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巡航导弹虽然飞行速度慢,面对先进防空系统,他们就像是无人机一样毫无抵抗力,会被轻松的击落,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局部战争和实战中,巡航导弹越来越被重视,而且越来越成为大国手里的重要武器,这主要是因为巡航导弹的三大优点。
上图为携带6枚长剑10巡航导弹的轰6K战神轰炸机,下图为美国试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第一大优点是巡航导弹精度高。巡航导弹飞行慢,但是大都使用了地形匹配+卫星制导+指令引导/激光照射制导等制导方式,这些制导方式都是近几年出现的高技术制导手段,典型的特征就是指哪打哪,曾经有一句话形容巡航导弹的精度:想从窗户打进去,绝对不会打到墙上。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经用一发战斧导弹炸开防御工事一个缺口,然后第二枚战斧导弹从缺口内射入攻破工事,可见其精度之高。
图为我国在此次阅兵式上曝光的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
我国最新公布的鹰击100巡航导弹,号称精度可达1米以内,这已经从过去巡航导弹10米级的圆概率误差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1米级的精度,已经能够做到精准命中想要打击的任何目标。反观弹道导弹,圆概率误差一直很大,就算是精度最高的反舰弹道导弹这种可以机动变轨的先进导弹,即便是用上了GPS制导等手段,他们的命中精度目前最高也就是圆概率误差30米级,也就是打航母这么大的目标可以用,打驱逐舰尚且害怕打偏,可见其精度不适合作为战术打击手段使用。
图为新出现的隐身巡航导弹,这一类的导弹目前有美国的JASM、俄罗斯的KH59MK2、法国的暴风阴影导弹等,他们利用较小的RCS雷达反射面积躲避防空系统的追踪。
第二个优点是,巡航导弹的毁伤效果是可控的。弹道导弹因为打击精度较差,因此携带的弹头威力较大,甚至还会携带核弹头、生化弹头等,巡航导弹虽然也有核常兼备的型号,但是在战术打击中,还是使用常规弹头,这样打击的效果和范围是可控的。比如要精确完成对民用目标附近军事目标的打击,巡航导弹可以做到直接炸毁军事目标,但是弹道导弹怕是要连带民用目标一起炸掉才行,所以巡航导弹在战术使用中,产生的附带危害较小。
图为我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随着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巡航导弹的发展也进入了末期。
第三个优势在于巡航导弹便宜量大,就算是被拦截上几十枚,也不会影响长期战争中的使用效果。现代巡航导弹有些还可以低空突防、隐身突防,这样的巡航导弹就比较难拦截了,而且也出现了我国鹰击100这样的超音速远程巡航导弹,使得巡航导弹自我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巡航导弹安全、可靠、精确度高,如果要打击一个目标,可以采取多发射一些导弹的方式,就能够确保自己一定会取得战果,这样方心可靠的打击手段,又怎么会被忽视掉呢?
上图为俄罗斯匕首导弹,下图为美国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世界主要大国在高超武器方面的竞争已经开始,巡航导弹已是昨日黄花。
以上就是巡航导弹对比弹道导弹的一些优势了,也是他这些年成为热点的原因,但是随着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出现,巡航导弹也一定会逐步被历史淘汰掉。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谢邀啦。导弹的问题问W君还是很保险的。
有的时候打仗不仅仅要看战果也得看看性价比的。
我们简单的说,巡航导弹,尤其是亚音速巡航导弹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武器。
以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例:在2017年美军采购补充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时候折合下来的价格才只有134万美元一枚。也就大约是6-7辆高档SUV汽车的价格。而且现在更新型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才只有57.5万美元的报价(雷神的卖价)。
在这个价钱上可以向敌方目标投射一枚450公斤重的战斗部。只要有小学的数学水平就可以算出这个东西是很实惠的。
这里咱们先说一个问题,为什么巡航导弹这么便宜?看一下战斧巡航导弹的结构:
这枚导弹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个小型的无人机,除了在发射初期获得初速度的时候依靠一小节固体火箭动力发动机为动力,在航程的其他阶段都会使用一个小的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
这枚小涡轮发动机重量仅仅有31公斤重,燃烧的燃料也仅仅是普通的航空燃油。结构简单、材料便宜就导致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本身成本极低。
于是,发射巡航导弹对于美军来说就成了极其便宜的事情。
相反我们再看看弹道式导弹导弹。
很多的弹道导弹,就体积、重量与射程来换算的话弹道导弹并不占优势。例如上图的KN-23射程仅仅只有420公里属于短程弹道导弹。从重量上来看这枚导弹重量3.4吨,从体积上看长度7.5米,直径0.95米。那么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射程为2400公里,重量只有1.4吨,长度也只有6.25米,直径0.52米。这么个小东西实际上是比弹道导弹飞行距离远的多的。
如果弹道导弹要达到巡航导弹的飞行距离,那么就得上中程弹道导弹了,咱们自己的例子就不说了,说印度的吧。
烈火3是典型的中程弹道导弹。
重量达到55吨,射程3000公里。可以投送的有效载荷为2.4吨(印度宣称),从实验中印度在烈火-3上也仅仅放置了650公斤的实验战斗部。所以这枚弹道导弹的实际攻击能力也就是战斧的水平。虽然不容易拦截,但是——其制造单价则是790万美元。已经是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十几倍了。
所以算笔账就可以知道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打中程导弹太费钱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巡航导弹的的突防能力:
从大家的印象来说巡航导弹本身速度慢就得出了一个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差的感觉。但是,由于巡航导弹的体积很小,拦截起来也不是特别容易的。
5-6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就可以撕破一个军事基地的防空网络了,这样计算也依旧是比弹道导弹要便宜得多。
而且目前 在巡航导弹的发展商,即便是战斧式这样的老导弹最新的型号也已经考虑隐形的设计了——仔细看题图的战斧导弹头部,已经不是圆柱形了,而是以隐形的设计进行了取代。
更何况目前还有更多的新型号隐形巡航导弹被不断的设计出来。
所以说,巡航导弹的生命周期也会更长一些。毕竟——便宜嘛。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防守方必须得能够提前发现,而对巡航导弹的远距离预警探测恰恰就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头疼的。
与弹道导弹走高空高速突防的套路不一样,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非常慢,一般都是亚音速飞行,比如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就是0.74马赫左右,也就是大概890公里/小时,俄罗斯俱乐部系列导弹中的3M-14巡航导弹的速度稍快,但也只有0.8马赫。虽然它们的速度是慢,但是他们的飞行高度却都非常低。得益于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计的使用,这些巡航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基本都可以把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比如同样以战斧为例,它在平原地区的飞行高度就可以控制在50米左右,而在地形复杂的丘陵或者山区,则会将高度控制在100到150米。
而普通的地面雷达受限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对超低空飞行目标的探测距离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所谓的地球曲率影响,说简单也就是地面对无线电波的遮挡,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而无线电波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在超过了30公里的地平线之后,常规雷达对一定高度以下的目标也就看不见了。而这也就是巡航导弹进行突防的秘密所在:利用飞行高度来压缩你的预警距离。即便你的雷达功率再大,探测精度再高也没用,对于50米超低空来的巡航导弹都只能做到30到50公里的预警。那么如果要扩展对这种超低空来袭目标的探测距离该怎么办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把雷达架高。
雷达架高之后,对地面超低空的探测距离也就随之而升高,而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的雷达站都要尽量修建在高山上的原因。当然,如果没有高山,也可以使用伸缩支架将雷达天线升高,比如俄罗斯的S-300和S-400远程防空导弹就配有专门的40V6高架桅杆,可以把火控雷达升高到20多米的高度,对50米超低空来袭巡航导弹的照射距离可以从30公里提高到50公里。
不过,在地面上再怎么架高,最多也就只能升高到几十米的高度,对雷达超低空探测范围的提升依然有限。所以后来的技术人员又想到干嘛不把雷达搬到空中来对地面和空中探测呢?所以预警机便出现了,它的雷达不再受地面和地形的遮挡,对巡航导弹的探测预警距离终于可以做到上百公里。但是预警机的持续飞行时间有限,必须得动用多架交替工作才能实现不间断的预警,这在使用成本上对很多国家来说是承担不了的,所以实际上大部分的国家仍然是不具备对巡航导弹的远距离预警能力的,最近这次沙特的油田被袭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做不到及时预警,即便是爱国者防空导弹就部署在油田边也没用。
综上所述,题主所谓的巡航导弹容易拦截实际上本身就是错误的,这只是对拥有完整防空体系的大国和强国才适用,小国实际上对这玩意儿毫无办法。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导弹是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而二战后世界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和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有关。这两个国家在1987年的时候,签订了一个名为《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条约》。于是从那年之后,美苏取消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停止中程弹道导弹研发,销毁中程弹道导弹库存,原本是冷战对峙最主要武器的中程弹道导弹就此开始在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二战后主导战争的国家不再使用了,于是战场上再难以见到中程弹道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出现后,战争成本飙升,财大气粗如美国也开始将武器性价比列为重要指标。巡航导弹就是这么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武器,普通巡航导弹的售价在50-200万美元,射程达到2000公里,可以将上百公斤的弹头准确的扔到敌人头上。相比之下,中程弹道导弹虽然有着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突防速度,但是成本也更高。所以近几十年来,只要一看到有美国介入的战争,就可以看到“战斧”巡航导弹满天飞的景象。其实大部分人对巡航导弹有一个比较刻板的印象,认为亚音速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非常容易受到地面防空部队或者是敌方空军战斗机的拦截。但其实这是需要完善的预警体系和防空力量支撑的,没有完整的预警体系根本无法预测巡航导弹来袭的方向,更别提针对性部署防空力量了。如果说等到巡航导弹已经贴脸了,再靠有限的防空力量机动防空,用履带车轮拉着跑的防空导弹肯定是跑不过用翅膀飞的巡航导弹的,只能是杯水车薪。利用战斗机来进行应对防空,速度是上来了,但是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应付敌方空军战斗机的,用来负责拦截巡航导弹有点浪费!这就看出来一点了,普通的亚音速巡航导弹在拥有完整防空预警体系,可以实现大面积区域防空的国家面前。除非是进行饱和式攻击,否则拦截问题并不是太大。但是对于没有完备防空体系的国家来说,巡航导弹简直是神器!虽然慢,虽然没有机动性,但是就是可以钻着对方防空网络的空子进去,把对方重要地面目标给锤个稀巴烂。之所以巡航导弹出镜率这么高,就是因为二战后打的战争全部都是大国欺负小国。小国家没有没有完备的防空体系,性价比极高的巡航导弹成了打击其纵深军事目标的绝佳选择!虽然人类嘴上说着文明,但其实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际社会依然遵循着弱肉食的丛林法则。这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发动战争,一路消灭试图忤逆自己的小国政权。而美国一发动战争,就少不了航母战斗群,少不了巡洋舰驱逐舰发射大量的巡航导弹,久而久之,就把巡航导弹玩成了一款明星武器。而弹道导弹之所以逐渐淡出视野,除了《中导条约》和自身性能限制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火箭炮系统,让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彻底丢了饭碗。近年来世界各大防御展上,总能看到那么几款可怕的火箭炮,射程达到300公里以上,机动灵活,还成本低廉。而且叫着火炮的名字,竟然还有的装着制导系统,原本玩火力覆盖的火箭炮也走上了精确制导的路。于是有人跳出来质疑:就这性能,这精确度是火箭炮?这比近程战术弹道导弹还要强了啊!不,它就是火箭炮,您说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已经退休了,如今,是火箭炮的天下!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是目前负责中远程打击的两种重要的攻击武器,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个国家发射了多少枚巡航导弹攻击了什么目标,但是很少看到有报道说发射了多少枚弹道导弹。
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下面几个原因:
精度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除了飞行方式的差别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就是精度的差别!现代作战追求的就是快速有效的解决目标,巡航导弹就具有这样的能力,精度能够达到米级,而弹道导弹精度比较差,最好的精度也才能达到几十米的圆周误差。
巡航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多样,目前巡航导弹一般采用的是复合制导的方式,比如GPS卫星制导+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等,这种多种制导方式的组合使用,造就了巡航导弹较高的精度。而弹道导弹,使用通常是惯性制导,这种制导方式虽然不会被干扰,但是精度非常差,所以弹道导弹一般被用来携带核弹头进行战略打击,在核武器面前,几百米的误差不算什么。
成本低巡航导弹常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成本低,有种说法就是巡航导弹其实是一架装了弹头的无人机,这样的说法虽然不严谨,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巡航导弹采用是和战斗机一样的喷气发动机,这比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成本要低很多。巡航导弹使用的是发动机的航空燃油,而弹道导弹使用是成本更高的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甚至固定的燃料成本更高。
巡航导弹除了发动机,就贵在前面说的制导装置了,不过这在弹道导弹的惯性制导方式前面,成本也算低。目前全球可以制造卫星导航的国家有很多,但是高精度的惯性制导装置,全球能研制和制造的国家很少。巡航导弹虽然也有惯性制导装置,但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制导方式,要求也不高,相比较弹道导弹的惯性制导装置,成本不在一个级别。
所以弹道导弹一般不会被使用,成本太大了,一枚弹道导弹的成本甚至能够抵上几十枚巡航导弹的成本了。
突防能力强其实说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那是因为巡航导弹参与战斗的次数太多了,所以拦截的次数也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巡航导弹一般飞行的高度很低,贴着地面几十米的高度飞行,这样的高度就是为了躲避雷达的探测,虽然速度慢,但是只要不被雷达发现,就意味着不会被攻击,只要能攻击到目标,速度慢又算什么呢!
而弹道导弹,参加过实战不过,基本上就是两次海湾战争和两伊战争,被拦截的次数也很多。而且弹道导弹的攻击方式基本上就是大张旗鼓的攻击,比较有能力的国家,在对方弹道导弹一升空,就可以发现,然后就可以计算出弹道,能够有几十分钟的预警时间,进行拦截应对。
而巡航导弹一般只能在攻击的末端被发现,前期都是贴着地面飞行。巡航导弹的尺寸相比较弹道导弹很小,更不容易被发现,所以适合突防。
所以综合考虑,巡航导弹经常被使用就不奇怪了,巡航导弹在局部战场或者冲突中,是目前最好的攻击武器!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效费比高啊,一种几十万美元、一种上亿美元,在常规战争模式下猜猜大家更喜欢哪种?弹道导弹自出生以来基本就是充当威慑用途,而巡航导弹则注重精确打击(定点清除)。
虽然弹道导弹速度快、威力大,防御困难,但相对应的成本也高,如果只是常规战争并不能采用核战斗部。就算是美国这样的大国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射弹道导弹,相反由于精确制导弹药发展很快,发射平台丰富、射程远、成本相对较低、精度上升带来的杀伤力增强(1-2000公里左右射程)。巡航导弹自上世纪末海湾战争开始大量应用于实战,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只要美国有介绍的冲突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战斧”巡航导弹,50-200万美元以内的单价,122千克的有效载荷,可以保证大量供应以及足够威力。
当然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也曾大量用于实战,比如苏联产飞毛腿导弹。特别是两伊战争期间(1988年2月29日-4月21日),两伊战场爆发一场长达52天的袭城战主角就是飞毛腿导弹。
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飞毛腿,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人,数千幢楼房和建筑物被毁。而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毛腿B”导弹,不过相对来说战果就逊色很多,这跟该型导弹的命中精度相关。
正是效费比不高,再加上新一代精确制导作战的要求,巡航导弹明确比弹道导弹更具优势。而且更新一代的巡航导弹已经进入超音速时代,威力及精确度更高更适合装备。并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如果在常规战争中使用弹道导弹也容易引起对方误判,导致战争规模升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