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鱼雷?

鱼雷是一种杀伤威力很大的弹药,而且技术难度较高,目前能够生产先进鱼雷的国家不超过10个。对付鱼雷,反鱼雷作战,是世界性的难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现在,各国的军舰都在为这一问题烦恼。

图为直接被鱼雷炸成两截的护卫舰,可见鱼雷的威力很大。

鱼雷的威力有多大?二战中,美国“射水鱼”号潜艇2发鱼雷就击沉了7万多吨的日本海军“信浓”号航母,二战中大部分的主力舰都是被鱼雷打出致命一击才沉没的,包括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也是因为鱼雷摧毁了动力结构,降低了航速,才最终被英军追上击沉。一枚鱼雷就可以将一艘2000多吨的军舰直接炸成两截。鱼雷在水下爆炸,其能量扩散不开,都朝着军舰释放,而且鱼雷爆炸引起军舰剧烈上下震动,自身的重量也成为摧毁自己舰体结构的因素,因此同样装药量的鱼雷和导弹比起来,鱼雷威力要大的多。

图为现代军舰的防鱼雷结构,就是向外突出的部分。

目前来看,反鱼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方式,被动式和主动式。其中被动防御可以分为舰艇的防雷结构、反鱼雷网等设备,其大体原理是,鱼雷是碰撞爆炸的触发引信,因此只要把鱼雷在舰体主要结构之外提前引爆,就会降低鱼雷的杀伤性。因此,军舰除了隔舱密布之外,大型军舰舰体的一大特征就是拥有防鱼雷结构,包括现代的航母和大型的驱逐舰都有这种结构,因此军舰的舰体往往看上去比较宽大。

图为我国海军054A型导弹护卫舰上的反潜火箭深弹,可以密集射击形成弹幕拦截鱼雷。

防鱼雷网则是在舰体外布置一层网状结构,起到提前引爆鱼雷的作用,其原理和防鱼雷结构是一样的。主动的鱼雷防御方式技术难度就要高很多了,主动防鱼雷方式就需要对鱼雷进行探测,然后发射不同的武器来拦截鱼雷。比如,我国和俄罗斯等国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使用反潜火箭深弹进行密集投放,在鱼雷航行的路线前形成爆炸区域,拦截鱼雷。鱼雷虽然航速快,但是毕竟是航行,也不过几十节的航速,很容易会被反潜火箭深弹拦截,这是一种方式。

图为俄罗斯11356R型导弹护卫舰上的反潜火箭深弹。

图为美国的CAT反鱼雷鱼雷。

还有一种方式难度就比较大了,就是对鱼雷发射反鱼雷弹药,碰撞拦截。比如美国的反鱼雷鱼雷CAT,它发射出去后可以对航行上的鱼雷进行搜索,然后主动接近鱼雷,进行碰撞拦截。这种拦截方式的技术难度就比较大了,但是拦截的概率也不低。除了以上拦截方式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改变物理场的环境,这主要针对声磁鱼雷或者尾流自导鱼雷。

图为进行舰体消磁作业的我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

可以在军舰服役之前,对军舰进行消磁作业,在服役后也要定期进行消磁作业,这就防止了磁性跟踪鱼雷的追踪,其次可以使用噪音发生器对声自导鱼雷进行干扰。同时,还可以使用假尾流装置对尾流自导鱼雷进行干扰。最后,军舰对付鱼雷的最后一招就是机动了,不断的进行航行方向的变化,蛇形机动,如果实在躲不过去,那就把最不致命的位置留给他攻击,千万不能被直接命中中部、首部等重要区域。

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鱼雷?

鱼雷是一种常用的海战武器,从1866年问世至今,已经有155年的历史。它的历史虽然很长,但目前国际上有能力研制先进鱼雷,并适应当代战场需求的国家不超过10个。目前国际上反鱼雷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强舰船自身结构强度,同时在舰体外侧布置防护网。二是主动拦截和干扰,同敌方鱼雷“对撞”。前者不够安全,后者难度较高,都不是十分稳妥的办法。

鱼雷威力巨大,它可以根据敌方水面舰艇的薄弱位置,由军舰或者潜艇有意识的瞄准攻击。只要击中对方的“阿克琉斯之踵”,就算是七八万吨的战舰也难逃一劫。二战时期,美军的射水鱼号潜艇仅用两枚鱼雷就击沉了日本联合舰队的7万吨级战舰“信侬”号。现代舰船的钢材虽然强度远高于二战时期,但现代鱼雷的突防能力和爆炸威力也远超二战时期。因此现代舰船并不安全,依旧会被两三枚先进鱼雷打沉。

为了反鱼雷,现代航母和驱逐舰在设计之初就加入了抗爆炸设计,强化了水面以下部位的结构强度。同时在舰船周围布置反鱼雷网,鱼雷接触不到舰船就会被提前引爆。外观越宽大的战舰,往往其反鱼雷结构做得越好。

除了被动承受物理攻击,很多国家的军舰上都安装了反潜火箭深弹,一旦感知到鱼雷来袭,火箭深弹会朝鱼雷可能来的方向密集投放深水弹药,在水中形成一片炸弹密布的区域。来袭鱼雷一旦撞上,就会提前爆炸。美国研制了一种反鱼雷的CAT特种鱼雷,发射出去后会自动搜索来袭鱼雷的防卫,并主动接近碰撞。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还有一种最常用的技术,就是干扰敌方鱼雷的判断,释放假目标诱骗鱼雷攻击等。但这存在一定的失败率。

如果被动防御和主动拦截都未能奏效,舰船只能选择下下之策,用不重要的部位承受攻击。然后寻找机会,迅速撤离战场。

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鱼雷?

鱼雷是海上作战的一大杀器,无论是舰艇发射,还是航空投放,都具备相当的杀伤能力,运用的好不会比反舰导弹差,而如何反制鱼雷,当然也是个重要的对抗项目。

一般来说,对付鱼雷主要有:机动躲避,鱼雷反制、炮火攻击、诱饵干扰等手段。

“机动躲避”这种技术自鱼雷发明前就一直被运用,没有什么法子比直接避开鱼雷攻击更简单了,而且现代军舰更快速灵敏,而探测鱼雷的技术也更加先进。

但这招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好用,现代许多鱼雷具备了制导技术,单纯的躲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某些鱼雷还拥有空泡技术,能在水中超音速运动,想躲也不是那么简单。

“鱼雷反制”即使用鱼雷来反制鱼雷,人们往往会通过专用拖曳声呐及早发现鱼雷信息,然后发射出比轻型鱼雷还要轻型的“拦截鱼雷”来炸毁来袭鱼雷。

比如美国的“SSTD船舰鱼雷防御系统”(Surface Ship Torpedo Defense System)就是如此,它们为此开发出了专门的小型CAT鱼雷做拦截弹。

但是,鱼雷拦截鱼雷技术并不成熟,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炮火攻击”顾名思义,就是用舰上的火力将来袭鱼雷给解决掉,这种做法同样源于早期的反鱼雷战争,亦是相当的简单粗暴。

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反拦截鱼雷的火力更精准也更有计划性,往往与“导弹拦截水墙”是同一系统,采用的弹药也以火箭发射的反潜深弹为主,舰艇速射主炮、近防炮为辅。

“诱饵干扰”是一种电子攻击方式,它需要配合舰船声呐,投放自航式诱饵发射器和各种静音干扰器,再配合拖曳的反鱼雷诱饵,能在舰船周围形成假的信号,让鱼雷被耍得晕头转向,丧失判别能力,最后发生攻击错误。

目前这种技术相当普遍,但面对那些诡异的定深鱼雷、航迹追踪鱼雷来说,还存在相当多的缺陷。

总而言之,现代反鱼雷技术虽然也在发展,但鱼雷的发展速度也相当快,诞生了如航迹制导等相当多的新型鱼雷,反鱼雷技术仍然是任重道远。

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鱼雷?

和其他袭击攻击兵器一样,鱼雷也是有可能被拦截的,目前拦截防御鱼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软对抗和硬杀伤。软对抗是指使用非接触的手段对鱼雷进行干扰,使得鱼雷偏离丢失目标。代表装备有拖曳式鱼雷诱饵、自航式鱼雷诱饵、噪声发生干扰器等,主要依靠发出噪音诱骗来袭鱼雷偏离目标。

美海军的舰艇就普遍装备有软对抗的“AN/SLQ-25Nixie系统”,这套系统拖拽有两个SLQ-25拖曳式诱饵,能够在距离舰艇400米左右的地方模拟舰船航行噪声,诱导那些被动声自导鱼雷攻击自己,从而保证舰艇本身的安全。

如果来袭鱼雷是主动声自导鱼雷时,SLQ-25拖曳式诱饵也还有招,它会接受分析出主动声自导鱼雷发出的信号特征,然后再模拟这个信号特征传给主动声自导鱼雷,使得后者偏离目标。

不过,不管再怎么聪明,这些软对抗反鱼雷系统往往只能对付声自导鱼雷时,假如来袭鱼雷是采用线导、尾流自导、尾流+声自导复合制导等更加先进复杂的制导模式时,这些软对抗系列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于是乎,采用硬碰硬拦截方式的硬杀伤反鱼雷系统应运而生。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009年启动了硬杀伤反鱼雷系统的研发项目,主要是在“AN/SLQ-25Nixie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套对抗反鱼雷系统(CAT),核心装备就是171毫米反鱼雷鱼雷(ATT),它能够采用硬杀伤的方式拦截所有采用声学/非声学导引的鱼雷。

整套系统研发成功后,第一时间装备到“布什”号航母上进行实验,这套系统也的确不负众望,在当年的一次测试中同时使用7枚反鱼雷鱼雷拦截了7个鱼雷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不过,就在今年二月,美海军发布声明称,这套系统在后续测试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未来几年内所有已装备的系统都会被拆除,一度引发热议。

对比起美国发展硬杀伤反鱼雷系统时的跌宕起伏,苏/俄在这方面却一直比较顺利,大概是因为“硬杀伤”这种模式很对“战斗民族”的口味吧。

在冷战末期,苏/俄就非常具有创意性的把水声鱼雷诱饵和反鱼雷火箭深弹结合到一起,发展出RBU-12000“蟒蛇-1”型火箭式反鱼雷防护系统。如今俄罗斯在它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纸包-NK”反水鱼雷/反潜系统,它的反鱼雷鱼雷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上拦截来袭鱼雷,性能数据颇为出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硬杀伤反鱼雷领域,俄罗斯力压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鱼雷?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自鱼雷诞生以来就是极具威胁的海战利器,如何防御鱼雷的攻击自然也成了各国海军的重要技术课题之一。目前防鱼雷的手段可分为三大类:非杀伤、软杀伤 、硬杀伤

非杀伤:通过各种被动手段来对抗鱼雷的攻击

1.战术机动规避

舰艇发现鱼雷之后,采取变速变向等措施规避鱼雷。舰艇速度的提高可以消耗鱼雷的航程,延长反应时间以采取其他对抗措 施,甚至甩掉低速低航程鱼雷。

同时,舰艇适当转向则可能减小声波反射面积,降低声自导鱼雷命中率。

2.舰艇消磁

舰艇消磁就是对舰艇磁场进行抵消和消除。通过利用绕组或线圈,通入直流电,使绕组产生一个与舰艇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从而抵消舰艇的磁场。

这样可使舰艇免遭磁性引信的鱼雷(水雷)的攻击;同时也可减小舰艇被监测到的可能。

3.舰艇降噪

通过外壳涂消声器材、装消声瓦片、改进舰艇外型及改进螺旋桨设计和制造工 艺,减振降噪等手段降低舰艇降噪。此举可有效增强对自导鱼雷的防御能力。(这点在潜艇上最为重要)

硬杀伤:采取各种措施来摧毁和杀伤来袭的鱼雷

1.防鱼雷网

防鱼雷网是一种古老的防鱼雷措施。由钢索或尼龙索结成,网眼小于鱼雷直径。上沿系有浮体,使网在水中保持垂直状态。可拦阻鱼雷进入港湾,河道、停泊场。

目前,防鱼雷网也可由鱼雷发射管或者专门 的防鱼雷网炮发射,然后在水中快速展开并开始捕 捉鱼雷,通过控制装置或各种引信使起爆装置引爆,摧毁来袭鱼雷。

2.反鱼雷鱼雷

这个很好理解,当发现来袭鱼雷后,判明其来袭的方位,后发射并控制反鱼雷鱼雷到来袭鱼雷处,将其拦截击毁。

3.火箭式深水炸弹

火箭式深水炸弹是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深水炸弹,其射程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发现有鱼雷来袭后,利用火箭式深水炸弹向来袭鱼雷方位,来一波火力覆盖,将其拦截击毁。

4.水雷

鱼雷就好比是一个冲锋的士兵,水雷就像是冲锋路上的地雷。两者碰撞在一起,就是“轰”的一声。

软杀伤:通过各种干扰或诱骗,使鱼雷偏离所要攻击的目标

1.气幕弹

气幕弹内部的发泡剂与海水接触后,形成气泡团 或气泡幕,能模拟目标反射,气泡幕的屏蔽作用还可 以使目标得到掩护

2.噪声干扰器

通过释放大功率、宽频带的水声信号来干扰敌舰载声呐和鱼雷声呐制导系统,以此来防御鱼雷的攻击。

3.声响诱饵

声响诱饵,使声制导鱼雷偏离潜艇而引诱其跟踪的一种假目标。

4.假尾流

舰艇两侧朝前进方向以不同 仰角向海中发射多个反尾流自导鱼雷诱饵。每个反 尾流自导鱼雷诱饵由一团发泡材料组成。发泡材料 与海水起反应产生模拟舰船尾流的气泡云带。这种 假尾流与舰船产生的真尾流应该有交汇点,尾流自导 鱼雷误认为舰船已经转弯,从而跟踪假尾流。3

总的来讲,鱼雷与反鱼雷技术就是一对矛与盾,彼此相互抑制,也相互促进,更是相互依存。而它们的交锋也将持续下去。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鱼雷?

防鱼雷网或深水炸弹,

是反鱼雷的常规手段,

但也只是消极的防御!

反鱼雷积极防御手段:

迅速摧毁鱼雷艇,潜艇!

以及敌方鱼雷轰炸机。

釜底抽薪,猛虎掏心!

这是反鱼雷有效战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