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今后一定还会出现米格31这么大、这么快的战斗机。米格31确实尺寸够大,重量够重,但是他付出的这些体积和重量代价全是为了远程高速截击准备,他诞生在美苏核对抗的时代,在当时,要拦截类似于B1B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必须要用飞行足够快、航程足够远的截击机进行拦截。
图为俄罗斯米格31截击机,他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之一,也是最早实现超音速巡航的战斗机。
米格31就是诞生在这个思想下的,他长22.6米,翼展13.4米,空重为22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6吨,在世界上现役战斗机中确实是最大的,这么大、这么重的米格31要达到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和2.83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需要两台D-30F-6加力涡扇发动机的带动,每一台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15.1吨,在F22A战斗机的F119发动机出现之前,米格31的D30F-6发动机就是推力最大的战斗机发动机。
图为米格31,在最新的国际战机划代标准中,他和美国的F14一起被划为第三代战斗机,他们之后的苏27和F15则属于第四代。
米格31战斗机诞生的特殊时代如今已经不存在,但是大国之间的核较量还在持续,新一代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已经出现,并且普遍投入了使用。比如俄罗斯的锆石反舰导弹、匕首空射弹道导弹、先锋滑翔式战略导弹,比如我国的凌云导弹、星空2弹道导弹、新一代滑翔式战略导弹等,美国虽然在这个领域比较慢,但是也早已经依靠X51A飞行棋积累了不少高超音速武器经验,并且美国国会已经通过立法要求国防部必须研发高超武器。
图为米格31挂载和投掷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如今的米格31利用飞的快的特点,再加上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组成了快+更快组合,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拦截匕首导弹的防御系统。
在这个局面下,如何对这些高超音速飞行器实施拦截便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有一些高超音速飞行器飞行的高度很特殊,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巡航导弹飞行的大气层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远程弹道导弹飞行的大气层外,他们飞行的高度接近于临近空间的高度,在这个高度进行拦截,一般的防空导弹射高不足,并且在这个高度下的机动性不够,而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反导导弹,则在这个高度也很难发挥作用。
图为我国的凌云高超音速导弹,他可以空射,也可以陆基发射,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已经公开展示。
一些高超音速飞行器是无人机的概念,美国曾经提出要发展一种“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无人临近空间轰炸机,其实就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概念,虽然美国这个计划现在已经下马,但是各国对高超音速无人机、高超音速飞行棋、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一直在持续,总之一句话:未来的战争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天下。那么要拦截这样的飞行器,高超音速的截击机也就成为必然。
图为米格31战斗机,要对付高超音速导弹,需要比米格31更大、更重的截击机。
如今全球没有任何一种武器可以对俄罗斯即将服役的锆石导弹进行拦截,因为他的飞行速度为7马赫,也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够拦截米格31K战斗机挂载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各国必然要就此进行弥补。而且,第五代战斗机已经再次出现了偏重于高速的特征:五代机偏重于超音速巡航、超音速机动性能,意味着五代机一开始也就瞄准了远距离拦截的能力,笔者大胆设想,针对高超音速武器进行拦截的新型截击机或者战斗机,飞行速度将很可能突破4-5马赫大关,届时飞行员可能就需要坐在特殊的驾驶舱内了,空战的样态将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图为歼20战斗机,第五代战斗机就可以看作是截击机的一种发展,因为他们强调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能力。
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米格–31的进气道,与边上的地勤人员相比显示出它的巨大!可以并排站两个成年人不成问题。
米格–31理论上属于“截击机”的范畴了,这样大的体积几乎可以和轻型轰炸机相比, 而苏联历史上也对于“截击机”这个机型也确实有所发展,除了现在的米格–31之外,它的前型米格–25和更早的图–128“大提琴手”都是体积庞大的飞机。
那么,苏联为何对“截击机”情有独钟?这原因还是苏联领土面积太大的原因,22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装下加拿大和美国都有富裕。早年间航空航天工业不发达年代,苏联国内情况(军事设施)是很神秘的,外国势力要想徒步完成对苏联的侦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二战结束后喷气机时代的来临,大航程、高速度的飞机出现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冷战开始欧美国家的大型侦察机不断的袭扰苏联,特别是美军的RB–57D、U–2这样的高空侦察机和B–36、B–52巨型战略轰炸机对于苏联的威胁甚大!说不定从那个方向就飞进来……在“冷战核恐怖”下是让人恐惧的事情,所以苏联率先研制出第一代实用的地空导弹系统(苏/俄是世界上地空导弹系统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国土面积太大再多的地空导弹也是“撒胡椒盐”,相对于飞机航程和侦察面积也是“守株待兔”。图–128“截击机”与那个机场警卫相比凸显了它的巨大!其实,它本来就是有轰炸机改造而成。
有鉴于地空导弹使用的局限性,苏联根据防空需求开始大力发展超大型的“截击机”,大飞机有诸多的好处,首先就是:航程长作战半径超过了3000㎞,并且大部分的巡逻任务都是在领空内飞行不必担心油料缺乏的问题。第二:可以携带大型的空–空导弹,射程超过了150㎞专门打击轰炸机这样的低速大型目标,由于目标雷达反射面积大、机动能力差…并不需要截击机使用的导弹有多么的精密。第三,就是大飞机上相对的条件设施好一些,空间也大这对于缓解飞行疲劳是有好处的。米格–25,苏联航空工业变通和良好技术集成的产物,粗劣的材料居然可以飞到“双3”这样的相对极限和轻易的突破“热障”(2.5马赫)……是西方比较恐惧的武器。
虽然,大型截击机的出现再结合地空导弹改善了苏联的防空环境,使得西方侦察机、轰炸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截击机也到了淘汰的境地,这主要原因仍旧是轰炸机的手臂加长了和更加先进的侦察卫星的出现所致。
图片上“枪骑兵”正在发射AGM–158隐身巡航导弹,当年米格–31也是以它为作战对象的!不过“枪骑兵”已经由低空超音速突防这样的战法,变成了防区外发射远程巡航导弹,也就是说根本不给米格–31发射远程拦截导弹的机会,在500㎞外发射完导弹之后扭头就走。比AGM–158射程更远的AGM–86C由B–52携带,射程超过了1500㎞。
由于远程巡航导弹的出现,外国的轰炸机要想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已经不需要进入领空了,在国境外500㎞发射导弹就行!就能打击俄罗斯境内600~800㎞的战略目标……这些新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战法已经让“截击机”变成无所适从,总不能飞出国土外1500㎞去执行截击任务吧?所以,它使用价值不断的贬值!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比截击机小一些的多用途大型战斗机的发展却如日中天,“一型多机”的设计理念替代了性能单一的截击机,所以截击机这个机种也寿终正寝了!再也没有发展前途。而俄罗斯目前还有很多架米格–31虽然不执行截击任务了,机况也不错,改变任务方向,利用它高空高速的特点携带“匕首”高弹道反舰导弹去打击敌舰还是比较好的平台,这也算是米格–31的归宿吧。
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谢邀,还会的。话说,米格-31并不是最大的战斗机。
如果说从体积上看,图-128才是更大的存在。
把两架飞机摆放在一起之后你就会发现,两者并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存在。
当然了如果细心一点点的话,大家会发现,米格-31虽然比图-128尺寸更小,但是会发现米格31的起飞重量要远大于图-128。
简单的说就是米格-31更加紧致。
原因则是目前航空工业已经走到了和CPU一样的境地,不能单靠主频的提高而提高性能了。所以和CPU一样就需要从单核走向多核发展的路线了。
这基本上都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在90年代,由于制造制程的限制,如果需要扩展性能就尝试了一阵CPU的多核心设计,这时类似于IBM这样的公司就生产了很多8核心甚至20核心的大型CPU。
例如IBM的Z8处理器,体积一度达到了一个巴掌大小。
这在现在想来似乎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是别忘了人家是IBM。
飞机也是一样,当过多的需求凌驾到一架单一的机体上,飞机的体积就不得不变大很多。从90年代到2020年似乎看着飞机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主要还是飞机的设计在吃电子设备和高端材料的红利。
但是要知道任何红利都会有结束的时候,一旦这个红利结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横向的扩大体积,然后带来性能上的提升。
为啥当年图-128的尺寸这么大呢?当年的飞机主要的航电设备都是电子管的。
为达到一个电子功能,这架飞机上需要装有几千个尺寸硕大的电子管,这时候,航电设备整体的体积也就变得无比巨大了。飞机就不得不做得很大。
在现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集成电路可以取代几千个大型电子管。这样航电设备的体积就大幅度缩小了——这就是一个红利。
而现在电子设备的尺寸又回到了一个极限点,我们在制作电子芯片的时候已经又在制程上遇到了瓶颈,现在是3nm蚀刻已经接近了原子等级,如果继续再缩小蚀刻尺寸的话,就得“掰开原子了”。随着尺寸红利的缩小,外部需求的增加,电子设备又会回到IBM的解决方案上,继续扩大搞多核心和计算组。
这时候机载航电的设备大小又得继续扩大尺寸。
并不只是航电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目前航空发动机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航空油料大约每公斤可以提供43090千焦的能量。如果真正的利用好这些能量,飞机的速度早就普及3马赫了。但很遗憾的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推进效率大约只有50-65%。最近20-30年来航空燃油在精馏的工艺上已经做的比水都清澈了,因此燃油的能量提高的可能性也是遇到了瓶颈。这时候,大家就只能寄希望于发动机的设计了。通过设计出能效更高的发动机来使单位消耗燃油的效率更高。
目前就遇到了一个新门槛,下一代战斗机(六代机)的普遍速度指标是3马赫,这时候发动机是跟不上需求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发动机的尺寸,在大尺寸发动机提供的大推力下将飞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这件事,基本上都是一个技术上的轮回,当年搞米格-25的时候不就用过吗?超大的发动机尺寸,推着不锈钢制作的米格-25楞是达到了3倍音速。
而当速度需求普遍化之后更大尺寸的发动机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现在推力最大的战斗机发动机是F135引擎。
单台推力达到了19.1吨,这比F-22的F119引擎的15吨要高了1/3。
如果要继续加大推力的话,榨干这个引擎的性能就不如直接用两台F135并行工作。
但是大家看
一架F-35战机上只安装了一个F135引擎后就已经体态臃肿被叫做“肥电”了。
例如最新披露出来的FAXX
计划使用的正是两台F135-200引擎,这就已经成了“肥趴”了。设计空重18吨,已经和米格-31还只差3吨。
但咱们得知道,当年F-14在设计的时候,空重只有15吨,真正装备部队的时候最后空重达到了19.1吨。所以说在设计时候的重量永远会向真正实用的时候的重量要做出很大的妥协。
最后现在的战机多用内部武器舱。而更远射程的导弹和小飞机本身也是一种设计上的冲突。
未来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导弹,其实武器舱也会设计得越来越大,进而整机的尺寸也就会继续扩大了。
所以说,以后更大的战斗机还是必然会出现的。
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米格-31的定位是一款截击机,顾名思义,“截击机”的作用其实主要体现在“拦截”上面,而前苏联对截击机的定位就是这样,像米格-25是毛子用来干“黑鸟”和“女武神”的,米格-31也是用来拦截低空巡航导弹和各种远程轰炸机的,这玩意的优点就是:飞得高、跑得快;但你要是指望他们玩近身狗斗,那么下场肯定会被空优战斗机打成傻bi的!
而米格-31还有个优点就是机身宽大,这意味着米格-31能装比传统战斗机更强大的雷达系统,理论上可以当简易的预警机使用,尤其是多机配合的情况下,这种情况非常适合前苏联那广阔的领土(今天的俄罗斯也一样),毕竟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之间派战斗机互相恶心对方的行径都是家常便饭,而苏联领土那么大,就吃了在防空效率上的亏,所以,米格-31的现世也有这一层考虑在里面,那就是:能有效增强自己的国土防空能力!而像米格-31这种飞得高、跑得快,航程也还勉强(航程3300公里)的截击机就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用来对付轰炸机群或者低空巡航导弹是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玩意也就适合前苏联或者今天俄罗斯的国情!因为人家国土面积摆在那里,这种高空高速截击机可以分担防空系统的压力,毛子的专家分析,四架米格-31在A-50预警机的支持下,防空能力远远强于一个S-300防空导弹营,但是防空成本却远低于S-300,所以,今天的俄罗斯领土面积这么大,苦寒之地又那么多,再加上现在又没钱买侧卫,所以米格-31继续服役是注定的事了,至于题目中说到的,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出现这种飞机,原因就是用不着啊,又不是谁都跟你俄罗斯一样有着1700多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领土!
所以,以后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出现像米格-31这么大的飞机的了,俄罗斯也一样,不可能再去研发下一代大型截击机,第一,毛子现在没钱;第二,有钱也不弄,有钱还不如买侧卫,毕竟现在都2019年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而在这种现代化空战体系下,米格-21这种“大力出奇迹”的玩意已经不吃香了,一直开着大功率雷达探测,不是等同于告诉对方我在这么?而在隐身战机时代,这种行为跟作死没什么区别,当然,如果毛子本身的国土防空和数据链牛逼的话又不同!总之,再造米格-31这么大体型的飞机没必要,米格-31的最大起飞重量46吨,现在重型五代机的起飞重量也接近40吨了,比如F-22的最大起飞重量就有38吨,等以后航发技术再突破,重型战斗机的划分起点可能就在40吨以上!
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只有苏联和俄罗斯这样国土辽阔的国家,才需要米格-31这样特大型的战斗机。在苏联时代,米格-31就相当于一座会飞的远程地空导弹。米格-31属于一款高速截击机,是苏/俄空天军特定作战体系、特定作战环境下的一种特定作战机型,它的机体会如此庞大,和它的特定作战任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米格-31这种大型截击机是苏/俄一种特定产品。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它的意义作用不大,其他国家很少发展此类截击机,未来发展装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未来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主要还是看俄罗斯。从目前情况来看,俄罗斯仍然存在继续发展此类大型截击机的可能。
米格-31截击机的主要任务就是部署在苏联的纵深地带,负责拦截悄悄突入苏联纵深地带进行战略/战役轰炸的美军轰炸机。要知道,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特别是东部地区地广人稀,极为广袤,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苏/俄无法建立起完善的空情保障体系,无法及时发现并拦截入侵的美军轰炸机。米格-31截击机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地区进行巡逻监视,以求及时发现并拦截美军轰炸机。
为了胜任这个任务,米格-31截击机第一个性能要求就是快,它在高空的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83马赫,比西方绝大部分战斗机都要快,这样它才能更快抵达目标区域,执行拦截任务。
其次,米格-31截击机还搭载有相控阵雷达和挂载有多枚远程空空导弹,相控阵雷达能够让它具备较强的空中态势感知能力,远程空空导弹则能够让它进行远程拦射,极力扩大拦截作战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米格-31截击机装备了耗油量很高的大推力发动机,搭载了笨重的机载雷达,同时为了保证航程,米格-31截击机只能进一步增加机内载油量,最终使得它的体积变得非常庞大。
米格-31截击机服役后,的确有效承担起防空拦截的重任,直到今天,它仍是俄防空拦截的主力战机,现阶段俄空天部队仍装备有130余架经过延寿升级的米格-31BM/BSM截击机,它们均是苏联解体前生产服役的,服役时间已经很长,所以俄罗斯开始考虑为它们寻找继任者。
不过,较为尴尬的是,俄罗斯虽然目前拥有苏-35S、苏-30SM、苏-57等几款新锐的重型战斗机,但它们无法全面承担起米格-31BM/BSM截击机肩上的担子,俄计划研发一款新的截击机——米格-41截击机,但它能否成功研发出来并装备部队,仍存在很大的变数。
今后世界上还会不会出现米格31这样的特大型战斗机了?
米格31是目前世界上现役的飞行速度最快一款战斗机,绝对是唯一!
但是,它不是体形最大的战斗机。
单纯从体积面积上讲,中国的J8‖,.J20.美国的F15.俄罗斯的苏30,从体积上大小相差无几。
但是,米格31在火控雷达的功率上,飞行高度上,飞行速度上时至今日无“机”能比,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3.(超音速达到3陪音速)。
这是当今世界上战斗机的最高飞行记录保持着!
现在能达到双二,既飞行高度2万米,飞行速度马赫数2的只有中国的J8‖歼击机!
今后会不会出现与米格31一样的飞行速度的战斗机,不好判断,但是从体形上讲是有可能出现与米格31大小差不多的战斗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