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奇葩军舰?

要求吨位小,作用大,而且奋不顾身

这个世界上的军舰多种多样,出现过很多非常奇特的军舰, 尤其是俄罗斯的军舰。我们知道,如今的世界上,军舰的大体划分是快艇、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但是在俄罗斯却不同,俄罗斯有一些军舰,很难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

图为俄罗斯21631型小型导弹舰。

比如说,俄罗斯海军的21631型“暴徒”级小型导弹舰。本身,小型导弹舰这种舰种在其他国家就是不存在的,这是俄罗斯独有的舰种。21631型小型导弹舰排水量900吨,装备了一门AK100型100毫米速射舰炮,和8单元的3S14U1型垂发,也就是UKSK型武器系统,该系统可以发射3M54“俱乐部”系列亚超结合反舰导弹,以及3M14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还可以发射缟玛瑙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

图为在里海发射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的俄罗斯海军21631型暴徒级小型导弹舰。

21631型小型导弹舰上还装备了AK630近防炮和Igla-1M近程防空导弹,具备一定的近程防空自卫能力。这种小型导弹舰个头很小,但是火力非常强悍,其反舰能力超过了美国海军排水量上万吨的巡洋舰,对地攻击的能力更是超过了许多其他国家的驱逐舰,他的行动非常灵活,能够进入里海海域作战,在2015年10月还参加了对叙利亚境内极端武装的打击行动,在里海发射多枚3M14巡航导弹,这些导弹在飞跃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之后,准确命中了2000多公里外的目标,可见其作战能力之强悍。

图为发射巡航导弹的21631型小型导弹舰,可见其舰体相对于他使用的重型导弹,显得小了一些。

其实,俄罗斯这种舰种划分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存在,在苏联时期,就装备过1234型“纳努契卡”级小型导弹舰,如今还在服役。除了21631和1234型,俄罗斯还有22800型小型导弹舰,他更加强悍,不但装备了8单元的3S14U1垂发,甚至还装备有海基铠甲-S1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使用了综合射频天线,有S波段和X波段两种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双波段雷达(DBR)体制,堪称是小型导弹舰里的宙斯盾舰。

图为刚刚下水的22800型小型导弹舰,它使用了综合射频桅杆,令人眼前一亮。

以上小型导弹舰,说是护卫舰,他太小,说是轻型护卫舰,他火力太重,很难归类为什么标准舰种,还真就是俄罗斯的小型导弹舰这个划分最适合他们。这还没完,俄罗斯还装备了一种叫做1124型的小型反潜舰,舰级为“信天翁”级,北约送其代号“格里沙”级。这种小型反潜舰也很难归类为其他军舰,他的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按说应该属于轻型护卫舰,但是他的任务和护卫舰相去甚远。

上图为22800型和21631型两种小型导弹舰的性能,以及其打击的主要目标(伯克级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美军航母)。下图为阅兵式上的1234型“纳努契卡”级小型导弹舰(前)和22800型小型导弹舰(后)。

这种小型反潜舰,居然装备了1台M-8型燃气轮机,功率为18000马力,在1000吨的军舰上装备燃气轮机的,这还是非常罕见的一例,不过考虑到他专职反潜的任务,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燃气轮机变速方便,加速快。另外他还配备2台M-507型柴油机,作为低速巡航时使用。令人震惊的是,这么小一艘军舰,续航力竟然达到了4000海里,最大航速为32节,可谓是动力性能先进。

图为1124型“格里沙”级小型反潜舰。

武器方面,他配备了2具533毫米重型鱼雷发射管,一座RBU-6000型火箭深弹发射器,反潜火力还算是比较强悍,基本和其他国家的反潜型护卫舰差不多。自卫武器方面,他配备了一门76毫米舰炮、1座AK630近防炮、2座SA-N-8型近距离防空导弹和1座黄蜂-M型近程防空导弹。这些武装对于一艘刚刚达到1000吨的小型军舰而言显然属于重火力了。

图为俄罗斯海军22800型小型导弹舰配置示意图。

这种小型反潜舰,加上上文提到的21631和1234、22800等小型导弹舰,组成了颇具俄罗斯特色的近海作战体系,这些小型军舰功能完整,火力强大,吨位虽然不大,但是打击能力非常强,足以在近海构筑起一个难以突破的防御线,也可以作为支援俄罗斯陆军进攻方向的濒海侧翼的主力,毕竟欧洲的南北两边都是海洋,陆军进攻的濒海侧翼还是需要保护的,由此可见,俄罗斯生产这种小型全能军舰,是充分考虑到自己特殊的作战环境和使用需求的,虽然很奇特,但是很合适,这也许就是军舰的魅力所在吧!

有哪些奇葩军舰?

要同时满足“吨位小、作用大、作战奋不顾身、奇葩”的军舰貌似还真不多,不过也不是没有,从条件中筛选的我脑子浮现的是有“黄水战列舰”之称的037型猎潜艇。虽说是猎潜艇,但是却是干着炮艇的活,392吨的体重,带着2座 双联装57毫米,高平两用炮以及两座双联装25毫炮,两座5管火箭深弹发射器以及两座深水炸弹发射炮。但是在西沙海战当中却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海军4艘小艇暴打越南海军4艘驱逐舰,而中国海军的4艘军舰的吨位加起来都没有越南最大的驱逐舰的吨位大,英勇的人民海军以大无畏的精神保卫着祖国的海疆,并取得巨大胜利。

我中国037型是中国海军在建国时海军“空、潜、快”的发展战略的计划,并不算奇葩。那就来看看一些“小船扛大炮”相对奇葩的军舰,那就是苏联“伊贾斯拉夫”级驱逐舰,这款1300吨的军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居然装着一门305毫米炮,他长长的炮管与它弱小的身躯显得格格不入,并且为了能安全使用还专门设计成了无后座力炮,不然这口径的火炮一炮的后坐力就能把他的小船给掀翻。不过这样的设计是看上去很猛,但是用着却很鸡肋,手心不会做一套的威力只能用于打榴弹,打穿甲弹的威力根本不足。

不过有一款设计不奇葩但却符合其他三个条件的一款军舰,那就是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这款被美军誉为二战最好用的驱逐舰,这款2500吨的军舰看起来不小,但是它对战的却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在1944年的萨马岛海战当中,本护航航母编队与大和的编队不期而遇,为掩护航母撤退护航的三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不畏艰险,迎着大和的编队冲上去开炮、放鱼雷,试图干扰对方的战列舰编队为航母的逃离争取时间,最终被击沉。而大和也因为躲避鱼雷而丧失了击沉航母的机会。

有哪些奇葩军舰?

军舰奇葩这个事情在第二次工业文明刚刚兴起的时候比比皆是,近代海军也是刚刚接触到较完善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和装甲舰,在设计上凭空想象,出现形状怪异的战舰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说:沙俄海军的“圆盘型装甲舰”、英国的“蚊子炮艇”(北洋水师也购买和自行建造几艘),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军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时代,舰型设计已经基本定型,再出现奇葩战舰可就让人匪夷所思了。现代海军最奇葩战舰当属日本的“伊势级”战列舰,提起它首先想到的就是“伊势违章建筑”(比“扶桑违章建筑”略好一点)舰桥乱七八糟的堆积成山,没有一点章法!

“伊势级”建造时间很早,首舰“伊势号”在1917年建成,与“长门”和“大和”相比属于旧式战列舰,排水量38000吨,安装了六座41式双联356毫米主舰炮,与我们熟悉的“大和级”、“衣阿华级”战列舰主炮布置不一样(前二后一)“伊势级”主炮分别布置在舰艏、舰舯、舰艉,给人感觉很别扭!

在海战当中,舰艏或者舰艉接敌时,舯部两门巨炮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但这种布置方式在作战当中可以加强军舰侧舷的火力,比如:与美英战列舰对轰的过程中,在两舰交错过程中“伊势级”舰舯部356毫米巨炮火力,要比英美战列舰舯部仅安装127毫米舰炮强大的多...所以,这种设计还是有些道理的。在舰舯安装两门巨炮还不算奇葩,最奇葩的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寇缺乏“空母”,只好将多艘未完工的战列舰和大型旧式战列舰进行改造航母工程,“伊势号”由于舰体大比较适合改装,改造工程就是将两门后主炮拆除,铺设飞行甲板和安装两个弹射器,但艏部和舯部的主炮保留,这样“伊势级”也就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母战列舰”。“伊势号”空母战列舰可以搭载22架飞机,航行时11架在甲板上、9架在机库内、两架在弹射器上随时起飞,起初是“彗星”俯冲轰炸机,但是只能是从“伊势号”起飞,执行任务完成后不能返回“伊势号”因为甲板太短,只能是寻找舰队里的真正航母...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伊势空母战列舰”舰载机使用频率。

为了更好的提高使用效率“伊势号”换装“瑞云水上侦察机”,该水上飞机可以携带一枚250公斤航弹有较强的打击能力,“瑞云”的使用过程大概是:弹射起飞后去执行侦察/轰炸任务→任务完成后返航到“伊势号”附近的海面上→在水面行驶到“伊势号”的舰舷边上→由舰上的吊车回收到“伊势号”上,经过短暂维护后可继续执行任务。“伊势号”模型,可以看到有两具弹射器和甲板上的“瑞云水上飞机”,这是1943年改造完成后“伊势号”最后的状态,它的一生进行了几次大的改进,舰桥也不断的进行加高,小的改造次数就太多了。1945年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伊势号”遭到美军的轰炸。

总得来看,“伊势号”是大舰巨炮时代的产物,日本人花费了巨资将它建造出来的目的是想在东亚、东南亚,西太平洋方向与美英争夺霸权,但它服役之后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都是以“打酱油的姿态”看着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相互间厮杀!虽然它后来也改装成了“空母战列舰”,但依然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它的作战能力不要说与美军大型航母相比,即便是美军的护航航母它也不如!

“伊势号”身上发生的事情表明,时代变了新军事革命已经兴起,旧有的东西怎样改装也无济于事,必然会被淘汰。

有哪些奇葩军舰?

这个吧

有哪些奇葩军舰?

要说奇葩军舰,要数沙皇俄国的圆盘形军舰了。

1870年,俄国海军部批准建造第一艘圆形装甲舰,1871年12月17日在圣彼得堡的加勒尼岛海军船厂开工,1873年5月21日竣工,被命名为“诺夫哥罗德”号。这艘带有试验性质的军舰建造完工后,拆成零件运到黑海的工厂重新组装,于1874年正式服役。

1871年11月13日,俄海军部批准建造第二艘圆形军舰。为了表彰波波夫在舰队指挥和造船方面的杰出贡献,海军部最终将其命名为“海军中将波波夫”号。“波波夫”号于1874年1月2日开工,次年9月25日竣工,1876年8月加入现役。

由于船底圆平,这两艘战舰稳定性非常糟糕,甚至连1米以上的海浪都无法抵挡,海况略微高一点舰体就会发生颠簸、东摇西晃,非常不稳,影响射击精度。同时,圆形军舰的航行性能不易操纵,不适合在海上使用。

“海军中将波波夫”号于1903年6月4日退役,其姐妹舰在17天后退役。1911年12月,二舰被出售解体。两舰的服役生涯中并没有参加过真正的交战。

军舰是这样的:(看着就像飘在水里的脸盆)

有哪些奇葩军舰?

二战日军的“天才”发明:陆军海防战盆——“浮沉特火点” 。

要说一款既奇葩,又需要同时满足题主所要求的“吨位小,作用大,而且奋不顾身”的军舰。那么,二战末期霓虹国的“浮沉特火点”,恐怕是当仁不让的!

首先,简单来解释下,何为“浮沈特火点”?其实,这就是一个可沉浮的海上炮台。其原理也很简单,战前会由作业母船将其投放到指定的攻击点,事先在水下隐藏起来,然后等到美军登陆舰艇出现后,再浮上水面攻击对方。

日军这款“浮沈特火点”是在1945年初开始设计的。当时日本败局已定,海军几乎被美军打得一干二净。为了应对美军可能发动的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登陆战,于是日军便打造了这款奇葩的军舰。

首先,光从外表来看,日本的这款军舰就已经够奇葩的了。一眼望去,就像是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洗澡盆。而且,它的吨位也确实够小。

日军前后共研发出三型“浮沈特火点”。一型为无动力型,排水量7吨,装备一门20毫米或37毫米火炮,乘员为2人;

二型在一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备了聊胜于无的动力,能以2.7节/水面、1.7节/水下的龟速航行,排水量则增加到排水量20吨,装备一门75毫米火炮,乘员为3~4人;

三型造型就与一般潜艇没啥区别了,不仅略为提升了航速,排水量也达到40吨,能执行对其他浮沈特火点的联络和补给任务。

其次,要说“奋不顾身”。以当时日军那股不要命的狠劲,这一点我相信也是毫无疑问的。要是“浮沈特火点”后来真有机会投入实战,那它们绝对会奋不顾身的朝美军舰艇开火。不过,这些“浮沈特火点”最后的结果,只能沦为一个个海上棺材,而上面的小日本,自然是有去无回的。

最后,有争议的是“浮沈特火点”的实际作用。事实上,日军的“浮沈特火点”不仅造型奇葩,就连操作也狠奇葩。从上浮到乘员出舱,再到装填、瞄准,最后到开火。这一些列的操作既复杂又耗时,就这种龟速,压根没什么突袭的效果。何况,人家美军也不是瞎子,恐怕这些“浮沈特火点”刚浮上水面,都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美军舰艇上的舰炮和机枪、或是美军的空军打得个稀巴烂了。

但是,以当时日本的状况,也就只能设计这种低成本的军舰了。虽说实战意义不怎么样。可要是真有必要,在自家近海大量释放出来,倒也有可能吓唬吓唬美军。再说,日本“浮沈特火点”当时更多的作用,其实是充当一种心理安慰,继续糊弄军民坚持抵抗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过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