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拥有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2.6万吨,以后有可能建造10万吨级航母吗?

日本对于航母的孜孜追求是世人皆知的,除了如今日本已经开始改造的首艘“防卫性航母”出云号,日本早在之前几年就先后建造了大隅级船坞登陆舰和16DDH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可以说舰型构造越来越像航母,大有不造出航母不放弃的决心和毅力。

图为日本16DDH直升机航母。

22DDH排水量2.7万吨,可以搭载20多架各类型直升机作战,改造为防卫性航母后,可以携带10架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拥有一条滑翔起飞跑道,也可以使用垂直起飞的方式,但是F35B糟糕的作战性能使其只能用于攻击作战领域,对空、对海作战能力都比较差,F35B尺寸在F35三个款式中最小,而且挂载能力较差,飞机死重较多,飞行速度最慢,超音速都难,飞行距离较短,垂直起降下作战半径不超过500公里,绝对算不上优秀。

图为日本大隅级船坞登陆舰,外观也非常接近航母。

目前,日本已经确定开始将22DDH出云号直升机航母改造为可以起降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防卫性航母”,首开二战后建造航母先例,今后也必然会选择建造大型航母,只是个时间问题。不过,就目前来看,日本距离建造真正的大型航母,还有很多技术没有过关,而且指望以进口装备堆砌出自己的航母,需要面对的困难还是很多。

图为22DDH出云级直升机航母。

但是就是这么一艘“防卫性航母”,却让战后的日本海军首次拥有了海军固定翼舰载战斗机,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日本随后便可以以此为基础,研发更大、更多的航母,这也都是可以预见的。从组成航母的各个子系统来看,日本缺乏的是舰载机、弹射器、航母用蒸汽轮机、大型燃气轮机、大功率柴油/燃气轮机发电机等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不是无法突破的关口,只要日本下定决心,还是可以研发出来的。

图为22DDH出云级和16DDH日向级的大小对比,可见日本的直升机航母越造越大,迟早会演变为真正的航母。

任何装备的发展,都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日本的航母从2.6万吨不可能一次性发展到10万吨的大型航母,期间很可能以4万吨、6万吨两种吨位为过渡,并且从滑跃起飞逐步过渡到弹射起飞,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也许需要10-20年的时间,但是笔者相信,日本这一步一定会迈出去,因为这是日本这个海洋国家想要强大的必由之路。

日本拥有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2.6万吨,以后有可能建造10万吨级航母吗?

最近日本2.6万吨的“出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要改造成可以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轻型航空母舰使得好多网络上的“日本友人”一阵高潮,甚至他们某些人高呼,10万吨的航母对日本来说也是分分钟而已

日本造“尼米兹”就跟造汽车那样快,

但日本真的有这个实力吗?对于日本发展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无论从目前的政治环境和技术层次上都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本距离10万吨的航空母舰非常遥远。任何武器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作战舰艇吨位的提升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技术上巨大的提升,所以万万不能认为能造2.6万吨的轻型航空母舰就能造10万吨级的重型航空母舰。

日本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战后的日本军事力量发展是受到严格管控的。虽然我们从表面上能看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装备是比较精良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日本的海上作战力量是存在两个极端,强项太强、弱项太弱,其海上反潜和反导力量基本是全世界仅次于美国,与美国第七舰队共同组成全球最大的海上反潜团队。但弱项是完全没有远程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其主战反舰导弹仍然是美制“鱼叉”和日本国内“山寨”的90式,都是射程在180公里内的亚音速反舰导弹。

海上自卫队“严重偏科”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日本只是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海上作战力量的补充而存在的,其海上力量的发展取决于美国而不是日本自己。根据《和平宪法》以及1951年在旧金山签署的《日本安全保障条约》,日本是绝对禁止发展任何带有进攻性和战略性武器。但是随着苏联在太平洋地区的威胁日益强大,为了阻止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太平洋地区,美国允许日本发展反潜力量作为美国海军的补充对苏联潜艇进行拦截,所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力量一步步提升,除了常规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护航驱逐舰)之外,日本一直发展所谓“直升机驱逐舰(DDH)”用来保证编队中的反潜直升机数量。而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消失,但是太平洋地区的潜艇威胁依旧存在,所以美国依旧允许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力量不断扩充,到现在发展出可以携带超过10架直升机的“出云”级和“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而反导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是除美国海军之外唯一装备SM-3“标准-3”海基中段拦截弹的海上力量,这是要应对朝鲜半岛、俄罗斯以及中国强大的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可以直接威胁美国本土。这就等于美国在借日本的手来保证美国本土的核安全,因为中段和初段拦截是成功率最高的拦截时机。这样,在美国需要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卫队造就了强大的海上反潜和反导实力,就这两个方面来说世界上除美国之外并没有谁能与日本相抗衡。

但是,美国放纵日本海上力量发展都只是选择性的,选择前提就是“美国需要”。就上述的反潜和反导来说都是为了保证美国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但是其他直接能威胁美国的方面则严格被美国控制,比如完全不具备的对地攻击、“阉割”的宙斯盾系统、中近程的对舰打击。在面对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海上力量强势的崛起,仅仅凭借第七舰队1艘航空母舰显然不够,所以美国再次需要日本作为“炮灰”冲在前面,替美国“挡子弹”,这样2.6万吨的“出云”级就在美国的“默许”下成为可以搭载20架F-35B的轻型航空母舰。但是日本可以继续向上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现阶段美国只需要日本替他“挡枪”,如果日本发展出5万吨以上的中型航空母舰,此时就会对美国的海上力量形成对等的挑战实力,等于直接威胁美国,所以短时间内美国根本不会允许日本发展大中型航空母舰。

从技术上讲,2.6万吨的轻型航空母舰不能等同于10万吨级的重型航空母舰,吨位决定配置、吨位决定承载能力。就目前来看,世界全部轻型航空母舰都是采用垂直/短距起飞+垂直着舰模式运作舰载机作战,所以舰上并没有搭载关键的弹射器和阻拦系统。然而恰恰就是弹射器和阻拦索成为现代航母高效运作的2种关键性系统。

弹射系统:弹射系统极大的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和技术积累,它的弹射器缸体,整条缸体是多节组合,由于缸体和活塞是处于频繁的往复运动,长时间受到高温高压蒸汽侵蚀,所以在弹射器研制过程中可靠性是极为重要的。但所谓“可靠性”目前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载荷试验进行验证,验证过程中不断改进最终达到最优解。这个验证过程短则三五年,长的达到10年以上,极为费时费力,即便有钱也不是短时间能够研发出来的。目前真正有成熟弹射器制造和使用经验的国家只有美国,法国使用的C-13-3型弹射器也是由美国进口。

阻拦系统:另一种航空母舰的重要系统,保障舰载机以常规滑行模式降落。然而阻拦系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几根钢丝绳,除了表面能看见的钢索之外还包括括滑轮缓冲系统、阻拦器系统、钢索末端缓冲系统、复位系统、冷却系统等等组成。整套阻拦系统涉及到材料、液压、机械、电子等等方面,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世界上拥有阻拦索技术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其中最为成熟的是美国和中国,俄罗斯自己的产品也是故障不断。

动力系统:考虑到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还要驱动3-4条弹射器工作,为了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显然输出动力要达到25万马力以上。对于2.6万吨的“出云”使用的是4台LM2500型燃气轮机,单台输出动力3.5万马力,也就是需要至少8台LM2500才能满足10万吨的航空母舰正常运作,所以仍然采用燃气轮机显然不合适。这样能够入选的只有锅炉+蒸汽轮机或核反应堆+蒸汽轮机,要求单台蒸汽轮机输出动力为6万马力以上。即便使用核反应堆+电力推进,舰用核反应堆涉及到体积和热功率的平衡点,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成熟的舰用核反应堆。

弹射器、阻拦索、大型蒸汽轮机、核反应堆显然根本不是2.6万吨的轻型航空母舰所具备的技术,每种技术都够10年以上的研发时间。就算我们抛开政治因素,仅从技术上考虑日本短时间内拥有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非要打造成10万吨级只能飞F-35B的滑跃起飞航空母舰也不是不可以,无非就是继续扩大“伊丽莎白女王”,但是有意思吗?美国海军在舰载机选择上依旧还是采用了弹射+阻拦的F-35C而不是能垂直起降的F-35B,二者运作效率和打击半径显然都没有对比性。

有人说日本二战就能造航母了,现在肯定也能。凡是有这种想法的都是没有在研发岗任过职的,先不说二战那群木甲板航空母舰已经不能起降喷气式战斗机,单单说二战造过航母=现代也能造大型航母这种说法有多可笑。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对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就怕“断档”,什么叫断档?以前你搞成过,中间没再继续发展或者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搞出来,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导致这个国家或企业在技术上和别人形成技术代差,自身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技术。而日本就是这种情况,虽然二战研发过航空母舰,但是二战后世界航空母舰技术至少推进3代,而这重要的3代日本全都错过技术发展,想要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航空母舰几乎是从头开始。所以不要认为以前的东西放到现在也是一样,技术差距实在太大了。

所以日本目前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在美国的大框架和作战体系内做好日本该承担的责任,至于其他的全靠美国进口也不能躲过美国的监察,不管从技术上和政治上日本根本不可能拥有10万吨级的超级航空母舰。

日本拥有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2.6万吨,以后有可能建造10万吨级航母吗?

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吨位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满载排水量超过2.6万吨。而且还有不少人怀疑出云级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吨位,主要理由是出云级的舰长248米,舰宽38米;反观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舰长257米,舰宽32米,尺寸跟出云级差别不大,满载排水量却高达45000吨。两相比较之下,出云级似乎的确存在隐瞒吨位的嫌疑。其实这个问题纯属是吃瓜群众们想得太多,出云级和美/国级的设计思路不同,两者的舰体结构差异较大。

美/国级是典型的两栖攻击舰设计,飞行甲板没有外飘,舰体更加厚实饱满,能够更好地容纳各种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两栖登陆装备。出云级则是以反潜为主的直升机母舰,强调多架直升机同时起降,飞行甲板外飘明显,舰体空间相当有限,看起来尺寸跟美国级差不多,实际上体量并不是同一个层级,所以出云级的2.6万吨满载排水量应该还是基本靠谱的。根据日本防卫省的最新计划,准备采购一批F35B配备给出云级,使之成为具备固定翼航空战力的准航母。

然而出云级即便能够装备固定翼战斗机,由于其舰体设计的先天不足,载机数量只有8-12架,而且不能搭载固定翼预警机,充其量相当于二战时期的护航航母,肯定不是日本追求的最终目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本必然会建造吨位更大的正规航母。那么日本海自的目标舰是否有可能就是类似尼米兹级、福特级那样的10万吨级超级航母呢?从日本威胁论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忽视日本有这种野心。不过从客观现实条件来看,日本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10万吨级航母的造价和维持费用太过昂贵,远远不是日本现有的军费开支能够承担的。尼米兹级单价超过50亿美元,福特级航母单价超过130亿美元,如果按照日本的军工成本,这个价格至少翻番,后续的训练、保障、部署等花销更是天文数字,以日本目前的经J状况和运行体制,突然大幅增加军费来搞超级航母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超级航母,就是4-6万吨的中型航母,都只能属于中远期规划,至少先得列入防卫计划大纲,才能开展相关的论证和预研。

其次日本自身的防务需求也用不着这样的“超级恐龙”。一艘超级航母的背后都有一套独立完整的作战体系支撑,包括海、空、天、电、潜等等。日本的作战体系仅仅只是美方的附庸,根本轮不到超级航母及其配套海上战斗群发挥作用,纯属毫无意义的屠龙之技。脱离美方的掌控和荫庇,构建属于日本自己的作战体系,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日本找准自己的定位,搞一款女王级或者戴高乐级的中型航母还是问题不大的,美方也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于不属于自己的大国重器还是敬而远之为上。

作者:刻雨无痕

日本拥有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2.6万吨,以后有可能建造10万吨级航母吗?

出云级直升机航母长248米,宽38米,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6,000吨至27,000吨之间,考虑到瞒报情况也不会超过3万吨。

而且日本的工业基础无法满足10万吨级航空母舰的建造。

以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为例推算日本大型航母制造能力

SCB-125改装后的埃塞克斯级舰长,272.6米,舰宽 58米,两具c11型弹射器,装备4组mk7拦阻系统,一条角度为8.5度的斜角甲板。满载排水量36,380吨。

而美国在战后航母,截至目前为止,共计拥有,6级39艘航母,而且直到福特级航空母舰,美国的航母才真正迈进了10万吨级的大关。(要注意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虽然说被称之为10万吨级的正义,但是美国所使用的吨位是短吨,一短吨约等于0.9吨)

经历过中途岛,福莱斯特级,小鹰级,企业级,尼米兹级,才开始了十万吨的正义。

而考虑到小鹰级企业级尼米兹级,实际上这都是在小鹰级航空母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改造,所以说可以近似的看作小鹰级有10万吨级的潜力。(小鹰级和企业级航母最大的区别在于小鹰机是常规动力企业级是核动力,尼米兹和企业的最大区别也是动力,而截止到福特级,其吨位变化也不过是因为反应堆的重大变化所导致的,实际上从小鹰到福特,机库面积一直在6900平米左右徘徊。)

而且诸多美国航母实际上在长度上并无任何变化,仅仅就是舰体丰满程度以及飞行甲板轮廓,武器平台的优化。

也就是说这系统成体系的超级航空母舰是小鹰机或者说前级的福莱斯特级。

而美国过渡到10万吨级航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波莱斯特级上也是出现了诸多例如飞行甲板布局,升降机布局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直接到抄美国航母,但是外观可以照抄,内部就无法照抄。

而且2万吨级和10万吨级航空母舰的内构造方面差距很大。

无论是大跨度的飞行甲板,还是要求更高的飞行甲板强度抗冲击能力更强的拦阻索抬举能力更强的升降机,更大吨位的武器升降机等等均需要进行攻关,而且轻型航母往往仅能携带较为少量的航空燃油,而超级航母携带的燃油数量几乎是成倍成倍的增长。

这些问题无法忽略。

如果做航母这么容易的话,苏联至于头疼了那么久?

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造完2万吨就到10万吨,实际上别说造2万吨和造10万吨的航母了,在2000吨的护卫舰和到1万吨的巡洋舰之间,这都需要经历一番探讨。

日本拥有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2.6万吨,以后有可能建造10万吨级航母吗?

日本现在没有必要建造排水量10万吨级别的航母,另外日本的能力也有限,想要建造10万吨级别的航母,恐怕还需要至少二十年时间,并且航母的各种配套设施日本短时间内也不具备。

并且日本发展航母并不是说想要发展就发展,因为众所周知,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在二战后受到了限制,军事发展是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此外虽然美国的军事力量强大,但是依然对日本有所顾忌,毕竟二战时候,日本给予了美国巨大的战争伤亡,日本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美国要是不限制日本的发展,再次威胁美国并不是没有可能,所以美国也一直提防着日本。

日本想要发展航母,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不可能由排水量2.6万吨的直升机护卫舰或者说“准航母”一下子就跳跃到10万吨级别的航母,日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手上已经服役的两艘“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实际上是直升机航母)改成轻型航母。

有消息表明日本已经在对“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正在进行改装,“出云”级已经进入船坞,改装的重点主要是甲板和舰载机的助降系统等。下图就是已经进入船坞“出云”级。

目前日本已经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订购了F35B型战斗机,这是一种可以垂直/短距起降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非常适合在两栖攻击舰和直升机航母上使用,使得它们具有航母的能力。

“出云”级改装成功后,日本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建造真正的航母,排水量应该也不会超过5万吨,属于中型航母,舰载机可能由F35B型变为F35C标准的舰载型。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超过10万吨的航母只有美国拥有,并且在未来十年时间内这个现象也不会被改变,下一个拥有10万吨级别航母的国家自然不言而喻,还轮不到日本。

日本拥有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2.6万吨,以后有可能建造10万吨级航母吗?

“出云”入役被改造,美国要助其加装弹射器,助力日本造航母的意味甚为浓厚。说到底“出云”满载排水量无非2.7万吨,要发展更大的航母,世人不仅一问,比如10万吨,有没有可能?魂舞大漠的看法有两点,一是日本不具发展10万吨的现实环境,二是不具备技术条件。以下试做分析,看看是否如此。

我们知道,日本战后快速发展,是在美国帮助下实现的,多少名星装备,也贴上了先进的商标,但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多受美国限制。一个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日本,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不免要看人家眼色。比如日本的反潜和扫雷技术,在亚洲称为第一,同时也要看到,这两项技术也是海战当中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美国把技术给了日本,适当放宽技术限制,即说明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没有任由日本放开手脚。就是“出云”级,没有美国提供的舰载机F-35,根本谈不上什么战力。

日本曾经是发展过不少航母,但过去与现在,在技术上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如船体结构,动力制造,舰载武器等等,日本都缺乏相关技术。如果从现在开始研究,也并非二十年内能可搞定之事。如果美方不提供技术,对其多所限制,日本想要发展10万航母,仅靠自已,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不否认日本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有些技术比如精密加工,在国际上已进入了一流行列,但在军事尖端技术方面,关键技术缺胳膊短腿,说发展有心无力,重型航母并不能说造便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