜。便宜,就可以大量制造。所以,这事不能简单的说是俄国不如欧美。当年世界大战要是真打起来,恐怕还是毛子的思路更占优势。

俄国人自产自用的发动机其实非常便宜,所以就没必要在这块再省钱了。它的两台发动机只有欧美一台发动机的价格:用单发战机的成本造双发战机。

这样既拥有了双发战机的优势,又很便宜。当然,事情都是两面的,代价就是在使用寿命上,俄制战机要低于欧美战机。

俄国人在发动机上帐是这样算的:欧美的发动机使用寿命1万小时,我的发动机使用寿命3000小时。他们造发动机需要10天,我造发动机只用3天。如果有爆发战争的危险,我可以迅速大量生产,先保证把战斗机都造出来,先保证有没有的问题。而在战争中,一架战机飞几次也就被击落了,根本没必要给它安1万小时寿命的发动机......

当然,如果不爆发战争,俄制发动机的寿命低,就显得比较难看。

从另一面讲,俄制战机确实是粗糙一些,简陋一些,可靠性差一些。然后咱们上面也说了,单发战机,如果发动机在空中停车,基本上就要坠毁。单发战机非常怕发动机出故障,但俄制发动机就偏偏不太可靠,这就变得很恐怖。如果你仔细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某款采用了俄制发动机的单发战机这几年没少出事,出了事,就死人。

俄国人精的很,他不搞单发,自己心里知道咋回事。

俄制发动机,简单、便宜,适合快速大量制造,不怕战场上消耗,这个思路其实就是为双发战机设计的。双发,既能保证在空战中为战机提供强劲的动力,同时多一份保险,又不贵,打大仗,出动几次,战斗机就够本了,摔了不心疼。

这种思路完全能保证俄制战机的战斗力。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省钱,搞单发,对战斗力就有损害了。俄制单发战机这叫弱弱组合,既没劲又不安全。这种便宜,就不如不搞了,更便宜。

我国这几年发动机已经能自给自足,所以也出现了类似俄国的现象:双发战机吃香。歼20、歼16、歼15、歼11B都是双发重型战机。单发的歼10越来越被边缘化。道理和俄国差不多,自己家产的,用不了几个钱......

今天,俄国的苏57掉下来一架,双发的还这么摔呢,单发就更可想而知了。

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俄罗斯完全可以用AF-31F或产品30做出一款单发战斗机,歼10是他们很好的参照。但从必要性上看,没有这么迫切;从成本上看,要立项新研发一款战斗机要烧掉很多钱,俄罗斯有这个钱还不如多造几架Su-30SM,毕竟这款战斗机因为印度出钱,成本已经拉到很低了。

印度的Su-30MKI大订单盘活了俄罗斯的生产线

如果我们讨论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这么提问:为什么到了三代机以后,苏联就再也没有研制过单发战斗机?因为俄罗斯毕竟继承自苏联,目前他装备的战斗机基本上还都是苏联时期就已经成型的。

那还是要回顾一下苏联的战斗机发展史。进入喷气机时代后,苏联曾经装备过多种单发战斗机,比如Mig-9、Mig-15、Mig-17和Mig-21。Mig-9、Mig-15、Mig-17这些单发战斗机因为采用机头进气式,比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翼吊式双发战斗机阻力更小,因此单发也能获得不错的机动性。其实这个时候的战斗机设计思路乃至空军作战思路,仍然是二战的延续,所以有了喷气式发动机的加成可以轻松超越螺旋桨式飞机。而进入50年代后战斗机的发展才逐渐面向到未来。

苏联机头进气式单发战机的集大成者是Mig-21,用一台加力推力才6.6吨的涡喷发动机,就能让它飞到2.1马赫,看起来很不错吧?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Mig-21的航程仅有1300公里,载弹量才1吨。这样尴尬的性能决定了它只能当一款前线战斗机。即便是前线战斗机里,和西方轻型战斗机比起来,Mig-21仍然是短腿。

Mig-15和Mig-21

当然了,Mig-21只是苏联50年代的产物,进入到70年代,为了应对美国F-15的威胁,苏联推出了PFI计划。这个计划要求研制两款战机,一轻一重。轻的就是Mig-29。这一次苏联彻底摒弃了单发设计。我们都说Mig-29是“机场保卫者”,但Mig-29好歹有4.5吨的载弹量和2000公里的最大航程,比Mig-21这种单发战斗机还是强了太多。即便如此,Mig-29的作战能力也仅和F-16相当,甚至还不如。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苏联的发动机还是较美国落后太多。作为给轻型战斗机使用的RD-33最大军用推力仅5吨,最大加力推力仅8吨。而Mig-29作为一款先进战斗机,战斗载荷要比Mig-21大得多,拥有雷达和光电瞄准和更为先进的仪表面板等设备。不可能再像Mig-21那样做成单发的了。

飞行表演中的Mig-29

而俄罗斯目前并没有美国那样的实力,可以拿出一款像F-135那样彪悍的发动机,让一款单发战斗机拥有接近重型战机的负荷能力和航程。如果是用AL-31F或者产品30做一款单发中型战机,那么性能上限差不多就是歼10C的样子;而在国内的多次空中模拟演练的结果表明,在航电处于同一代水平时,歼10系列面对侧卫系列常常落于下风。因此尽管中型机的制造成本要更低,但性能不够理想。而在对地支援上,俄罗斯则早已拥有Su-34这样的炸弹卡车,似乎也没有使用单发中型战机的必要。

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早在苏联时代,发展大航程的重型战斗机就是其重要的军备研发方向,曾经的米格17、21、23都是单发,但从三机开始,全部整成了双发设计,比如米格27、29、31等等。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二代机诸如F4、F5都是双发设计。到三代机,四代机,开始往轻型机发展,竟然搞单发布局了。

所以,这么看,双发或者单发的优劣,很难一概而论。

(苏-27就是双发战斗机中的典型设计案例,作战半径能达到1500公里)不过,一般来说,轻型单发战斗机造价肯定没有重型双发战斗机的造价高。

当你的空军很强大,数量成千上万时,要考虑成本,“搭配着用”,于是,大量相对便宜的单发轻型战机会作为有力的补充。比如美国,拿F-15用来掌握制空权,F-15E负责远程打击的同时,也需要F-16这种便宜的多用途战斗机补足;但是,当你的财力有限,养活得飞机有限时,出于战斗力考虑,重心放在双发机上比较合理。

毕竟,贵绝对有贵的道理。轻型单发战斗机和重型双发战斗机对抗的话,理论上重型双发战斗机可以很好的压制单发战机。

因为重型双发战斗机采用两个发动机,所以速度要比轻型单发战斗机快的多,更有保证。比如,F-22能够实现超音速巡航,而F-35就达不到这个程度。还有一点也非常明显,双发的安全系数比单发战斗机更高,坏掉一个,还可以用另外一台发动机实现降落。

此外,双发战斗机因为个大,载油量大,自然巡航范围广;体积大,载弹量也大,相应的火力输出更强,劲大。所以,取得制空权,必须得靠它。

俄罗斯这边呢,经济拮据,还想摆谱。加之,俄罗斯地域辽阔,也对飞机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苏联/俄罗斯的战机主要是“职能区分”,不同于美军的高低搭配(咱们中国还是更偏向于美式)。这么看,双发战机还是非常符合俄罗斯国情和军情的。

还有,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学的风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不过,除了便宜以外,单发的战机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众所周知,战机在设计阶段,每个部件都是要精确到克的,因此,只装一个发动机的话,可以大幅度减少冗余结构,机身重量会大大降低,战机自然轻快灵活,机动性会明显增强。

还是从机动角度来看,双发战斗机由于机身宽度较大,两个发动机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力矩较大,因此,跟单发战机比,在滚转速率上比较慢,容易吃亏。

所以,在近战中,灵活的单发战机,优势非常明显。不过前提是,得有靠谱的双发战机争取制空权,才能留给单发战机“发挥”的空间。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