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客观地,从军事方面探讨一下印巴军事冲突?

客观来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冲突中,巴基斯坦劣势很大,巴基斯坦一直在极力避免军事上的大规模冲突,但是印度的表现又非常咄咄逼人。巴基斯坦也许可以在战术级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优势,比如2月份,巴基斯坦就在边境击落了2架印度战机,一度士气大振,但是在全面战争中,巴基斯坦依然要吃亏。

图为克什米尔局势图,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就克什米尔问题爆发了冲突。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的一次战争中就能看出双方实力的全面差距,爆发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在东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巴基斯坦)开战,巴基斯坦在占据东西两面夹击印度,而印度需要两面作战的优势战略局面下,因为实力的问题,最终输掉了战争。此战,印度在东线(东巴基斯坦战场)投入了17万大军,西线(西巴基斯坦战场)投入了30万大军,而巴基斯坦则在东线投入了9万人,西线投入了25万人,在两条线的兵力上都吃了亏。

上图为第三次印巴战争战略局势图,下图为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战场局势图,图中有印巴两国部队番号和进军路线。

从装备来看,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就已经开始使用航空母舰,并且在海上切断了东西巴基斯坦的联系,也阻挡了美国海军航母舰队的干涉(当年美国是坚定的支持巴基斯坦),在东巴基斯坦战场上,印度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上的海鹰战斗机连续起降了几百架次,空袭了吉大港、科克斯巴扎尔、库尔纳、纳拉扬甘杰等城市,击沉了巴基斯坦大量舰船,直接使巴基斯坦政府对东巴失去了控制。

图为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作战局势图,印度的军事行动,直接导致了孟加拉国的独立。

如今,印度已经经过了两轮军事变革,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首先是冷启动军事战略。该战略旨在让印度军队在接到战争信号后,迅速的在第一时间进入作战状态,并且投送到战区。该战略要求印度各个部队都要组建能够快速投送和反应的作战部队,主要针对的就是发生在2001年的帕拉克拉姆行动中,印度50万大军从开拔到抵达战场中消耗时间过多的问题,正是由于印度部队抵达事发区域太过于缓慢,造成了在行动结束的时候,巴基斯坦并没有软化态度,印度的主力部队也还没有到达的尴尬情况。

图为印度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图)和伊尔76运输机(下图)。2001年后,印度开始了冷启动军事改革,陆军开始朝着航空化发展。

冷启动战略实施后,印度组建了大量的空中运输部队,原因是印度的铁路系统和公路系统并不发达,如果强行要求部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也确实难为了印军,所以依靠空中运输来提高部队的投诉速度成为了出路。也正是冷启动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印度海军的地位,因为印度海军是唯一不会被道路系统落后制约到的军种,印度海军可以在第一时间把陆军运送到边境,还能够建立起封锁线。

上图为印度海军3艘11356型护卫舰,可以发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下图为印度海军航母战斗群(1艘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2艘德里级驱逐舰)。

于是印度近年来对海军持续加大投入,购买了一艘叫做维克拉玛蒂亚号的4.5万吨航空母舰,搭载米格29K舰载机,作战能力相比于过去印度的维拉特号等使用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建造了P15A加尔各答级驱逐舰3艘,还下水了1艘P15B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这些驱逐舰都搭载有四面固态布置的EL/M2248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射程达到70公里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算得上是一种“盾舰”;印度还建造了核潜艇,取名为歼敌者号,虽然技术性能一般,但是也算是填补了空白,此外还购买了6艘11356型护卫舰。

上图左右两侧为P15A加尔各答级驱逐舰,中间是P15德里级驱逐舰;下图为印度根据俄罗斯11356护卫舰仿制的什瓦里克级护卫舰,但是作战性能较差。

相比来看,巴基斯坦陆军和空军、海军的更新换代就要慢的多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仅仅购买了6艘英国21型护卫舰,2艘法国阿格斯塔90B常规动力潜艇,4艘我国的F22P导弹护卫舰,不但迄今为止一艘驱逐舰都没有,而且6艘21型护卫舰已经非常老旧,巴基斯坦也没有能力全部进行替换,打算购买的4艘054A型护卫舰,资金还没有全部到位,目前只下了1艘的订单。

图为巴基斯坦空军两大主力F16(上图)和枭龙(下图)。

空军上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也只是增加了150架枭龙战斗机和70多架F16C/D战斗机,相比起印度增加的126架苏30MKI战斗机和订购的38架阵风M战斗机来看,虽然不是很吃亏,但是绝对谈不上优势,毕竟苏30MKI是重型战斗机,阵风M也非常先进。陆军来看巴基斯坦劣势更大了,印度采购了2700辆T72主战坦克和850辆T90S主战坦克,就第三代坦克的规模来看在世界上都是拔尖的,超过了英法等国的坦克数量,巴基斯坦只是增加了600辆和T72基本持平的MBT2000哈立德主战坦克,劣势继续扩大。

上图为印度T90S主战坦克,下图为巴基斯坦MBT2000主战坦克。

从军事战略来看,巴基斯坦也没有进行类似于印度冷启动战略那样的新军事变革,还是用的老式战争的思维,在战争开始后难免会迅速陷入被动局面。也就是说,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全面军事对比中,巴基斯坦现在处于历史上劣势最大的时期,如果说过去的巴基斯坦还能够集结几十万大军和印度对垒,那么现在的巴基斯坦就只能使用少量算不上精锐的部队来抵抗印度打击了,这也是如今巴基斯坦对印度强硬态度表现无奈的原因。

谁能客观地,从军事方面探讨一下印巴军事冲突?

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方案即按照“宗教特点”实行印巴分治,即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次日印度也宣布独立。

双方第一次交锋是在彼此独立不久的1947年10月爆发的克什米尔冲突。由于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尚待确定。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和防御的需要,印巴两国都很重视克什米尔。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认为:“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样,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认为:“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双方针尖对麦芒的言语为日后长期冲突埋下了根源。这场冲突历时1年3个月,巴方出动5万人(多为部落武装),印方参战兵力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万多人。冲突结果,印方控制了3/5土地和4/5人口,巴方获得2/5土地和1/5人口,两国至此结下了世代积怨。

1965年9月的战争是双方的第二次交锋,也是两个地区力量之间的第一次重大军事对抗。冲突最初发生在3-4月间的卡奇边界(卡奇沼泽地位于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南部一片广大的咸水沼泽地,在卡奇湾和印度河三角洲之间)。

9月23日,双方停火,相比海上的波澜不惊,双方在陆上和空中还是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印方宣布巴方损失5259人,损失坦克471辆、飞机73架,自身损失飞机59架,失去了322平方千米的土地,获得了1920平方千米土地;巴方宣布印方损失8200人,损失坦克500辆、飞机113架,自身损失飞机19架,获得2602平方千米的土地。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主张孟加拉独立的达卡以及东巴基斯坦省其他地区采取“探照灯”军事行动,引发内战。之后,主张分离的东巴基斯坦军人与平民组成民族解放军(Mukti Bahani)并于4月17日在印度加尔各答组成了孟加拉临时政府。印度对民族解放军在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给与了支持。为了准备不久到来的战争,1971年8月19日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1971年11月22日,借口难民问题,印度军队公然入侵东巴基斯坦。12月3日,战争正式爆发。最终巴基斯坦东巴丧失,1972年1月10日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冷战结束后,双方关系虽说有所缓和,但焦点问题克什米尔依旧悬而未决,双方经常发生因为宗教、民族和领土纠纷产生冲突,严重的有1999年卡吉尔冲突、2002年的导弹发射试验危机等。长期以来,双方一直处于对峙状态,严重影响地区和平,不清楚这样的状态还会继续维持多久?

谁能客观地,从军事方面探讨一下印巴军事冲突?

印巴军事冲突,根源在于双方都对克什米尔这个地区的互不相让。自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以来,对于克什米尔这个地区的归属,因为无法达成一致而互不相让,由此而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哪怕是这样高级别的大打出手,双方也是无法彻底的解开这个死结。更何况,在印巴冲突的背景下,还有着域外势力的插足搅动呢。克什米尔的问题一天不解决,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冲突,就不会停息下来。(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谁能客观地,从军事方面探讨一下印巴军事冲突?

巴基斯坦在军事上最大的一个劣势就是,纵深狭小。虽然在这方面中东的以色列更惨,但是毕竟当今的印军可要比中东那些杂牌军强得多。

与巴基斯坦缺乏纵深的现实相对应的是,印军纵深大不少,而且印军西部军区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印巴边境地区纵深150公里的范围内印军就驻扎了7个军,其中有6个都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附近,这6个军的兵力占到了印度陆军总兵力的接近50%,总计是39个师,15个旅。并且印巴边境这些部队的装备水平也较高,机械化程度很高。光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军陆军总兵力就高达60万人。

而对面的巴基斯坦陆军总兵力才55万人,部署在伊斯兰堡附近印巴边境线的只有约30万人。本来巴基斯坦就缺乏纵深,首都伊斯兰堡更是几乎贴着边境线,而印军的部署密集,兵力优势,特别是克什米尔附近地区的驻军都实现了摩托化,一旦开战,巴基斯坦陆军几乎只能在边境线上死磕,根本没有后撤回旋的余地,甚至防守方优势也一定程度地被过度狭小的纵深给抵消了。鉴于可能的印巴战争将是一场快速的战争,巴基斯坦甚至很难及时有效地动员预备役部队。

如果说巴基斯坦的陆空军还能在大多数地区维持对印军1:2到1:3的兵力对比,那么巴基斯坦海军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一旦开战几乎必然被印度海军封锁。

巴基斯坦海军全部算上加起来就14艘舰艇,其中最拿得出手的是基于053H3发展而来的出口版F-22P护卫舰。而对面的印军好歹有航母加不怎么中看的盾舰。

迫于北方边境,首都伊斯兰堡附近地区的强大军事压力,如果印军要登陆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区,还真没有很大的难度。巴基斯坦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伊斯兰堡及附近地区,以及巴控克什米尔和中巴边境公路。

所以一直以来,巴基斯坦的核战略都很有意思,基本就是突出一个:只要印军敢过来,老子就敢丢核弹。

谁能客观地,从军事方面探讨一下印巴军事冲突?

从军事角度来看,在印度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巴基斯坦要不是同样也拥有核武器,恐怕老早就被“兼并”(吞并?)了吧?

不过也正是因为拥有核武器,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军事冲突也往往非常“神奇”——神奇的发生,又“神奇”的结束,适可而止,一般也不会继续升级!

不说兵员的绝对人数,也不说国防预算开支;看看下面印度已经拥有或者即将拥有的常规武器就可以看出印巴两国军力的孰优孰劣:

先来看陆军装备: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已经向俄罗斯购买了310辆T-90主战坦克。 印度将通过引进1657辆俄制T-90S和订购的124辆阿琼坦克(由印度自己研制)来替代俄罗斯T 55和T 72坦克。

印度空军:除了现有的飞机以外,印度空军还将以5年时间研发5代机。而一旦版的5代战斗机PAK-FA具有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以及可增强机动性的推力矢量喷管。

印度的海军还用说吗?从俄罗斯买的航空母舰,以色列买的预警机;印度自己造的的航母和核潜艇,等等。

反观巴基斯坦,那就差了不止几条街了:

陆军:主战坦克:2120余辆,其中M-47型15辆、M-48A5型345辆、T-54/55型50辆、TYPE-59型1200辆、T-69型250辆、TYPE-85型200辆、T-80UD型约60辆。

空军:“幻影”104架、Q-5型49架。 战斗机:F-16型34架,其他型178架。 武装侦察机:“幻影”3RP型12架。 反潜巡逻机:“大西洋”4架、P-3C型3架均具有作战能力。 运输机:C-130型12架、L-100型1架、波音-707型3架、其他性型号7架;等等。

海军呢?潜艇:9艘,其中“初日”级2艘,“汉格尔”级4艘,MG110SSISF小型潜艇3艘。 驱逐舰:“征服者”级3艘。 护卫舰:8艘,其中导弹护卫舰6艘、常规护卫舰2艘。 导弹快艇8艘。对了,还有巡逻艇若干。

不说拼人力,就是拼装备,巴基斯坦也不是印度的对手。不过,也不要忘了,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背后有沙特阿拉伯;另外,巴基斯坦也是美国的“非北约”盟友;尤其重要的是,因为它是“巴铁”啊!

(以上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谁能客观地,从军事方面探讨一下印巴军事冲突?

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争端问题:是印巴之间读不完的仇恨书!看不完的悲伤戏。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印巴人民,民族矛盾问题引起的争端?再加上别有用心大国的煽动和挑衅而发生。印巴克什米尔地区问题?也就像中印克什米尔地区争端像是。中印,印巴的边界问题一天不处理好!矛盾争端就一天不会停止。可以看出中巴两国都是愿意坐下来,谈判解决领土争端的。而印度确是不安心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印度人动不动就要动武挑衅。有点长势欺人之势。巴基斯坦当然也不会让步的!所以说印巴之间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不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