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二战时期美国一共建造了150多搜航母,其中包括了舰队航母26艘,轻型航母17艘,以及护航航母120多艘,光是博格级和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就造了95艘。相比而言,美国现在造一艘航母需要3-4年,而且航母总量也不过11艘。
图为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建造的最成功、最大的舰队航母:埃塞克斯级(上)和中途岛级(下)。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点:
首先,现代的超级航母技术上要比二战的护航航母复杂太多,建造难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护航航母是二战时期出现,二战结束后就迅速被淘汰的一种小型航母,他们基本都使用了商船船体进行建造,比如使用美国大量建造的自由轮进行改造,这些护航航母排水量往往不超过万吨,只能搭载10-30架舰载机,主要用于弥补美国海军航母数量的不足,加强美国的护航兵力、反潜兵力和两栖作战兵力。
上图为美国的自由轮,下图为以自由轮为基础大量建造的博格级护航航母。
护航航母不仅使用商船改造,而且结构也很简单,他们不装备复杂的雷达、导航系统,不装备完整的航空支援系统,仅仅是在商船上架起一层木质的飞行甲板,增加一个升降机,就摇身一变成为航母,因此这样的军舰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造价低廉,更关键的是,可以生产的造船厂很多,完全可以在全国各个大小船厂同时开工建造,因此建造速度也非常快。
上图为自由轮的结构图,下图为美国二战时期大量建造自由轮的场景,自由轮结构简单,非常易于建造,但是生存性很差,美国护航航母就是以其为船体改造出来的,可见结构多简单。
反观现代航母,尤其是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大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有全金属甲板,复杂的雷达、导航等电子系统,完整的航空支援系统。以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为例,他的电子系统包括舰艇自防御系统(SSDS)、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航空数据管理与控制系统(ADMACS)、导航数据网络(NDN)、综合舰载网络系统(ISNS)、综合语音网络(IVN)系统、外部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联合预警与报告网络(JWARN)等组成。
图为美国独立级护航航母,他能稍微比博格级强一些,但是也很小、很简单。
这些电子系统采用开放式、全分布式的结构,使用FDDI光纤局域网连接,其中包括比较关键的VSR远程对空警戒雷达、SPY-3多功能X波段雷达、AN/SLQ-32电子战系统;导航传感器系统结构、中心化敌我识别系统、协同作战系统(CEC)、作战部队电子战训练器(BEWT)等。另外,福特级航母还装备有小型化紧凑式的核反应堆、大功率蒸汽轮机、电磁弹射器系统、新型阻拦降落系统等,这些设备是二战航母根本没有的,因此从建造难度上也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别的不说,就是吨位都顶10余艘博格级护航航母了。
其次,二战时期的美国面临的军事压力巨大。二战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被日军偷袭,损失了一大半的主力战列舰,实力大损。这个局面下,美国海军开始迎战日本联合舰队,如果在战列舰损失过半的局面下,再输掉航母对决,那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就灰飞烟灭,日本联合舰队将能够长驱直入攻击美国的西海岸。于是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美国只能动员全国力量投入军事工业,如果不是全国动员,美国在二战中也不可能造出150多艘航母。
图为美国二战中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也是自由轮改造而来。
现在则不同,美国稳居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宝座,多年来很少有国家能够撼动美国的海上霸权,因此美国对航母的维持数量不再有太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从20艘一路减少到11艘,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缩减数量,由此可见美国如今在军事方面还是很自信的,所以也就没有维持太大的航母部队。
上图为和小鹰级航母CV66美利坚号停在一起的二战埃塞克斯级航母,可见其差距很大。下图为埃塞克斯级航母,是美国二战时期建造的最成功的航母。
最后,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是二战美国那个世界第一的工业国了,美国的经济如今几乎全靠金融业和第三产业,二产的造船业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是我国,接下来是日本、韩国等国,美国的商业造船逐渐落伍,导致和造船有关的产业链大量的凋敝,随之带来了造船成本上升、造船的规模下降,也影响到了海军造舰。
图为建造中的福特级航母,美国目前只有两个船厂有能力建造这样的超级航母。
如今的美国,只有英格尔斯、巴斯钢铁、纽波特纽斯三个造船厂可以建造军舰,其中可以建造航母只有英格尔斯、纽波特纽斯两家造船厂,每一个造船厂都只能同时开工1艘航母,因此最快也只能同时开工2艘航母,所以美国海军的建造能力大大下降,再也无法重现二战时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的造舰狂潮了,所以美国现在只能保有11艘航母,这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纵横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战时期的航母跟现在的航母天差地别,一个是现在属于和平时期,军费有限。
二战时期的航母跟现代航母的天差地别
航空母舰这种改变海军作战形态的军舰,并非我们想象的,先有了把飞机放在船上的思想,然后再去制造军舰,而是在当时已有军舰的情况,发现如果能够搭载飞机,一定会增加海军的战斗力。
说白了,这不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是随着制造的船越来越大才有的想法!比如早期的航母英国由运煤船改建成航空母舰,排水量为7450吨,可以搭载10架水上飞机,所谓的水上飞机就是飞机并不是从甲板上起降,而是在水上起降,航母只负责运输,包括张作霖时期东北海军改造的镇海号,也是运输船改造的航母,可以搭载8艘水上飞机。
1918年英国海军还开建造“竞技神”号航母,这是首次采用岛式结构的航母,奠定了现代航母的基本结构,一直到1923完工,排水量达到10950吨,服役时可搭载15架飞机。1922年日本诞生的凤翔号要比英国的竞技神号早一年,所以被称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排水量达7470吨,搭载21架飞机,但是该舰的结构并不是很合适,后来还把岛给拆了。
航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迎来他的春天,包括德国这样的传统陆权国家,希特勒还想建几艘航母跟英国嗑一下子,结果后来也没建成。
在二战期间,美国建造了155艘航母,日本能够参战的航母达23艘,但是这里面大多数航母都是从商船或者运输船改造而成,搭载的飞机很少,战斗力不强,美国真正主力作战航母也就几十艘。在当时,航母的吨位很少,一般来说,能够达到3万吨就不错了,像日本在最后建造的信浓号,排水量达到6.2万吨,是当时世界第一大航母。当时建造航母就跟建造运输船一样简单。
但是二战后的航母就不一样了,就像手机升级换代一样,随着APP需要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你的运行内存不够大也不行。
对于航母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飞机,搭载飞机是航母战斗力的重要标准,现在服役的舰载机,轻的也要10吨起步,二战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不过1.68吨,也就是说,现在同样搭载二战时期一样多的飞机,航母的排水量也要达到过去的6倍以上。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排水量第一的尼米兹航母吨位为10.42万吨,比二战时期基本要大三倍以上,但是由于舰载机的不断发展,对航母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现在造出航母本身就已经很苦难了,更困难的是能够和航母配套的这一系列东西。
如果要是在战争时,为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不计代价的投入军费,但是现在是和平时期,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投入大规模的军费保持那么多的航母舰队是没有用的,现在一般国家的军费只有3%左右,在建造完航母后,后期的维护和人员训练的钱更将是持续投入的。
美国最新想要建造的一艘航母,光预算就在420亿美元,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民国国会和民众甚至猛烈抨击还为开建的航母,在这种发展下,估计以后的航母真的是越来越少了,玩的都是高尖端了!
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谢谢邀请!美国在世界现代军事史素以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著称,在二战中美国甚至制造了规模高达155艘航空母舰,超过一万架飞机,支撑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场等世界多个区域的海战,而现在美国建造一艘“福特”号却是一拖再拖,那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总结原因如下:
(1)二战时建造的航母与现在的航母的建造难度和成本不可同日而语。二战时美国制造的航母,如“埃塞克斯”级航母,可以说大多数都是轻型航母,排水量低且建造技术水平低,为了战斗需要,美国还将大量的商船改造,建成护航航母,其成本与现在的航母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现在美国建造的航母全是排水量10万吨以上的核动力超级航母,各种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集中于一艘舰艇之上,电磁弹射、光学助降器、核反应堆等都是二战航母所没有的技术,搭载的舰载机也是价格昂贵的美制舰载机,这些固定翼舰载机的成本也远远高于二战时的螺旋桨战斗机。一艘福特级的造价高达120亿美元,以美国现在的财力,建造二战时那种航母也是可以建造很多数量的,然而,福特级航母的成本是除了美国以外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承受得了的。
(2)美国现在军费比例占GDP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二战时期的水平。在二战中,美国整个国家都投身于战争之中,甚至汽车工业都为军工让路,那时候的军费比例高的出奇,全国都投身于军事装备的大规模建设中,所以出现了数个礼拜建成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神话。而现在,美国军费虽然占GDP比例在全球还是算是高的,但是没有达到二战时的水平,国会会仔细审核砸在军备上的每一分钱。(3)目前全球处于和平发展的大潮流之中,虽然仍有部分地区有局部战争,但是美国海军建造航母就是维持战略投送和地区威慑的目的,美国没有数个礼拜建成一艘航母的压力。美国目前还有十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全球的各个大洋巡航,作为美国战后最强的航空母舰,福特级完全可以精工细作。
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二战期间,美国的确造了155艘航母,为其积累了世界最丰富的航母建造经验,以至于现在何造一艘航母一点都不费力,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吹纳米级别那么大的灰的力。
目前, CVN21“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CVN -78)正式服役,第二艘和第三艘舰也将相继建造完成,美国海军拥有建造航母不费吹灰之力的底蕴。作为美国海军专门负责航母相关业务的主管部门,航母项目执行办公室全面负责现役和未来航母的建造、采购、运行、维修和管理,同样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美军建造航母不仅不费吹灰之力,还引入了全新的舰载装备。一是“重型在航补给”(UNREP)。该系统比已经沿用40年的“标准强化补给停靠方法”(STREAM)效率更高,可以处理的负荷量提高了一倍,在5级海况(浪高1.8米,风速8.6~10.8米/秒)下的装载能力为5.4吨,而且处理速度更快,可以减少航母脱离战斗状态或主要任务的时间。
二是电磁弹射装置(EMALS)。该系统是1D类ACAT采购项目,用以替代现役的蒸气弹射系统,美国KATO公司、奥丁堡集团公司、通用工具公司、Neeltran公司和QinetiQ公司等23家公司也参与了马达安装和动力控制等工作。电磁弹射装置的发展与验证(SDD)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由美国海军航空兵(NAVAIR)负责,采购由海军舰艇建造和改装(SCN)预算提供支持。
三是先进飞机回收系统(AARS)。“福特”级用先进飞机回收系统取代传统的拦截索,满足返航重量日益提高的舰载机的需求。AARS系统包括动力适应子系统(PCS)、能量吸收子系统(EAS)、冲击吸收机械(SA)以及平均牵引(DF)等部分,能够回收所有现役的未来的航母舰载固定翼飞机,每艘航母包括8部电动机,支持飞行甲板上的4条拦阻索(一般使用3条),其中2条拦阻索支持防撞路障拦阻。除了CVN-78“福特”级之外,CVN-68“尼米兹”级也将陆续换装AARS系统。
四是防空与自卫系统(AAW/SD)。“福特”级航母能够防御近程、远程、低空和高空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ASCM)袭击,多频带反电子对抗(ECCM)技术,反舰(ASuW)能力方面对敌方水面集群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ASW方面具备了很强的潜望镜探测和识别能力,即使非常小型的潜望镜露出水面时间极短也能精确探测,而且识别错误的概率非常低。反舰炮战方面,能够进行“舰炮发射地点实时探测”。战场识别,合成孔径雷达能够进行瞬时距离/多普勒成像,能够进行敌方攻击数量评估和机动探测,具备双频被动跟踪能力,而航母不发出任何电磁信号。造航母,谁费劲谁知道。
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历史小挖客说:首先,美国现在的航母数量够用了,其次、150多艘二战航母中大型的也不多。还有现代航母因为战机的原因,复杂和造价比二战航母高得多,造起来不容易。
二战航母中真正大型的不多二战美国海军造了的150艘航母,其实分为好几种。其中吨位最大、载机100架的舰队级航母,只有不到30艘,被戏称为“月刊”(每月下水1艘),典型的是下图的“埃塞克斯”级,还有更大的“中途岛”级。埃塞克斯也只有3万吨,为现代航母的1/3。
而“周刊”是略小一些的是基于巡洋舰的舰体改建的,差不多每周1艘,约30艘,由于是巡洋舰改的,航速可以跟上主力,也被当主力使用,如下图独立级
其余的都是“日报”,几乎每天可以下水一艘,舰体基础是大名鼎鼎的“万吨轮”,航速慢,载机少,不用于1线作战,主要是护航,也被称为“吉普”航母。
可见,二战航母造得轻松,主要还是便宜的居多,不是主力
现代战机和航母复杂性和造价直线上升复杂性和造价不光体现在现代航母上,航母毕竟只是平台,战机的复杂昂贵才是根本原因!二战美国海军的主力战机“地狱猫”“海盗”等,单价不到10万美元,总共生产了近3万架。而现在F-18E是数千万美元!航母造多了,装的飞机就要多,财大气粗的美帝也受不了啊。
美国深入研究过,航母造多大才合适,发现现有的10万吨级航母,是在战斗力、造价等方面综合性能最好的。如果减少吨位,虽然造价可以降低,数量可以更多,但载机受小航母限制,性能下降,载机数也不划算。简单说,即使3艘4万吨的“戴高乐”级,如下图,综合战斗力也比不过1艘10万吨的“福特”级。
所以,美国坚持建造大航母,建造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而同样道理,我国现在也不会在意6万吨以下的航母。
美国航母数量够了现在毕竟不是二战,全面战争的二战是多多益善。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海军的军事实力一下子显得过剩。仅凭借现有的这些10万吨级航母,全世界其它国家海军加在一起也打不过,因此掌握预算的国会也认为没有必要再增加数量了。
二战时美国一口气造了155艘航母,为何现在造一艘航母都费力?
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真正执行舰队决战的是美国的大型航母和轻型航母,他们的数量加起来并没有155艘,还有不少护航航母。虽然同样被称为航空母舰,但这些航母并不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建造的,而是根据美国海军的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装而来。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建造的航空母舰大致有三类:
护航航母:保护运输船队安全,执行侦察、反潜、对地攻击等作战任务的轻型航母,有时会充当运输舰用来运送舰载机、车辆等军用物资,是海军中的多面手。
轻型航母:大型航母批量服役前,填补海军舰队航母空缺的小型快速航母,应急性质较强。
大型航母:伴随海军舰队一同行动,进行海空决战的大型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核心。
这几类航母间战斗力迥异,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和难度水平也各不相同,建造起来差异巨大,有的两三个月内就能下水形成战斗力,有的则超过了一年以上。
护航航空母舰(CVE)
护航航母是由万吨民用商船的船体改造而来。因为当时的舰载机重量轻,对跑道的要求不高,所以改造起来也相当容易。早期的护航航母就是在削平民船的上层建筑后铺设一条飞行甲板,有时候连甲板都是木质的。护航航母也没有标志性舰岛,不具备指挥和引导舰载机空战的能力。后期的护航航母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增加了舰岛设计,但仍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护航航母的船体内部按照民船的标准生产,没有类似军舰的隔舱化设计,整体水平十分简单。
早期的护航航母直接加装飞行跑道即可
按照这种设计下建造的航空母舰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可言,只要当时有能力建造大型舰艇的国家都可以批量改造护航航母。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基础,美国在建造的速度非常快,一艘护航航母从上船台到建造完成仅用两个多月即可。整个二战期间从美国船厂下水了117艘护航航母,平均不到3个星期就有一艘下水服役,成为了美国建造最多的一类航母。
因为护航航母由民船改装而来,航速偏低,抗损能力差,因此不仅很难伴随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行动,而且生存力低下。在实际应用中,美军就将护航航母被注册为护航舰艇而非作战舰艇。使用上护航航母往往会被分派执行保护运输船队的任务,去欺负毫无还手之力的潜艇和没有防空能力的地面部队,很少直接参与正面的海空战斗,否则损失惨重。1944年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美军6艘护航航母及伴随驱逐舰遭遇日军战列舰编队突袭,经过殊死血战逃离险境,但也付出了2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沉没的惨重代价
卡萨布兰卡级是美国建造最多的一型护航航母,其同样是在民船基础上改装而来,在一年的时间内就有多达50艘建成下水。
轻型航空母舰(CVL)
美国的轻型航母主要由轻型巡洋舰改造而来,其设计思路基本遵循护航航母的改造方案。拆除原有主炮,在上层建筑顶部加装飞行甲板,更改烟囱位置,增加机库和升降机,设计安装一个全新的舰岛用以引导和指挥舰载机。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对轻型航母的改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计水平,但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将一艘巡洋舰改造为轻型航母大致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二战时期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均具备改装轻型航母的技术和水平,真正的差距则是各国间工业基础的强弱,以及对轻型航母的定位和需求。美国利用克利夫兰级级轻型巡洋舰改装了9艘独立级轻型航母,日本也利用军舰改装了多艘轻型航母。
由军舰改装而来的轻型航母虽然在排水量和载机数量上和护航航母不相上下,但在航速和防护上都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伴随海军舰队高速航行,美国建造的轻型航母是大型航母服役前弥补舰队空中力量的应急产品。
独立级轻型航母
大型航空母舰(CVB)
最难建造的当属大型航空母舰。
大型航空母舰要么由大型战列/战列巡洋舰改装,要么是全新设计。这些航母不仅排水量、载机量巨大,航速还要跟得上舰队作战,而且拥有完善的防空火力和厚重的装甲,舰体内部完全隔舱化,损坏管制能力一流,抗沉性极强。巨大的舰岛内部安装了大量的通讯器材和各种电子设备,既能指挥引导飞机起降作战,又可以作为整个编队的指挥作战中心使用。另外,大型航母还安装了弹射器和拦阻系统,可快速起飞和回收舰载机,整体作战效率远高于轻型航母。总体来说,建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难度不亚于建造同吨位的战列舰,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美国列克星敦级航母由列克星敦级战巡改装而来
大型航母的建造时间很长,即使战时的美国投入全部精力,一艘大型航母从开工到下水也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如果再加上舾装和人员的训练,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正式服役。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总共建造了大型航母24艘,而难度很低的护航航母则建造了113艘,差距可见一般。
即使是资金雄厚、工业发达的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也只建造了17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用于作战,同吨位的航母日本则仅有6艘。
最后总结一下,可以说在二战时期建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也颇为不易。美国名义上拥有155艘各型航母,实际上除去117艘护航航母外,真正用于正面决战的也只有38艘航空母舰(27艘大型+11艘轻型)。也就是说在整个战争时期美国人举全国之力,才建造了27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还觉得造一艘航母容易吗?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