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的运笔和狂草有和区别?

瘦金体是宋徽宗独门暗器,而狂草是很多才子各式各样的龙飞凤舞。一个是筷子一根单薄,而狂草如秋风扫落叶,百般狂野。

瘦金体的运笔和狂草有和区别?

瘦金体重提按,草书重使转。这句话基本上解释了核心区别。

瘦金体的运笔和狂草有和区别?

大拙:宋徽宗瘦金书,楷书一种。清瘦,竖勾上挑,有其特点。张芝,旭,素,大草,看似不规,实则有法。中锋为主,侧峰取势。浓,淡,枯,润,等。偶有飞白。龙飞凤舞,大气狂放。章法,佈局豪迈雄浑古拙。学古人长,活学,有自己风格,风骨。

瘦金体的运笔和狂草有和区别?

瘦金体是真书嬗变,有骨无肉,皇帝可面世,平民休想入书家之眼。它与草书无必然联系,笔法结体都无法入草,须知草法是去楷则的。

瘦金体的运笔和狂草有和区别?

在人们印象中,一提起宋徽宗的"瘦金体",就会想到结体俊逸的《秾芳诗帖》;冷艳凝练的《楷书千字文》,都有"铁画银钩"之称;如果单以其瘦金体楷体和狂草來比较,实质就是讲楷书和狂草的区别。

总体的区别來说,瘦金体楷书运笔讲究顿挫硬朗,狂草行笔多圆转:

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转折处多见到明显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其用笔特点包括: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竹叶,捺如兰枝,竖钩细长;笔画字象游丝行空。

草书如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他们的草书共同特点是:行笔急速,线条动荡,意态狂乱,但笔法又处处法度,笔力雄健。

然而,在浩瀚深远的中国书法史上,梦寐以求,期望成为书法大家的人如过江之鲫。但能够在历史上留下雪泥鸿爪的人,却寥若星辰。能够自成一家,一体多态,样样精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从这一点分析,宋徽宗的瘦金体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更得益于他的瘦金体风格的草书艺术。他笔下的草书肆无忌惮,惊世骇俗,笔端游走之际,出神入化。见精神,显气质,出性情。

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我们仔细欣赏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与怀素,张旭,黄庭坚相比,除了线条不够醇厚,用笔过于潇洒顿挫,还有上面说的诸多区别外。

他们之间的笔法结构共性更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千百年来他那精妙绝伦,气质高贵的笔墨。和狂草书大师们一样,如同天际的星辰,相互辉应,焕发出各具特色的璀璨光芒。

下面具体以狂草两个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颠张醉素"的怀素,还有"宋代尚意"四大家里的狂草领衔人物黄庭坚的草书,來与宋徽宗的瘦金体草书《草书千字文》做一个横向比较。从笔法,画意,风神三个方面来欣赏他们区别中的共性,还有和而不同的差异。

一 笔法狂意:

1 连:怀素狂草多笔画连绵,一笔数字。狂奔直刷,汪洋恣肆,如早期的《秋兴八首》,中岁的《自叙帖》,晚年的《四十二章经》等莫不如是。而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如"諦着些子精"五字;"总持著理"四字;"伊分中便点"五字;皆上下呼应,一气呵成;

对比宋徽宗的《千字文》也是如此,如"故旧老少"四字;"年矢每催,曦光晃耀"八字;"耽读习市"四字;皆侧锋险势出入,连绵犹如串珠。

2 省:三个大师都善用"借笔",以点代画,打破结字陈规,如《诸上座帖》中的"仁"字,"不""著"等;《千字文》中的"露结为霜"以横代点;"河淡"二字变捺为点,以点破线,读来意清神怡。

3 变:在夸大以取奇势,对比以增鲜明上,瘦金体似乎更胜一筹。如《千字文》中"秋收"二字,浓起淡收。"巨阙珠称"等摇摇曳曳,深有意趣。

而在狂草《诸上座帖》里。"渴笔"的娴熟运笔上,则另有横空出采的绝伦之异。如"随","众","类"等字。

当代草圣林散之说过:"古人重实处,犹重虚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唐代孙过庭也在《书谱》论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由此可见,最能体现狂草性情的是点画,怀素,黄庭坚的狂草多以飞笔迅疾的落点上见长;较有区别的宋徽宗则是以平和尚意的兰花竹叶点写意。但黄庭坚的狂草以诗人的浪漫之狂发飙——"笔落惊风雨,石成泣鬼神";宋徽宗但用画家的张扬之墨——"点拂横斜处,天机在此中"。情与意,稍相近,境不同。

二 象如画韵:

中国书法的伟大之处在于讲究"书画同源"。高超的书法大师法帖,都是书中有画意,画里蕴笔法,这一特点在大写意的狂草里就更发挥的淋漓尽致。

怀素草书可以说将绘画技巧非常高超运用在书法创作中。他几乎每一幅作品无论在笔法,结字,布白以及特有的气质秉性都能以意,气,情高屋建瓴统摄全篇。融入在点,画,线中。画意的鲜明和形象的跳跃满目皆是,耀然于字里行间,观下图即可看出;还有如《秋兴八首》《自叙帖》的后半部分,真可谓"笔乃心画"。

而黄庭坚草书《李太白忆旧游诗》中的"楼"字,径直参用了绘画线条的笔法情致,整幅作品如梅似兰,若石比山,或峥嵘,或清绝,或青云卷舒,书融画里。正如他的《画气熏人诗帖》 :

"花气薰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头上水船。

相较于怀素,黄山谷两位狂草大师,以瘦金体见长的宋徽宗《千字文》,写在一张整幅的描金云龙笺上,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前人评价"如飞鸟出林,灵蛇入草"。"或连或绝,飞花乱飞"极具画面感。仿佛明代唐伯虎的白描梅朵,天真烂漫,清新宜人。字的大小,长短,粗细,浓淡,俯仰皆有变化,别具丹青画意。

一次,坐在帝王宝座上的宋徽宗兴之所致,优雅地向周围的群臣表白:"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这样说来,相比较而言,书法还不是他的最爱,他更擅长绘画了。

三 风神禅意

怀素狂草书的禅意,是与他所处环境有关,他大半生都在寺院度过。然而,作为性灵草书的大师,怀素并非彻底的佛门子弟,一种天趣,一番颖悟,使他走上了书法之路。使其书法神韵动人,而俗世与世外的回旋进退,莫不如是观闻的流露于笔端。如《秋兴八首》《千字文》等整篇透出的笔外禅意,画内风神;在此方面,黄庭坚倒是禅意独运,别有一番笔力景致。他虽不曾削发为僧,但一生受苏轼影响,笃信佛教。

我们对照宋徽宗的《千字文》,却是另一番境界。他笃信道教,所以其作品里表现出一种 "上天入地求之变,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另一种禅意。

如他瘦金体特有的花押。也就是现在说的落款,被后世学者称为“绝押”,它独特的造型。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疏忽错写的字,其实,这个花押的是“天下一人”的合体字。身为天子,实在确够得上这个名头;更有可能,这“天下一人”是他对于自己书法艺术空前绝后的自信——此体天下唯我一人。看这个瘦金体的画押,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一种仙风道骨的禅意。

从宋徽宗瘦金体与狂草大师们的作品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各自风格迥异的用笔,意象和风神。也看到他们之间息息相通的脉络。正如孙过庭《书谱》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在这方面,瘦金体楷法在点画的摆布,虽有其独特之处,但规律法度明确不能苟且。而其狂草在使转的起伏,发挥性情,有自己的通变。更加自由的夸张笔法,变形结体。通过笔法上的减少点画,增加牵引,颠倒笔顺,或二字连或一画长出,大小方圆,穷极变化之能。

从结字上看,瘦金体是比较守法的,字字有来历和规则,但从整行整章來看,瘦金体还是有很大的独创性,更有个人风格特点。如行与行不垂直均分,时有弯曲欹侧。单独字与字又有"独草",更彰显瘦金体潇洒脱俗之气韵。同时也有二三字连环,多达五六字连绵不断,且字的形状大小方圆长短,错落有致,增强了作品的空间节奏。

中国书法艺术伟大之处,不仅在于线条点画结体的艺术技巧;更在于透过这些点线,书法家自觉不自觉的倾注了他的感情和灵性,这样就赋予了书法作品生命和灵魂,这些作品就是书法家生命的延续,所以,今天我们即使过了上千年,仍能通过大师们的法帖,看到包括瘦金体在内的草书大师们的生命与精神的光华,光彩照人。

瘦金体的运笔和狂草有和区别?

瘦金体的特点 :

1.笔锋纤细爽利但又不失力度,颇有兰竹瘦细劲挺之妙,其中意韵和功底更让人赞叹不已。

2.单个字的变化较少,不可忽略笔画粗细问题。

3.瘦金体在运笔的过程中提按转折的效果更为明显,犹如竹子的关节,运笔速度很快。

4.结构采取黄庭坚的中宫收紧四肢舒展之法,与宋徽宗的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式契合。

狂草的特点:

草书的特点是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