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可以进行重新设计然后扩大机体吗?
可以,但是这样做什么也得不到啊,飞机会因此变得更笨更慢,而且气动性能会发生改变,飞机需要进行重新试飞,确定各种性能数据,因此一般都不会在原有的飞机基础上进行大的改动。比如,美国海军的FA18EF战斗机,除非是在争取美国海军大额订单的时候,否则也不会轻易改变。
飞机重新设计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涉及到飞机机动过载抵抗能力的变化,机体特性的变化,零部件性能和标准的变化,技战术指标的变化等等,看似简单的放大机体,实际上是系统性的改变,因此除非能够获得足够大的价值,否则还是不要改了。歼10扩大机体就是基本没有太大价值的事情,毕竟他的短板不是依靠机体扩大能弥补的。
歼10主要的弱点是航程短,但是扩大机体后虽然载油量增加了,但是飞机的重量和阻力也会增加,相应的燃油消耗率会上升,而且导致了飞机机动能力的下降,所以即便是能够取得微弱的航程增加,也不会产生能替代其为了增大机体而付出的代价。相反,歼10扩大机体,还会对其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机动能力产生不好的影响。
歼10已经改进到极致,歼10C战斗机拥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最新的电传飞控,歼10B战斗机也正在改进其尾喷口,增加三维矢量动力,作为一款立足于国土防空作战的飞机,歼10其实并没有必要取得太大的航程,毕竟他的对地打击能力也不是很强,并不属于攻势作战飞机,而作为立足于本土防御作战的战斗机,他的性能已经足够了。
歼10可以进行重新设计然后扩大机体吗?
其实,从歼10B开始,歼10已经算“重新设计”,并且已经扩大机体了。
我们先看歼10的展板数据:
由上图可知,歼10机长16.43米,机高5.43米,翼展9.75米。下面我们看歼10CE的数据:
由上图可知,歼10C/CE机长16.9米,比歼10长了0.47米;机高5.7米,比歼10高了0.27米;翼展9.8米,比歼10宽了0.05米。显然,即使是从公开的官方资料,我们也可以得知,歼10C比歼10大了一些。由于歼10B跟歼10C在外观上很接近,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比较大的改动,是从歼10B就开始的。
歼10B与歼10S(双座型)的对比图
如果说翼展那一点区别可能只是数据误差的话,那么机高的差别是可以很明显看到的——那就是从歼10B开始,垂尾加高了一截,这里面增加了电子告警/对抗装置。在座舱前面的机头那里,歼10B也显得更长一些。
相对于机身尺寸的变化,歼10B/C在进气道类型(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变成了DSI)、机头形状方面的变化更大(圆形变成了卵圆形)。但是,最大的还是其航电系统,比如航电架构、雷达、飞控系统、电子战系统等等;整体升级了半代。在挂架方面,歼10B/C也进行了加强,比如在歼10C上已经可以经常见到多款国产的精确制导武器了。
一图流展示歼10C挂载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
当然,也许有人觉得这种改动还不够大,比如从F/A-18C/D“大黄蜂”战机到F/A-18E/F“超级大黄蜂”那样的变化才叫真正的大。不过,其实,有一个问题是,歼10的机体本来就比较比较大的。歼10长16.43米,空重8.8吨多,这个数据,是比F-16C/D、幻影2000等要大不少的。比如F-16长只有15.1米,法国的“阵风”战机长15.3米,欧洲的“台风”战机长15.96米——对比下歼10C的16.7米……当然,歼10没那么肥,也不是很宽就是了。
但即使是这样,歼10目前主要的问题也不是能不能更大,而是动力够不够的问题。即使是歼10,其装备的AL-31FN的推力,也只能说够用,但不够好;比如歼10的空战推比是弱于F-16、苏-27,更弱于台风、阵风战机的。歼10C换装了推力更大的Sep3阶段的AL-31FN,推力增加到13.5吨,但大家也看到了,歼10C更大了一些,航电也更复杂了一些。
上面这幅图曾是不少人的愿望,那就是像F-15、F-16那样在机身两侧增加堡形油箱,然后继续增强挂载能力。这个愿望的后半部分在歼10B/C上面基本完成了,堡形油箱的问题,就需要下一步的改型了。对于这下个改型,希望能够用上推力达到14吨的太行改发动机吧。
作者:晨曦
歼10可以进行重新设计然后扩大机体吗?
这个问题就是属于那种一开口就要累死成千上万名工程师的风格。还记得在大学里飞机总体设计课程里面,当时点评到歼5/6/7/8战斗机时,就有同学站起来提出设想,把歼-8再放大一圈,机翼也拉长,发动机采用两侧进气,成为一款像米格25那样的高空高速截击机,保卫祖国蓝天。建议提出来就遭到老师的批评,脱离工程实际的来用简单的放大和缩小来设计飞机,那是行不通的。最为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体积放大之后,战斗机的气动特性就完全变了,不会还像主观想象那样保持和原有机型一样。
对于歼十而言,作为国产第三代单发中型超音速战斗机而言已经是一款满足用户需求,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的优异战斗机,从2004年正式服役之后,就开始大批量装备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通过不断的更换原有的歼-7/8系列,让我国空海军战机装备完成了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转变。
歼-10虽然优秀,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毕竟是一款中型战斗机,体积、重量方面都有约束限制,况且又是单台发动机,常规布局设计,全面性综合作战指标与重型战斗机有一定的差异,距离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更是有着代差。
要想提高歼-10的战术性能,最好的也是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利用最新的且可靠的技术进行小幅度的升级,可以进行如下方面的改进:
第一、换装更好的发动机,这是各国战斗机升级中最常见的形式,不过需要注意发动机尺寸,一般以不改变飞机机身尺寸为原则。发动机动力变得更为强劲、燃油更节约,必然就会提升战斗机性能。
第二、更新航电系统,这个如同是家用电脑升级换代一样,可以航电系统的硬件,也可以升级软件,从而让战斗机航电系统的战术性能大幅提升。
第三、小范围改动战斗机机身,这种改动一定要确保小范围,否则就会本质上改动了飞机的气动特性,最经典的两个案例就是
——DSI进气道,这个歼-10改进型上已经应用了;
——机背附加油箱,这个在F-16I上已经有成功案例。
大范围的改动外形,技术难度如同是重新设计一种型号的飞机,背后工作量极大,不是军迷朋友想象中那样把所有图纸全部乘以一个系数就可以了。
所以,总的来说,一款战斗机一旦定型之后,后续该机型就只能小改小修,绝对不能进行大的改动,这种要求也是从技术上保证这款定型战斗机战技性能的稳定。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歼10可以进行重新设计然后扩大机体吗?
显然是可以的,美国的F-18E/F不就是在大黄蜂基础上进行了机体的扩大和局部重新设计,基本扩大了25%而变成了一架全新战斗机,发动机、雷达性能全面提升,还采用隔了加莱特进气道等等,一下子解决了短腿了毛病,战斗力也大大增加,正是华丽的变身为“超级大黄蜂”,因此才有了底气将F-14赶下了甲板,成为美国航母的甲板霸主!
既然美国可以这么干,歼10为什么不行呢?但是首先得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就是老毛病发动机了,美国的F-18换装了F414发动机,推理一下子增大了25%,于是相应的机体、机翼也是增大25%左右,美国人要解决这种三代机的发动机问题根本就是轻而易举,但是目前我们的歼10采用的WS-10A,我们用什么发动机让歼10推力一下子增加25%?好像并没有这样的存在!
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其他的感觉都不是问题,相控阵雷达我们有还遍地都是,至于其他的四代机我们都研制出来了,大量的技术也可以转嫁到歼10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有这个必要吗?
未来的天空是属于四代机时代,我们有能力发展四代机,歼20已经服役,我们还有一款正在研发的歼31,现在的时代并不是我们在2000年以前,世界遍地都是三代机,而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发展三代机,于是把歼7进行各种魔化,歼7改、歼7魔改、歼7改改改等等,甚至在歼7基础上发展出了枭龙三代机。
现在有了四代机,而且显然我们走在世界的前列,就没有必要再去折腾三代机的歼10了,歼10走到歼10C,已经完成了从三代到三代半的华丽转身,至于歼10短腿的问题,法国阵风不也短腿吗?依靠加油机解决这个问题比花大价钱搞个“超级歼10”划算得多!
歼10可以进行重新设计然后扩大机体吗?
一款现代化先进战斗机的设计从制图、建模、吹风、试飞到定型,中间步骤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也不是给一张图纸就可以开造。正如歼-10的研制历史一样,1984年开始研制,1998年首飞,直到2003年才正式定型。
从提出到定型整整花了20年时间,把原始照片翻出来大家可以发现,其实造型变化并不大。
这是歼-10战斗机001批次01架次原型机。
正式服役的歼-10A战斗机,造型基本一致。
现代战斗机的改型主要集中在航电、发动机、机载弹药方面,至于机体结构很少涉及。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放大机体,破坏原有气动布局、所有性能参数都变化、连发动机估计都得换装,相当于重新设计。在我国航空史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歼-8战斗机,这是一款以歼-7为基础放大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机。1969年首飞成功、1979年设计定型,一个放大加长版改型,一晃就是十年。
从歼-7战斗机的一台涡喷-7加力发动机,换装两台涡喷-7甲(WP-7A)发动机,从原始机动性超强的战斗机改为高空高速截击机。发动机不给力,为了追求高空高速把飞机造的跟烟囱一样。性能一般,虽然有时代特色,但是对于现在的歼-10放大改型还是有借鉴意义,不能盲目进行。
回到现实中歼-10的正常改型,主要包括三型:歼-10A、歼-10B、歼-10C,整体气动外型没有非常大的调整,主要集中在航电系统。未来歼-10的改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换装先进发动机,不论是增加航程、提高机动性,还是增加挂弹量,主要还得靠一台有力的发动机。
更新升级航电系统,一架战斗机可以用几十年,飞机航电系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不时就得更新。除了强劲的发动机,航电系统也是现代战机先进性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对战斗机外型进行微调,如保型油箱、DSI进气道,在不从根本上影响飞机气动布局的情况下,使飞机性能得到一定质的变化。
DSI进气道在歼-10C上就已经得到应用,后期基本不会再有变动。
接下来最有可能的就是加装保形油箱,提高航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前提是发动机够强劲。
歼-10定位是一款轻型战斗机,在空中加油手段完善、双发重型歼-20也已入役的前天,未没有现实的要求一定要大改。之前网络上曾出现过了款歼-10双发版,虽然看起来很酷,但实际改动太大,并不符合我军整体需求。歼10可以进行重新设计然后扩大机体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等于重新研制一款新式战斗机嘛?这里提到的扩大歼10战斗机的机体,应该还是要保持歼10战斗机的外型特征,但是实际上想要实现这样想法的工作量,几乎等同于重新设计一款战斗机了!
为什么想要扩大歼10战斗机的机体呢?无非就是歼10战斗机的体型较小,这就导致了歼10战斗机的航程和载弹量比较小,使得歼10战斗机不能进行远距离和长时间的作战,所以很多人都在想怎么提高歼10战斗机的航程和载弹量!
这里面比较实际的做法应该就是换装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否则发动机的推力就在那,再怎么改结构什么的,也无法大幅度的提高歼10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就算是外挂副油箱,航程是提高了,那么载弹量就减少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很多人都觉得在一款现有的战斗机基础上,只要等比例的扩大战斗机的尺寸,这样就可以让战斗机提高航程和战斗力,非常简单!但是实际证明这样的想法是很难或者说不可行的,我们国家之前就想在歼7战斗机的基础上,想扩大机体,但是想法简单,实际做起来非常难,工作量就是等同于研制一架新的战斗机,于是歼8战斗机就诞生了。简单的放大,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性能,甚至有种说法是歼8的性能反而相比歼7还减少了,所以早期型号没有大规模装备。
即使是等比例的放大机体模型,也并不代表气动性就完全一样!在战斗机设计的时候,通常都会制作等比例的缩小模型,然后进行气动布局的验证,比如在风洞里面进行测试。但是即使是等比例模型试验做的再好,实际制造出来的实物飞机,还是需要测试和改进优化,实际的机体测试结果和等比例的模型,也有差距!
其实这样的想法如果可以实现的话,那么世界上早就已经进行类似的设计,但是按照我目前了解的,还没有一款外形差不多,然后体型一大一小差别比较大的两款战斗机!
歼10战斗机属于一款单发战斗机,简单的体型扩大,就需要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这样还不如改成双方的发动机配置,就和歼7升级成歼8一样,不过此时扩大的歼10战斗机,也就不可能再叫歼10战斗机了,所以扩大歼10战斗机的机体,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最简单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方式就是我们国家并没有这么做,只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稍微修改,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