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轰炸的利器,美国B2轰炸机,是否真的是独孤求败?

目前看来独孤求败,毕竟除了B2没有任何一国有现役的隐身轰炸机,中俄都没有,但是5年之后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中俄的新一代的隐身轰炸机都会服役的。

俄罗斯的隐身轰炸机项目叫做PAK-DA项目,早已经开始研发,基本和PAK-FA,也就是苏57战斗机是同时开始研发的。俄罗斯在2018年曾经宣布开始了第一架PAK-DA隐身轰炸机的制造工作,预计首飞将会在未来2年内进行,此后估计需要5年左右的试飞,就能进入部队服役,这将会是俄罗斯第一次研发类似于美国B2的飞翼式隐身轰炸机。

此前俄罗斯的轰炸机一直都是超音速突防的设计,很少有设计隐身轰炸机,但是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超音速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除非飞行到高超音速的速度,也就是5马赫以上,才能彻底摆脱防御系统和战斗机的拦截,起码目前能飞2马赫的超音速轰炸机是不能完全摆脱战斗机和防空导弹的打击,俄罗斯也开始将研发的目光投降隐身轰炸机,多一种技术,多一份保障。

我国的隐身轰炸机项目叫做轰20项目,他的基本概念在中航工业前年出的宣传片中出现过,从当时那张名为“THE NEXT”的图片上看来,轰20也是一种扁平的飞翼式布局隐身轰炸机,也有在上方背负式布置的发动机舱,而且央视前阵子对我国空军试飞员的专题报道中提到,这些试飞员的经验和能力,为轰20项目的进展提供了帮助,作出了贡献,可见轰20也距离出现不远了。

轰20的发动机舱部件,也就是S型弯道式进气排气设备早已经在去年交付了第一套,一架轰20大约需要2-4个这样的部件,由西飞生产,可见轰20的首架飞机也进入了工程制造阶段,很快也会在1-2年内进行首飞,到时候世界上就会出现美国B2、俄罗斯PAK-DA、我国的轰20三种隐身轰炸机同台竞技的局面了,像极了如今的F22、苏57、歼20的比拼。

所以说,目前还是B2独孤求败,但是这个局面不会持续很久了,我们只需要静待结果就可以了。

隐身轰炸的利器,美国B2轰炸机,是否真的是独孤求败?

B-2实在不是一个讨人喜的生灵,对世界的威胁相当之大。在三代战斗机的雷达中,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发现距离,B-2一个170多吨的钢铁大家伙,只有0.1平米大小,像一只小鸟,然而,它是这样的幽灵,携带22吨武器载荷,可以飞行1.2万公里,空中加一次油的话,可以飞行1.8万公里。从数据上看,实在太傲娇了,这么厉害的大杀器,让人真要感叹美国科技的强大,目前无人能比。强大当然不只外形科幻,能隐身,还拜强大的动力所赐,以及AN/AN/APQ-181型相控阵雷达,对地可在128公里外发现地面目标,旁波瓣小,不怕被干扰,等等。自从1977年研制,1998年即投入现役,美国精心打造了二十年,强大是强大,就是太贵,每架24亿美元,正像一架巨大的黄金体在飞行,贵比等重的黄金,就是泼天富贵的美国,也只造了20多架,造得了,买不起。若问20年过去,有谁可与之堪比,答案是目前还没有。

▲绝非神器。刚出世时,无人能防范,1999年就用之南联盟,狂刷了自己的存在。因此,B-2一时将满满的威慑,都置于其巨大翅膀的阴影之下,如何打隐形飞机,从而成为世界级的课题,研制到现在,到2017年,中国率先宣布,成为世界上第一建成了反隐身雷达体系的国家。成就了不起,值得自豪。更加之,B-2只突出了隐身突防,对其它性能相对有限,就彻底被拉下神坛。比如载荷有限,飞行速度不高,侥幸干完活,无法逃掉。所以任之科幻多年,也并非全然宝器。世上的事,从来有矛即有盾,不能任由一种武器威风。所以,独孤求败之说,实事已不能成立。当然,能灭掉它的也不只防空系统,比如隐身战斗机和无人机等,有多种手段综合利用,亦可反制。再就是对有核国家不能使用,话说你这都跑到人家家里来撒野,有句话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总之,B-2对小国使用无大碍,但对有核大国,只存在一定的威慑意义。

▲攻重于防。军事斗争,从来是攻重于防,只有防的手段不成,要能以攻止攻,打破防守平衡,方能真正有效地慑止战争。有战略级武器者,可以干掉它起飞的基地,踹掉它的机窝,灭其进攻于未起。不具备条件的,亦可实施交换性进攻,使其付出相当代价,而慑止其进攻。从来只重于防的要吃亏,开展攻势防御,才能抵消掉B-2的优势。要声明一点,这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讨论,与其它无涉。当然最好的手段,还是发展出与其技术同步的轰炸机,才能真正慑止它的进攻。对B-2仍是大意不得。就隐身技术上来讲,目录B-2正是最好的,然也失之可维护性差,过于娇气的毛病,维护费用高,还只能呆在恒温的机库中,可部署性不高,使用受到地理限制。主要的恐怕还是价格太高。

▲中俄如何?我们知道,作为航空技术强国的俄罗斯,早有研制下一代轰炸机的计划,只是受经济拖累,以及苏联解体的影响,在技术上配套还不是很健全,国力的虚弱,技术进步也受到很大影响。但其基本技术实力仍在,只要有条件投入重金研制,相信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形势总比人强,没钱难倒英雄汉,让世间为之概叹不已。在我们这,红色幽灵的存在,似乎并不只是一个传说,传说也多年,轰-20嘛,没人不知道。作为国之重器,毕竟一朝在手,才能对国际和平,尽到更大的责任。我们能造出运-20这样的大飞机,说明对大飞机结构,已熟稔于心;打造歼-20,发展出隐身技术和材料;“太行”已成熟,是不争的实事,这样的话,我们再一看,似乎要造是般轰炸机,我们根本不缺什么。致于何时能横空出世,你猜。

隐身轰炸的利器,美国B2轰炸机,是否真的是独孤求败?

不能说独孤求败,但是在冷战时期那个特殊的时代的背景下,B-2轰炸机确实是有它独到的特点;▲B-2隐身轰炸机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对低可探测性的研究,1978年美国政府秘密启动了该项目,当时的名称是“先进技术轰炸机”(ATB)

而美国之所以会启动该方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式防空武器的技术进步,以XB-70、B1这种以高空高速突防为代表的轰炸机已经不能应对前苏联强大的防空体系了,所以就需要另一种采用独特技术手段的轰炸机来规避敌方防空网络,好在敌方大纵深范围内猎杀敌方弹道导弹发射车、固定式导弹发射井等高价值战略目标。▲现代防空武器的技术进步速度极快,很多先进防空系统甚至能兼具反导,而随着未来电磁发射技术、高能激光技术的逐步成熟,想利用速度突防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轰炸机都强调“区域外打击”的原因。

而B-2就是这种思路下诞生的产物,它舍弃了早先高空高速的理念,直接转向亚音速隐身突防的技术路线(在这点上说实话不得不佩服美国鬼子的前瞻性战略眼光,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了隐身飞机的实用化研究)而B-2在服役后的历次战场表现,也证明“隐身”能力对飞行器突破现代防空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XB-70“女武神”与B-2“幽灵”,这两架飞机可以说是代表了冷战时期飞机突防的两大思路,也就是高空高速和低可探测性,而这两种思路目前看来明显后者更适合现代战场环境。

所以在B-2在1989年7月首飞后震惊了很多人,那怕直到今天也仍然被人所称道,但也正是因为其诞生的年代太早,导致B-2本身也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一个就是“贵”

在B-2服役的90年代中期,其造价就超过了20亿美元,是当时同等重量黄金价值的3倍,如果放到今天,一架B-2完全可以换两个中队的F-35了。

同时B-2的维护费用也极其高昂,不仅需要恒温恒湿的机库,而且平均每飞行一小时就需要50-60小时的地面维护,一次维护费用高达140万美元,所以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鬼子也用不起太多。▲美军驻关岛基地的B-2机库,就这一个机库都可以换一架三代机了。

再一个是飞控的复杂性。

为了能达到隐身优势B-2采用了很多当时非常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但是飞行器隐身的关键还是整体的气动布局设计,所以B-2采用了有别于其它轰炸机常规布局的“飞翼式布局”设计。

这种独特的设计虽然给B-2带来了良好的隐身性能,但是也为飞控系统的设计增加了难度,所以在数字式飞控诞生之前这种飞翼布局的大型飞机很难大批量实用化。▲由于没有平尾和垂尾所以B-2的很多操控都是以襟翼来完成的,在起降时充当“阻力方向舵”和减速板,在飞行时和发动机的推力差来完成偏航控制,这一套下来美国鬼子玩了几十年才玩明白,不过实际操控起来响应速度也相对较慢。

所以B-2总的来说是很厉害,但是……它太老了!

隐身轰炸的利器,美国B2轰炸机,是否真的是独孤求败?

很简单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能保有战略轰炸机的只有美俄两家,而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只有美国的B-2,美国研制中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21依然是隐身版本,中俄计划中的“轰-20和PAK-DA”也是隐身战略轰炸机,可以说战略轰炸机隐身化仍然是各国追求的目标。但截至目前,美国的B-2依然是轰炸机中的独一无二的存在,至于其他国家还在计划中的隐身轰炸机能不能超越B-2还是个问题,毕竟PPT和模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从我们上文所述的角度来说,B-2隐身轰炸机算的上“孤独求败”,因为有志研发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国家都还在追赶B-2,实际上有志向且有能力开发这种战机的国家也就中俄两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在隐身战略轰炸机领域的现状,美国已经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经验积累、作战使用和相关各类子系统的开发实力,而其他国家还在为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努力,这其中的难度和差距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我们从技术性能上看B-2会是怎样呢?其实从PAK-DA和H20的造型设计来看,都是借鉴了B-2的基本构造,甚至个别地方还不如B-2超前,这也充分说明B-2诞生数十年来,在设计有效性和前瞻性方面的开先河之举。

总而言之,目前亦或者未来的大型轰炸机发展道路已经十分清晰了,无非就是两条路,一种是作为防区外武器投掷平台,不具备突防能力,例如轰-6K,其实俄罗斯的图-160和美国的B-1B都在向这个方向靠拢,要不然给这些战机拼命塞JASSM-ER、Kh-101巡航导弹这些动辄射程上千公里、甚至2000多公里的防区外打击弹药干嘛?就是说这些高速突防设计的战略轰炸机,面对现代防控体系已经中看不中用了,无法有效突破防线去丢炸弹。

另一种道路就是B-2这种大航程隐身打击平台,既能长途奔袭,又可保障生存能力,这条路或许是传统意义上“轰炸机”的唯一生存之路,毕竟图-160这种已经不能算是传统轰炸机的使用方法了,称之为“巡航导弹卡车”更为合理。

隐身轰炸的利器,美国B2轰炸机,是否真的是独孤求败?

谢邀,说到B-2,还真是W君最喜欢的一架轰炸机,各项指标十分超前。

这是“吹”B-2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说某个武器是不败的独孤求败,那么这个武器往往就被过于神化了。

毕竟——所有的武器系统都有着自己的时代感,并不能做出超过某个时代的“黑科技”,B-2也一样。

简单的说下B-2的黑科技:

飞翼布局: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飞翼布局轰炸机。在上世纪80年代,飞翼布局几乎是一个无法攀登的顶峰。

虽然在之前的几家飞机设计公司里都有不少案例涉及了飞翼布局,但是由于当年的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局限飞翼布局的飞行控制很难。因此大多数B-2之前的案例都是不成功或者不可靠的案例。

B-2开始大量使用电传技术和飞行控制计算机后,让飞翼布局的飞机能够平稳的飞行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翼展达到50米的飞翼布局飞行棋的飞行虽然难以控制,但是在加装了大量传感器和计算机后,所有的飞行姿态数据全部都汇总到了一台单一的飞控电脑上。电脑配合传感器和动作筒可以以每秒80次的数据对B-2飞行姿态进行矫正。

对于现代战机设计来说,大量的无人机已经采用了飞翼布局。所以控制上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隐身技术:

B-2的隐身能力相当出色。

但这个特点实际上还是要归功于飞翼布局的先天优势。B-2的涂层材料实际上还是80年代的产物,比F-35或歼-20的隐身材料特性要差了很多。

美军曾经在2008年考虑更换掉所有B-2的隐身涂料,但后来考虑到B-2的表面积巨大更换成本过高,因此这件事也就一直悬而未决。直至B-2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准备退役,B-2的新衣服也没能穿上。

除此之外,大家还能找出B-2的第三个亮点吗?已经没有了吧?

实际上B-2是一个绝代佳人,但苦就苦在生错了年代。太久的和平时期以及缺少了苏联这样的对手,导致之前100架的B-2订单缩减到了21架。

而同样由于现在世界还算和平,谁都没有需要跨过10000公里轰炸对方的需求,因此B-2的后继机型也得不到应用。这样一来B-2就成了绝唱(绝非独孤求败)

当然了,如果真的有一天世界格局继续相互敌视,军事危机不断,大国结盟对抗,那么各个国家发展远程隐身轰炸机的需求就会再次被提出,到那个时候再回头看B-2就会看出一大堆的缺点。

但!也真心的希望这样的状况还是别到来的好。

隐身轰炸的利器,美国B2轰炸机,是否真的是独孤求败?

B-2A隐身战略轰炸机是一款装备数量很少的远程轰炸机,这是一款可以战略威慑巡航任务的轰炸机。B-2A的特色就是具备隐身能力,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是B-2A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者。

美国空军总共购买了21架B-2A战略轰炸机,这是一款价格与B-2A等重黄金的价格。由于造价高昂所以仅仅采购了21架,在后来的训练中坠毁了1架,目前只有20架在服役。

世界上只有美国空军装备有隐身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除了装备B-2A隐身战略轰炸机之外还有B-52H和B-1B的装备。B-1B原来是准备替换B-52H而来,不过最后B-52H将服役到2040之后,而B-1B和B-2A将在B-52H之前退役。

目前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B-2A战略轰炸机所建立的优势是很难被超越的,未来美国将装备B-21这款隐身战略轰炸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